1. > 生活百科 >

三界是哪三界(三界是哪三界图片)

三界是哪三界 各界的介绍

1、以道教理论来说,三界指的是天、地、人三界。

2、天界:充满清气,是神仙和圣人所在的界域,是俗人所无法高攀的神圣世界。

3、人界:有清有浊,有男有女,有乐有愁,有昼有夜,谓人世界。指的是人所生活的界域。

4、地界:充满浊气,有十八层地狱,掌管世间生死,因果报应。人死其魂进入幽冥,受阴神考察,别其善恶,所谓收形骸,考其魂神。

三界指的是什么

三界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界所三个层次;又称作三有生死,或单称三有。

1、欲界(梵kāma-dhātu)

为地狱、饿鬼、畜牲、修罗、人间及六欲天之总称。此界中众生贪于食、色、眠等诸欲。

2、色界(梵rūpa-dhātu)

色为变碍之义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其众生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质,故称色界。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从初禅梵天,终至阿迦腻吒天,凡有十八天。

3、无色界(梵arūpa-dhātu)

唯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物质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无一物质之物,亦无身体、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称无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又称四无色、四空处。

三界是指哪三界 都有什么三界

1、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界是处于生死轮回中的、迷妄有情的众生生存场所,故三界又称为苦海。由于在三界中还有生死,所以只有跳出三界外,才能通向涅盘之路,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超越三界。

2、欲界:三界的欲界众生具有情欲、色欲、食欲、淫欲等各种强烈欲念。居住在欲界的众生,从下往上分为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六种;人、阿修罗和天称为三善道;众生在六道中生死轮回。

3、色界:三界的色界位于欲界之上,此界诸天众生,远离食、色之欲,但还未脱离有物质的身体。由于此界众生没有食色之欲,所以也没有男女之别,此界之众生都由化生而来。

4、无色界:三界的色界之上就是无色界,无色的众生不但没有情欲、色欲、食欲、淫欲等,而且连物质的身体也没有了。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得到的是自由状态。

三界是哪三界

大多数人提起三界,就会以为是魔界、人界、神界。但其实佛教的三界是依据人的欲望和境界来分,分成欲界、色界、无色界。

三界的概念和昨天我讲的六道以及三十一天的概念是基本是重合的。如下图所示:

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三界和六道其实是对诸天的一种分类方法。其中,欲界包括十一天,色界包括十六天,无色界则是最上面的四天。

关于三界我能讲的很少,因为大部分我都看不懂。我只知道这个三界是根据人的境界来划分的,至于这些境界之间具体而微的差别,可能必须要证悟过才能明白。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三十一天中最高的一天叫“非想非非想处”。我们平时用的一个成语“想入非非”就是来自这里。不过这个成语的意思却是贬义的,它形容一个人脱离实际地胡思乱想。可见,发明这个成语的人大概和我一样也不懂这些境界的意思。

三界是哪三界(三界是哪三界图片)三界是哪三界(三界是哪三界图片)


三界指的是哪三界,

界,义为类别。三界又可总分为有情界(有情识的生物)和器世界(处所)两类,而以有情界为主体。三界是据有情所造善、恶业及修不同定业所感苦、乐、色、无色等不同果报而建立的。如“三界众生,轮回六趣”即此义。

1、欲界。欲指财、色、名、食、睡五欲。主要指男女色欲。“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曰欲界。”欲界有五趣十二处。趣,义为趣向,五趣指有情生死,有五个去处,即地狱,畜生、饿鬼、人及六欲天,所以又称五趣杂居地。又有佛、菩萨来此度生及有修行成圣果者,又称凡圣同居地。其中地狱有等活、黑绳、众合、号叫、大叫、炎热、大热、无间等八处,加上畜生、饿鬼为十恶趣。人有南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等四处。天有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等六处。人天合为十善趣。此立足于人,地狱在下,最底层是无间地狱;天在上,他化自天位居最上。

2、色界。位于欲界之上,为离欲的众生所居。色,义为物质。“宫殿高大,是色化生,故名色界。”色界有四静虑十七天。静虑即平静思虑的禅定境界,四静虑天即有情依成就禅定的深浅所感的不同果报,有四级处所。初静虑三天(梵众、梵辅、大梵),二静虑三天(少光、天量光、极光净),三静虑三天(少净、无量净、遍净),四静虑八天(无云、福生、广果、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此八天中前三天是凡夫所居,次五天为圣者所居,圣者烦恼清净,又称五净居天。是为凡圣分居地。

3、无色界。在色界之上。为无形色众生所居。“但有四心,无色形质,故名无色界。”无色界有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此四皆以不同定心境界立名。无色界无处所,有情在某地修某空定成就,舍色身后,即于是处入某空处。由于无物质形态,又名四空天。此三界总为一个世界。大乘佛教认为宇宙之中有无数这样的世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