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粽子产于哪个时期 粽子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小华今天给分享粽子产于哪个时期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粽子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进行解释,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请看下面的文章阅读吧!

1、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国端午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也只最主要的习俗之一。

2、在那一天吃粽子已经成为我们的传统,现在越来越多的粽子品牌已经上市,但是你知道端午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粽子产于哪个时期 粽子是什么时候产生的粽子产于哪个时期 粽子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3、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4、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5、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6、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7、”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8、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9、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10、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11、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12、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粽子产于哪个时期 粽子是什么时候产生的粽子产于哪个时期 粽子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13、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14、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15、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16、 南北各地粽子口味分析 各个地方的粽子在形状、口味和馅料方面都有迥异的特色,它就像一个“活化石”,映射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点。

粽子产于哪个时期 粽子是什么时候产生的粽子产于哪个时期 粽子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