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关于被从小调:教的国师的信息

本文目录一览:

清朝国师顺序表

清初世祖敬重禅僧。顺治年间(1644—1661),憨璞性聪、木陈道忞、玉琳通琇等,先后入宫说法,各赐紫衣及尊号。憨璞称为明觉禅师。木陈称为弘觉禅师(清《尤西堂集序》及《八指头陀诗集》八均称为弘觉国师)。玉琳初称大觉禅师,继遣使加封大觉普济禅师,后又加封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通称为玉琳国师,是清代汉族佛教中享有国师尊号的唯一僧人。清代虽为喇嘛教的复兴时期,但喇嘛被封为国师的并不多见。青海阿噶旺罗布桑却拉丹,于清初入藏受戒并就学于第五世拉萨大喇嘛等,被认为第十四世章嘉呼图克图后,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到北京谒见清圣祖,圣祖为建汇宗寺(东庙、黄寺)于内蒙多伦诺尔,令传教于内外蒙古;康熙四十五年(1706),赐“灌顶普觉广慈大国师金印”。雍正年间,清世宗又为第十五世章嘉于汇宗寺西方建立了善因寺(西庙、青寺)(天纯《内蒙黄教调查记》)。清初诸帝对于喇嘛的封号甚为谨慎。乾隆特别制一篇《喇嘛说》刻在雍和宫的四面碑上,那上面说:喇嘛又称黄教,始盛于元,沿及于明,封帝师、国师者皆有之。我朝惟康熙年间只封一章嘉国师,相袭至今。注云:我朝虽兴黄教,而并无加崇帝师封号者。惟康熙四十五年封章嘉呼图克图为灌顶国师;雍正十二年加授章嘉为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令住持嵩祝寺。

乾隆时代对于章嘉国师虽极礼遇,但章嘉似已不大过问政治。据清礼亲王的《啸亭杂录》(嘉庆年间出版)关于清字经馆的记事说,乾隆三十七年,设清字经馆(即满文藏经馆)于西华门内,命章嘉国师综其事,以达天、运筏等助之,考取满人誊录纂修若干员,令翻译经卷,先后凡十余年,大藏告竣。章嘉国师,喇嘛黄教高僧,为乾隆帝所优遇,帝尝以法司案卷命师判决,师合掌答曰:此国之大政,宜由皇上与大臣讨论,非方外之人所预也。直到清末,章嘉虽世袭国师称号,实际上只是在蒙藏地区从事宗教活动而已。

请采纳

谁13岁就当了国师,我忘了他叫啥,最后是被皇后给贬了

甘罗,甘罗(约公元前247年—?),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凤台)人,战国时代著名大臣甘茂之孙,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小小年纪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做其才客。后为秦立功,十二岁被秦王拜为上卿。

国师是什么职位呢?

国师在不同朝代代表的意思不同,具体如下:

1、官名,西汉末年,王莽所置四辅之一,位上公,与太师、太傅、国师并称四辅,刘歆首任此官。

2、帝王封赐给高僧的官衔或称号。北齐始以法常为国师,唐宋沿置。元代也置,多授吐蕃高僧。

3、太师的别称。

4、国子祭酒的别称。

国师的权力

如果这个国师是各教中的高人,因修行被皇帝赐予国师这一称号,例如神秀法师和丘处机之类,那他们享受更多的是名誉上的福利。帝王给予的认可是其思想上的认可,这样就给了他们学说学派一定的正统地位,所以说,他们在权力上可能不如太师丞相之类,可是他们本来就没有什么参政的野心,但是一旦有了国师的称号,对于他们学术和学派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

更何况在唐代时,神秀国师的“三帝国师”这一称号,更是像天下宣告了神秀学派的佛教正统地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