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温澜潮生原句出自何处(温澜潮生)

本文目录一览:

温澜潮生原句出自何处

1、MS《命运之夜》(Fate/stay night)中Saber与士郎的誓词:

Sevant Saber,遵从召唤而来,Master,请下指示.从此吾剑将随汝同在,汝之命运将与吾共存,于此,契约完成.

2、MS蓝晶玄幻小说《魔法学徒》中的诅咒语:

片段:

“诅咒,这一切都来自於一个恶毒的诅咒,你应该听说过魔法皇帝最终是被卡敖奇王国的创始者英雄王辛洛安杀死的,但是,你知不知道,真正杀死他的人并不是这位英雄王,而是我的祖先,而正是因为这个,我的祖先受到了临死的魔法皇帝邪恶的诅咒。”

“什麽样的诅咒?”恩莱科问道。

“用最真挚最美丽的字眼,宣布最悲惨最绝望的判决,用全身心的爱去爱一个最不该爱的人,活著承受身败名裂的痛苦,死后为世人所遗弃,世世代代,传承相继。”说到这里,海格埃洛双眼紧紧得盯著费纳希雅小姐,轻声而又缓慢得重复著:“用全身心的爱去爱一个最不该爱的人,世世代代,传承相继。”

温澜潮生歌词 温澜潮生歌词是什么

1、歌词:

春日暖阳略显慵懒。

下午茶时间,冲泡柠檬绿茶,加入少许蜂蜜,用勺子搅拌。

喝两口茶,感谢盛放着它们的器皿。不论是玻璃或是古瓷,还是其它的材质,都有各自适合的盛放液体。并不是两者的性情相投,而是那样的搭配给予了饮用者更好的享用质感。唇齿与杯子触碰,液体则加剧感官。回旋下咽的鱼水之欢。

四季的变换到达此时光景,是步伐匆匆的。恍如一夜的骤然回暖,以及久违的暖阳天光,让人在跨出室内,被清风回旋着搂入怀中时,忍不住责怪道:这天气真是好的不像话。

好友木十乔说,天气好的让人想结婚。在我看来,婚姻都是多余,去爱就好。

倘若在这样的时分,遇到一个独特的人,优雅从容,活力万分,或许不论是谁,内心的湖面都会温澜潮生。

相遇的时刻是美妙的。它们的来临不需要征兆,一如此时平静的微风午后。

一段恋情的起始,有时只是一瞬间的波澜。你清晰地知晓,这个站在你湖面上的人,他日夜兼程,跋涉前来。当他临在你的湖上,或许他并不言语,只是一个表情,一个举止,就让你心生迷恋。从他脚边席卷起的,将是无尽的温澜。

你的湖水会因为他而温暖。

也因为自身的体验而渐次发觉,爱的给予者和接受者,是在一个力量层面的,才能建立连接。恋爱,势均力敌才好玩。任何一方压倒性的力量,都会摧毁爱。

你的湖承载不了他的重量,或是他,平复不了你的汹涌,都是令人无奈的。

正如温暖人心的,不光可以是诸多美好的情感,也可以是纯粹的存在。和煦阳光,悦耳的音乐,值得流连的地方,质感独特的书籍,设计有趣的物件,或是一句临别前的言语。

去年的三月末,决定去一个温暖的地方。于是坐上火车,前往乌镇。

凌晨两点的火车,登上车厢,找到自己的铺位。对面坐着一个喝着啤酒的男人,他望见我,像是终于见到了一个可以说话的人,于是同我交谈起来。他从齐齐哈尔来,是一个园林工人。他的梦想是,要到上海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他的职业让我产生了兴趣。我问他,园林工人要做些什么呢。

这个提问,让他因为十几个小时的日夜兼程和长时间处于狭小空间而凝结的憔悴面容一扫而光。他递给我一瓶啤酒,兴奋地告诉我他所付出着汗水的事业。

他告诉我,大城市的园林规划,都很严格。在草地和路面的交界处,草要和路面齐平,那就意味着,草地的土壤要比路面低几公分。而他修整的地面,从来都是很平整且齐平的。我看着他那样快乐地谈论着自己热爱的工作,心生敬佩。

他突然停下讲述,担忧地看着我,用韵味十足的东北腔问我,上海是个好城市么?

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看着他,沉默了一会,然后握过他的手,说,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城市,你可以在那里努力工作,你会过的很好。

他听完我的话,顿时露出爽朗的笑,勾过我的肩膀,和我碰杯。

一个三十六年不曾踏出过家乡的东北男子,单纯朴实,怀揣着希望与梦想,前往彼岸未知的地,这才是真正地在生活。我笑着听他哼着歌谣,内心很是温暖。

上海站到来的太早,他也将收拾行装,准备踏上那片陌生的土地。临走前,他把我叫醒,对我说了句,小伙子,谢谢你让我有了信心。我只是微笑,并在心里说,也谢谢你,让我有了信心。

活着的意义,是体验存在给与的一切。

当你敞开自己,接纳那些不期而至的遇见,总有一天,你也能由衷地对一个人说,因为遇见你,温澜潮生。

2、这首歌是歌手封浩彦mackyo主唱,发行于2010-03-29。

【温澜潮生】是什么意思,一个成语吗?

不是成语,网络衍生词语。

意思是内心涌起一阵阵暖意,充满温柔的情怀。温:温暖、温柔。澜:细小的波浪、浪花。潮生:像潮水一般,一阵阵地涌过来。

拼音:wēn lán cháo shēng

笔画

近义词

千呼万唤具体解释如下:

拼音:qiān hū wàn huàn

意思:为多次呼唤,再三催促。

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译文:终于出来了,但是还用抱着的琵琶遮住了半张脸,有比较勉强,不愿见人之意。用来比喻事情不太明朗或不愿说清楚而遮遮掩掩。

造句:任凭你千呼万唤,他总是置若罔闻。

“有生之年,欣喜相逢”的下一句是什么?

“有生之年,欣喜相逢”的下一句是什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活着的时候可以遇见你很高兴喜悦。

例句:

在我有生之年遇见了你真是欣喜相逢。

世人无情医者亦为所动 圣者黯然销魂久病成医当温澜潮生 共勉?

原文:

丹溪翁者,婺之义乌人也,姓朱氏,讳震亨,字彦修,学者尊之曰丹溪翁。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为举子业。後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讲道八华山,复往拜焉。益闻道德性命之说,宏深粹密,遂为专门。一日,文懿谓曰:“吾卧病久,非精於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於医乎?”翁以母病脾,於医亦粗习,及闻文懿之言,卽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於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於医致力焉。

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是习。旣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遂治装出游,忽有以其郡罗氏告者。罗名知悌,字子敬,世称太无先生,宋理宗朝寺人,学精於医,得金刘完素之再传,而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说。然性褊甚,恃能厌事,难得意。翁往谒焉,凡数往返,不与接。已而求见愈笃,罗乃进之,曰:“子非朱彦修乎?”时翁已有医名,罗故知之。翁旣得见,遂北面再拜以谒,受其所敎。罗遇翁亦甚懽,卽授以刘、李、张诸书,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於经,且曰:“尽去而旧学,非是也。”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於胸臆。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

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闻翁言,卽大惊而笑且排,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十馀年,翁以其法治之,良验,於是诸医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誉。数年之间,声闻顿著。翁不自满足,益以三家之说推广之。谓刘、张之学,其论脏腑气化有六,而於湿热相火三气致病为最多,遂以推陈致新泻火之法疗之,此固高出前代矣。然有阴虚火动,或阴阳两虚湿热自盛者,又当消息而用。,谓李之论饮食劳倦,内伤脾胃,则胃脘之阳不能以升举,幷及心肺之气,陷入中焦,而用补中益气之剂治之,此亦前人之所无也。然天不足於西北,地不满於东南。天,阳也;地,阴也。西北之人,阳气易於降;东南之人,阴火易於升。苟不知此,而徒守其法,则气之降者固可愈,而於其升者亦从而用之,吾恐反增其病矣。乃以三家之论,去其短而用其长,又复参之以太极之理,《易》、《礼记》、《通书》、《正蒙》诸书之义,贯穿《内经》之言,以寻其指归。而谓《内经》之言火,盖与太极动而生阳、五性感动之说有合;其言阴道虚,则又与《礼记》之养阴意同。因作《相火》及《阳有馀阴不足》二论,以发挥之。

於是,翁之医益闻。四方以病来迎者,遂辐凑於道,翁咸往赴之。其所治病凡几,病之状何如,施何良方,饮何药而愈,自前至今,验者何人,何县里,主名,得诸见闻,班班可纪。

浦江郑义士病滞下,一夕忽昏仆,目上视,溲注而汗泄。翁诊之,脉大无伦,卽告曰:“此阴虚而阳暴绝也,盖得之病後酒且内,然吾能愈之。”卽命治人参膏,而且促灸其气海。顷之手动,又顷而脣动。及参膏成,三饮之苏矣。其後服参膏尽数斤,病已。

天台周进士病恶寒,虽暑亦必以绵蒙其首,服附子数百,增剧。翁诊之,脉滑而数,卽告曰:“此热甚而反寒也。”乃以辛凉之剂,吐痰一升许,而蒙首之绵减半;仍用防风通圣饮之,愈。周固喜甚,翁曰:“病愈後须淡食以养胃,内观以养神,则水可生,火可降;否则,附毒必发,殆不可救。”彼不能然,後告疽发背死。

一男子病小便不通,医治以利药,益甚。翁诊之,右寸颇弦滑,曰:“此积痰病也,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而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辟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後下窍之水出焉。”乃以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

一妇人产後有物不上如衣裾,医不能喻。翁曰:“此子宫也,气血虚,故随子而下。”卽与黄芪当归之剂,而加升麻举之,仍用皮工之法,以五倍子作汤洗,皱其皮。少选,子宫上,翁慰之曰:“三年後可再生儿,无忧也。”如之。

一贫妇寡居病癞,翁见之恻然,乃曰:“是疾世号难治者,不守禁忌耳。是妇贫而无厚味,寡而无欲,庶几可疗也。”卽自具药疗之,病愈。後复投四物汤数百,遂不发动。

翁之为医,皆此类也。盖其遇病施治,不胶於古方,而所疗则中;然於诸家方论,则靡所不通。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敎之亹亹忘疲。

翁春秋旣高,乃徇张翼等所请,而著《格致馀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外科精要新论》诸书,学者多诵习而取则焉。

翁简悫贞良,刚严介特,执心以正,立身以诚,而孝友之行,实本乎天质。奉时祀也,订其礼文而敬泣之。事母夫人也,时其节宣以忠养之。宁歉於己,而必致丰於兄弟;宁薄於己子,而必施厚於兄弟之子。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好论古今得失,慨然有天下之忧。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翁为直陈治道,无所顾忌。然但语及荣利事,则拂衣而起。与人交,一以三纲五纪为去就。尝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夫行,本也;辞,从而生者也。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辄怒溢颜面,若将浼焉。翁之卓卓如是,则医特一事而已。然翁讲学行事之大方,已具吾友宋太史濂所为翁墓志,兹故不录,而窃录其医之可传者为翁传,庶使後之君子得以互考焉。

论曰:昔汉严君平,博学无不通,卖卜成都。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陈其利害。与人子言,依於孝;与人弟言,依於顺;与人臣言,依於忠。史称其风声气节,足以激贪而厉俗。翁在婺得道学之源委,而混迹於医。或以医来见者,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至於一语一默,一出一处,凡有关於伦理者,尤谆谆训诲,使人奋迅感慨激厉之不暇。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

白话译文:

丹溪翁,婺州义乌县人,姓朱,名震亨,字彦修,学医的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丹溪翁从小好学,每天能记忆千字的课文。渐渐地长大时,跟从家乡的先生学习儒经,修习科举考试的学业。后来听说许文懿先生得到了朱子第四代传人传授的学说,在八华山将受道学,又到那里去拜师求教,进一步领会到关于道德和人性与天理之关系的学说是那样的博大精深、纯正周密,于是就把它作为专门的事业。一天,许文懿对他说:“我生病卧床已久,不是精于医学的人,不能够使我康复。你很聪明,超乎常人,也许愿意从事医学这门技艺吧?!”丹溪翁由于母亲患有脾病,对于医学也粗略学过,等到听了许文懿的话,就慷慨地说:“读书人如果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广惠及万物的仁德,即使在当世没有做官,犹如做官一样。”就完全烧毁抛弃了以前修习的科举考试之学业的书籍,专心地在医学上下起了功夫。

当时正在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校订的《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丹溪翁不分昼夜地研习此书。不久就醒悟了,说:“拿着古代的方剂来治疗现在的疾病,那时势必不能够完全适合的。如果要建立法度、确立规则、制定标准,必须用《素问》、《难经》等经典吧!但我家乡的众多先生中缺少能够通晓它们的人。”于是就打点行装外出旅游求学,寻求别的师傅并请教他们。便渡过了了钱塘江,走到了吴中,从宛陵出来,到了南徐,左后抵达建业,都没能遇到理想的师傅。等回到杭州,忽然有人把他同一郡的罗先生介绍给他。罗先生名叫知悌。字子敬,世人称他为太无先生,是宋理宗时的一名进侍,精通医学,得到了金朝刘完素第二代传人的真传,并且兼通张从正、李杲二家的学说。然而心胸狭窄得很,依仗才能、厌恶侍奉他人,世人也都很难合乎他的心意。丹溪翁去拜见他,先后往返多次,罗知悌都不跟他见面。不久求见更加诚恳了,罗知悌才接见了他:“一见面就说你不就是朱彦修吗?!其时丹溪翁的医术已有一定的名声,所以罗知悌知道他。丹溪翁受到接见之后,就面朝北跪拜两次正式拜罗为师,接受他的教诲。罗知悌遇到了丹溪翁也很高兴,就把刘完素、李杲,张从正三人所有的书都传给了他,并给他阐发三家学说的要领,不过都一概取决于医经的是非,而且说:“完全舍弃你原来学过的医术!因为他们不是正道的东西。”丹溪翁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在心里也没有一点阻碍不通的问题了。过了不久,就全部掌握了他的学说而后回去了。

丹溪翁家乡拘泥于陈师文、裴宗元的学说的众医们,听了丹溪翁的言谈,立即大表惊怪,既嘲笑他,又排斥他,只有许文懿高兴地说:“我的病大概就要痊愈了吧!”许文懿得了半身不遂的病,医生不能治愈已有十多年了,丹溪翁用从罗知悌那里学来到的医术治疗他,效果非常之好。由此嘲笑而又排斥丹溪翁的众医们,才都心服口服。几年之内,声望很快显扬了开来。丹溪翁并不自我满足,进一步又把刘完素、李杲和张从正三家的学说加以推论发展。认为刘完素和张从正的学说,其中论述造成脏腑气机病变的因素有君火、相火、风、湿、燥、寒这六种,而由于湿、热与相火三气导致患病又是最多的,于是就用推陈出新的泻火法治疗疾病,这的确是高出前代医生了。然而事实还有阴精不足、相火易于妄动,或者阴阳两虚,湿热自行旺盛的情况,又应斟酌着慎用泻火之法;认为李杲所论饮食劳倦导致内伤脾胃、那么脾胃阳气就不能升发、连及心肺阳气也都会陷入中焦,因而用补中益气的方子治疗它们的学说,这也是前人所没有的东西。然而在北方,天不够高,在东南方,地不够厚。天属阳,地属阴。西北之人阳气容易不足;东南之人,阴火容易旺盛。如果不知道这些,而只死守李杲的大法,那么一身之阳气不足的病人固然可以痊愈,但若对阴火旺盛的病人也随之采用李杲之法,我担心会反而加重病人的病情了。于是对三家的学说,弃其所短而用其所长,又用太极之理、《易经》、《礼记》、《通书》、《正蒙》等书的有关意义参验它们,用《内经》的理论贯穿起来,来探求其中真谛所在。而后认为,《内经》中所论“火”的道理,原来跟太极一动就产生阳气、各具特性的五行互有感应就会运动并产生变化的学说有着相合之处;《内经》中所论阴精容易受损而不足的道理,原又跟《礼记》中所说的养阴之意相同,于是撰写了《相火论》和《阳有余而阴不足论》两篇文章,来阐发他的观点。

从此,丹溪翁的医术更加出名了。各地因病来请他的人,于是就从四面八方的路上络绎不绝的来到他家,丹溪翁全都应请,前往治病。他治的病人共有多少、疾病的情况怎样、用了什么良方、服了什么药而痊愈了,从古到今,灵验的是哪些人、是哪个县哪个乡里、病人的名字是什么,都能从见闻中得知,明明白白,可以记下。

浦江县的郑义士患上了痢疾,一天傍晚忽然昏倒在地,双目上翻,小便失禁,大汗淋漓。丹溪翁诊测他的脉象,脉大而且没有次序,就告诉病家说:“这是阴虚而又阳气突然丧失的疾病,是因为病后饮酒并且行了房事得上的,不过我能治愈他。”立即让病家熬制了人参膏,而且迅速灸治他的气海穴。一会儿手动了起来,又一会儿嘴唇动了起来。等到人参膏熬成之后,让他服了三次就苏醒。其后服完了数斤人参膏,病就痊愈了。

天台县的周进士患了恶寒的病,即使暑天也一定要用棉被盖着他的头。服了数百剂附子汤,更重了。丹溪翁诊测其脉,脉象又滑又快,就告诉他说:“这是热症国中却反现寒象的疾病。”就用辛凉的药剂让他服下,吐了一升左右的痰,同时盖在头上的棉被减去了一半;又用防风通圣散让他服下,痊愈了。周进士本来高兴得很,丹溪翁说:“病愈后必须用清淡的饮食来调养脾胃,排除杂念来保养精神,那么肾水就能产生,心火可以下降,否则,附子的毒性一定发作,恐怕就不能救治了。”他不能这样做,后来丹溪翁被告知周进士患了毒疮发于背部的病而死了。

一名男子患了小便不通的病,医生用利尿的药治疗,更重了。丹溪翁诊测其脉,右手寸部的脉象又弦又滑,说:“这是积痰之证,积下的痰在肺里。肺属上焦,而膀胱属于下焦,上焦闭塞时下焦也会不通,譬如滴水的文具,必定要在上边的孔打开之后、下边孔里的水才能流出。”就按照治法使他大量呕吐,吐完后,疾病就象丢失了一样。

一名妇女产后有个东西不能回去就象衣服的大襟,医生们不能弄清那是什么东西。丹溪翁说:“这是子宫。由于母体气血虚弱,所以随着孩子一起下来了。”就给了黄芩当归之类的药物,同时加上升麻升提它,又采用了加工皮革的公认的方法,用五倍子熬成汤药来洗它,使它的皮收缩起来。一会儿,子宫就上去了。丹溪翁安慰她说:“三年后就可以再生孩子了,不用担忧。”后来果然应了丹溪翁的话。

一个贫穷的妇女成了寡妇后独自过着日子,患上了癞疮,丹溪翁看到她的病,心中非常怜悯,就说:“这种病世上号称难治的原因,是由于病人不守禁忌。这个妇女生活贫穷,因而没有丰厚的饮食,是个寡妇,因而没有情欲之事,或许可以治愈吧!”就亲自备办药物治疗她,病愈了。后来用了数百剂四物汤,终于不再发作。

丹溪翁行医的事迹,都是这类情况。因为他遇到疾病进行治疗时,不拘泥于古方,所以治的病就能痊愈。不过对于各家的方论,却也无所不通。他人拘泥固执、死守古方,丹溪翁确是灵活取舍,但最终又都同古法的精神吻合。很短的时间内,跟他学医的人都象回声一样紧随其后、象影子一样紧跟不离。丹溪翁教导他们勤奋不息,忘记疲倦。

丹溪翁年老以后,就听从了弟子张翼等人的请求,撰写了《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外科精要新论》等书,医学的人常常诵读研习并从中获得准则。

丹溪翁为人简朴,诚实谨慎,品行坚贞,待人温和,刚毅庄严,清高不俗;以正直立志自勉,以诚信立身处世;至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品性,实在是出于天性。供奉常规祭祀的时候,都要考订其礼仪规定并恭敬地哀泣先人;在照料母亲大人方面,能按时调节她的饮食起居等等并尽心尽力地奉养她。宁肯对自己刻薄一些,但对兄弟们一定要使他们丰足;宁肯对自己的孩子刻薄一些,但对兄弟们的孩子一定要给得优厚。不是适宜的朋友就不去结交,不是正当的道理就不去谈论。喜欢谈论古今的得失问题,每每慷慨激昂地表现出以天下之忧而为忧的气概。当世有名的达官贵人常常屈尊虚心地请教他,丹溪翁给他们坦率地陈说治国治民之道,并无什么顾忌。但是只要谈到荣华名利之事,就生气地起身而去。跟人交往,以改用三纲五常作为断交或亲近的标准。曾说:天下遵行仁道的时候,那么人们的品行就象依着树干而茂盛生长的枝叶一样,根基坚实而淳朴高尚;天下丧失仁道的时候,那么人们的言论就象没有树干而徒然存在的枝叶一样,缺乏根基而虚美不实。品性,是人的根本;言论,是从它派生出来的东西。如果听见了虚美不实的言论,看见了舍弃根本而追逐名利的行为,就怒容满面,犹如就要受到玷污似的。丹溪翁就是如此地超群出众,行医仅仅是一个方面的事情罢了。不过他研究理学和做事的大家风范,已全部记载在我的朋友太史宋廉所写得他的墓志中了,所以这里不再记述,而谨记下他的可以流传于世的医学事迹作为他的传记,期望能使后代的君子得以互相参照。

望采纳,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