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什么意思(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什么意思(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什么意思(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出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爱莲说》,原文为: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扩展资料

在千古名篇《爱莲说》中,周敦颐以莲的品格自励,认为人生在世当洁身自爱、守洁重节,如此方能保持独立的人格,立于不败之地。他的洁身处世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不染不妖”的自尊意识。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什么意思(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什么意思(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当时的宋朝建国已80余年,国力日强,但官场腐败之风也渐长、奢靡之风盛行,一般的士大夫阶层或沉溺于声色、或放纵于田园。对周敦颐来就说,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随波逐流、同流合污,要么洁身自爱而被同僚视为异类。

周敦颐坚决选择了后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充分显示了周敦颐“世人皆浊我自清”的强烈自尊意识。

2、“不蔓不枝” 的自立精神。

周敦颐为官31年,经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皇帝,历任知县、判官、通判、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及知军州等,大多任判官,长期从事办案工作。

当时科举取士制度虽已逐渐规范,但官场关系错综复杂,新党与旧党、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争斗此起彼伏,象周敦颐这样无根无基的官员稍不留神就会丢了乌纱帽。

但他并没有如当时有些官员那样想办法找“靠山”、抱“粗腿”,而是依然故我、“不蔓不枝”,绝不趋炎附势、见风使舵,所以虽政绩显赫,但仕途坎坷,官位升迁缓慢。

3、“不可亵玩”的自爱品格。

周敦颐待人处事秉持公心,从不畏惧权势和强暴。在南安任参军宁肯辞官也要力阻上司滥杀无辜,在合州任判官身遭不白之冤却处之泰然,都充分反映他为坚持正义敢于抛弃乌纱帽,为人格独立决不低身下气,坚守个人信念的高尚品格。这与他如莲花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品格是一脉相承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莲说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什么意思(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什么意思(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什么意思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怎么解释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释义:(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2、【原文】《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什么意思(《爱莲说》赏析之一)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见到这句话,想必都知道是在说莲花,也大都清楚是出自宋代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这是我国历史上托物言志的传世名篇,大凡受过中等教育的国人,在语文课本或者阅读材料中都会学到过。文章对于莲花的描写,体物入微,层层排比,既准确地表现了莲花所处的生态环境,外部特征,又传神地揭示了莲花高尚的内在素质和独立自尊的人格特点。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理想情愫。

文章的前半部分写道: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意思是: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们大多喜爱牡丹。我却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浊;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妖艳。茎杆中间贯通外形挺拔,不东攀西附,枝杈横生。芳香远播,亭亭耸立,可供人们远远地观赏,却不可轻易地来玩弄它啊。

曾于寺庙见过一副名联: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佛教中的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可见,人若能做到像莲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你就成佛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