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黄芩的用量多少克(黄芩的用量多少克合适)

本文目录一览: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芩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知识,欢迎阅读。

黄芩的功效:

黄芩又叫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炮制分黄芩、黄芩片、酒黄芩、炒黄芩、黄芩炭。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功效分类:清热药。

别名: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

炮制:黄芩、黄芩片、酒黄芩、炒黄芩、黄芩炭。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经;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泻火解毒,止血,清热燥湿,安胎。

主治:用于湿温、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痈肿疮毒,胎动不安。黄芩-主治

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黄芩的作用:

黄芩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黄芩有清热安胎作用,黄芩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黄芩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1、黄芩与续断均有安胎之功,用治胎动不安。

黄芩药性寒凉,清热泻火,安胎,用治胎热所致的胎动不安。

续断药性微温,补肝肾,安胎,用治肝肾不足所致的胎动不安。

2、黄芩分枯芩与子芩:

枯芩为生长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体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热咳嗽痰黄。

子芩为生长年少的子根,体实而坚,质重主降,善泻大肠湿热,主治湿热泻痢腹痛。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1、黄芩治小儿心热惊啼:黄芩(去黑心)、人参各一分。捣罗为散。每服一字匕,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黄芩散)

2、黄芩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黄芩(新瓦上焙干)、麦门冬(去心))各半两。上件,细切。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

3、黄芩泻肺火,降隔上热痰:片子黄芩,炒,为末,糊丸,或蒸饼丸梧子大。服五十丸。(《丹溪心法》清金丸)

4、黄芩治慢性气管炎:黄芩、亭苈子各等分,共为细末,糖衣为片,每片含生药0.8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5、治淋,亦主下血:黄芩四两,细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翼方》)

6、黄芩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芥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伤寒论》黄芩汤)

7、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脏积热所致:黄芩一两(去心中黑腐),捣细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温服。(《圣惠方》黄芩散调)

8、黄芩治肝热生翳,不拘大人小儿:黄芩一两。淡豉三两,为未。每服三钱,以熟猪肝裹吃,温汤送下,日二服。忌酒、面。(《卫生家宝方》)

9、黄芩安胎:白术、黄芩、炒曲。上为未,粥丸,服。(《丹溪心治》)

10、黄芩治火丹:杵黄芩末,水调敷之。(《梅师集验方》)

11、治上呼吸道感染,肠炎:黄芩切碎,加四倍量水浸泡四小时,过胳残渣,再加二倍水浸泡两次,合并滤液,用20%明矾液倒入浸液中,调节pH为3.5(每100公斤黄芩,需明矾6~8公斤),产生黄色沉淀,静置四小时,弃去上层清液,将沉淀物装人布袋中加水过滤,烘干,粉碎,造粒打片。侮次服二至三片。(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2、黄芩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片黄莽,酒浸透。晒千为未。每服一钱,茶、酒任下。(《兰室秘藏》小清空膏)

13、治眉眶痛,属凤热与痰:黄芩(酒浸,炒)、白芷。上为未,茶清调二钱。(《丹溪心法》)

14、黄芩治崩中下血:黄芩,为细未。每服一钱、烧秤锤淬酒调下。(《本事方》)

15、治妇人四十九岁已后,天癸却行 或过多不止:黄芩心枝条者二两(重用米醋,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为细未,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日进二服。(《瑞竹堂经验方》芩心丸)

16、黄芩治灸疮血出:酒炒黄芩二钱。为未,酒服。(《怪证奇方》)

黄芩用药禁忌:

黄芩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脾肺虚热者忌之黄芩。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

黄芩功效作用及禁忌

黄芩功效作用及禁忌

黄芩功效作用及禁忌,黄芩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味中药材,也是祛湿清热常用药材之一,在使用黄芩之前,首先要了解黄芩功效作用及禁忌是什么,接下来一起来了解黄芩功效作用及禁忌。

黄芩功效作用及禁忌1

黄芩有治胎动不安

可以用30克黄芩、30克川芎、30克当归、30克炒白术、30克白芍药这五味中药研为细末,用酒糊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用温开水送服50丸。

黄芩有治小儿心热惊啼

一分去黑心的黄芩与一分人参一起捣罗为散,每次用竹叶汤调服一字匕,不拘时候服。

黄芩治食少干呕、心烦不寐、小便赤黄。

黄芩有治食少干呕心烦不寐的'作用,可以用l5克黄芩、10克大黄、14个栀子仁这三味中药混合后切碎,加水500毫升煮至300毫升,过滤去除药渣,分3次服用。

黄芩治乳痈化脓,乳房结块肿痛。

黄芩治乳痈化脓乳房结块肿痛的作用,可以用30克黄芩、30克黄柏、30克川军、30克地龙、30克黄连、30克乳香这六味中药一起研磨成细粉末,再与鲜生地黄汁调涂于患处,一天2次。

禁忌

在使用黄芩时,可以单独使用黄芩,也可以搭配滑石、茯苓、白蔻仁、白芍、甘草、葛根、茵陈、淡竹叶、栀子、黄连、知母、桑白皮、生地、丹皮、侧柏叶、银花、连翘、白术、竹茹等中药来使用,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黄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动不安忌用黄芩。

黄芩功效作用及禁忌2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一:降压、利尿

黄芩的酊剂、浸剂、煎剂、醇或水提取物、黄芩苷均有降压的作用;浸剂口服的降压效果,以云南产者最佳,河北次之,西北的较差。黄芩醇提取物及煎剂(对正常人及家兔)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二:抗微生物

黄芩抗菌范围较广,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脑膜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多种皮肤致病性真菌,体外也有抑制效力,并可以杀死钩端螺旋体。

黄芩的用量与贮存

内服煎汤,3~8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敷。置通风干燥处保存,防潮。

黄芩的食用禁忌

凡中寒泄泻、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肺受寒邪喘咳、血虚胎不安、阴虚淋漓等患者慎用。

黄芩的食用方法一:黄芩清肺饮

原材料:

当归、红花各6克,黄芩、川芎、赤芍、生地、葛很、花粉各9克,薄荷1克。

做法:

将所有药材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清水,至没过所有药材,武火煮沸,然后转文火续煮30分钟左右即可。

用法:

每次1小碗,分早、晚2次服用,连服1个星期。

功效:

有清肺热、行淤滞的功效;可治疗由内热引起的痤疮。

黄芩的食用方法二:黄芩猪肺汤

原材料:

酒黄芩15克,苏子5克,生姜10克,猪肺500克,盐、大蒜、葱段、酱油各适量。

做法:

猪肺洗净,放沸水中氽去血水,切块备用,酒黄芩、苏子、生姜用布包好,与切好的猪肺一同放入砂锅中炖煮,至熟烂后,加调味料即可。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有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黄芩的选购秘诀

以条粗长、质坚实、色黄、除净外皮者。

黄芩的用法及用量

黄芩的用法及用量

黄芩的用法及用量,作为一种较为十分常见的中药材,它的功效与作用涉及很多方面,选择合适的食物能让身体越来越好,不是所有的食材都适合每一个人,黄芩的用法及用量,教你正确养生。

黄芩的用法及用量1

黄芩苦烹,善泻肺火,清热祛湿,

可治咳嗽,泻痢清肠,胎热可安。

(一)传统用法

黄芩性寒,味苦,入肺、脾、胆、大小肠经。功效为泻肺火,清湿热,止血安胎。

本品味苦而寒,善清肺经气分之热,为治肺热咳嗽之主药。又能清胆及大、小肠等经湿热,故适用于各种湿热之证。本品还有清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

1、肺热咳嗽单用或与桑白·皮、甘草配合应用。若痰热壅盛可与半夏、天南星等同用。

2、湿热下痢、湿热黄疸、湿热淋症本品配芍药、黄连而治热痢;本品配栀子、大黄而治阳黄;以本品配生地黄、木通则治热淋。3、呕血、鼻出血、便血、血崩凡热盛迫血外溢者,常以本品配大黄、黄连等药。

4、胎热不安常与当归、白术等同用。

黄芩还可用于疮痈肿痛,烧伤烫伤等,外用、内服均可。

(二)用量标准

煎服3~10克。

(三)使用注意

肺寒咳嗽、脾胃虚寒、胎寒欲堕、无湿热者忌用。

(四)施治鉴别

清热泻火多生用,用于止血或避免其苦寒伤胃可炒炭用,欲增强清除上部火热功效时,可酒炒用;安胎多、炒用。

(五)名医绝招

蔡华松(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主任医师)

擅长以黄芩治疗热邪炽盛的各种眼病,如各种角膜炎、急性色素膜炎、巩膜炎、眶内假瘤等。

治急性色素膜炎,以黄芩15克,配伍半枝莲15克,柴胡12克;治急性视神经炎,以黄芩15克,配伍北柴胡12克;治眶内假瘤证属肝热痰郁者,以黄芩12克,配伍土茯苓9克,山豆根12克。

龙治平(乐山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各种肝炎出现黄疸(阳黄):;各种原因所致肝功能异常,尤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黄疸指数升高者,以及呼吸道感染者。症见有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必定用黄芩。

黄芩配伍用量为6~30克。

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配伍茵陈、连翘各15~18克,金钱草、蒲公英各20~30克。

治肺热咳嗽(呼吸道感染、肺炎),配伍桔梗、杏仁各9~15克,桑白皮12~18克,菊花15~18克,陈皮6~9克。

治酒精性肝炎,配伍茵陈、炒白术各15~18克,炒麦芽18~20克,丹参20~30克。

治各种原因所致肝功能损害,配伍茵陈、炒白术各·15~18克,猪苓9~12克,五味子6~12克。

治急性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等所致、的小便灼热,疼痛,不利,配伍车前子9~18克,金钱草20~30克,木通6~10克,滑石15~18克。

治神经衰弱、癔病、更年期综合征之属肝郁化热者,配伍柴胡6~9克,郁金10~15克,白芍9~18克,香附9~15克。

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配伍炒白术10~15克,熟地黄12~30克,怀山药12~18克。

钟秀美(福建泉州市中医院主任医院)

黄芩主治崩漏、胎漏、妊娠腹痛、发热、淋证,而症见阴道出血,色暗红,质黏稠,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者。

寒凝血瘀者,不宜使用。

治卵巢囊肿、妊娠高血压,以黄芩10~15克,配、伍夏枯草15克。

治妊娠恶阻,呕吐苦水,以黄芩6克,配伍麦芽、竹茹各15克,紫苏梗10克。

治胎漏,以黄芩10克,配伍糯米(后下)20克,黄芪、苎麻根各15克。

治肛裂,以黄芩10~15克,配伍火麻仁15克,山栀子、枳壳各10克,荆芥炭6克,甘草3克。

治妊娠腹痛,以黄芩10克,配伍生白芍15~20克,白术10克,当归6克,川芎5克。

(六)临床妙验

小儿肺炎

焦玉成老师将黄芩、忍冬藤制成冲剂,每包含生药11克,每岁、半包,随增龄而增量,日服3次,治疗100例,治愈84例,好转16例(《黑龙江中医药》1986年5期)。

病毒性肝炎

王瑞云等老师以黄芩甙注射液4毫升(相当生药200毫克),肌注,每日1次;或6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250毫升中,静注,15日为1个疗程,大多用2~3个疗程。治疗病毒性肝炎128例,结果显效率:急性肝炎100%,慢性活动性肝炎57、2%,慢性迁延性肝炎80%(《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年3期)。

小儿菌痢

杨侃老师取黄芩、黄连、黄柏等量研末,1岁内1克,2~3岁2克,4岁以上3克,调入生理盐水30~40毫升后保留灌肠,每日1~2次。治疗140例,经2~6日治愈112例,无效28例(《浙江中医杂志》19-89年3期)。

高血压病

何云鹤老师以每次服20%黄芩酊5~10毫升,每日3·次,治疗高血压病患者51例,取得较满意效果(《上海中医药杂志》1956年1期)。

预防猩红热

锦州郊区防疫站,在猩红热流行期间,以每日用黄芩9克,水煎后分2~3次服,连服3日,观察1577例,结果表明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中草药通讯》1972年3期)。

用于流脑带菌者

严国华等老师用20%黄芩煎剂做喉头喷雾,每次2毫升(含生药0、4克),施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带菌者209例,结果全部有效(《中医杂志》1960年6期)。

黄芩的用法及用量2

生黄芩一般的用法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其中内服的`用法是采取煎汤内服的形式使用;生黄芩还有制作成丸或者散的形式服用。另外其外用的方法主要是:取适量的生黄芩通过煎水洗或者是研磨成末调敷的形式外用。生黄芩的用量一般是3-9克之间,切记不可随意过度大量使用,否则可能会使得身体出现不良反应。

黄芩茶一天喝多少量为宜?都有哪些标准?

我建议你每天喝10克左右就可以了,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祝你身体健康! 黄芩地黄的用量可以每天用开水冲服10到20克,每天用2到3次就可以了。黄芪粉有很好的补气壮阳的功效,还能起到解毒脱水的作用,同时也有很好的治疗、脾胃虚弱和气血不足的功效。

黄芪性寒,一次性不要使用太多,容易出现上火情况。黄芪可以泡水喝。黄芩地黄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它也叫山茶根。泡水喝代茶饮可以起到解毒、止血、清热、消炎的作用。另外,适量的黄芩泡水喝,还具有降血脂、抗癌、治疗支气管炎的作用,可止咳、平喘等。取黄芪6-10片放入杯中,再加入600-800毫升热水放入杯中,以温热饮用,随泡随取,反复冲泡至出水。

每天服用1剂,3天为1个疗程。效果真的很好。或每日用黄芪30克左右,煎汤后服用。或水煎茶,供后人饮用。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体弱者对气血好。而黄芪红枣泡水一般都有补气养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血不足的虚弱症状。防病保健 "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泡水当茶喝,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茶能补盖气,但不油腻,能改善气虚和贫血,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如果能加入枸杞、党参、茯苓等药材一起冲泡,效果会更好。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黄芩的药用价值?

黄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解毒、止血的功能。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目赤肿痛、叶血衄血、湿热黄疸、肝炎、痢疾等症。

黄芪一天服用多少克最合适?

如果黄芪是用来泡水或者炖汤使用,那一天大约食用10克左右即可,不要吃太多,因为黄芪性温,过量使用可能会造成失眠和上火;黄芪是补气健身的中药材,和其它中药一起配合使用,更能发挥出黄芪的作用;而且黄芪非常温和,对调理脾胃也有很好的作用,一般目前在药店都可以购买到黄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