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较大洪水是指重现期超过多少年的洪水(特大洪水的重现期为多少年)

武汉市气象局汛情等级标准?

1水文要素重现期小于5年的洪水,为小洪水;

2水文要素重现期大于等于5年,小于20年的洪水,为中等洪水;

3水文要素重现期为大于等于20年,小于50年的洪水,为大洪水;

4水文要素重现期大于50年的洪水,为特大洪水。

历史上重庆市发过大水吗?

那是1981年的大水。

1981年7月13日至7月17日,整个重庆,遭遇了迄今为止建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洪灾。至今,水文部门在发布公开信息时,都还有“1981年以来最大洪峰”等用词用语习惯。那是35年前,重庆人的一段特殊记忆。、

凌晨2点开始通知全市

工作人员接了4天4夜电话

市档案馆中,重庆市政府关于1981年重庆市抗洪救灾情况官方记载如下:我市长江、嘉陵江从7月13日开始洪水猛涨,16日长江洪峰高达193.38米,嘉陵江洪峰水位高达208.17米。

重庆历史上,长江和嘉陵江洪峰高度均超此次的,有史可查的只有1870年,分别为198米和214米。而35年前这次洪水的起因,则是源自于1981年7月9—14日,长江上游四川盆地发生的罕见的大面积连续6天暴雨。

官方资料显示,35年前的重庆抗洪指挥部首次得特大洪水来袭消息,是7月13日23时。清晨2时至3时,全市开始紧急通知电话各区县。

当时的抗洪指挥部工作人员林振强,在办公室里整整接了4天4夜电话,全部是沿江区县,厂矿、街道,公社、部队来电询问。

各街道的档案记录中显示,重庆主城大多数街道,机关单位是14日召开的紧急抗洪部署,也是在14日上午,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市进行了洪水预警。

从二楼搭木板跳出去

在重庆时报记者采访的10余个亲身经历者中,对那场洪水最直观的记忆,停留在7月15日,一个周三,重庆部分地方有暴雨。

前重庆建工集团二建公司董事长陈道友,那天下午是从北碚人民路203工地办公室二楼窗口,搭着木板跳出去的,因为猛涨的嘉陵江水,直接淹没了办公室一楼大门。

较大洪水是指重现期超过多少年的洪水(特大洪水的重现期为多少年)较大洪水是指重现期超过多少年的洪水(特大洪水的重现期为多少年)


陈道友当时还不知道,那天北碚的主要街道被洪水淹没了2/3。在8月份重庆市政府的灾情通报中,北碚区排在第一位。

地处化龙桥的重庆微电机厂工人苏其昌,则在回家路上看到了化龙桥街道上的古桥被洪水漫上,并淹没。但他没有停下来看,因为自己的家已经进了水,床都浮了起来,他得赶回去搬家。

尽管14日下午,要涨洪水的消息已经传达开,但15日大多数重庆人都依然在工作岗位上,以至于洪水开始袭击两江水岸,很多人是奔跑着回家搬东西。

前磁器口街道主任何泽军,见证了嘉陵江水从现在的磁器口码头,一直漫到现在的古镇商业街上的过程,周边的国企职工飞奔回磁器口搬家的一幕。

当年24岁的水上公安局民警张明,则是饿着肚子冲上牛角沱嘉陵江边的趸船,和10多个同袍一起,随时清理上游冲下来的大树、杂物、避免趸船负重过大而翻。但随后他们也发现自己估计错了形势:水大得可怕,一度连他们自己都被困在趸船上下不来。

熟悉的地方成汪洋

发黄的档案中,记载了很多现在重庆人熟知的地名,在35年前被淹没的情况。譬如,磁器口,弹子石码头、化龙桥、菜园坝、重钢三厂……

这些地方,现在或变成著名风景区,或变成高档住宅区,商业区。但在当时,都在一片汪洋中。

磁器口古镇也被淹没了2/3。现在的古镇正街上,还留下了当时磁器口最高水位的标记,高度和现有店铺大门几乎齐平。

原南岸第一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杨耀川,记得弹子石码头是重灾区,几乎全部被长江洪水淹没。

沙坪坝档案馆化龙桥街道的档案中,则有如下记载:整个街道受灾比例1573户,受灾人口占比15.2%,街道办事处,水漫到人的膝盖深。

重钢档案馆里,唯一一张记录当时长江洪水漫到厂区的照片,是描绘于李子林下面的3号高炉,4号高炉,都因洪水熄火。

较大洪水是指重现期超过多少年的洪水(特大洪水的重现期为多少年)较大洪水是指重现期超过多少年的洪水(特大洪水的重现期为多少年)


船上才体验到危险

追寻那场35年前洪灾的记忆中,重庆时报记者惊讶的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感到害怕。

陈道友是这样理解的:改革开放初期,大多数市民的全部家当都不多,更重要的是,当时工友,同事之间的感情淳朴得很,互帮互助的行为,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原本应有的恐慌。

苏其昌记得那天自己能够抢救出部分财物,全靠工友们的帮忙,有的甚至没说过几句话,就主动上来帮忙。

何泽军说,当时的市民持有一个观点,即水不进门不搬家,对这样大的洪水心理估计不足,所以很多人是涨到家门口才意识到洪水大得可怕。

但“不怕洪水”的勇敢,也滋生出了一些过于乐观的情绪。不少市民甚至做出了一些危险举动:跑到长江边、嘉陵江边去看洪水。当时的嘉陵江大桥,一度拥挤满了市民。

而看到市民涌向朝天门码头时,当时的市中区做出一个紧急决定:除了继续用广播喇叭劝开群众外,干脆用麻绳把到朝天门、储奇门码头的去路,全部封闭。

张明就在趸船上,看到了不少市民跑到江边看洪水,自己从心里感到着急。而在趸船上的他,最能感受那场特大洪水的恐怖:整个船都是摇摇晃晃,随时可能被洪峰卷走,10多个公安干警没有一个敢睡觉,打盹也是穿着“水背心”坐着,随时准备跳水。

全城总动员

35年前的市政府通报中,曾有这样的总结:整个洪灾期间,全市受灾人数22万多,工厂被淹419个,商店580个,学校71所,也出现了部分人员伤亡……这些数据,其实已经在所有重庆人的努力下,被降低到了最小。

35年前的那场洪水,让整个重庆城经历的是一次全民救灾的总动员。很多英雄事迹,或湮没或尘封,一些部队的番号甚至都已经变更多年。

重庆市政府在当年8月份的总结中提到,全市驻渝部队6000多名指战员参加抗洪抢险,市公安局每天保证3000余警力保证群众安全。

在菜园坝,几栋老房子因密度过大,连橡皮艇都无法靠近营救受困市民,当时的82329部队5连,是用轮胎绑上木头靠过去。

较大洪水是指重现期超过多少年的洪水(特大洪水的重现期为多少年)较大洪水是指重现期超过多少年的洪水(特大洪水的重现期为多少年)


7月15日,北泉水文站旁边的电杆都被淹,随时有和主城失去联系的危险——当时的690工厂技术部,是冒着洪水抄小道送去发电机,保证电讯不中断。

那几天,整个重庆公交部门无一人休假。仅仅7月15日下午,市中区的主要干线就增开60多班,尤其是在市中区到北碚这条线路上,采取的是从山洞、青木关绕行的方式。

弹子石的重庆卷烟厂,在二楼被淹的情况下,从14日至16日三楼车间居然还在冒险生产——因为停产一天要给国家造成数十万损失。

7月16日晚最高洪峰过境后,逐渐画上句号。全市的自来水,在7月18日就全部恢复供应,随之而来则是灾后重建工作。

陈道友说,除了政府机关、部队官兵外,其实单位工会在那次洪灾中发挥的作用也很巨大,因为洪灾后的慰问、救助等工作,是靠工会人员挨家挨户走访完成。

何泽军记得很清楚,7月18日洪水退后,磁器口街道上布满了足有半米厚的淤泥,时值夏天,臭不可闻,是部队官兵赶过来,在口罩等缺乏的情况下,一铲铲的清除掉。

磁器口1981年抗洪纪念碑

那场洪水给重庆留下了什么?

滨江路的标高有了参照

在重庆28中里,现在还保留有一块抗洪纪念碑,记录的是1981年洪水淹没学校操场时的最高水位:182米。

35年前那场特大洪水的影响,至今我们能在这座城市里找到。譬如,重庆滨江路的防洪作用建设标准,灾后救助方式,乃至水上公安局的专业培训。

现任重庆历史名城专委会秘书长吴涛记得,洪水漫到大溪沟,一号桥,直接造成了当时的交通阻塞。所以,重庆第一条滨江路长滨路,就是参考的当时洪峰标准建造。同样情况,也出现沙滨路的建设中。何泽军也说,大约在1999年开建的沙滨路牛角沱至石门段,也参考了1981年洪水标高,起到防洪作用。

沙坪坝迈瑞城投公司董事长漆小强告诉直记者,正在施工的沙滨路磁井段,其防洪护岸就采用50年一遇洪水位标高,而1981年重庆那场特大洪水,就是重要参考指标。

有了宝贵的救灾和海事经验

至今依然在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工作张明回忆道,1981年大水后,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总结经验时,大家讨论出如下几点:1、设备落后,当时冲上趸船的10多名水上分局民警,和外界的主要联系只有1部步话机,2、全水上分局只有一条巡逻艇,而且人手严重不足,保证群众安全力量有限;3、在气象,水文,培训上专业知识缺乏。

他说,后来1984年、1986年都有几次大水,大家救灾时就有经验了许多,尤其是在气象,水文知识上,培训的力度更大,大水来时更为冷静。

市海事局副局长司太生说,1981年洪水对重庆的影响,不会再重现。因为长江上游已经有水电枢纽,城市已有防洪堤坝。2012年洪水再袭重庆时,重庆海事局就根据1981年的经验,在长江航道实施了禁航等措施,所以当时重庆无一人死亡。

30年一遇洪水标准?

一般按数理统计学方法描述某个地域大小洪水出现的“可能性”。地域不同,则标准也不同。

如“30年一遇”,即为此种描述。“30年一遇”可以理解为该大小洪水“隔30年出现一次”(重现),但要清楚,这种“隔30年”,不是确切意义上的,而是统计学意义上的。该大小洪水可能连续几年频繁出现,也可能100年也不出现一次,但按该河流存在(河流出现至消亡)的历史时期而言,该大小洪水,平均“每隔30年出现一次”。

农桥设计防洪标准?

你要问的是农村普通桥梁的防洪标准吧!

一般将实际达到的防洪能力也称为已达到的防洪标准。防洪标准可用设计洪水(包括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及洪水过程)或设计水位表示。一般以某一重现期(如10年一遇洪水、100年一遇洪水)的设计洪水为标准;也有以某一实际洪水为标准。在一般情况下,当实际发生的洪水不大于设计防洪标准时,通过防洪系统的正确运用,可保证防护对象的防洪安全。

农村桥梁的防洪标准最低也要达到10年一遇的标准。

金线河的起点和终点?

金线河有好多条,不知道问的是哪条。比如河南省安阳市有同名河流,山东省泰安市也有同名河流,辽宁省开原市有同名河流,河北省保定市也有同名河流。

如果不是季节性河流的话,山东泰安的是两条河汇流的,河南的发源于鹤璧市梨林头村东南,辽宁的发源于开元老城东北部泉穴,保定的是从保定市朝阳大街至入府河口,长14.8km。

金线河,开原市河流,发源于开元老城东北部泉穴,流经开元老城,经真武庙向西南汇入清河,金线河水涓涓,宛若金线,河内荷花盛开,沿岸烟柳成群,为开原八景之一。

流经地区

流经真武庙前,向西南流出水关汇入清河

发源地

开原老城东北隅的泉穴

金线河俗称线河,源于开原老城东北隅的泉穴。流经真武庙前,向西南流出水关汇入清河。河水虽旱不涸,涓涓细流,宛若金线,两岸绿柳一色,烟柳景物怡人,故被称作“线河烟柳”,为开原八景之一

金线河的起点是保定市朝阳大街,终点是入府河口。

金线河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系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是保定市以南、清水河以北地区的主要排沥河道,控制流域面积195km2,全长28km,最终入清水河。1966年清水河改入唐河新道,金线河仍循旧道于仙仁桥东汇入府河。1975年修建引污干渠,金线河被裁而改道,先与环堤河相汇再入府河。河道多年未进行治理,淤积严重,现状排沥标准不足10年一遇。

金线河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从保定市朝阳大街至入府河口,长14.8km。

现状从朝阳大街至北大冉村,部分河段由于非法取土形成大坑,局部坑深达15、6m,还有部分河段内倾倒有大量建筑垃圾,河道断面基本被填平;北大冉村保衡路上下游1.0km范围内河段靠近清苑县县城,清苑县对该河段已进行整治,河型较规整,护岸基本完整,局部存在河底淤积;下游至入府河口河道淤积严重,杂草丛生,河道主槽宽度宽窄不一,两堤之间宽度上、下游差异较大。

沿线桥梁桥下过流能力低,阻水严重,且多座是危桥。通过对该段河道不同重现期排沥标准进行水面线推求,北大冉至府河段河道过流能力满足5年一遇排沥标准;10年一遇时现状河道两侧堤顶高程大部分不满足要求;现状河道主槽过流能力不足5年一遇标准。

金线河发源于鹤璧市梨林头村东南,向东北流经安阳市郊龙泉乡,安阳县境经洪岩村入曲沟镇北流经永定村、西曲沟、西夏寒村注入洹河。

金线河全长20公里,安阳县境内7.6公里,流域面积64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保护区耕地面积5.6万亩,人口8.2万人,金线河属季节性河流。雨季最大流量150米3/秒。洪水超过100米3/秒流量即从陈家井、西夏寒等村段漫溢。

企业的防洪标准是什么?

防洪标准是指各种防洪保护对象或工程本身要求达到的防御洪水的标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第三条 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防洪费用按照政府投入同受益者合理承担相结合的原则筹集。

第四条 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当服从防洪总体安排,实行兴利与除害相结合的原则。

江河、湖泊治理以及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应当符合流域综合规划,与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开发相结合。

本法所称综合规划是指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综合规划。

第五条 防洪工作按照流域或者区域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企业防洪标准是防洪保护对象达到防御洪水的水平或能力。通常以频率法计算的某一重现期的设计洪水位防洪标准,或以某一实际洪水(或将其适当放大)作为防洪标准。

防洪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洪水灾害的严重性及其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防洪保护对象达到防御洪水的水平或能力。一般将实际达到的防洪能力也称为已达到的防洪标准。防洪标准可用设计洪水(包括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及洪水过程)或设计水位表示。一般以某一重现期(如10年一遇洪水、100年一遇洪水)的设计洪水为标准;也有以某一实际洪水为标准。在一般情况下,当实际发生的洪水不大于设计防洪标准时,通过防洪系统的正确运用,可保证防护对象的防洪安全。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设计洪水标准有时也称为防洪标准。二者有一定的联系。

防洪标准的高低,与防洪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洪水灾害的严重性及其影响直接有关,并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联系。国家根据需要与可能,对不同保护对象颁布了不同防洪标准的等级划分。

在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中,一般按照规范选定防洪标准,并进行必要的论证。阐明工程选定的防洪标准的经济合理性。对于特殊情况,如洪水泛滥可能造成大量生命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时,经过充分论证,可采用高于规范规定的标准。如因投资、工程量等因素的限制一时难以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时,经过论证可以分期达到。

四级公路防洪标准基本多少年一遇?

多少年一遇说的是洪水周期,是该洪水发生的频率的倒数。

该洪水发生的频率是通过当地历史洪水资料统计后形成的频率曲线确定的。例如过去50年的洪水资料中,大于某值的洪水出现2次,那可以说该洪水为25年一遇。

多少年一遇只是个概率问题,有可能50年一遇的洪水,今年来了,明天又来了。也有可能防洪标准50年一遇的水工建筑,第二年就被100年一遇的洪水冲垮了。

当然防洪标准越高,越安全。

这是投资和效益的博弈。

防洪保护对象达到防御洪水的水平或能力。一般将实际达到的防洪能力也称为已达到的防洪标准。防洪标准可用设计洪水(包括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及洪水过程)或设计水位表示。一般以某一重现期(如10年一遇洪水、100年一遇洪水)的设计洪水为标准;也有以某一实际洪水为标准。

世界各国所采用的防洪标准各有不同,有的用重现期表示,有的采用实际发生的洪水表示,但差别不大。例如日本对特别重要的城市要求防200年一遇洪水,重要城市防100年一遇洪水,一般城市防50年一遇洪水;印度要求重要城镇的堤防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对农田的防洪标准一般为10~20年一遇洪水。澳大利亚农牧业区要求防3~7年一遇洪水。美国主要河道堤防防洪标准,比1927年洪水大11%~38%,约相当于频率法的100~500年(随控制站而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