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上巳节是什么意思 三月三上巳节是什么意思

巳节是什么意思

上巳节也就是“三月三”的意思,它是我国汉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上巳节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时就已出现,在这一天,人们会结伴去水边沐浴,还有祭祀宴饮等习俗,关于上巳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起源自巫术活动,有人认为是为了纪念黄帝诞辰。

上巳节是什么

上巳节,在民间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上巳节的由来已久,早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后来固定在每年夏历的三月初三,在这一天,古人会结伴去水边沐浴,之后有增加了祭祀宴饮,春游等习俗。

上巳节中上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里,《周礼》记载:“岁时拔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到了魏晋之后,将上巳节的日期改成了农历三月初三,因此又被称为“三月三”或“重三”,留传至今。

上巳节的起源

上巳节起源于早期的巫术活动,当时人们认为泡兰汤可以去除邪气,兰草香气袭人,被奉为灵物,在举行一些祭祀活动之前,要先进行斋戒,其中就包括“兰汤沐浴”。

还有一种说法是上巳节是纪念轩辕黄帝的日子,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在中原地区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我国一些地区还保留这三月三祭祀黄帝的传统。

上巳节是什么意思?

上巳节是干支纪日的一种叫法,从这个名字也能看出来,最初的上巳节就是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由于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大多是三月初三左右,所以人们干脆把上巳节定为三月初三,又被称为重三。

上巳节是什么意思 三月三上巳节是什么意思上巳节是什么意思 三月三上巳节是什么意思


农历的三月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植物开始开花结果,动物们也不甘落后,蛰伏了一冬的昆虫爬出了洞穴,开始四处求偶。鸟儿飞上了枝头,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吸引雌鸟的光顾,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所以农历的三月也被称为阳春三月。

在如此美好的时光里,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自然也不能落后。由于以前人生活条件差,普通老百姓在冬季是很少洗澡的,身上脏就容易得病,所以到了阳春三月,人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洗掉身上攒了一冬的污垢。

所以每到上巳节,人们就会去水边洗除污垢,被叫做祓禊。意思就是到河边洗掉身上的尘垢。古人认为,水是最神秘的物质,而妇女们在河里洗尘垢,也是期盼着可以通过接触水而感孕并得子,是一种祈孕的行为。

除此之外,人们会借着这个机会,寻求伴侣。就如同鸟儿一样,用各种方法找到心仪的另一半。正如杜甫诗中所描述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一样,所以三月三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节日,被称为最早的情人节,只是如今已被人们淡忘。

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

01

在上巳节这个节日里有沐浴、春游、佩戴香草、摆流觞宴、赏桃花等习俗。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上巳节在古代最重要的习俗就是沐浴,早在周朝的时候,朝廷就会安排女巫在大家沐浴的河边举行去晦仪式。当时的人们在河边用河水冲洗身体,用柳树枝蘸花瓣水点在额头上,表示祈福。到了唐宋时大家又选择了泡温泉这种更享受的方式。

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这个时候冬季已经彻底过去,是春天来临的时候。季节交换,但是阴气尚末退尽,是容易患病,就有了去河边沐浴,洗净身体,以际去除邪祟的意思。这个过程被称为“祓禊”,“禊”就是干净的意思,“祓禊”就是因为干净所以不生病的意思。在古代,大家过节的作用就是为了祈祷驱邪避灾上已节也是这样的用意。

但是从现实情况分析,是由于冬天气温太低,大家都减少了洗澡的次数,到了3月初,水温恰好,大家就都挑在这个时候去洗越冬后的第一次澡。上已节的活动中,还有一项是祭祀高襟,这是管理婚姻和生育的神。古人注重繁衍后代,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来祈求生育。

所以,上已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在这一天大家还会佩戴香草,香草在古代有驱虫的效果,所以古人认为香草也可以驱邪,在洗澡之后,带上香草是驱邪祈福的意思。春游也是上已节的节日,大家已经到河边洗澡了,也就顺便在附近来一场春游。大家可以趁着春光明媚到野外踏青,也是一场青年男女自由择偶的机会。

吃流觞宴,是上已节的时候大家坐于环曲的水边,将一只盛着酒的酒杯放在水面上,让它顺流而下。酒杯停在谁面前,谁就饮酒赋诗,这种宴会有趣风雅,还需要一个优雅的环境。不仅在上已节的时候可以这样玩,很多文人雅士还会在家里自己开凿这样一条小溪进行宴饮。赏桃花也是上日节的习俗,因为这时候桃花开的正好,可以算是春游的一部分。

上巳节是什么节日 上巳节是几月几日

1 上巳节是什么节日

是一个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上巳节是什么意思 三月三上巳节是什么意思上巳节是什么意思 三月三上巳节是什么意思


上巳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上巳节是古人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的重要节日,每到这天,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魏晋以后,该节日改为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2 上巳节又叫什么节

重三、三月三、中国情人节、女儿节

1、重三、三月三

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所以称为重三、三月三。

2、中国情人节

上巳节有一项传统就是男女相会,即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情人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3、女儿节

上巳节时桃花都开了,象征少女的活泼,人们会在上巳节这天为女儿举行成人礼,所以,又称为女儿节。

3 上巳节是什么意思

祓除畔浴、文化传承。

上巳节最早是有祓禊的含义在里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上巳节逐渐成为了一个郊外春游、踏春的日子了,而且,现代人过上巳节还有文化传承的含义在里面,表现了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4 上巳节是农历哪一天

农历三月三。

上巳节在农历的三月三日到来,因此,又称为三月三,古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这也是上巳节名称的由来,现在还有不少民族依旧过着上巳节,弘扬上巳节的传统。

上巳节是啥意思

又称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1],起源于中华民族原始社会的原始制度,其中以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

在汉族,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上巳节”,相传是黄帝轩辕的诞辰。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人们大多会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等。[2]

2014年起,“壮族三月三”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公众假日,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

壮族

壮族三月三(3)

壮族“三月三”习俗,很多人只知道对歌谈情,其实壮族“三月三”习俗有很多,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等也是有趣的节日习俗。

上巳节是什么意思 三月三上巳节是什么意思上巳节是什么意思 三月三上巳节是什么意思


包五色糯米饭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或黄栀子、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什么是上巳节?与清明节有何关系?

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上巳节还是中国的情人节,记载于《诗经》中,比西方情人节早了1000年。先秦以后,三月三情人节在各代延传开来。上巳节与清明节同为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