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思(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思古寺表达思想感情)

本文目录一览:

“谁家玉笛暗飞,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思是什么?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字面意思是 是谁在悄悄的吹响着玉笛 随着这春风散入洛阳城的每个角落

谁家雨点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思是

原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意思是美妙的笛声随着春风一起飞满洛城。其中饱含着诗仙李白的丰富想象和对家乡的思念。

《春夜洛城闻笛》的意思

释义: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原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作者:唐代李白

赏析: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

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谁家玉笛暗飞,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思是什么?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字面意思是 是谁在悄悄的吹响着玉笛 随着这春风散入洛阳城的每个角落

《春夜洛城闻笛》翻译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词译文

译文一:

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嘹亮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城。 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译文二: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钩起思乡之情吗?

诗文注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3、玉笛:精美的笛。

4、故园:指故乡,家乡.

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闻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查看全部7个回答

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_0基础【速成】0费用【试听】

唱歌如何正确发声,从小白到会唱歌,专业老师独特教法,让唱歌爱好者短期内学会唱歌。老师在线直播,免费学唱歌,教你快速上手。

湖南潭州教育网络科..广告 

找品牌_上拼多多_百亿补贴 品质实惠

买品牌商品,打开拼多多APP,品质热卖排行。新用户下载可享更多惊喜。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春夜洛城闻笛》的翻译

《春夜洛城闻笛》译: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春夜洛城闻笛》原文作者: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40 浏览443042018-03-30

春夜洛城闻笛逐句翻译

白话翻译: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原文: 《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 【朝代】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 扩展资料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 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29 浏览72962019-06-08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并翻译),谢谢!

1、出处: 唐代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原文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翻译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夜洛城闻笛

14 浏览38632019-06-11

竹里馆和春夜洛城闻笛的翻译

1、竹里馆 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翻译】: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赏析】:《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 2、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有哪个人能不勾引起思乡之情吗? 【赏析】:《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暗”字为一句关键。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所以一个“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59 浏览6892016-11-10

《春夜洛城闻笛》的后两句怎么翻译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