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合气道是什么(合气道是什么电影)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合气道

合气道是一种以柔术、剑道、枪术等武道为基础发展而成的以“合气”为核心原理的武道。合气道是一种极具艺术性的武技,顺乎自然、以柔克刚。它的动作特点和其他的武术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区别。它没有激烈的强烈对抗,消除了暴戾之气,就像舞蹈一样,有很好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合气道研究的是人体的运动规律,和谐流畅地通过对一个个圆弧的巧妙处理,随时与对手成为一体,令对手面对自然的运动倾向而无法抗拒,不得不就范。

合气道是什么?

合气道是什么?听起来有些不可捉摸。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武术呢?

合气道是近几十年来世界上颇为流行的一种武道,八十多年前由植芝盛平先生所开创。植芝盛平先生年轻时练习许多日本古流柔术,经过了日本传统武术严酷的精神修养,于1942年达到了独特的境地而自成 “合气道”。

合气道没有比赛,没有跟别人较量的思想。它不是破坏别人的武术,而是跟别人一起锻炼和修养自己的创造性的武术。合气道的“合气”是个秘诀,是个很难理解,不好说明的东西,高位锻炼者之中有很多解释。有的说“合气”是跟中国的气功相似;有的说“合气”是自古以来留下的名称,现在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了。总而言之,“合气”至少与锻炼者之间的运动有关。避免锻炼者之间力气流动的冲突,而寻求锻炼者之间力气合一,追求不争而胜的境地,这个说明虽不中亦不远矣。

合气道的主要技巧是摔法和拿法,也有击打,不过是次要的。日本柔道的主要部分也是摔法,但跟合气道的很不一样。柔道有比赛,所以禁止摔法和拿法同时使用。合气道的大部分技巧需要同时使用摔法和拿法,如果没有保护对手的精神则很危险而无法继续锻炼,所以练合气道应该修养保护对手的精神,这是合气道被称作创造性武道的理由之一。

合气道锻炼时对对手的体力并无要求,所以不论性别、年龄和水平都可以参加,被世界各国各阶层的人们所喜爱。

合气道是什么啊?

1.合气道,是一种以柔术、剑道、枪术等武道为基础发展而成的以合气为核心原理的武道。其创始人是日本的植芝盛平。生于1883年的植芝盛平自幼体弱多病。少年时,他只身前往东京学习柔术;20岁当兵,精于步枪刺杀术;参加过日俄战争。1920年,他办起了以自己姓氏冠名的“植芝拳馆”。在此期间,他综合各家武道的经验,开始进行武道的改良。他提出了“气”的概念,进一步又提出“合气”的概念。“合气”就是处处符合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他把自己武道的技术原理比喻为一棵大树被一阵风吹动时的反应过程———一棵大树,当各个方向的风吹过来时,它的叶子会做出各自不同的摆动。合气武道之技术就像大树的叶子一样,在气流的作用之下,产生出无穷无尽的不断变化的技术。1922年,植芝盛平将自己的武道正式命名为“合气武术”。

1924年,植芝盛平参加了蒙古军队。在一次作战中,植芝盛平所在的部队遭到毁灭性打击。经过这次战斗,植芝盛平体会到任何高超的武术,在现代战争中都是微不足道的。他认识到武道不能只限于技击功夫,更重要的是通过武道的训练,将个人的身心与宇宙自然同化。于是,他对合气武术的训练内容进行了改良。1936年,他将其武道正式命名为“合气道”。

2. 合气道起源于日本古代的大东流合气武术。大东流合气武术的创始人是日本皇室的太子义光。由于义光的公馆称为大东公馆,故称大东流合气武术。后来,义光后裔的一支迁往武田后改姓武田。大东流合气武术则作为武田家族的“御留技”在家族中秘传。

明治维新后,武 角先生将大东流合气武术公诸于世。他的得意弟子植芝盛平先生,以大东流合气武术为主干,融合柳生流、起倒流等古流柔术,以及剑术、杖术、枪术等古代武术的精华,形成了新的合气武术形式。

由于植芝盛平先生曾经历战争的洗礼。在战火中,他重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并因此而改变了他对武道精髓的认识。于是,植芝盛平先生对合气武术进行了改革,使之成为一种强调仁爱、不争,主张维护和平的崭新而不进攻的武道,并完善了安全训练的新系统,改名合气道。

20世纪40年代,合气道得到政府的正式认可,成为日本武术的一大分支。二战以后,合气道得到蓬勃发展,并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现在,合气道已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武术健身项目之一。

3. 韩国合气道

小百科

韩国合气道中的许多关节固定技均源自於日本的合气柔术,而日本的合气道也同样受到了日本合气柔术的强烈影响。

一般认为韩国合气道是由日本的合气柔术衍生而来、并融合了传统跆拳道踢击和拳击技巧的一项武术。

历史与哲学

韩国合气道是一门融合了韩国传统武术以及日本合气柔术的武术,由崔荣术 (音译:Choi Yong Sul) 在 30 年代所创始。

20 世纪初,韩国遭到日本统治。崔荣术当时被迫以劳工身份前往日本的一户人家中作工,而这户人家正是合气柔术大师武田惚角的家。值此同时,日本合气道的创始人植芝盛平也正在武田的门下学习。

崔荣术创立的韩国合气道融合了打击、踢击以及擒拿和摔投的技巧。他的学生郑汉才 (音译:Ji Han Jae) 也从日后形成跆拳道运动核心的「跆跟」和「花郎徒」这两种武术中纳入了许多韩国的传统武术技巧。郑汉才创立的武术系统在 1960 年左右被正式命名为韩国合气道。

PS:说起日本的古流柔术,好像又是起源于中国明朝官员陈元斌,这样说来,合气道之源还是中国,呵呵.

1 陈元斌在日本创传柔术

日宽文三、四年(清康熙二、三年,1662—1663年)间,陈元斌居住在江户西久保国昌寺,以少林派武术教授寺中僧侣圭佐,久圆等。流寓寺中的武术家福野七郎右卫门正胜、三浦与治右卫门义辰、矾贝次郎左卫门三人也拜他为师,学习少林派武功。他们苦心研究,触类旁通,掌握了一些少林武术的奥秘。陈元吸当时传授的少林拳有“当身”、“杀活”之术,即用拳、肘和足尖,猛击对方的要害,如“天倒”(前顶),“乌免”(眉间)、“人中”(鼻下)、“秘中”(喉)、“水月”(鸣尾)……等十余处,使对方一时气绝,足以致命。这些武功颇似今日武术家的“点穴”。其后这三人又各有带徒传授,影响越来越大,并称为福野流、三浦流、矾贝流三个流派。后来福野的徒弟寺田平左卫门,揉和当时陈元吸所传授产生的各种新流派特点,经过摸索,从而创立了日本著名的“起倒流”柔术。因此陈元吸就被日本人民称为“起倒流”柔术之祖。据日本柔道十段三船久藏所著的《道与术》中说:“中国明朗人陈元吸在后西院天皇万治二年那一段时期,陈寓江户麻国寺。一些同居的浪士福野七郎(正胜)右卫门、矾贝次郎左卫门、三浦与次(义辰)右卫门等学习中国拳法旁门。三个武士通过苦练有了一定的功夫,其中福野等人开辟了新的流派。其后,作为良移新当流的祖先也以福野流为首。福野流和三浦与次的三浦流一起,在福野流的以后年代创建了起倒流。他的弟子有吉村兵助、又有吉村的弟子城内自诺,都是非常优秀的有能之士。特别是城内终身不娶,努力从事柔术普及工作。他的弟子高弟寺田右卫门(京都),淹野(江户)天下闻名。淹野在浅草三筋叮开辟练武场,弟子达三干人。起倒流从此兴起,广泛流行。”由此可以看出,“起倒流”是在吸收中国拳法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起倒流”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原念斋在《先哲丛谈》卷二中说:“元善拳法,当时世未有此技,元吸创传之。故此邦拳法以元吸为开祖矣。”《日本柔道史》中说:“日本之有拳法,是近世陈元斌来我国定居后传三人(福野、三浦、矾贝)之后。”日本专门研究江户史学者小松原涛在他所著《陈元斌研究》专著中说:“我邦昔时未有拳法,归化人陈元斌善此技,传之邦人,故此技以元斌为鼻祖。”这些论著的观点说明,陈元斌所传授的拳法在日本是没有的,所以日本人尊他为此技的鼻祖。 当然,陈元斌所传授的是中国拳法。日人下川潮在所著《陈元斌和柔道的始祖》中说:“据镊心派之秘笼,我国(日本)所谓当身之术,即‘由大明人陈元斌始传日本之杀活之法,原乃医道之秘事也’,若就镊心派、起倒派、扬心派和其他各派多数杀活法秘笼研究,则有三种差别很大的图解……。研究一下各派采用此杀活法的时代,就可以知道是元好入朝以后之事。所以,对此加以综合考虑,镊心派秘英里的杀活法由大明国陈元斌始传的记载,恐怕是事实。”由此可知,“当身”,“杀活”等中国拳法传播之广泛,对日本柔术的各流派起到了很大影响。据日籍《武艺小传》记载:“小具足”别名叫“要迥”、也叫“取手”,意即擒拿术。又据日本《国民百科大辞典》(1935年版)记载:“竹内流祖为竹内久盛,是小具足的高手,以传于后世的要迥而闻名。德川幕府的末期柔术和它的内容几乎相同。但,当时的技术介于剑、抡,发展到后来的柔术的第一阶段的武术。”又说“柔术是以原来中国拳术为开始的。”这里清楚地说明,竹内久盛研究的小具足,发展到后世才介于柔术之间。竹内流的后世才成为柔术流派之一。据富田常雄《柔道开创记》记载,在陈元斌于正保年间在江户的正国寺授拳之前,也就是宽永十六年(199年)前,关口流派的始祖关口柔心就以拳术闻名。还有福野七郎右卫门的良移新当流(当时称良移新当和)是在正保年前二十年元和八年(1662年)出现的。另据日本古籍《武艺小传》记载:“拳法秘书曰,现在的所谓柔术在武备志里叫拳,古时叫手搏。在日本开始是近代。”由此可见,在陈元斌去日本之前,日本已有自己的“拳术”,但柔术的产生是在陈元斌去日本之后的事。因为明代茅元仪辑录的《武备志》成书于天启元年(1621年),而陈元斌去日本是在万历四十七年(日本元和五年,1619年),在这之前,日本还没有“柔术”这个词。柔术是拳术的一种,最早称唐手、手搏、捕搏。在我国的武术古籍《少林拳术秘诀》中就有“柔术之派别习尚甚繁”,“柔术一端,学之不难,求精为难”的记载。柔术在日本产生之后,迅速发展,当时有制刚流、关口流、扳心流、扬心流、涩川流、竹内流、良移新当流、直信流,以及后来的起倒流、天神真扬流等。在当时学习中国柔术风靡一时,柔术成为时髦的技艺。著名的柔术流派都标榜自己是中国柔术正宗,引以为荣。在日本东京爱岩山现在还残存一块日本安水年间(1772—1780年)题为《爱岩山拳法碑》,携刻着“拳法之有传也,自投化明人陈元斌而起”的碑文,这是非同一般传闻的记载。

啥是合气道?实战中好使不?

 合气道是一种在防守中制服对手的武道,而不是主动攻击他人的武道。所以,合气道没有主动进攻的技术。而在防卫中,合气道虽有很高明的技术,在运作当中,还是提倡尽量制而不杀。这一点与大部分强调进攻的武道截然不同。

合气道的技术动作中,没有很强硬的动作,都是柔和技术。在发力方面,合气道所运用的是一种“流水式”的发力方式。流水柔和,但能无坚不摧。合气道的发力也是如此,其技术能使对方强硬的攻击受到有效的缓冲,消除其威力,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最终将对手制服。在整个技击过程中,良好运用合气道者可保持身心调和,呼吸平平,可在反击中获得轻松的感觉。这一点与其他强硬的武道截然不同。

合气道的技术,全都是良好地运用科学原理,借用对方的力量,因势利导,最终制服的技术。从表面上看,运用合气道者,往往轻松自如,没有任何紧张感。而其实运用控制技术时,却是有稳健的力感。这是一种外柔内刚的力用方式。久而久之,在人格上,也塑造出外柔内刚的个性。这也是合气道的一大特点。

合气道是一种综合性的武道,包括徒手技术和剑、杖、匕首等兵器技术。所有技术中,动作都较为平和,没有腾空跳跃等动作。其徒手技术可分为当身技、投技、固技三大类。其中投技、固技是主要部分。在投技、固技中,拿摔制服是技术的核心。其徒手技术的延长就是各种兵器技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