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泸州医学院改名 中国医科大学前十名

西南医科大学排名为什么那么低

因为名字普通。

西南医科大学原来的名字叫做泸州医学院,名字其实挺普通的,就是以地级市开头的一所医学院,这样的称呼在全国非常常见,因为很多城市都有这样的医学院。所以西南医科大学在改名之前并没有什么名气,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

自从改为西南医科大学之后,名气也一路飙升。从最近这两年的录取分数线可以看出,西南医科大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简介

其实西南医科大学改名的过程非常坎坷,它在一年之内改了两次名字,这种情况在全国的高校当中也是非常罕见的。最开始的时候是由泸州医学院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可是没过多久,原四川医学院的国内外校友就开始反对这个小名儿,甚至向教育部进行了复议。

最后实在是没办法了,四川医科大学只好再次改名,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西南医科大学这个校名。

西南医科大学是四川省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国家973计划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成员学校。该校一共有第2个二级学院和25个普通本科专业,还有7个一级学科授权点和7个专业学位,另有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以及3所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

由于西南医科大学这个名字起得比较好,所以不了解这所学校的人都以为是一所医科类的211高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南医科大学

泸州医学院更名争议事件的事件过程

2013年3月,泸州医学院启动更名“四川医科大学”工作,并将其列入学校“十二五”发展战略的重点工作之一。泸州医学院建立了8个专项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材料撰写等工作任务,各小组组长均由该校领导担任。

2013年年6月,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召集泸州市、四川省教育厅、学校主要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同意学校更名四川医科大学列入四川省政府“十二五”规划。7月,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带领市发改、国土资源、住建、环保、卫生、教育、国资、体育等部门负责人,到泸州医学院城北校区调研工作,现场解决问题。他要求,要拿出超常规举措,落实专人负责,跟踪盯紧各项报件的审批,“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一事必须成功”。事实上,泸州市委其后还专门成立了“推进泸州医学院新区建设和更名工作领导小组”,蒋辅义亲任组长。

2014年,更名成了泸州医学院全校整年的中心工作。4月21日,泸州医学院发给四川大学的函件,里面称:“泸州医学院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拟将学校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经核查该名称与贵校华西医学中心历史上所使用过的‘华西协和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名称不重合,请贵校大力支持我校更名工作。”

2014年5月27日,四川大学校务会对泸州医学院更名问题进行了研究,明确做出了“不同意给予泸州医学院证明”的决定,并专门给泸州医学院回函表明立场,同时将回函抄送给四川省教育厅。

2015年2月26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2015年新设置高等学校和经过筹建“去筹”正式设立高等学校的公示》,泸州医学院更名“四川医科大学”也在公示之列,公示期20天。教育部称,公示期间从未收到任何单位和个人反映不同意见。

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发函同意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其后,新校门、新校徽、新公章、新官网陆续发布。

这一更名引起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海内外老校友的反对。随后,将近900名老“川医”校友在给教育部长的公开联名信后署名,其中30%来自海外。他们要求撤销这一决定。

2015年6月6日,“四川医科大学”的新校牌正式授予,泸州市委市政府还为该校颁发了总额为1亿元的“高端人才引进基金”。6月11日,该校发布公开招聘公告,招聘教学、教辅工作人员等共计80人。

2015年6月9日,四川大学也正式向教育部发函,表态“不同意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四川大学校长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还透露,校方如今“已正式向教育部提起行政复议”。

2015年6月16日,南方都市报以《泸州医学院更名四川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发函反对》为题进行报道,引发舆论关注。

2015年6月17日下午,教育部派专人到四川大学听取意见,川大提出“为何在川大明确答复不同意的情况下泸州医学院仍坚持使用此名”、“为何泸州医学院更名专家评审委员会中无川大医学权威”等质疑。

泸州医学院改名 中国医科大学前十名泸州医学院改名 中国医科大学前十名


2015年6月19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称,针对该起行政复议,教育部规划司等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听取多方意见,暂未有明确结果。

2015年6月27日,四川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学生中传出消息称,教育部要求将其校名改为“四川第二医科大学”。

2015年6月28日,网友上传的图片显示,多名四川医科大学学生表达观点,“扎根基层服务全川实至名归有何不可”、“竭尽全力捍吾川医大”,有的还表示“四川医科大学学生会全力捍卫我校更名成果”,还有不少学生说要“坚决捍卫合法合理的四川医科大学”。从图片能看出,有些学生在挥舞胳膊,情绪激动。

2015年12月14日,教育部发函(教发函[2015]144号)同意四川医科大学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

2016年1月17日,四川医科大学再次更改,新校名:“西南医科大学”的招牌挂上。相对上次更换校名的八方朝贺,此次,泸州医学院显得低调,但依旧无法阻止校名的再掀波澜。网友“华西川医”在微博上发布了多张显示为“西南医科大学”校名招牌的图片。图片中学校门口的公交站牌显示,泸州市222路、236路、288路公交车在该站点的站牌已经写上了“西南医科大学”的新站名。

2016年1月19日,多个消息源显示,作为第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西南医院,势必反对这一更名。

2016年1月26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对泸州医学院再次更名事件中的热点问题作出了解释:1、考虑到高校校名之间历史和传承关系以及区域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实际情况,为维护相关高校合法权益与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局面,同时从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高等教育服务西南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能力,优化区域高等教育布局出发考虑,所以同意四川医科大学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 2、变更为‘西南医科大学’并不意味着学校层次规格的提高,而是反映了教育部和四川省希望该校利用其地域优势,发挥其办学特色,更多承担服务西南地区基层医疗事业的功能定位。3、针对此前“泸医”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时曾予以公示,而此次更名却未见公示一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四川医科大学”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属高校名称同层次变更,由教育部直接审批,并无公示的程序要求。

泸州医学院一年之内两次改校名引起各界关注

泸州医学院更名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仅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未果,改为“西南医科大学”之后,近日又引起西南医院不满。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26日答记者问时表示,将完善学校名称使用的相关政策规定,防止引发高校校名冲突。

去年4月28日,教育部发函同意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此后不久, 四川大学 发起“护名”行动:向教育部发反对函,明确表示不同意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并入 四川大学 的原华西医科大学曾使用“四川医学院”名称,并使之成为知名品牌。 四川大学 认为,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后,易与百年老“川医”品牌相混淆。“争名”事件一度引发两所高校学子在网上展开“口水战”,去年6月底,更有上千“泸医”学生在该校校园大规模聚集,表达捍卫“川医大校名”的意愿。

日前,教育部在一份落款时间为12月14日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四川医科大学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的函》中称,同意四川医科大学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这是该校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第二次更名。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变更为‘西南医科大学’并不意味着学校层次规格的提高,而是反映了教育部和四川省希望该校利用其地域优势,发挥其办学特色,更多承担服务西南地区基层医疗事业的功能定位。”

就在很多人以为此次更名风波告一段落之时,日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官方发布声明,要求四川省“泸州医学院”立即停止其不当更名行为,并已通过第三军医大学向国家教育部申请高校更名行政复议。

近日,西南医院在官网发布关于维护“西南医院”和“西南临床医学院”相关权益的严正声明。声明称:近日,了解到四川省“泸州医学院”在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未果的情况下,再次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此行为严重侵害“西南医院”和“西南临床医学院”相关权益,引起了西南医院专家教授、教职员工和广大就诊病人的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

近年来,高校兴起“升格、更名热”,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原因有三:一是办学层次调整引起的更名,二是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办学水平提升引起的部分学院更名大学,三是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脱钩,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产生的更名。总体上看,更名是高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办学定位,增强服务能力的体现;是满足大众化阶段人才多样化需求,高校多样化发展的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至,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从扩招前的9.8%提高至37.5%,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增加至3559万人,普通高校数量从1022所发展至2529所,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但高等学校存在着校均规模过大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的提升。”该负责人介绍,“目前确实存在少数高校盲目追求升格和更名大学,办学定位不清晰,办学特色弱化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教育部正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以解决。通过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政策引导,推进评估监督,实行分类管理等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完善高校评价体系,加强过程评估,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促进高校科学定位、各安其位、内涵发展、办出特色。”

西南医科大学更名

2015年2月26日,教育部开始公示泸州医学院更名四川医科大学;2016年1月17日,四川医科大学再次更名西南医科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最初的名字是泸州医学院,2015年更名西南医科大学,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不过泸州医学院并非一步到位,更名西南医科大学,中间还有9个月的四川医科大学时期。这也意味着,泸州医学院9个月之内经历两次更名,才最终升格西南医科大学,在当时引起了两次巨大的争议,先后遭到四川大学和西南医院的反对。

贵阳北到泸州医学院多少公里

贵阳北到泸州医学院约403.6公里。

泸州医学院更名

泸州医学院,现名西南医科大学,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是四川省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2015年4月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12月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这次的更名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名声大振,网友叶戏称其为网红高校。更名对于学校而言是一件大事,那为何在2015年里泸州医学院却几易其名呢?

2013年3月开始,泸州医学院启动更名“四川医科大学”工作,并将其列入学校“十二五”发展战略的重点工作之一。2014年开始,更名成了泸州医学院全校整年的中心工作,校领导跟踪盯紧各项报件的审批,称“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一事必须成功”。2014年4月21日,泸州医学院发函给四川大学。

意思是:四川医科大学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曾用名“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等并不重合,希望四川大学支持泸州医学院的更名工作,并给予证明。

中国改名最成功的大学

中国改名最成功的大学有中国海洋大学、西南医科大学、南京财经大学。

一、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1958还叫山东海洋学院,是与山东大学并列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1988年,山东海洋学院升格大学,更名青岛海洋大学,1994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序列。

2002年,青岛海洋大学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正式成为国字号大学,开始全面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新征程,也在这时,中国海洋大学正式入选985大学。

2017年9月,中国海洋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二、西南医科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前身是位于四川省泸州市的泸州医学专科学校。

1978年,泸州医专升本,更名为泸州医学院。为了提高生源质量、扩大知名度,2015年,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学院到大学、泸州到四川的变化给学校带来知名度的大幅提升。

泸州医学院改名 中国医科大学前十名泸州医学院改名 中国医科大学前十名


但是改名不到一年,因为其简称“川医大”与原四川医学院“川医”对冲,遭到原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老校友反对,被迫再次改名。

结果是,2015年12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改名西南医科大学。从四川到西南。改名西南医科大学后,学校录取分数线年年攀升。

三、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原本是1956年粮食部在南京建立的南京粮食学校。

1981年,学校更名南京粮食经济学院,开始与经济发生了关系。为了谋求招生和更大发展,1993年学校在姓名层面剔除“谷物”基因,改名南京经济学院。

高校合并浪潮后,学校大力开设财经专业,并在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改名为南京财经大学。

从一所不择不扣的专科院校到南京财经大学,最后这次更名让南京财经大学彻底成为报考热门,分数甚至超过211,也被称为江苏改名最成功的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现已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泸州医学院有几个附属医院

三个附属医院现在的名字分别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因为泸州医学院现已改名为西南医科大学。

扩展资料:

西南医科大学:

原名泸州医学院,为四川省普通高等院校,坐落在川滇黔渝结合部的泸州市。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太平街25号,是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三甲综合医院。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中西医结合学院前身为1977年建立的泸州医学院中医系,1993年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附属中医院于1983年建立,1998年中医系与附属中医院实行“系院合一”管理体制,2001年中医系更名为中西医结合系,2003年更名为中西医结合学院。

泸州医学院改名 中国医科大学前十名泸州医学院改名 中国医科大学前十名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南路2号,是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的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