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什么是国有企业(什么是国有企业房屋)

在国有企业工作有编制吗?都有什么编制?是行政编还是事业编还是财政编?谢谢您的回答?

目前我国国家认可的、使用编制的单位只有三种: 1、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民主党派及一些核定编制的群众团体; 2、事业单位,没有不核定编制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都有行政机关作主管部门; 3、军队。前两类编制和在编人员归编办和组织人事部门管,军队的编制归政治部管。编制主要是控制机构的规模和用人的数额。我国从1989年起,不再保留企业编制,政府不再为企业核定编制。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管理的需要用人,企业人员没有编制,国有企业的干部在某种程度上有级别,但没有编制。

目前我国国家认可的、使用编制的单位只有三种:

1、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民主党派及一些核定编制的群众团体;

2、事业单位,没有不核定编制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都有行政机关作主管部门;

3、军队。前两类编制和在编人员归编办和组织人事部门管,军队的编制归政治部管。编制主要是控制机构的规模和用人的数额。我国从1989年起,不再保留企业编制,政府不再为企业核定编制。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管理的需要用人,企业人员没有编制,国有企业的干部在某种程度上有级别,但没有编制。

中国燃气,到底是不是国企,什么编制内啥意思?

中国燃气是国企,编制内就是标准的国企员工通俗的说国企里职工分编制内正式职工,和是编制外临时员工。。

编制内的话,你就是中国燃气的正式工,是合同工,享受正常的待遇。编制外就是劳务派遣协议工(具体可以“劳务派遣工”)。只是在中国燃气里工作。但是劳工协议签的是别的公司,不享受公务员待遇,薪资和待遇比正式工差的多,特别是5险1金这类的,基本不给上全。。

出现任何问题都跟中国燃气没关系,只能找跟你签协议的公司。。

而且因为不是正式工,根本就没有在该企业任何升职的可能,说白了,就是临时工。。

因为国企的员工的工资都是归财政局调拨,对每个岗位应该有多少人都有硬性规定(这就是编制),不能随意增加人数,但企业实际工作时确定长期需要更多的员工才能工作,而企业的经营买卖却不会被禁止,就等于购买别的公司的人员在该企业工作的服务。。

而诞生的我国特有的编制内,编制外的奇葩事情。。

国企一样是合同工,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去国企?

我曾在国企工作过较长一段时间,结合题述问题,对于国企在诸多就业选择中仍然具有很强的诱惑力说说我的看法。

什么是国企合同工?

国有企业推行改革后,其中部分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来进行管理,主要对象是国有企业班子成员和中高层管理干部,仍然算作体制内;而其余的则脱离体制与市场接轨,按照合同制进行管理,适用《劳动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合同制工。

合同工则是另一个群体,过去,主要是指事业单位通过签订合同招收的短期性工作人员,也可以叫做编外人员,一般采取书面形式约定,内容包括时限、任务及共同遵守的各项义务等。现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成为国企后,编外人员的称谓已经成为历史,当前时期,国有企业有岗位用工或临时用工需求时,一般通过与外包公司统一签订合同,采取劳务派遣的方式。

所以,在这里要纠正一下,现在国企基本没有合同工的说法,就个人理解,题述问题应当是指合同制工。

国企工作有什么优势?

我们将国企与其他性质企业的工作机会之间进行优劣势比较,这里只对SWOT分析中的优劣势进行对比,外部机会和威胁不做讨论:

S:优势

相对稳定,不犯原则性错误,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

压力较小,社会效益为首,当然也追求经济效益,但整体而言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并不大;

福利优厚,交通、通讯费一般都有,除了五险一金严格按法规缴纳,不少企业为员工办理补充医疗保险、企业年金。还有的可以按标准报销年度取暖和物业费;

管理宽松,婚丧嫁娶很少受影响,法定节假日和年休假有保障,家里有事请假方便。

什么是国有企业(什么是国有企业房屋)什么是国有企业(什么是国有企业房屋)


W:劣势

薪酬偏低,除中高层管理人员,员工薪酬在市场上并不算高,但温饱没问题;

激励不够,讲究论资排辈,大锅饭仍然存在,闲的闲死忙的忙死,没有任何加班费;

学习成长,由于管理趋于放养,经验增长较慢,培训提升的机会并不多;

职业发展,管理架构臃肿,有的企业20来人6个总,关系和资源≈职业发展机会。

为什么很多人要去国企?

从以上的对比不难看出,任何性质的企业都有两面性,国有企业同样有利有弊。那么,为什么仍然还有很多人热衷于成为国企合同制员工的工作机会,就我看到和经历过的情况分析,合同制员工尽管不在体制之内,但仍然享有体制内的各种优势。而每个人选择国企原因各异,主要是由个人在不同阶段的职业追求所决定的,简单举例:家境较好,对职业生涯并无过高期待的人群对国企比较青睐;步入中年后,稳定压倒一切,国企不失为职业生涯最后一站的好归宿;应届毕业生实习或者为了短期积累工作经验;还有很多以家庭为重心的女同胞们等等。

格力是什么性质企业?国企?私营?还是混合?

格力(一般指格力电器公司)属于国企。

通常所说的格力是指格力电器,格力电器是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控股子公司。格力集团是珠海市国资委监管的珠海市属国有企业,所以格力电器也属于国企的性质

在格力电器的前十大股东中,格力集团18.22%,为第一大股东,所以从控股股东来看,格力电器是国企。

海尔是国有企业吗?

海尔集团是私企,并且是上市公司。

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打造共创共赢新平台,实现攸关各方的共赢增值。

2017天猫双十一“亿元俱乐部”榜单显示,海尔位列第三名。 2018 年6月20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在北京发布了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海尔(3502.78亿元)居第三位。 2018年7月,青岛海尔在"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排行第499位。

看上去算是国企,其实不是

海尔集团的经济性质是旧体制下的二轻集体,城市二轻系统的工商企业和农村人民公社虽然也属于国家所有制的两种实现形式,但国家没有投资,而是通过政治运动把它们变成“二全民”。在所有制结构上,产权清晰的手工业合作社被改造成“财产归大堆”的“二国营”,私营经济被限制,实际上是被取消,结果是单一的公有制形式背离了我国多层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海尔的前身青岛电机厂是50年代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最初是几个人凑钱干起来的,后来国家有赎买政策,又用合作社的利润给他们退了股,这个企业就变成了集体所有制。从根本上来讲,用企业的利润退股其实是不对的,那应该是股东的分红,但合作社上面有一个二轻集体企业联社也就是手工业联社,联社集中上去的管理费倒过来给股东,就算作退股,等于是一种回购。

从历史上看,海尔在青岛一直隶属于二轻联社,“从娘胎里头就是这样”。在1993年青岛海尔的上市报告中,对它的初始资本说得非常清楚。张瑞敏亲自看过50年代股东入股的原始凭据,有人出钱,有人以生产资料作价,几百元、几十元的都有,本来就是几个人凑起来的一家股份制企业。

国家赎买之后,企业属于集体公有,主导产品是一种家庭用的电葫芦(吹风机),亏损147万元,濒临倒闭。直到张瑞敏进入,转产冰箱,二轻联社用自身积累的利润在此时投入200余万,上市的时候又把这一投资作为法人股权。

张瑞敏上冰箱的时候,1700多万投资,全部是从银行贷的款。

其实二轻联社给的200万还不是上项目的钱,是用于搞技术开发一类的事,也不是一次到账,而是一点一点拨给的。200万够干什么呢?就是买了一些试验仪器,做了几个样机,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成果。当时谁也不当回事,但上市之后,二轻联社发现自己的股份越来越值钱,不仅每年从海尔这里都得到分红,而且,现在要是出手的话,就发大财了。

2004年12月,海尔在20周年纪念会上启动新标识,二轻联社主任还作为上市公司股东代表上台一起参与。

青岛海尔上市以后,青岛国资部门曾给海尔集团出过一个证明,即经过验资,海尔的资产内没有国有资产。张瑞敏说:“海尔不存在像有些媒体所说的,原来是国有企业,现在又变成集体企业,这是根本不存在的事。

这些人等于对中国企业的性质根本就不了解。过去集体企业千方百计想成为国有企业,但成不了,国家不让你成。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差别在哪里呢?政府对集体企业的经营不进行干涉,与此同时也不提供资金援助,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需要通过银行贷款等自行筹备。

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国家,集体企业的利润可以留下来再发展、再投资。

1984年海尔开始创业的时候,员工非常羡慕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很多优惠政策海尔得不到,很多员工说,我们不得“天时”;工厂是在平了一片坟地的基础上建起来的,离火葬场很近,当时员工上班没活干,有的员工看着火葬场的大烟筒说:我们这个厂是火葬场的八车间,言外之意,这个厂早晚要完蛋,年年亏损,不得“地利”;1984年上半年,厂里还有800多名员工,到了下半年,剩下不到700人,有100多人写了请调信调走,人心涣散,不得“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样样皆空,很多员工对企业丧失信心。

海尔在80年代的时候,企业里只有3个电大毕业生,那时大学毕业生都想到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国有企业工作,集体所有制企业一个也招不进来。实际上,连张瑞敏都是被迫赴任的,因为连换三任厂长企业不见丝毫起色,张作为青岛市家电公司副经理责无旁贷。

而他拉时为家电公司普通干部的杨绵绵一起创业,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觉得她和别人不同,在她的同龄人上班时间买菜、织毛衣、洗衣服的时候,她在认真地读书学习。这就是海尔的原始起点,中国一流的跨国公司原来脱胎于一个风雨飘摇的集体所有制的小企业。

海尔后来发展大了,人们自然地把它当作一个大型国有企业。

搞国企改革的成就展要海尔参加,海尔说自己不符合标准,有关部门会说你不用太在意这个,不是因为你是国有企业才让你参加,你做大了不参加,会显得不好看。有时地方统计国有企业数据也会把海尔统计进去,因为缺少这一块的话就显得太小。这种状况可能导致海尔这家集体企业染上了非常浓厚的政府色彩。

事虽如此,张瑞敏说:“海尔的性质清楚到不能再清楚了。来龙去脉都很清楚。所以我们就没有对有关争论作什么回答。也许有的人就是别有用心。他们很清楚这段历史,故意地这么来说。然后你再去一争辩,就变成一种炒作了。所以随便他们去说吧。”

当然,在海尔的发展过程中,享受到了许多“国企待遇”,譬如以划拨形式兼并国企,获得技改贴息政策等。

海尔“沾上”国有企业的边为其发展带来能够享受到的好处,其实也毋庸否认。例如,青岛市本着引导优良资产、优势资源向优秀经营者集聚的想法,20世纪80年代末把红星洗衣机、得贝冰柜、青空空调划给海尔,这些都为张瑞敏搭起更大的舞台,也将海尔推上新的台阶。

但是,政府把很多国有资产并给海尔,难道只是海尔搭政府的便车,没有政府搭海尔的便车之嫌吗?而且,如同经济学家夏业良所说,“要死的孩子别人救活了,已经是人家的了,就别舍不得”,不能因此模糊海尔的身份。

国企中,正式工、合同工、劳务工和临时工各是什么概念?

全员合同制以后,目前企业中不再有正式工这个称谓。合同工:指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称谓企业所属的劳动者的用工形式,劳动者和企业间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受劳动法律法规调整。劳务工:指与企业间没有形成劳动关系的一种用工形式,企业采用这种用工形式的主要目的是规避劳动风险、降低用工成本。临时工:是临时性的为企业提供劳务的一种用工形式,目前劳动用工中已逐渐减少这种称谓,要么合同工、要么劳务工,出现劳动纠纷后往往很难界定。待遇方面,当然是合同工好些,即企业的正式员工。

什么是国有企业(什么是国有企业房屋)什么是国有企业(什么是国有企业房屋)


国有企业有什么优势和什么劣势?

私企就找大的 或有潜力的 不然的话 你进去了就只会想它会不会倒闭 国企的风险小 有国家政策支持 饭碗比较铁 但不是绝对的 国企的福利也比较完善 所有该有的什么基金啊 保险呐 都会有不过你想做出事业的话 那还得看私企 国企我个人认为 它没有私企所承担的许多风险 所以竞争力差 上进心不高 相应的个人的机会就少啊公私合营的不错啊 就是私有 但国家控股的那种 那是最不错的 因为那些公司 一般都是国家绝对支持的 有竞争力的种子公司 有上述两钟公司的许多优点的最后 我认为先工作几年 多攒些经验才是最好的 第一个工作不是 最后一个先攒些经验 再找合适自己的工作 这样相对的会好很多的 我能说的就这么多 祝你好运~~~

国企的中层干部是什么职务?

国企从管理层从结构上分为高、中、基层;国企从比照行政级别上可分为部级(副部级)、厅级(副厅局级)、处级(副处级)、还有市县属的国企还有科级的;

国企的中层干部职人包括:部级企业的机关部门长或主任等、分公司经理、分厂厂长;

厅级企业的机关处室处长或室主任、分公司经理或分厂厂长;

什么是国有企业(什么是国有企业房屋)什么是国有企业(什么是国有企业房屋)


处级企业的机关科室长、分厂厂长、分公司经理;如果是两级厂则包括车间主任。

拓展资料:

国有企业,在国际惯例中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

中央企业,作为中国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按照中国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划分,中国的国有企业分为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

央企都是国企,国企未必是央企。国企是全国所有制企业的简称,包括央企在内。央企是中央直属企业的简称。

国企与央企不同,国企是有隶属地方政府管辖的,央企为国资委直接管理。央企规模一般较大,上榜500强中85%是央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