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一五计划的内容 历史一五计划的内容

“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1953~1957):

背景:

1.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基本上完成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一五”计划的制定充分体现了计划工作认真、细致、谨慎、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注重宏观经济综合平衡的特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结构充分反映了优先发展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战略方针。在投资总额中,工业的比重占第一位,共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苏联帮助设计的主要是重工业的建设单位的投资占44.3%,加上直接配套的建设投资,则占51.5%。

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起步,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其标志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以“156项”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建设。它是中国工业化的基石与里程碑。

一五计划的内容

1.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2.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兼顾。基本上完成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希望帮助你

一五计划的内容 历史一五计划的内容一五计划的内容 历史一五计划的内容


“一五计划”的内容是什么

在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1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并以此为中心,进行财政、信贷、市场三大平衡和安排人民生活.按照这个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1954年基本定案,到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前后共修改五次.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7%,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3%,基本建设投资总额427.4亿元,1957年农村入社户数达到总户数的1/3左右,钢产量412万吨,粮食产量1.9亿吨等.这些指标既符合实际,积极可靠,又留有余地.制订计划的方法是重视各部门各主要产品比例关系的协调,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平衡.

一五计划的背景,时间,目的,基本任务,成就,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1953到1957年。

目的是为了,让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由农业大国转向,工业大国。

制造出了飞机,汽车。大炼钢炉。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良好的探索。

一五计划的时间和内容是?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

内容:“一五计划”是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共有694个大中型的项目作为重点,大力发展重工业,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初基础。

“一五计划”的影响:通过此计划,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建设成果:截止到1957年,我国的"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原先规定的任务量,实现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我国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