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今年春节是几号(2023年春节几月几号星期几)

今年春节是几号(2023年春节几月几号星期几)今年春节是几号(2023年春节几月几号星期几)


今年过年几月几号2023年春节

2023年春节是几号?

2023年的春节是在2023年1月22日星期日,农历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腐烂的,是一只兔子。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民间节日。春节是农历的新年,有些人仍然称它为“旧历年”。中国人庆祝新年的习俗始于汉朝。古代过年有两项内容:一是农闲扫院,防病防疫;二是总结劳动收获,为来年春耕做准备。同时,在春耕开始之前,人们也利用这个机会休息和娱乐。总之,这个节日有辞旧迎新的意义。

2023年春运高速免费吗?

按照以往惯例,农历新年高速免费。免费日期一般从除夕零时开始,至农历初六24时结束。

虽然春节的全国假期多年来一直是七天,但随着人们对春节假期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一些调整。

春节的习俗

古往今来,庆祝春节的活动发生了一些变化。然而,许多习俗仍然沿用至今。除夕前,人们忙着打扫庭院,挂年画,贴春联,剪窗花。除夕夜,灯火通明,鞭炮声彻夜不绝。在春节的早上,北方人吃饺子,而南方人吃年糕和饺子。有很多种娱乐:舞狮,放风筝?真的很热闹。

今年过年是几号

过年的意思是从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扫尘日)开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夜为止,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称为过年,即现在所说的春节期间。

过年的简介

过年,是指过年节,即现在所称的春节。新春贺岁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按照旧习俗,从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扫尘日)开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或正月十九止,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称为过年,即现在所说的春节期间;如果从预备年货开始计算,大约从年尾十二月十五六便进入年关大忙。

过年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期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寸、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福字术性都有了很大地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过年习俗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为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过年

爆竹

我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也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燃放爆竹可以营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今年春节几月几号2021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朋友,从很早之前就开始查看日历,因为他们想知道今年的春节假期是几月几号。然后,他们就开始每天数着日子,等待这个春节假期的到来。而一说起春节,真的是说不完的习俗和说不完的节日美食,并且在我们国家的不同的地方,春节的习俗也有所不同,但大体上还是很相似的。

今年的春节是几月几号2021

2021年牛年的春节是从2月11日开始,一直到17日,因为加上调休的几天,所以一共有7天。而因为调休的原因,所以2月7日(星期日)和2月20日(星期六)都要上班。

今年其他假期的法定放假时间

清明节是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3天。

劳动节是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5日(星期日)、5月8日(星期六)上班。

端午节是6月12日至14日放假,共3天。

中秋节是9月19日至21日放假调休,共3天。9月18日(星期六)上班。

国庆节是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6日(星期日)、10月9日(星期六)上班。

传统春节的节日习俗

吃汤圆。大年初一早晨吃汤圆具有着特殊的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一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

拜年 春节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各地都有拜年的习惯,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人们会打扮得干净漂亮,走访亲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今年是几月几号过年

2015年2月18日,该日是农历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汉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2007年,除夕依《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成为中国法定节假日,2014 年,除夕依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进行调整,不再作为中国法定节假日。

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春节是汉族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农历的正月初一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 ,年夜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春节又称之为过年。

今年几月几号过春节

在民间过年是过小年和过大年的总称,小年是在腊月二十三,有的地方也有腊月二十四或者腊月二十五过小年的。而过大年指的就是现在的春节了。

2019年小年是在1月28日,农历腊月二十三。

2019年大年是在2月5日,农历正月初一。

南方过年和北方过年有什么不同

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

从小年开始,很多地方就已经开始过年的传统习俗了,小年主要的工作就是祭灶,送灶王爷上天。这点南北方都是一样的,但是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还有个别地区小年在腊月二十五的。

过年了

南方和北方拜年时间不同

在南方地区有初一不花钱不出去拜年的习俗,寓意新的一年钱财福气不往外流。但是在北方就没有这个讲究了,大年初一是一定要起个大早然后开始拜年的,有些地方还要给长辈磕头行礼,寓意给长辈添福增寿。

南方吃年糕或者汤圆,北方一定要吃饺子

南方的过年食品一定有年糕或者是汤圆,寓意年年升高,团团圆圆。而北方吃饺子主要是取更岁交子之意。除了汤圆饺子这一对冤家,南北方过年的食物之争还有是不是一定要吃鱼、或者是吃橘子等等。相对来说南方物产更丰饶,水产也丰富,吃鱼就是讲究年年有余,而吃橘子是因为橘与吉谐音,寓意好。但是在北方没有这样的先天条件,缺水没有鱼,而橘子在北方也长不成,因此南北方的过年也就有了很多不同的习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