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傣族的特点和风俗 傣族舞蹈的特点

傣族的风俗

1、傣族的家庭和婚姻过去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其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

2、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动相当自由,可以自由恋爱。未婚青年在节日里或盛会场合串布少(找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很盛行。流行召赘上门的习俗。通行土葬,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和尚、佛爷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3、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饭又称竹筒饭,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钟后,用火烘烤而成的。

4、傣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会主动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饭菜。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从不大喊大叫,不骂人,不讲脏话。妇女从客人面前走过,要拢裙躬腰轻走;客人在楼下,不从客人所在位置的楼上走过。

5、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

6、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浴佛节迈或者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节期一般是3天。头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

傣族的民俗文化特点

傣族的民俗文化具有民族性、宗教性、多元一体性等特点。

民族性。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云南省的新平、元江、金平等30余县,居住山间平原地区,属亚热带气候。

宗教性。傣族最早信仰原始宗教,佛教传入后,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现象。西双版纳、德宏、思茅等地区的傣族人民,以信仰南传佛教为主,但也没有完全放弃对原始宗教的信仰,即“双重信仰”。元江、新平、金平、元阳、大姚等地区的傣族,因佛教势力没有传入,至今仍然保留着原始宗教信仰,即“单一信仰”。

多元一体性。傣族所使用的文字为傣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其字符为傣语字符 。傣文拥有多种方言文字,其中中国境内的傣族使用有四种,即傣泐文(西双版纳傣文)、金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中国境外则有泰文、老挝文等。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改进,中国境内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

扩展资料:

傣族的起源,主要有两种主流观点以及诸多说法

1、迁徙说

傣族源于川北陕南地区、阿尔泰山地区等中国北方或更远的地方,在其他民族的驱逐下不断南下,在迁徙的过程中,傣族一度停留在了云南,并建立起了南诏王国,在忽必烈平大理以后,傣族被迫继续南迁至云南南部及东南亚一带。

傣族的特点和风俗 傣族舞蹈的特点傣族的特点和风俗 傣族舞蹈的特点


2、土著说

傣族自古以来就居住在红河以西到伊洛瓦底江上游,沿至印度曼尼坡的弧形地带,其形成是经济文化发展的自然结果,并非迁徙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傣族

傣族的风俗有哪些

傣族的风俗主要有这样几个:

一、食物

二、住房

傣族的特点和风俗 傣族舞蹈的特点傣族的特点和风俗 傣族舞蹈的特点


村寨大多建于平坝近水的地方,翠竹掩映,溪流环绕。干栏式建筑是傣族住房的特点,分上下两层。德宏多数地区傣族住平房,土墙茅顶,呈四合院。

三、信仰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同时保留着原始鬼神崇拜的残余。农村中佛寺很多,其组织系统与封建统治机构的组织系统密切配合。在西双版纳,过去未成年男子几乎都要过一段僧侣生活,识字念经,然后还俗回家,有的修身为僧。

四、节日

傣族人民的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

傣族的特点和风俗 傣族舞蹈的特点傣族的特点和风俗 傣族舞蹈的特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