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长尾效应是什么意思(在哪些领域体现出长尾效应)

金字塔理论与长尾理论是否矛盾?

金字塔理论与长尾理论不矛盾,都是利用三角形稳定的原理。

拼多多的主要的用户群体是长尾理论的哪部分用户?

拼多多主要的用户群体是长尾理论的,是那些新用户 因为他让你拉的群体就是新用户

销售是长尾效应还是头部效应?

长尾效应的根本就是要强调"个性化","客户力量"和"小利润大市场",也就是要赚很少的钱,但是要赚很多人的钱.

什么是互联网保险?

我国的互联网保险萌芽于上世纪末。2013年互联网保险进入爆发期后,近六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一波三折,至2018年迎来了蓬勃发展时期。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里,互联网财险保费收入838.62亿元,同期增速高出财产保险市场同期增长近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互联网财险保费在互联网保险保费中的占比却从2012年的91.15%逐步下降至2016年的17.17%,经历两年回暖后最终在2019年稳定至31.1%。这与互联网人身险的飞速发展有关,更与互联网财产险的稳步调整有关。

1

互联网财险市场分析:

市场竞争愈加充分,第三方平台崛起

从经营主体看,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开展互联网业务的传统保险公司、开展保险业务的互联网公司、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2019年,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的70余家保险公司中CR8(指8个最大企业占有市场的份额)为76.56%,相较2018年增长了1.23%;但CR3为45.58%,较2018年下降4.27个百分点。另外,在众安保险、安心财险、泰康在线、易安财险四家互联网险企中,保费收入的同期增长率也持续放缓,整体而言市场集中度稳中有降,市场竞争趋于充分。从渠道结构看,互联网财产保险渠道结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自营平台(保险公司PC官网、保险公司自营移动端)、第三方(第三方网络平台、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019年度,互联网财产保险渠道延续了2018年以来的市场化趋势:第三方业务占比不断上升,保险公司自营平台业务占比不断下滑。第三方网络平台更是发展成为首屈一指(占45.78%)的互联网财险销售渠道,并为互联网非车险贡献了63.32%的业务。这也是《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对第三方网络平台重新定位、分类监管的原因所在。

不难发现,财产保险在愈发依赖互联网渠道同时,也在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对市场进行改造,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

2

互联网财险产品分析:

车险业务萎缩,非车财险增长迅猛

从产品结构看,2019年互联网财产保险迎来重大转折点:互联网非车险的保费规模超过互联网车险——互联网非车险业务占比于年初突破50%后持续走高,至年底已高达67.26%,相较2015年的6.8百分比增长近9倍。这直接源于商车改革引起的互联网车险业务回流传统渠道:五年间互联网车险的年度保费初步经历了上升发展、下滑萎缩、调整回暖三个阶段,后又在2019年继续下滑。其间互联网车险的业务渗透率(互联网车险业务保费收入与全渠道车险业务保费收入的比值)也持续走低,明显进入转折期。与此相对应,互联网非车险的战略地位一路凸显:五年间互联网非车险业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0.80%,明显进入增长期。其中的创新表现尤为亮眼:基于长尾效应,互联网非车险开发了丰富的产品线,如各商家于双十一期间推出的覆盖产品质量、物流保障及售后服务的消费保险;基于用户思维,互联网非车险整合了碎片化需求,如嵌入线上旅游消费场景的交通意外险、旅游意外险。值得注意的是,与2019年财产保险公司“保证保险>健康险>责任保险”的非车险保费收入格局相似,2019年互联网非车险各险种中意外健康险保费收入最高(267.39亿元);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增速最快(148.24%),并攀升为第三方网络平台中业务量最大(占28.91%)的险种。

3

互联网深刻改变保险行业

正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所述,保险科技的应用价值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互联网财险已走过线下向线上渠道转换的过程,开始步入“互联网+财险”深度融合的阶段。从产品看,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生命科技和数字经济七大前沿技术,互联网财险正呈现出场景化、生态化的发展趋势;从服务看,互联网财险已着手运用科技助力核保、定损、理赔各环节的提效降本,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碎片化、高水平的服务,全面提高用户体验。另一方面,随着保险科技的优势凸显,保险行业也开始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经营公司。除了全时段服务全国客户、标准化提供保险业务、差异化打造竞争优势外,以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为首的经营主体还积极运用保险科技弥合信息不对称、延展业务边界、扩大规模效益。2020开年的疫情也启示互联网财险业:保险科技的价值不仅在于渠道转型、服务升级、产品创新,还在于公司运营优化、管理模式转变。当然,保险行业也应主动突破产业壁垒:当前,互联网财险多为保费低、保额小、保期短的标准化产品,而险企业务中占据核心地位的高保费长期限产品,仍多依赖代理人、经纪人和中介等传统销售渠道。另外,如何逐步推动保险业向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全景升级,也是保险行业需要探索的命题。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保险行业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人海战术”将逐步让位于“科技赋能”。尤其在保险科技飞速发展、持续落地的今天,唯有尽早布局,在产品设计、精准营销、用户体验、客户服务、合规遵循等领域不断升级,方能在时代洪流中勇立潮头。

什么是记忆网络时代兴起的新理论?

“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过去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人或事,人们只能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

而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

有人买就有人卖是什么理论?

有人买就有人卖是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当,甚至更大。

当私有制开始,商品就登上历史的舞台,有人买就会有人卖,买的人想尽办法用最少的代价获取更多的商品,而卖的人想尽方法用最少的商品获取更多的金钱,这就形成了一门学问,买的一方就诞生了消费者选择理论,每个人买东西都会按照自己最需要最急用的物品买,当自己的生活达到酒足饭饱之后,就开始寻求享受,而这一系列的选择都有学问在里面,掌握消费者选择理论对于商家而言,就是掌握了消费者手里的钱。

买买卖卖,有人买就是有市场,自然会有人卖。

个人消费具有哪些特点?

1、少年儿童消费特点

少年儿童购买目标明确,容易参照群体而购买同类同品牌同款式的商品,好奇心强,更注重商品的外观,新奇、奇特的商品对少儿消费者更具吸引力。

长尾效应是什么意思(在哪些领域体现出长尾效应)长尾效应是什么意思(在哪些领域体现出长尾效应)


2、青年消费特征

青年是数量非常庞大的消费群体。是企业相互争抢的主要群体。一般来说,青年消费者喜欢追求时尚、新颖和个性,在选择商品时,感情因素占主导地位,只要满足自己感情愿望,迅速做出购买决策。

长尾效应是什么意思(在哪些领域体现出长尾效应)长尾效应是什么意思(在哪些领域体现出长尾效应)


3、中年消费者特点

相比外观而言,更注重商品的内在质量和性能,在选择商品时,往往精心比较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商品的实用性、合理的价格与质量都能达到要求,才产生最终的购买决定。

4、老年消费者特征

中老年消费者生活经验丰富,喜欢精打细算,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商品,对商品的质量、价格、用途、品种都会做详细了解,很少盲目购买,但忠诚度极高,一旦认定某个品牌,一般不会做较大的改变,而且非常信任,是企业的忠诚消费者。

5、男性消费者

男性消费者购买动机感情色彩比较淡薄,购买行为比较有规律,事先记好所要购买的品牌、式样、规格等,如果商品符合他们的要求,则立即采取购买行为,否则,就放弃购买。

消费者的需求:从“二八定律”到“长尾效应”;在短缺经济社会,商品销售的分布满足“二八定律”,即80%的市场份额来自 20% 的商品,口碑好、质量好的标准化商品可以高度支配市场。

例如曾经的科龙空调、海尔冰箱、桑塔纳轿车都占据了该细分市场的半壁江山,几乎成了该品类的代名词。在丰饶经济社会,商品销售则是呈现“长尾效应”,既有集中于头部的热销商品,也有分割出不同利基市场的海量长尾商品,市场“头部”和“尾部”几乎占据对等市场份额,甚至尾部更大。

从消费的角度来看,需求会集中在头部,这部分就是流行,而分布在尾部的是个性化的零散需求。这部分差异化的、少量的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面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将所有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这就是所谓的“长尾效应”。长尾效应是丰饶世界的一种现象,只有头部,则无法满足用户的更多需求;只有尾部,用户则完全进入一个陌生的世界,无从下手。

“二八定律”和“长尾效应”对比如下:

2.消费的场景:渠道革命;

渠道是零售的载体,也是连接消费者与商品的媒介,是供应链的最后一公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科技的创新、消费的升级,不断推动着零售业的改革,促进零售渠道的变革,从演化历程来看可以分为百货商场阶段、连锁商店阶段、超级市场阶段、购物中心阶段和无店铺经营阶段五个阶段。

长尾效应是什么意思(在哪些领域体现出长尾效应)长尾效应是什么意思(在哪些领域体现出长尾效应)


从演化历程来看,零售渠道有两种发展趋势:

一是碎片化,渠道下沉,消费场景不断分散和重构,极致化购物的便利性。便利店、精品店、会员体验店等小型业态迅速发展,从近年来美宜佳、全家、7-11等便利店扩张式开店可见一斑。

二是集中化,渠道进一步集中,消费场景不断聚合,多样化购物的体验性,购物中心、商业街等大型业态持续做大做强,造就了万达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如火如荼的局面。

3.消费的连接:从“价格”到“逼格”;

在消费1.0时代还不是市场经济,在计划体制下,商品通常有价值而没有市场价格,产品大多数基于分配而不是基于交易。

消费 2.0 时代,“价格”成为购买决策的最重要考量因素,市场完全符合西方经济学里面的供求曲线,需求随价格上升而减少,供给随价格提高而增加,价廉物美的商品备受青睐,价廉优先。

消费 3.0 时代,“品格”成为关键的决策因素,物质文明生活的提升催生消费升级,过硬的品质和服务的格调成为商品的卖点,用户不再盲目追求低价,对“物美”的考虑开始优先于“价廉”。

消费 4.0 时代,“人格”成为交易触点,大众消费市场愈趋个性化,在工业化时代“只生产黑色福特汽车”的做法已行不通了。消费者需要个性化的产品,不仅仅要在功能上满足他们的某个痛点需求,还要在情感上,让他们对该产品产生一种“连接感”。

“产品 IP 化”成为零售客体的转型方向,要从三个层面进行产品打造:物理层面要求“有用”,至少要有 3 个功能差异点;化学层面要求“有趣”,能够与用户愉悦地交互;社会层面要求“有爱”,即有情怀,打造文化与情感的共鸣点,形成共同的价值群落

长尾产品在什么条件下会旺销?

总的感觉是,这次讲演纠正了我对长尾理论的一些错误理解。

下面是其一: 我过去理解的长尾产品就是需求不旺的产品,以为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传播快了,需求不旺的产品就容易找到客户了,因此长尾产品会有销售了。这样的理解过于肤浅。长尾产品是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这点没有疑问。在信息不流通的年代,它们往往是被封尘的产品。互联网时代虽然被解放了,但是仍然需要2个条件。一个是有足够的存储渠道,就是同类的产品你要尽可能多地集中它们,是买断还是不买断是一个方法问题,关键是可以随时调遣它们。另外一个条件是流通的渠道足够大,就是有足够的网络推广条件,可以把过去相对封闭的产品信息和旺销的产品信息一样传播出去。这两个前提条件往往会被忽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