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什么意思啊(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什么意思啊书法)

本文目录一览: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的意思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的意思是清风明月本没有价目,近处的水远处的山,一处处都隐含着深情。原句出自于北宋诗人苏舜钦的《过苏州》和北宋欧阳修的《沧浪亭》。

原文:

(1)《沧浪亭》

初寻一径入蒙密,豁目异境无穷边。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净铺琼田。

清光不辨水与月,但见空碧涵漪涟。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又疑此境天乞与,壮士憔悴天应怜。鸱夷古亦有独往,江湖波涛渺翻天。

白话译文:

最初找到的那条小路深隐在繁密的草木之间,小路尽处眼界忽然开阔,突现的境地神奇无边。风高月白的良夜,清幽的佳景最令人留恋,晶莹的月光铺在水面,仿佛是一片白玉田。

分不出清清的是水光还是月色,只看见碧空与绿波连成一片。清风明月本没有价目可惜卖给你才只四万铜钱。

我又觉得这山水佳境是老天爷特别赐与,壮士失意老天理当爱怜。古代的鸱夷子曾独自去往江海,也不管江湖上波涛浩渺翻天。

(2)《过苏州》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疎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

白话译文:

东出盘门景物看得格外分明,落一阵萧萧细雨改换了阴晴。绿杨依依白鹭点点,全都各自怡乐欢欣,近处的水远处的山,一处处隐含着深情。世间万物有盛有衰,凭仗上天旨意施行,叹息我尝尽羁旅愁苦,却被凡夫俗子们看轻。这无穷美景可惜无缘留住,客船黄昏时竟还匆匆远行。

扩展资料:

《过苏州》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晚年复起为湖州长史时期,途经苏州所作。

《过苏州》的首联是写总体感受,颔联承此而写具体景物,这一联不仅上下句对仗,而且是句中对偶,这就使得韵致更谐美,画面更生动。这联诗还可以说是诗中有画,而且色彩鲜明,风光漪旎,生机盎然,韵味无穷。尾联总收一笔,“无穷好景”回应上边所写美景;“旅棹”回应“羁苦”,表明临去时对苏州的眷恋之情。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什么意思?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出自网络,作者佚名,这句话的意思是:清风明月(美妙的风景)都是无价的,远远的山和近处的水都有感情。

说明一种对于所处的环境非常高兴,从而赋予身边的山山水水以感情,也就是说大自然的美,在与每一滴水,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株小草和每一块石头。

在自然中要感悟它那微弱而坚强美丽的精神。大自然的美,在与四季,感悟它生命的更换。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是梁章钜因编辑《沧浪亭志》而获得的集句联,上联系欧阳修句,下联系苏舜钦句,皆沧浪亭本事。

此联用了反义词“有”对“无”,“皆有情”对“本无价”,含义是,清风明月到处都有,但对俗人来说,有钱也买不到;近水遥山本为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对比强烈。

这句话是用来抒发没有知音理解自己的志向和想法,山水气势磅礴,有感于大自然间山水包容万象,不知不觉中就以山水抒发自己心中远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胸襟。

或者,空有抱负却无施展才华之境遇,对世俗中的事不再有过多指望,也不屑于与一帮功利之人为伍。然后隐居于山林,寄情于山水。

扩展资料:

与“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类似的美句: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翻译: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不管是淡淡的梳妆,或是浓妆的粉黛总是很得体。

2、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翻译:分别后只觉得半生孤苦,枕上早已是泪痕点点。

3、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翻译: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翻译是什么?

意思:清风明月这样悠然的自然景色原本就是无价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眼前的流水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别有情趣。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是一则对联,通常用以赞美山水风月。上联赞沧浪亭有清风明月。 下联近水远山好像都对人有感情。实际是人对山水有感情。此即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对联出处

江苏苏州沧浪亭的对联,为清梁章钜题的集句联。上联语出北宋欧阳修《沧浪亭》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沧浪亭处本为孙承佑的别墅,苏舜钦花四万钱买下,临水筑沧浪亭)。”下联语出北宋苏舜钦《过苏州》诗:“绿柳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扩展资料

沧浪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

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

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整个园林位于湖中央,湖内侧由山石、复廊及亭榭绕围一周。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植有古木,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也是以曲折的复廊相连。

山石四周环列建筑,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沧浪亭(此处特指名为沧浪的亭阁)即隐藏在山顶上,亭的结构古雅,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

“明道堂”是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位于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翠玲珑” 馆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前后芭蕉掩映,并植以各类竹20余种,同“翠玲珑”相邻的是五百名贤祠,祠中三面粉壁上嵌594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平雕石像,为清代名家顾汀舟所刻。

“印心石屋”位于园中西南处,为一假山石洞。“看山楼”位于山中,与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映衬。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什么意思啊?

意思是:清风,明月到处都有,但对俗人来说有钱也买不到,近水遥山本为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事物,对比性强烈。

出自——梁章钜编辑《沧浪亭志》而获得的集句联,上联系欧阳修句,下联系苏舜钦句,皆沧浪亭本事。说明作者对于所处的环境非常高兴,从而赋予身边的山山水水以感情。

沧浪亭在苏州城南,它是以亭命名的园林。初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以后逐渐荒废。沧浪亭的成名,始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在园内建亭。

扩展资料

宋代名园沧浪亭的美在于借景,通过内外两道长廊,集园内古典建筑、红花绿树、碧水青山等自然景色融一体。沧浪亭石柱上的联语道出其中情趣: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此联更是一幅高超的集引联,上联取自于欧阳修的《沧浪亭》,下联取自于苏舜钦的《过苏州》,经大师契合,相映成辉。 清风明月这样悠然的自然景色原本就是无价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眼前的流水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别有情趣。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意思简单点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意思是:清风明月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近水遥山都承载着观者的情感。

这是镌刻于苏州名园沧浪亭石柱上的一副楹联。上联出自北宋名臣欧阳修《沧浪亭》中的诗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译文:清风明月本没有价目,可惜卖给你才只四万铜钱)的上句。

下联出自沧浪亭始建者、与欧阳修同时代的文人苏舜钦《过苏州》中的诗句“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译文:绿杨依依白鹭点点,全都各自怡乐欢欣,近处的水远处的山,一处处隐含着深情)的下句。

扩展资料:

上下联对仗工整,既记述了苏舜钦以四万贯置办沧浪亭所在私家花园的由来,又突出了此处风光“远山近水”的旖旎,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历史上沧浪亭几经毁修,此楹联为清道光七年(1827)江苏布政使梁章钜重修沧浪亭时所刻,联句集名士诗句而成,书风端庄谨严,入石三分,为名亭增辉不少。

近两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流连亭前,睹联观景,浮想联翩。一百多年后,这副楹联被当代著名书法家王遐举书于卷轴,书法与联句辉映,诗意与墨香相融,抒发了一代书家的美好情怀。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意思。

这句的意思是清风,明月到处都有,但对俗人来说有钱也买不到,近水遥山本为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事物。

此联用了反义词“有”对“无”,“皆有情”对“本无价”,说“近水遥山”对“清风明月”工整,是指句中自对工整,即“遥山”对“近水”,“明月”对“清风”十分工整。

扩展资料:

此句为梁章钜编辑《沧浪亭志》而获得的集句联。上句出自北宋欧阳修《沧浪亭》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句出自北宋苏舜钦《过苏州》诗:“绿柳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沧浪亭在苏州城南,它是以亭命名的园林。沧浪亭的成名,始于北宋诗人苏舜钦在园内建亭。苏舜钦因参加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屡次上疏谈论朝廷大事,敢言人之所难言,为邪恶势力所忌恨,削职为民。退居苏州买下这个地方,筑亭其中叫沧浪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