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朱元璋为何杀小明王(朱元璋为何杀小明王呢)

本文目录一览: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小明王韩林儿?

因为朱元璋当时用的是小明王的名义起义,小明王不死的话朱元璋没有办法名正言顺的做皇帝,因此朱元璋为了皇位杀了小明王。

龙凤十二年十二月,韩林儿因船翻沉入江中而死。当初,朱元璋驻扎和阳时,郭子兴去世,韩林儿任命郭子兴之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当时朱元璋孤军守城,而韩林儿因自称宋朝后裔,四方起而响应,于是朱元璋便用其年号以号令军中。因此在朱元璋打下了天下后,理应是首先推举韩林儿为皇帝,但朱元璋想要自己做皇帝,因此害死了韩林儿。

扩展资料:

朱元璋在杀了小明王做了皇帝以后,对中央集权进行了改革,在中央废除中书省,明初中书省负责天下政务,其长官为左、右丞相,位高权重,丞相极易与皇帝发生矛盾,明朝时以胡惟庸任丞相后最甚。胡惟庸势力逐大,威胁皇权,且日益骄横,懈怠政事。

于是,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名处死了胡惟庸和有关的官员,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在地方废除行省制,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

分别担负行中书省的职责,三者分立又互相牵制,防止了地方权力过重。在各府县的重要地方,朱元璋还设置了巡检司,负责把关盘查、缉捕盗贼、盘诘奸伪。

朱元璋为什么害死小明王?

朱元璋杀功臣,给待宰羔羊安的罪名大多都是“以下犯上,意图谋反”,其中真真假假,难以考证。但其实,早在大明江山建立之前,朱元璋也曾有过“弑君篡位”之嫌,而这里的“君”就是小明王韩林儿。

元末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揭竿而起,其中势力最大、名声最响的就是韩山童领导的红巾军。韩山童是一个搞宣传的高手,他喊出了“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的口号,并编造出“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让受尽蒙元压迫的黎民百姓普遍相信韩山童就是那个拯救苍生的“明王”,一心期待着他推翻暴政,重建治世。

另外,韩山童还自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他要成就的霸业乃是驱逐蒙元,光复大宋。与清朝时有人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起义一样,韩山童的“反元复宋”非常有煽动力,因为元朝和清朝一样,其实质都是外族入侵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广大汉人对其本身就有强烈的逆反情绪。所以,韩山童的起义军一度成为反元势力的中流砥柱,就连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当时也只不过是他手下的一个十八线小喽啰。

后来,韩山童不幸兵败被杀,其子韩林儿被拥立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定都亳州。

此时,朱元璋已经有了一定的势力,但完全不能与小明王政权相媲美,于是他甘愿对小明王俯首称臣。小明王登基后,封郭天叙(郭子兴之子)为都元帅,封张天祐为右副元帅,封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当时,小明王与朱元璋,是名副其实的君臣关系。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张士诚手下将领吕珍包围了安丰,小明王韩林儿危在旦夕,于是向朱元璋告急求救。当时,朱元璋也是四面受敌,自顾不暇,但他仍不顾刘伯温的劝阻,坚决亲率大军前往支援,并成功救出了小明王。

随后,朱元璋就把小明王安排在了滁州,不仅为他修建了豪华宫寝,还“易其左右宦侍”,美其名曰“保护圣驾”。自此以后,朱元璋完全控制了小明王,大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

次年,朱元璋自称吴王,但仍尊小明王为君主。又过了两年,也就是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5月,朱元璋派手下大将廖永忠前往滁州接小明王到应天“共享繁华”,但是,当船队途径瓜洲时,小明王却沉入江中被活活淹死了。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小明王,他就这么想他死吗?

朱元璋最开始就接着小明王的名义起义造势的,到后期朱元璋的势力发展起来之后,朱元璋为了确保自己能够稳坐高位,而对小明王下手,但是从侧面帝王将才能力思考,小明王治理国家大事上的能力可能没有朱元璋能力强,所以换句话说,如果从国家大事上考虑的话,朱元璋比小明王更适合执掌权位。

明太祖朱元璋最开始投靠的是红巾军,虽然红巾军势力很大,但实际内部各派为政,朱元璋投靠了红巾军下的”小明王“韩林儿,主要是因为韩林儿是宋朝王室的后裔,韩林儿身边响应的人数众多能够很快的帮助朱元璋推动自己的势力发展,所以朱元璋投靠了韩林儿的手下接收了“小明王”韩林儿的册封。随着后期朱元璋自己的势力不断增长,再加之韩林儿被他救回安顿在滁州,三年的时间韩林儿做一个傀儡”皇帝“,不问政事、不管战事,只在宫中游玩。而朱元璋原本野心就很大,见韩林儿是这种心态,所以朱元璋想要除掉韩林儿,自己登基上位。

而韩林儿对朱元璋是没有戒心的,所以当朱元璋派人接他前往应天定都时,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跟随廖永忠前往应天,可殊不知这艘通往应天的船却成为了韩林儿的葬身之地,廖永忠是朱元璋派去对韩林儿下手的人,所以在船漏水之时,廖永忠等一干人等早就另乘船逃离了,韩林儿至死都想不到害自己的居然是自己最信任的吴王”朱元璋“。

但是从后期朱元璋统治时期看来,朱元璋废除了行省制度,设立了”三权分立“,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者相互牵制,又有效的防止地方权利过重,而且还设置了巡检司减轻了当时犯罪案件的发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