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胡宗宪是好人还是坏人(胡宗宪当现在的什么官)

胡宗宪是好人还是坏人(胡宗宪当现在的什么官)胡宗宪是好人还是坏人(胡宗宪当现在的什么官)


抗倭战绩超过戚继光的英雄,为啥会沦为下属的陪衬?

那是在明朝嘉靖年间,海瑞时任淳安县县令,只是个很小的小官。海瑞不仅是著名的清官,还尤以公正严明、不畏强权著称。当时,海瑞的顶头上司是浙江总督胡宗宪,当然,此二人一个是大总督,一个是小县令,官职品阶相差甚远,平时并无交集。

胡宗宪的儿子胡衙内是那种典型的恶少,非常喜欢倚仗父亲的权势为非作歹。嘉靖三十七年的一天,胡公子再次心血来潮,带着诸多随从离开杭州,溯富春江而上浙西。一路上,胡公子除了游山玩水,最主要的意图则是搜刮百姓,收受贿赂。

由于胡宗宪是浙江总督,所以得知胡公子到访的消息,沿途的大小官吏无一例外纷纷主动献媚送礼。胡公子所到之处,必有知府县官设宴款待,另有美女金银相送。但是,当胡公子来到淳安县时却遭到了冷遇,不但没收到宴请豪礼,连县令的面也不曾见到。

淳安县县令海瑞明知胡公子是总督大人的儿子,但他生性刚正不阿,平生最厌恶溜须拍马,所以故意不露面。胡公子因为遭到冷遇而大发雷霆,直接派人要求海瑞前去他下榻的驿站拜见。海瑞心知是逃不过了,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想出一个更绝的妙招。

海瑞“奉命”去了驿站,但他不是一个人去的,而是带着众多捕快打手,进门就下令捉拿胡公子,罪名是“冒充总督之子,到处招摇撞骗,毁坏胡总督的名声”。海瑞从胡公子处搜出几千两白银,外加无数珠宝,然后下令打了胡公子40牛皮鞭,把娇生惯养的胡公子几乎打了个半死,然后才罢手。

打完40皮鞭,海瑞并没有直接处置胡公子,而是派人把他送还到胡宗宪府上,还写了封信给胡宗宪,大概意思就就是:属下知道大人教子有方,断不会有这样的儿子。此人胆大包天冒充大人之子,坏事做绝,毁坏大人名誉。属下将人抓住交给大人亲自处置,搜出的财物已经充公。

胡宗宪看完此信,再看看眼前被打得体无完肤的儿子,差点气晕过去,但家丑不可外扬,他也只能吞下这口恶气。

这个故事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是海瑞诸多英雄事迹中非常著名的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海瑞,所以我们的读后感通常都是:海瑞真正直!海瑞真聪明!海瑞真清廉!而作为故事的反面陪衬,胡宗宪的形象却不那么伟岸光明。但是,细究事情原委却不难发现,胡宗宪才是那个难能可贵的人。

试想一下,胡宗宪是浙江总督,他的儿子被手下的小小县令打了,而且明摆着是故意为之,但胡宗宪的选择是隐忍,而非报复。纵然是胡公子有错在先、罪不可恕,胡宗宪当时不得不吃下这个哑巴亏,但是之后呢?他作为顶头上司有的是机会给海瑞穿小鞋,甚至将他罢官,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胡宗宪教子无方确实有错,但他总体上还是比较识大体的,他分得清公私与轻重,他虽然也记恨海瑞打了他儿子,却并未因此报复,这一点也是值得尊重和称颂的。

其实,不但是这个海瑞巧办胡公子的故事,在其他大多数历史典故中,胡宗宪的形象也都有被刻意抹黑的嫌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胡宗宪实际上是明朝最功勋卓著的抗倭名将,连大名鼎鼎的俞大猷和戚继光也只不过是他的部下,论功绩都不能与胡宗宪相比。但是,为什么我在提起明朝的民族英雄时,说起的却只有俞大猷和戚继光,而绝口不提胡宗宪呢?

那是因为,胡宗宪是因赵文华的举荐才得以屡屡升迁的,而这个赵文华呢,他是大奸臣严嵩的义子。由于这层关系,严嵩父子倒台后,胡宗宪也被当成是“严党分子”遭到清算,最终冤死狱中。

虽然,胡宗宪一案后来得到平反,但由于人们过分厌恶大奸臣严嵩,所以对胡宗宪的印象分一直很差,甚至故意抹杀掉了他的抗倭功绩,不给他民族英雄的头衔。

学习历史,我们应该保持客观,历史不是非黑即白,胡宗宪也不是我们刻板印象中的坏人,他也曾为大明江山、为国家社稷做出过杰出贡献。

胡宗宪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人是很复杂的,同一个人在某些事情上可能表现为好人,在另一些事情上则可能表现为坏人。

另外海瑞打他儿子也不表示他就是个坏人。

电视剧大明王朝中,为什么有意美化胡宗宪?

首先在大明王朝这部电视剧当中,可以确定的是胡宗宪被有意的美化了,之所以会美化他,是因为他也有一些污点。

其实胡宗宪在历史上来说是一个有着非常大的功劳的人,在当时他成功的评定了,东南倭寇这一行为对自己的国家是有利的,相当于利国利民,但不幸的是胡宗宪陷入了党挣是争当中,后来他的结局是非常的悲惨的。

在大明王朝这部电视剧当中,胡宗宪为了大明王朝的整个朝局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当时他派兵消灭了倭寇,但是他的这种做法违背了他的老师的旨意,后来消灭我口号,他归隐田园。但其实真实的历史事件不是这样的,在当时严嵩倒台之后,严示范也被逮捕了,后来陆凤仪就弹劾他,说他贪污一些军饷,被陆凤仪,他被弹劾成功,然后被解除了一切职务,后来还被押送到了京城,但是又后来因为考虑到他消灭倭寇有功,所以他就被放过了,并没有杀死他。

可是有些人不想放过他,在他的家又发现了一些问题,他再一次被下入狱,而这一次的辨别并没有什么作用,后来他无法忍受这种结果,就在监狱当中自杀了。

所以从整体来看,胡宗宪这个人物并不是一个反派人物,他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人,他为了国家牺牲了自己,只是后来被一些恶人所谋害罢了。所以这才到后来电视当中,电视剧的一些情节将他有意的美化,也是衬托出他的一些功劳,毕竟他做的一些事并不是坏事,他这个人本身是一个好人,只是做法,影响到当时的一些其他人。

电视剧能将它美化,也是我们值得高兴的地方也是我们值得高兴的地方这样也其实也是对于历史的一个尊敬,也是对他这个人的赞美。

中国明朝有哪些能人

朱元璋,沈万三

明朝胡宗宪是好官还是贪官

功大于过!

胡宗宪 ,字汝贞,号梅林。祖籍安徽绩溪,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胡宗宪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进士,嘉靖十九年(1540年),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累迁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为官二十九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死后追谥襄懋。

长期以来,关于胡宗宪的过与非集中在和严党的关系、征敛贪污这样两个问题上。

其一,《明史》说胡宗宪“因(赵)文华结严嵩父子,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胡宗宪为什么要结交严党?

其实这是胡宗宪保身为国的需要。严嵩窃居首相要位后,奸贪害政,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祸国集团。他们嫉贤妒能,在政治上“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嘉靖三十二年,严党工部侍郎赵文华被派往江浙祀海并督察沿海军务。赵抵浙后,依仗严嵩为后台“凌轹官吏,公私告扰,益无宁日。”浙直总督张经奋勇剿倭,功绩卓著,只因不买赵文华的账,赵文华便“连疏劾经”致使张经被害死。继任为总督的周珫不久又被赵文华捣鬼罢去。这年八月,南直巡抚曹邦辅在杨家桥围歼倭寇获胜,赵文华因没有抢到头功,便向严嵩诬告曹以致曹被谪戍边。对于这样一个炙手可热的严党,胡宗宪与他们结交是违心的,被逼的,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他们对自己的迫害。否则又将“继张经、李天宠而肆诸市朝矣!”胡宗宪“万一有变,身不足言,其如国事何?昔人有云:货以藩身,况固之以安国家之杌陧,免生灵荼毒乎?”因此,说到底也是为了抗倭的大局。另外,明朝对军队控制的很死,事必请示而后行。而抗倭形势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胡宗宪以“贼势纵横,非事不中制,请必允行,不能成功也。辇金帛子女以贿分宜(严嵩)”就是为了取得战略决定权,以便更灵活、更主动、更有效地抗击倭寇。这个动机是秉心为公的。因此,仅从馈送这个表面现象而言,不能说胡宗宪就是严嵩党羽。这一点,连一向昏庸的嘉靖皇帝都有清醒的认识:“宗宪非嵩党。朕拔用八、九年,人无言者。”另一抗倭名将唐顺之的遭遇与胡宗宪一样,只因是赵文华所荐,所以“闻望颇由此损”,因此,我们不能采取历史机械主义的态度,对历史上那种认为凡是与严嵩有关系就是严党的错误看法应彻底否定。(《明史》、《明史记事本末》、《明名臣言行录》)

其二,对于胡宗宪征敛贪污,《明史》说他“所侵官帑、敛富人财物也不赀”,给事中罗嘉宾、御史庞尚鹏“上宗宪侵帑(音唐)状,计三万三千”。对此,胡宗宪极力辨白,这些钱没有进入自己的腰包。那这笔钱用于何处?能否据此来否定胡宗宪征敛不当和贪污官帑?

我们先看严世蕃贪污纳贿勒索情况。《明实录》五四四卷说,严世蕃依仗其父,对文武百官勒索不已:“自中外百司及九边文武大小将吏,岁时致馈,名曰‘问安’。凡堪报功罪以修筑城墉必先科克银两,多则钜万,少亦不下数千,纳世蕃所,名‘买命’……甚者,户部解发各边银两,大半归之世蕃,或未出都而中分,或已抵境而还送。”严世蕃贪污的结果,造成军饷空虚,而想要抵抗外来侵略必须自筹资金。胡宗宪在此情况下,只好“侵官帑,敛富人财物”。在出此下策的过程中,胡宗宪没有向穷人动手,反映了他的良苦用心。再从胡宗宪剿倭中也可看出钱财的去向。胡宗宪说:“臣为国除贼,用间用饵,非小惠不成大谋”。如嘉靖三十五年四月,倭寇围困阮鹗于桐乡,胡宗宪一时无兵可救,想来想去只有用饵“以伐其谋,携其党出阮公而徐图之耳,乃捐万金。”诱致徐海、王直又花了大量金钱,他常常“厚遗谍者”,“厚遗来谢酋”,又“数遣谍者持簪珥玑翠遗海两侍女,令日夜说海。”这样做,减少了军队伤亡,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和促进了倭寇内乱,为最后剿平倭寇铺平了道路。同时,胡宗宪一反明军将领克扣军饷、贪吃空额的积弊,给军队士兵以重赏厚饷使他们在抗倭战中乐于为国捐躯。如当时驻守海盐的汤克宽部队士兵口粮“每日人各八分(银)”,本地兵“各口粮一日五分,每十日一给。而酒肉犒赏,守巡府县络绎与之,是以兵士愿出死力战守焉。”(见《明史》、《明名臣言行录》和《倭变事略》)

从以上的史料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胡宗宪“征敛贪污”问题虽不属子虚乌有,亦大半为不实之词。区区三万两同赵文华在浙江“搜括库藏百万计”根本不能相比,更何况胡宗宪的钱还是取之民用之民。

《大明王朝1566》评价极高,至今没有负面说法,它真的毫无缺点么?

《大明王朝1566》有缺点。

用词比较现代化

一般的电视剧,海瑞的名字在里面就会直接叫海瑞,因为这是大部分中国人认识的海瑞的名字。但是剧里面都叫他刚锋,确实,古时候是叫字叫号的,海瑞,号刚锋。但是这种叫法,很多文化程度一般的人就会云里雾里,不知道刚锋是谁。其它人的名字也一样,一会儿谭子理,一会儿谭论,一会儿胡宗宪,一会儿汝贞。这都对很多观众造成困扰。类似的还有“通倭情事”——现代汉语的表达应该是,通倭的事情。这让很多人在观赏剧情的时候,发生卡顿的情况,观感很不好。

叙事线比较单一

《大明王朝1566》叙事线多而繁琐,海瑞一条、胡宗宪一条、京城一条、如果细分,沈一石杨金水也是一条、严党一条、清流一条;这么多条叙事线交融在一起,虽然能把整个故事讲得清清楚楚,但是却也让很多第一遍观看的观众分不清头绪。

角色性格单一

《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好人与坏人界限是模糊的,海瑞算得上心怀天下,但是他不是一个能委屈求全的人,也差点害了清流、害了王用汲。徐阶是清流首领,但是他徐家在松江的势力那样猖狂,如果说没有他的包疵是不可能的。那他算好人吗?

张居正义正词严,做的事情都看似正确,但是他也能说出再苦一苦百姓这样的话。严嵩好像是纯粹的坏人,但是胡宗宪能在东南剿倭,要钱要人,如果不是有严嵩在背后支持,是不可能的。赵贞吉全力支持胡宗宪打仗,但是手段却也是官僚作风明显,更何况在很多事情上,他首鼠两端,比如借粮一事。所以《大明王朝1566》的人都很复杂,复杂到你需要动用很多的人生阅历,用很多的前后回想,才能明白个中源由,分清人心善恶。

为什么说胡宗宪是一个才华横溢、品德败坏的小人?

胡就一个阉党罢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