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全民义务植树(全民义务植树运动10周年纪念币)

本文目录一览: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活动方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2022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为了推进国家生态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增强广大市民爱绿、护绿意识,共创和谐社会,共建绿色江城,提升市民生活舒适感和幸福感。长江日报社特联合市绿委办,发起"添绿武汉"公益活动。

一、活动主题

"添绿武汉·我为身边添绿荫"。

二、活动目的

激发市民爱绿护绿的责任感、义务感,营造认建认养的社会氛围,让"绿色江城"深入民心,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进一步提高城市主人翁意识。

活动在七个中心城区的社区、单位同步开展,以推动单位庭院绿化和社区绿化更快地提档升级,使其全面提升我市整体绿化水平,让市民感受身边的'绿化、享受身边的绿色、爱护身边的绿荫。

三、活动原则

(一)实行市民自愿参与、单位和社区组织实施的原则。

(二)倡导"三自"(自己购苗、自己栽植、自己管护)的原则。

(三)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符合单位、社区整体规划的原则。

四、活动方式

动员社区(单位)的居民(职工)找寻身边,即生活(社区)、工作(单位)之地的绿化空白、漏缺,或可"锦上添花"点,靠自己的双手、热情来补绿、植绿、养绿。

年终,活动将评选出"武汉十大爱绿社区"、"武汉十大爱绿单位"、"武汉十大爱绿典范",由市绿委办与长江日报联合授牌,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具体活动流程

(一)报名(3月7日—3月14日)

1、长江日报刊登活动启动报道,武汉7大中心城区内的社区居委会、单位均可通过长江日报的热线报名、并通过长江日报的邮箱、网页、微博,参加"武汉十大爱绿社区"、"武汉十大爱绿单位"评选。

2、报名后,社区与单位动员社区(单位)的居民(职工)找寻身边,即生活(社区)、工作(单位)之地的绿化空白、漏缺,收集辖区补绿的意见、建议。

3、中心城区的市民也可通过长江日报的热线、邮箱、网页、微博,参与活动,发表对居住社区、工作单位的绿化的意见和建议。

(二)公告(3月中)

1、社区将收集上来的意见、建议进行整理,张贴于社区醒目位置进行公告(如:社区入口、中心花园、报刊栏等,不少于3处)。公告7日后,社区再将修改意见汇总定稿集中交由所辖街道办事处。

2、单位的补绿意见、建议直接提交给所在街道办事处。

(二)审核(3月底、4月初)

1、街道办事处审核签署意见后,报到辖区绿委办。

2、区绿委办委派专家到社区现场进行方案论证。

论证方式可采取居民代表、居委会、园林专家、本报记者一道讨论,最终确定方案的可行性、选用的树种、补绿方位、所需经费等。

3、单位补绿方案可邀请辖区绿委办委派专家上门进行技术指导。

(三)认建认养(4月)

1、我市首批单位和社区添绿方案出炉,长江日报对有代表性的添绿方案进行公示、报道。

2、社区将采取"三自"(自己购苗、自己栽种、自己养护)方式补绿,组织辖区居民进行认建认养。

3、单位或组织职工,或自主实施添绿计划。

4、对特殊困难的老旧社区,且该社区客观上确实需要补绿的,长江日报、汉网可开展《"为小树苗找家"或"寻找树木监护人"》宣传活动,跟踪宣传报道,在全市广泛征集爱心人士或企事业单位捐资帮扶。

认建认养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机构,将参评"武汉十大爱绿典范"。

认建认养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事业单位,该单位可对社区绿化进行认建冠名,或在辖区绿委办的指导下对其挂牌。

(四)评选(6月底)

市、区绿委办将组织专家评审组,长江日报将组织市民陪审团,赴社区、单位绿化现场打分,评选"武汉十大爱绿社区"、"武汉十大爱绿单位"。同时,寻找冠名单位,为评选出的十佳提供奖励。

各街道办事处负责推荐爱心人士、机构,参评"武汉十大爱绿典范"。

五、责任分工

(一)市区绿委办负责提供技术帮助,确保绿化水平,审核单位、社区绿化种植方案;为苗木的种植、养护,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

(二)长江日报负责活动的动员、宣传、跟踪,联络爱心企业和社会热心人士,通过多渠道筹措单位、社区绿化补植经费,确保活动顺利推进和达到预期目的。

为什么植树是公民义务 义务植树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植树是公民义务

植树节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根据不同城市的《绿化条列》:每个公民都应依法履行植树的义务。凡年满18岁至60岁的男性公民、年满18岁至55岁的女性公民,除丧失劳动能力者外,每人每年应义务植树3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因特殊情况不能直接履行植树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提出申请,经当地绿化委员会或其委托的机关审查批准,并交纳一定数额的义务植树绿化费,由当地政府绿化委员会组织人员代其完成义务植树任务。

把时间拨回1981年夏,长江、黄河上游连降暴雨,河水猛涨,灾害之巨历史罕见。

大灾之后,各层面都在进行反思。受灾最严重的四川、陕西两省主要领导,以及多位科学家都表示,江河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是造成这次洪灾的一个重要原因。林业部门也组织力量,调研分析森林遭破坏的原因。

要尽快把森林资源保护起来,把荒山秃岭绿化起来!可资金有限、人力有限,要让全国数不清的濯濯童山绿起来,难度很大!

重要领导人为荒山绿化打开了新思路。他在同万里同志的谈话中提到:“是否可以规定每年每人都要种几棵树,比如种三棵或五棵树,要包种包活。”

1981年12月13日,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三至五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

此后40年,人人动手,年年植树,成了中华大地的一道风景。

在首都北京,每年4月的第一个休息日被规定为“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日”。每到那天,数不清的政府机关、工矿企业、学校医院都会组织起来,扛着铁锨水桶种树去!

种树,也不容易。就拿北京市平原和山区交接处的“前山脸”地带来说,土层薄、裸石多,草木难以成活,是绿化造林的“硬骨头”。为此,北京探索爆破造林技术。

爆破造林,就是用爆破技术把坚石打碎,运客土上山,再栽植林木。用这种方式,西起房山张坊,东至平谷金海湖绵延230公里的前山脸地区,如今形成了五彩斑斓的高质量生态景观。

义务植树运动开展40年来,首都北京已有超过1亿人次通过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植树2.1亿株。片片绿云环绕京城,“沙尘暴”已成为遥远的回忆。

义务植树有什么意义?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污染。

公民去哪儿能植树尽责?

义务植树是一份历史担当。走过40年岁月,需要种树、适合种树的地方基本已披上了绿装,剩下的多是边角地或者偏僻的深山区,并不适合普通人跋山涉水赶过去。

新形势下,公民如何履行义务、植树尽责?

自2017年起,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启动实施了北京“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体系建设。四年来,已建成各级基地共25处。义务植树也不再仅限于种树,而是共8类37种,包括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和其他形式。

全民义务植树网也开通了“网络参与”通道,通过网络捐款开展国土绿化、植树造林相关项目。以20元折算1株树的计算标准,只要捐资60元以上,就相当于履行了当年的植树义务。

植树节怎么植树?

为了保证树木成活率,应该注意植树的步骤

第一,挖坑。根据根系的长、宽挖大小适宜的树坑。深度一般以50厘米为宜。

挖坑时要将表面的熟土、下面的黄土分倒在坑两侧。

第二,回填。种树前应该按树根的长、宽及其根系顶端长度的情况,在坑内先回填部分熟土。一般情况下,回填熟土20至30厘米。

第三,栽植。谨记一句话“三二一”——三埋、两踩、一轻提。放置树苗时要将根部扶正、枝要展开,这是前提。栽树时,须分三次填土。第一次填土少许,在距坑顶一定距离的地方先停止填,在已填的土上绕树一周,用均力踩实,然后轻提树茎、抖松,以保证树根的呼吸畅通。第二次填土后,再绕树踩实。在第三次填土后,尽量保证与坑面平齐。树根放位时要与南北、东西方向的树对齐。然后,在坑面上围一个大圆盘,便于日后浇水养护。

第四,覆土、保墒。将树苗栽好后,覆盖一层薄土,以保持水分。

全民义务植树具有法定性、( )和无偿性。

义务植树是一项法定的、无报酬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植树任务。各级政府要组织人民群众,认真学习全国人大的有关决议,深刻领会其重要意义,以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忱,进一步树立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风尚,发扬中华民族植树爱林的传统美德,提高义务植树的光荣感、责任感。新闻、广播、电台、文艺等宣传单位,要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做到家喻户晓,人人踊跃参加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具有法定性,义务性,自愿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