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狗身上的虫子图片名称 狗身上的虫子长啥样

谁知道这是什么虫子?(在狗狗身上的)

可以拍个图片看看, 一般狗狗身上感染的寄生虫,多半是虱子、跳蚤或蜱虫。

可以用宠物专用的虱敌驱杀,对虱子、跳蚤、蜱虫都可以杀灭。 虱子、跳蚤这些体外寄生虫一般不会致命,但寄生虫可能会携带病毒,吸食狗狗血液,会造成狗狗营养不良、贫血,建议还是要定期给狗狗驱虫,特别是夏季,寄生虫是最多的时候,尽量少带狗狗去蚊虫多的草丛里玩,避免感染!

狗身上出的虫子,这是什么虫子?

这个是蜱虫,也称狗豆子。学名叫蜱(pí),附着在温血脊椎动物体上吸血,是人类和较低等的动物很多传染病的重要媒介。狗豆子通常在草丛里寄生,建议不要去有树,潮湿的地方。蜱虫是非常麻烦的寄生虫,抓紧做体外驱虫,原因不在于蜱虫是吸血的,而是在于蜱虫叮咬以后容易传染各种疫病,尤其是有种能够让狗狗血红细胞破坏的血液类疾病,可以说是绝症

狗狗身上长了一些黑色的吸血的虫子,究竟是什么东西?是蜱虫吗?应该怎么办?

这位朋友,建议拍微距图发上来,看看具体是什么虫子。

一般来说,猫狗身上的寄生虫都是比较难以彻底清除掉的,因为多种寄生虫都会在狗毛里大量繁殖,虫卵会紧密的粘合在狗毛根部。你可以到宠物医院买猫狗专用杀虫药,回来泡水后给狗狗洗澡,可以杀灭狗毛里的成虫以及虫卵。

也可以给狗狗彻底剃毛,这样也能彻底去除掉虫卵。然后每天普通清洗就行,但是狗狗会变得难看,一两个月才能长出新毛。

狗身上会长什么虫子

1、蜱:也叫壁虱,在吸足了血以后体型会大出来好多倍,在那个时候很容易被发现,就是象狗狗身上长了大包。

2、跳蚤:个头儿很少,行动迅速,通常我们在狗狗身上不太容易看出来。不过跳蚤的粪便很容易发现,就一粒粒的小黑点儿。如果你常常在狗狗身上发现比较密集的小黑点儿,又不是沾上了脏东西,那感染跳蚤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3、疥螨:疥螨很小,肉眼是看不出来的。但是会引发很严重的皮肤病,狗狗会出现剧痒的情况,用力的挠然后引起红肿、脱皮等症状。

狗身上的虫子图片名称 狗身上的虫子长啥样狗身上的虫子图片名称 狗身上的虫子长啥样


4、蠕形螨:我看有的书上写也叫“毛囊虫”,主要危害狗狗的毛囊,在嘴、眼睛、耳朵等毛少的地方多发出现结肿的小包儿、皮屑等等,也是我们肉眼无法识别的狗体外寄生虫。

体内寄生虫:

一、蛔虫:这是小狗最普遍感染的一种寄生虫,米色的,像条橡皮筋,寄生在肠道内,吸收已消化的养分。这种寄生虫大多数是从母体垂直传染来的,特征是会有下痢、呕吐、胀气等情况。因此,小狗最好在一个月大的时候就要驱蛔虫。可以粪便检查是否有虫卵而得知肚子里有没有蛔虫。为了更好的预防蛔虫感染,可在母狗妊娠之前和分娩后的第4、6、8周为幼犬和母犬同时进行驱虫。这样做可以将所有在体内移行的幼虫到达肠道时杀死。

二、绦虫:虫体像扁扁的面条,有片节,一片片成长串,寄生在肠子里吸收养分。每一片脱落之后,又会向前长出头部,咬住狗狗的肠壁,向后慢慢又长出一长串。如果在小狗的粪便里看到像蛆一样会动的虫体就是绦虫。这种虫以跳蚤为媒介传染,所以长跳蚤的小狗几乎免不了有绦虫。避免绦虫的反复感染有时并不容易。首先是控制犬猫身上的跳蚤,跳蚤肚子里常常有绦虫卵。科学的预防蚤的方法是每月应用驱体外寄生虫药物来预防和杀灭跳蚤。定期预防跳蚤可以有效控制以跳蚤为中介引起的绦虫的感染。除了控制跳蚤等传播媒介,还要给犬每3个月服用一次体内寄生虫药物来预防绦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

三、钩虫:寄生在十二指肠内,又称“十二指肠虫”。虫体细小,头部有细钩,咬住肠壁吸血,造成血便、黑便,以及贫血。粪便检查可以看见椭圆形的虫卵。对钩虫的治疗,平时养成为犬定期驱虫的好习惯。最好在母狗妊娠之前和分娩后的第4、6、8周进行杀虫。一般的传统市售驱虫药不能杀死在宠物体内移行的幼虫,特别是人用驱虫药物更不可乱用。由于钩虫卵在潮湿的土壤里生存,如果被钩虫感染的狗狗住在潮湿的泥沙地方,这时应该将狗狗的住地迁到无钩虫卵生存的地方,防止再次感染。水泥或卵石地面可以保持干燥,同时阳光照射可以杀死幼虫。

四、蛲虫:蛲虫俗称线虫,动物感染蛲虫后,在胃及十二指肠内孵化,最后在小肠下段及大肠发育成成虫。当夜间动物熟睡后,由于肛门比白天松弛,蛲虫便爬到肛门周围产卵。一次可有数条甚至几十条蛲虫爬出,刺激周围皮肤,造成痒感,影响睡眠。

五、鞭虫:细小的马鞭形虫体,寄生在盲肠及大肠,造成下痢。粪便检查可见椭圆形的虫卵,两端有小帽子,这种虫目前已少见。最头痛的是鞭虫卵,你要做的是清洁,清洁,清洁。最好淘汰所有狗狗用过的玩具和狗狗嚼过的东西。换新的狗圈离开鞭虫卵感染地。及时应用广谱驱虫药物可以避免环境被虫卵污染。这也同时可以减少人被感染的风险

六、球虫:像白血球大的虫卵,寄生在小肠黏膜上及细胞内,引起下痢,小狗若感染此虫,必须注意,因为在犬瘟热时,也很容易合并感染球虫。肉眼看不见,而且球虫有两个世代: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交替;又多躲在上皮细胞内,驱除起来很费事,但在狗狗成年之后感染则不必太担心,因为成犬身体会产生相当的抗体来消灭。

狗身上的虫子图片名称 狗身上的虫子长啥样狗身上的虫子图片名称 狗身上的虫子长啥样


七、心丝虫:成虫像细细的米粉,寄生在右心室及邻近的血管,靠蚊子媒介传染。当狗儿被含有感染仔虫的蚊子叮咬之后,虫体随着血流,最后回到右心室成长茁壮。七个月之后,长大为成虫,开始产下细小的仔虫,又随血液遍布全身,常在布满细小血管的肝与肾居留,造成严重的障碍。成虫在右心室越聚越多,最多可达三百条,不但使右心室扩大,连带血液无法完全回流到右心,形成肝肿大,紧接着腹水大量的产生。而过多的虫体也会跑到肺脏,形成阻塞。狗儿变得很容易疲倦,消瘦。浅浅的咳嗽,运动一下子就气喘如牛。有时成虫也可能游走全身,造成局部的血栓,若虫体躲在心脏营养的冠状动脉里,很容易使狗儿的心脏一下子承受不了而休克死亡。目前在野外的流浪狗,感染率达三成以上,也就是每三只狗中就有一只有心丝虫。幸好,目前检疫技术发达,采一点血,两分钟就可得知结果。

八、旋毛虫:由于旋毛虫广泛地寄生于人、犬、猪、猫、鼠等多种动物体内,而狗又有吃动物尸体或粪便的习性,故农、牧区养狗有很多机会感染。<旋毛虫寄生于横纹肌中,特别是活动量大的隔肌、肋间肌等处。所产幼虫经肠系膜淋巴管入胸导管至右心,再经肺转入体循环,随血流至全身(此时是感染后第12--30天)。只有到肌肉中的幼虫才能发育、成长,周围有一包囊,虫体卷曲其中。包囊幼虫在肌肉中可生活数年至25年。犬吃了含有包囊幼虫的动物尸体,包囊在胃内被溶解,释放出来的幼虫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变为成虫。关键是要注意感染环节,了解人和动物之间接触和食肉感染的危害。搞好卫生,消灭鼠类,将尸体烧毁或深埋。禁止随意抛弃动物尸体和内脏。

九、弓形虫病: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和野生动物(40多种)共患的寄生原虫病。弓形虫寄生在宿主的细胞内,终宿主是猫,中间宿主是各种动物。在猫体内进行有性繁殖,形成孢子体和卵囊。卵囊随猫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在适宜的条件下,卵囊发育具有感染性。被中间食主吞食卵囊后,其中的子孢体在肠内逸出,侵入血流,再分布到全身各处,钻入细胞内进行裂体生殖,破坏细胞并严重致病。

狗身上的虫子图片名称 狗身上的虫子长啥样狗身上的虫子图片名称 狗身上的虫子长啥样


狗身上长的虫子有脚的叫什么?

壁虱或蜱。英文名字是Ixode tick。我看你说家里的狗身上有很多,真是吓了我一跳,因为这很危险,而且表明你不注意。我想你可能喜欢到树木杂草多的地方去溜狗,因为一般蜱都是伏在矮灌木树叶上或草尖上,遇到有人或动物过来,便挂在人或动物身上,然后吸血,等吸饱了以后自己会松口掉下来,等遇到异性蜱便交配产卵。这种寄生虫生命力很强,可以一年都不进食。一只蜱一生好象只吸3次血,前两次让自己性成熟,第三次为交配做准备。所以见到它们一定要把它们杀死,否则无法根除。一定要找到为什么自己的宠物身上有这么多蜱的原因。要知道蜱并不是寄居型的寄生虫,所以要看是不是宠物的活动场所有问题。

千万别小看这个小虫子,如果你被它咬了,它会让你得上很严重的疾病,这种病的名字叫莱姆病(Lyme Disease),莱姆病的临床表现:潜伏期3~32天,平均7天左右。临床症状可分三期。

第一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的慢性游走性红斑,见于大多数病例。初起常见于被蜱叮咬部位出现红斑或丘疹,逐渐扩大,形成环状,平均直径15厘米,中心稍变硬,外周红色边界不清。病变为一处或多处不等。多见于大腿、腹股沟和腋窝等部位。局部可有灼热及痒感。病初常伴有乏力、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亦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局部和全身淋巴结可肿大。偶有脾肿大、肝炎、咽炎、结膜炎、虹膜炎或睾丸肿胀。皮肤病变一般持续3~8周。

第二期:发病后数周或数月,约15%和8%的患者分别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心脏受累的征象。神经系统可表现为脑膜炎、脑炎、舞蹈病、小脑共济失调、颅神经炎、运动及感觉性神经根炎以及脊髓炎等多种病变,但以脑膜炎、颅神经炎及神经根炎多见。病变可反复发作,偶可发展为痴呆及人格障碍。少数病例在出现皮肤病变后3~10周发生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心包炎及左心室功能障碍等心脏损害。心脏损害一般持续仅数周,但可复发。此外,此期常有关节、肌肉及骨髓的游走性疼痛,但通常无关节肿胀。

第三期:感染后数周至2年内,约80%左右的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关节症状如关节疼痛、关节炎或慢性侵蚀性滑膜炎。以膝、肘、髋等大关节多发,小关节周围组织亦可受累。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及肿胀,膝关节可有少量积液。常反复发作,少数患者大关节的病变可变为慢性,伴有软骨和骨组织的破坏。此期少数患者可有慢性神经系统损害及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的表现。

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看见宠物或者你自己身上有蜱,无论已经吸血了还是没有,都不要硬把它拔下来,因为它的头部会留在皮肤里,而这样以来,动物还好一些,人肯定会染上莱姆病,后果会很严重。发现皮肤有蜱叮咬,用镊子贴紧皮肤,夹住蜱,用力且平稳,轻轻向外拔起。如无镊子可用纸巾包手指或戴手套,而不可用裸手抓蜱。注意不可挤压或穿破蜱体,因蜱体液可能含有蜱旋体。去除蜱后,叮咬处应彻底清洗,如仍有蜱的残余未能除去,应就医。发现蜱应即去除,十分重要,不可使用如凡士林、点着的纸烟、酒精或其他家用药品去除蜱。

免受感染的办法只能是尽可能避免被蜱叮咬。在有蜱的区域活动,应穿戴好衣物遮盖臂、腿,并将裤脚套入袜内,衬衣束在裤内。在裤和袖上喷洒驱避剂(如DEET等)以防蜱的附着。隔3-4小时检查全身有无蜱叮咬。

对了,去宠物医院问一下,我知道欧洲有专门防止被蜱咬的药粉和喷雾,不知道国内有没有。每天溜狗回来,不但要检查狗身上,也要检查你自己的身上和衣服里有没有蜱,这很重要。千万不要以为我这是耸人听闻,我自己在欧洲就认识一个得了这种病的人,住了好几个月的医院,听说最后是印发神经系统和心脏出了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