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绿色建筑的三要素)

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包括: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

二、光与光能利用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四、节材与材料资源

五、室内环境质量

六、运营管理

绿色施工七大要素

“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指建筑对环境无害,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绿色建筑的推广工作在全国各地发展很不平衡,积极推广绿色低碳技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构建绿色建筑体系、推动建筑节能应该成为重点工作。

二是加强管理,确保节能建筑工程质量。绿色建筑的整体设计对至关重要,必须考虑当地的气候、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对新建工程严格进行监管,并实行责任追究。对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准施工、验收备案、销售和使用。加强对建筑材料生产和施工质量的管理,完善质量监督检测手段,确保新型建筑材料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工程质量。

三是确定核心,完善相关技术标准。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是尽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根据当地条件和建筑功能要求,对新建建筑立项、规划、设计环节严格把关,制订和完善各类新型建筑材料产品工程应用及节能建筑技术标准,加快研究制定复合建筑材料应用技术标准,编制配套的节能标准实施细则和标准图集。

四是加大调控奖励力度,调动积极性。出台有利于节能低碳型房地产发展的激励政策,引导房地产产业结构调整,使资本与绿色低碳地产相结合,鼓励发展绿色低碳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为低碳地产开发提供发展资金。

五是加快绿色建筑示范推广工作。以推广绿色建筑为龙头,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提高绿色建筑推广工作水平。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做好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推广工作,加快促进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和节能建筑的推广。按照先大后小、先城市后农村的推广模式,加快绿色建筑试点示范工作。

六是用系统工程方法推进绿色建筑工作。绿色建筑节能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技术、政策、社会理念、产业水平等多方面支撑。坚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多部门合作,把建筑材料革新同建筑设计、施工紧密结合起来,同废渣利用、加强土地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当地建筑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具体目标,进行全面规划、统一协调、系统实施。

七、绿色建筑是时代之需发展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改善居住舒适性、健康性和安全性,不仅是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大问题,也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 )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

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和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

详细内容可以点击:www.gb-cabr.com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请参考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AWyowAOJ7vIZCjDzli7Het_AAITt39X8Lk5weDgrOzN02wvwyvF0aL5YKY_XoVHap7T9NQm-Nzjvv6ZfDB8s0q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下载的话http://www.gb-cabr.com/pdf/DB13(J)T113-2010.pdf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有哪6部分组成?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六项指标考量绿色建筑

我们在提出绿色建筑定义的同时,也提出了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六大方面内容,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这六类指标涵盖了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

建设绿色建筑时,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进行考虑。绿色建筑的实践存在地域性的特点,各地气候、资源状况、文化风俗等方面不尽相同,绿色建筑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涉及节水和水资源的利用、雨水的回渗等要求时,应结合当地水资源的状况来考虑,缺水地区应考虑建筑中水系统的设置,注重水的循环使用和梯级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回用率;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可考虑雨水的收集利用;如果不注重当地的地域性特点,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建设绿色建筑时,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六大指标下还设有分项指标。绿色建筑要求在六大指标方面有综合、全面、协调的考虑,但并不要求每个分项指标都要满足,在即将出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分项指标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的要求,根据符合分项指标的程度,对绿色建筑进行分级,绿色建筑的建设单位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和实现不同等级的绿色建筑的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绿色建筑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绿色建筑的技术逐步成熟,解决方法也会逐渐增多,对绿色建筑的要求会逐步有所提高,。在2005年3月“第一届国际绿色建筑大会”上,建设部颁发了“绿色建筑创新奖”,其中综合奖评出7个绿色建筑项目。这些建筑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了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基本理念,有些项目虽然整体水平相对低一点,但都能结合当地的特点,解决资源和环境矛盾突出的问题,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几个项目体现了当前我国绿色建筑的水平,比普通建筑在资源节约方面做得要好,也为今后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实战经验。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的出发点是希望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出方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用来评价绿色建筑的一把尺子。导则已于2005年10月由建设部和科技部联合颁发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在编制中。

导则告诉人们做绿色建筑要怎么去考虑,评价标准就告诉人们绿色建筑应该做到什么程度,满足定性和定量的要求。例如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我们可以将绿色建筑分成3个等级,1星、2星、3星。

绿色建筑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导则和评价标准只是第一步。今后具体评价绿色建筑时,可能还需要有第三方的认证机构,最重要的是还要大力推进我国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构建绿色建筑的技术保障体系、建筑结构体系、部品与构配件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开展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基地示范工程;将绿色建筑的研究、开发、设计、施工、部品与构配件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等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绿色建筑技术的标准化、系列化、工业化、工程化与集约化。

我觉得有些国外发达国家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是比较领先的,借鉴国外的经验也是避免我们走弯路的一个捷径吧。

哪一项不是绿色建筑的节地途径

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光与光能)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需要强调的是,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绿色建筑的三要素)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绿色建筑的三要素)


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 )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

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光与光能)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