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及经过

您好,今天小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时代创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以抗日救亡为主要内容、运用富于时代气息和民族民间因素的音乐语言进行创作和演出的新音乐运动蓬勃兴起.新音乐运动是以聂耳和冼星海为代表的革命音乐运动,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歌曲介绍: 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壮丽形象,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潮及坚定的革命信念: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歌曲的基本主题是抗日和爱国.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揭露了敌人的残暴,痛诉了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 创作过程: 1938年冬天,诗人光未然在山西吕梁山游击队区的山沟坠马受伤,送往延安边区医院诊治, 1939年1月,冼星海去探望他并要求合作,光未然边把原来打算要写的长诗《黄河吟》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经过修订开会研究定下歌词. 于1939年3月36号开始只用6天脱稿.与1939年4月13日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 1914年,冼星海在苏联又对其加工整理,还为此合唱加了一个序. 《黄河大合唱》分为几部分?各自的标题是什么?各部分是什么表现形式? 第一部分---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第二部分---黄河颂(男中音独唱) 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 第四部分---黄水谣(女声合唱、混声合唱) 第五部分---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重唱、混声 合唱) 第六部分---黄河怨(女高音独唱) 第七部分---保卫黄河(齐唱、轮唱) 。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