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贾宝玉和林黛玉 贾宝玉和林黛玉有肌肤之亲吗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贾宝玉 - 第一主角,书中的情节主要是以他为中心,故事从他的前世写起,几乎就是在写他一生。厌恶世俗名利,追求浪漫美学情怀的满足。

住在怡红院,在诗社中号为“怡红公子”更是母亲眼中的“混世魔王”。脂砚斋透露雪芹评贾宝玉用“情不情”三字,某些人认为指贾宝玉具有深广的人文主义思想,能够对将自己的感情赋予没有感情的人、事、物。

2、林黛玉 - 女主角之一,与贾宝玉相映衬,为“木石前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性灵形象的典型。林黛玉为贾母外孙女,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贾府,父母双亡,聪明绝顶,品貌风流,体弱多病,多愁善感,才情高捷,同时伶牙俐齿且自尊心强。

书中宝玉曾以“神仙似的”形容黛玉的气质外貌,宝钗则戏称她“颦儿的一张嘴让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字颦颦(本无字,贾宝玉以其“眉尖若蹙”为灵感所赠),住在潇湘馆,在诗社中号为“潇湘妃子”。占花名签得芙蓉。

脂砚斋透露雪芹评林黛玉用“情情”二字,指林黛玉能够将自己的感情赋予自己所爱的人。高鹗版为病逝。周汝昌等红学家认为最后投水自杀。

3、薛宝钗 - 女主角之一,与林黛玉相对,红楼梦曲中称红楼梦的主旨是“怀金悼玉”。薛宝钗为王夫人的外甥女,即宝玉的姨表姐,随母亲薛姨妈、哥哥薛蟠居住贾府。

她体态丰艳,才情亦高,为人亲和圆融,心思细腻,在贾府众多下人中,比多情敏感的林黛玉受欢迎得多,也深得贾母喜爱;住在蘅芜苑,在诗社中号为“蘅芜君”。

占花名签得牡丹。薛宝钗服膺世俗价值,虽然她身上所佩戴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是为“金玉良缘”,但在宝玉心中仍不及超凡脱俗的林黛玉。

书中反复隐喻,如:冷香丸、所居院落蘅芜苑前大石封闭及无花冰冷的环境来看,有人认为评语似乎应为“冷情”。

警幻曲中称“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暗示宝玉与宝钗成亲,但宝玉怀念黛玉,虽然宝钗有如山中高士,也有举案齐眉的美德,但宝玉心中依然难忘黛玉。

4、史湘云 - 重要配角,贾母娘家史家的侄孙女儿,和宝玉、黛玉同辈,父母双亡,由叔父母抚养长大,家世中落,经济拮据。幼年时因贾母疼爱,也曾在荣府居住一段时日,是宝玉的第一个青梅竹马,与宝钗交好。

性格爽朗明快,为人豁达大度,厌恶忸怩作态,言谈举止自然随性,有一次因此得罪了林黛玉。并不住在大观园,在诗社中号为“枕霞旧友”。

林黛玉与贾宝玉什么关系

林黛玉与贾宝玉为姑表兄妹。

在《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属于姑表兄妹的关系,林黛玉的母亲是宝玉的姑姑,而宝玉是林黛玉母亲哥哥的儿子,用我们现代话来说,就是表兄妹的关系。

《红楼梦》第三回写到,林黛玉因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投奔贾家,在荣国府她遇到了唯一的知己贾宝玉,她对贾宝玉的爱很真切,很执着,贾宝玉对她也是爱得肺腑,真心真意。

扩展资料:

贾宝玉作为荣国府衔玉而诞的公子,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现世贾政与王夫人之次子。他作为荣国府的嫡派子孙,出身不凡,聪明灵秀,阖府捧为掌上明珠,对他寄予厚望,他却走上了叛逆之路,痛恨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给那些读书做官的人起名“国贼禄蠹”。

林黛玉作为金陵十二钗之冠。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荣国府。她生性孤傲,不善处世,不屑种种流行的为人处事之道,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她与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

林黛玉是书中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她美得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更具艺术魅力的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身上还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

贾宝玉的前身和林黛玉

1、贾宝玉前身为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是在《红楼梦》中登场的虚拟角色。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描写看来,神瑛侍者为贾宝玉的前身,他对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曾有灌溉之恩。贾宝玉身上的通灵宝玉是由顽石变化而成的。

后在”绛珠“”泪尽夭折“后,经历了与宝钗”恩爱夫妻不到冬“、贾府的”忽喇喇似大厦倾“、女儿们的:“三春去后诸芳尽”等等人间不适后,心灰意冷地“悬崖散手”,与“绛珠”“证了前缘”。

原作描述

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原稿中写道:“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

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一僧一道闻知“这一干风流冤家(即神瑛、绛珠等)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即石头)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

在程高本中,这边前面被凭空添上几句话,说:“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引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第一回)”

程高本这样的改动,把石头当成神瑛侍者。可是却发生了许多难以理解的矛盾:前面写石头因为“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这里却说它“落得逍遥自在”。

前面写石头遇见僧道后,即被那癞僧袖了而去,原来也是癞僧与跛道一起,“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这蠢物交割清楚”的,这里却又说它到“各处去游玩”,并且自己“来到警幻仙子处”,成了“神瑛侍者”。

2、林黛玉前身为绛珠仙草

贾宝玉和林黛玉 贾宝玉和林黛玉有肌肤之亲吗贾宝玉和林黛玉 贾宝玉和林黛玉有肌肤之亲吗


绛珠仙草是曹雪芹在小说《红楼梦》中虚拟的神话中的仙草。

绛珠也就是红色的珠子,暗示着泪血,寓示着林黛玉好哭的性格和悲惨的结局,这是作者“字字看来皆是血”的写照。

绛珠仙草下世降生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是为林黛玉。因为“神瑛侍者”(贾宝玉)对其有恩,因此要下凡去以泪水报答,所以最后“泪尽夭折“了,在警幻仙子前与”神瑛“”证前缘“,便还了原形。

贾宝玉和林黛玉 贾宝玉和林黛玉有肌肤之亲吗贾宝玉和林黛玉 贾宝玉和林黛玉有肌肤之亲吗


人物设定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这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

它长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乃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后因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缘,触动它五内郁结着的一段缠绵不尽之情,乃决意随同下世为人,用一生所有泪水还他,以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

绛珠仙草下世降生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是为林黛玉。所以全书把她和贾宝玉的关系称为“木石前盟”。“还泪”之说则预示了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

扩展资料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第二世情缘,是绛珠仙子在“五衷内对神瑛侍者郁结着缠绵不尽之意”,一心回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这是仙女和仙人的情缘。

神瑛侍者浇灌绛珠草的结果使得绛珠草久延岁月,修炼成绛珠仙女,警幻仙子称她“绛珠妹子”。绛珠仙女是林黛玉的第二个前身。曹雪芹对绛珠仙子的描写也只有极其简单的几句。

绛珠草“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话很简单,深究起来,含义却极其不简单。

绛珠仙草接受的天地精华和雨露滋养,就是大自然和中华文明的精华。最主要的是对爱的执着,爱的无畏,爱的无怨,爱的无悔。绛珠仙子“游于离恨天”外,离恨天是天的最高层,传说是悲哀气氛聚集的地方。

绛珠仙子以“蜜青果为膳”,“蜜青果”用的是甜蜜的“蜜”,青涩的“青”,其实它的谐音是秘密的感情,是“秘情”;绛珠仙子饮“灌愁海水为汤”。“灌愁”中“浇灌”的“灌”谐音是习惯的“惯”,是“惯愁”,习惯的哀愁,永远的哀愁。

绛珠仙子的一游一餐一饮决定了林黛玉的性格本质,就是为爱而哀愁而痛苦,为爱而九死不悔。曹雪芹用诗意化的语言把中国古代最美丽、最聪慧、最哀愁的知识女性的特点集中到林黛玉身上了。从神话传说中的瑶姬,到现实生活的李清照,从楚辞里的山鬼,到戏曲小说里的崔莺莺、杜丽娘。她们都游离恨天,吃蜜青果,饮灌愁水。

追求爱情在封建社会是秘密的感情,是哀愁的源泉,离恨的根源。曹雪芹在林黛玉身上集中了现实和虚构的才女的才气和幽怨。林黛玉是潇湘馆的李清照,大观园的杜丽娘、崔莺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瑛侍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绛珠仙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绛珠仙子

贾宝玉和林黛玉第一次见面是第几回?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母逝,贾母派人来接黛玉,林如海请雨村同行并写信给贾政为雨村谋求复职,黛玉进贾府,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怕被人耻笑。见到外孙女,贾母不免伤感。

黛玉见了大舅母邢夫人、二舅母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后又见了王熙凤。晚饭后,宝黛初见,均有似曾相识之感。宝玉问黛玉是否有玉,听到黛玉说没有,宝玉则痛骂那块玉是“劳什子”,并哭闹着当众摔玉,经众人劝解才作罢。

第三回细节描写:

这一回描写了宝玉和黛玉的初次相见,两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就是前世的缘分,毕竟前世贾宝玉浇灌林黛玉这颗仙草,两人是上辈子的仙缘。

贾宝玉和林黛玉 贾宝玉和林黛玉有肌肤之亲吗贾宝玉和林黛玉 贾宝玉和林黛玉有肌肤之亲吗


这一回写了贾宝玉的第一次摔玉,后文还有摔玉的描述,这块玉其实本不属于贾宝玉,玉石相当于是神瑛侍者的灵魂,一个是想在温柔乡享福,一个是凡心偶炙要历练,两个人就在这里产生了第一次的冲突,宝玉试图摔碎它,这是一种作者的寓意手法。

这一回出场的还有几个丫鬟,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是袭人,一个叫鹦哥,袭人是贾母的丫鬟给了宝玉当丫鬟,鹦哥也是贾母的丫鬟,给了林黛玉,林黛玉给她改了名字,就是后来的紫鹃。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什么关系?他们的前世今生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什么关系?他们的前世今生

二玉的关系,原本是两条线相交织。一条在甄士隐梦中,一条在贾雨村言里。一个在离恨天,一个在大荒山。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前世的两条线,相遇在今生,相遇而不相交。外知己而内茫然。彼此目标一致,知音不知心(心事终虚化)。所以,他们永远也不会走到一起去,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心事终虚化。曲名【枉凝眉】正是取此意。

一:恋人关系

从家庭关系上,二人是兄妹。姑表兄妹。宝玉的父亲是黛玉的舅父,黛玉的母亲是宝玉的姑母。这就是说,首先,父母辈是兄妹,才决定着宝玉、黛玉的兄妹关系。正是这种牢固的血缘亲属关系,才使得宝玉、黛玉具有了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亲密关系。正是这种亲密关系在传统的姻亲习惯作用下,具有由默契转变为婚姻的契约的可行性。因此,那种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少男少女,自古至今,历来被视之为恋人关系。确切的说,是非明朗化的婚姻前奏曲,如果中途不发生重大变故,到了时间节点,履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程序,举行婚姻大典、步入婚姻的殿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那时,说奉父母之命成婚,是一件正大光明的事情。没有这种宗法意义上的认可,就是苟合。无论爱情有多么的纯洁,当事人都要背上这种枷锁。

在此,有一个关键点:毕竟没有确定什么关系,即:定亲。并由一种形式认证下来。所以,定情,还只是当事人个人之间的意愿,没有家庭的认定,就只能是当事人个人意愿的事情。宝玉和黛玉之间始终处在相互探索对方心事的阶段,没有进入到具有实质性的程序中去。是一种兄妹之爱与恋人之爱相混合的关系。

二:不是恋人关系

宝玉和黛玉之间为什么会出现相互探索对方心事的情景呢?这是由来已久的一幕了,几乎在生活中永远重复这个画面,能够把这个既熟悉不过,又常出常新的场景,演示到了极致,这就是经典的魅力了。从整个事件的表面文章看来,似乎永远是当事人自身的事情,其实不然,在这个故事的背后,大有隐情。正如风云的变幻,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谁向那个地方渗透着什么思想?谁又在向这个地方传输着什么意识形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