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刘禹锡有什么之称(刘禹锡有什么之称与谁合称刘白)

白居易称刘禹锡为有什么传世?

白居易称刘禹锡为“诗豪”。主要作品有:

《陋室铭》

唐 ·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望洞庭》

唐 ·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乌衣巷》

唐 ·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秋词》

唐 ·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 ·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 ·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赏牡丹》

唐 ·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金陵五题·石头城》

唐 ·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西塞山怀古》

唐 ·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竹枝词九首·其九》

唐 · 刘禹锡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再游玄都观》

唐 ·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

唐 ·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秋词二首》

唐 ·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风引》

唐 ·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 ·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唐 ·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词九首》

唐 · 刘禹锡

其一\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其三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

《竹枝词二首·其二》

唐 · 刘禹锡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和乐天春词 / 春词》

唐 ·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白居易称刘禹锡为“刘二十八”,因为刘禹锡在家族的同辈人中以长幼排序是第二十八位,因此白居易称呼他为“刘二十八”。刘禹锡将自己和白居易的唱和诗编为《刘白唱和集》,这里他将自己和刘禹锡合称为“刘白”

刘禹锡名字的来历?

刘禹锡,字梦得。禹是一个象形字,本义是一种虫名,《说文》中说“虫也”,传说是龋虫。远古夏部落领袖姒文命,即鲧之子叫禹,又称夏禹或大禹。夏禹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福泽天下,德被后人,故被儒家称颂为圣人。锡,即赐,赐之通假字也,《诗经》中有“既饮旨酒,永锡难老”(《鲁颂·泮水》)“申锡无疆,及尔斯所”(《商颂·烈祖》)“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大雅·既醉》)。《庄子·列御寇》中有“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

《宛如约》中有“老亲母若肯见教,胜予锡我百朋矣”。另外,我们现在常用的婚嫁祝福成语“天赐良缘”,与“天锡良缘”是一样的意思。所以,顾名思义,禹锡的意思应该是禹赐,与大禹有关,是大禹恩赐的意思。其佐证有二,一是刘禹锡的身世,二是刘禹锡的字。

陋室铭有什么之称?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是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陋室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

刘禹锡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主要成就:永贞革新、诗歌创作、治理州郡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的核心人物,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官僚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失败了,刘禹锡被贬。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诗歌,表达了对权贵的不满。由于接触当地民间歌谣,从中受到了启发,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同时,还写了多篇哲学论文,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

他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也是重要的文学家哲学家,他的诗歌汲取了民歌的营养而取得显著的成就。

刘禹锡有什么之称(刘禹锡有什么之称与谁合称刘白)刘禹锡有什么之称(刘禹锡有什么之称与谁合称刘白)


刘禹锡和柳宗元并称为什么?

并称“刘柳”,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柳宗元与刘禹锡并称“刘柳”。柳宗元和刘禹锡是诗文方面互相欣赏的好朋友。贞元九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年进士及第,从此相识而成莫逆之交。安史之乱后,李唐王朝已是一个民不聊生、朝不保夕的颓废朝廷,刘禹锡、柳宗元等为了匡扶大唐社稷,救生民于水火,一起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

刘柳

刘禹锡、柳宗元的合称

刘柳指柳宗元、刘禹锡。柳、刘是韩白两派外的名家。二人并称,诗风不同:前者峭拔简洁,后者雄豪苍劲。《读雪山房唐诗序例》:“子厚骨耸,梦得气雄,元和之二豪也。”柳——沉重、内敛、骨峭——淡泊简古;刘——昂扬、外扩、气雄——风情朗丽。刘早年与柳同登进士(21、22岁),同为官,共同参加永贞革新(33、34岁),同贬南荒,故“刘柳”并称,二人友情亦为文坛所感动。柳以柳(广西)易刘之播(刘有老母。贵州遵义,更苦。刘后被改为连州刺史);刘为柳送葬,养柳六岁子如己出。晚年与白居易结交,又并称“刘、白”。

刘禹锡的原名是什么?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刘禹锡有什么之称(刘禹锡有什么之称与谁合称刘白)刘禹锡有什么之称(刘禹锡有什么之称与谁合称刘白)


刘禹锡如何称呼白居易?

白居易称刘禹锡为“刘二十八”,因为刘禹锡在家族的同辈人中以长幼排序是第二十八位,因此白居易称呼他为“刘二十八”。 另外,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因参加“永贞革新”集团,被贬为郎州司马。十年年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又写了一首惹祸的诗。

刘禹锡的小故事50字?

有一次刘雨昕到桃花源里游玩儿,发现之前看到的一些好看的树木石头都不见了,便询问看山的人。看山人说这块风水宝地,他根本管不住一些有钱有势的人。

刘雨昕听了叹了口气,在一块大石头上提笔写了桃源佳致4个大字。后来有钱有势的人看到刘禹锡刘司马大人题字立碑了,谁也不再拿这里的东西了。

在刘禹锡到达朗州(今湖南常德)的第二年,即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正月,传来了太上皇李诵驾崩的消息。

顺宗之死是历史上的一桩疑案,刘禹锡在顺宗朝受到重用,对顺宗有特殊的感情,顺宗突然死亡,而且死因不明,使刘禹锡感到十分悲痛。

刘禹锡亲身经历了永贞革新的全过程,对当时宫廷斗争的残酷性及李氏父子本来就不太融洽的关系有所了解,顺宗被谋害致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就在唐顺宗猝死的同一年,王叔文也被唐宪宗赐死,刘禹锡一方面对王叔文的被害致死感到悲哀,另一方面也对唐宪宗的残忍感到愤慨,他在谪居朗州期间所写的《华佗论》就是借曹操杀华佗一事来抨击唐宪宗杀害王叔文。

德宗贞元九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又举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升监察御史。此时刘禹锡锐意仕途,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与柳宗元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德宗病死,顺宗即位,王叔文集团在皇帝支持下,为解决当时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发动了一场政治革新运动。刘禹锡深受王叔文器重,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对当时的朝廷有较大的影响力。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刺史。被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刘禹锡看病的故事】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曾任过监察御史一职,后被贬回家闲居,由于失意而积郁成疾。一天,他的一个朋友前来探望。朋友对他说:“您患病有些日子了,应该去治一治了。我给您推荐一名良医吧,保证您药到病除。”

刘禹锡因病痛缠身,只得跟朋友到医生那里去诊病。那位医生先是给他静静地切脉,再仔细地观察他的脸色,接着,认真地听声音。最后很有把握地说:“你的病是由于不按时作息,生活没规律造成的。现在你的肠胃功能大大地减弱,很少能消化食物,也很少产生热气,变成了盛装美味佳肴的口袋。不过请不必担心,我能治这种病。”说罢,取出一些药丸,嘱咐说:“你服下这丸药,就能洗去心中的烦忧,消除长久的郁闷,溶解隐藏着的病毒,回归损耗的元气了。只是要特别注意:药里有毒,病愈后立即停药,服过量的药是会损害身体的。为此,我给你的药剂很小。”

刘禹锡将信将疑地接过药,回家后按着医生的嘱咐小心服用。果然,经过两天,腿就感到轻快,不麻木了。过了十天,身上也不发痒了。过了一个月,食欲大增,步履矫健,身体比以前强健多了。

人们知道这个消息,纷纷前来祝贺。也有人对他说:“你获得的药真是神了!真难得呀!不过,据我了解,医生给人治病,大多留一手,有意遗下病根,以抬高自己,索取钱财。防人之心不可无,你何不前去多索取些药,那样不是把病治得更彻底了吗?”

刘禹锡听后连连点头。于是,他继续服药。五天以后,药的毒性果真发作,他感到遍体胀疼,像是得疟疾。这时他想起医生对于服药的嘱咐醒悟到自己做错了事,急忙硬着头皮再去找医生。

刘禹锡有什么之称(刘禹锡有什么之称与谁合称刘白)刘禹锡有什么之称(刘禹锡有什么之称与谁合称刘白)


医生见他病情严重,知道是服药过量所致,十分生气地说:“我早就料到你没弄清其中的道理!”连忙取了解毒药给他灌下去。这才转危为安。刘禹锡回到家中后,老老实实按医嘱服药,身体才逐渐复原。

刘禹锡由于听信别人不负责任的话而怀疑医生,结果服药过量,引起药物中毒。从中,我们应当得到这样教训:怀疑别人要有根据,不能只凭主观猜测,也不能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一句话,要实事求是地看待一切事物。

我们还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无论办什么事都应当掌握一个“度”。事物发展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在量上超过一定的限度,事物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刘禹锡先后服用的药并没有变换,只是服用量超过了限度,使得治病的良药变成了害人的毒药。由此看来,掌握事物的度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只有学会这个本领,按客观事物的规律办事,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

刘禹锡是我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刘禹锡的母亲在生他之前,做了一个梦,梦见大禹给她送儿子来,所以孩子一出生,就给他取名叫“禹锡”,字“梦得”。刘禹锡是独子,天资聪颖,也很好学。十九岁游学长安,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了进士。

刘禹锡被贬的故事

对于很多文人来说,只要参与了政治上的一些事情,或者说在朝中有自己的见解或者地位,总逃不了“被贬”的命运,这也是因为,对于文人骚客来说,他们在政治上会有自己的意见和坚持,有时候这些坚持、新潮的想法总会影响一些人的利益,所以,很容易遭人排挤,最后惨遭被贬。刘禹锡也是这样。

从刘禹锡一生来看,其实刘禹锡前后总共被贬三次,最初的原因,是因为刘禹锡初入官场,再加上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在永贞改革开始之初,便大力的支持革新,与王叔文、柳宗元共成一派。但是,最后永贞革新失败后,便被贬于朗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南省常德市,在朗州呆有十年,在此期间,也常常受当地官员的欺负,但是刘禹锡,能够乐观的面对,《陋室铭》便是当时写的。

在十年后,刘禹锡被朝廷召回,回到长安之后,在一年春天,刘禹锡游玩时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诗,诗中隐约的包含对权臣的讽刺,《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桃花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这便被人抓住把柄,之后便又被贬,这次被贬了十二年,十二年后,刘禹锡重新游玩到玄都观的时候,又作诗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同样的,刘禹锡又遭遇了第三次被贬,但是刘禹锡虽然为人性格倔强刚毅,但是面对自己被贬,并没有消沉,而是积极面对,所以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刘禹锡被罢官后,被集贤学士李司空请进府中。俩人边喝边聊,李司空仰慕刘禹锡才华,席间,便唤来歌妓跳舞助兴。

其中,有一个叫杜韦娘的歌妓,貌若天仙,刘禹锡一见,便激情澎湃,脸上露出欣喜之色。李司空是什么角色,他看到刘禹锡对杜韦娘有喜爱之意,便举杯对刘禹锡说:此情此景,刘公若是作诗一首,岂不更妙。刘禹锡是谁呀,做诗,小菜一碟,张口就来。

髤髤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李司空抚掌大笑,当众宣布,才子配佳人,韦娘送于刘公。

刘禹锡因一首诗,抱得美人归。

刘禹锡,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