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汤姆生原子模型 汤姆生原子模型的实验基础

汤姆森1903年的原子结构模型是什么

20世纪初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的枣糕式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却象枣糕里的枣子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

缺陷是这个模型没有认识到:原子中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中心的核形区域(原子核),电子是高速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电子排布是有轨道的。

汤姆生的原子模型是怎样的

葡萄干布丁模型由汤姆生提出,是第一个存在着亚原子结构的原子模型。

汤姆生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汤姆生认为

①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8];

汤姆生原子模型 汤姆生原子模型的实验基础汤姆生原子模型 汤姆生原子模型的实验基础


②在受到激发时,电子会离开原子,产生阴极射线。

汤姆生原子模型 汤姆生原子模型的实验基础汤姆生原子模型 汤姆生原子模型的实验基础


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完成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散射实验),否认了葡萄干布丁模型的正确性。

看里面"历史"的内容

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

(1)大部分a粒子几乎不受任何阻挡地穿过金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很小.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因而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的观点存在的缺陷.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非“嵌着葡萄干的面包”或“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卢瑟福的实验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故答案为:

(1)否认了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因是:大部分a粒子几乎不受任何阻挡地穿过金箔,只有少数粒子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原子核很小,里面有很大的空间;

(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电子发现后,科学家提出的原子模型

1904年汤姆生(J.J.Thompson)模型 原子是一个带正电荷的球,电子镶嵌在里面,原子好似一块“葡萄干布丁”(Plum pudding)

汤姆生在1897年发现电子,否定了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

葡萄干蛋糕模型由汤姆生提出,是第一个存在着亚原子结构的原子模型。

汤姆生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

原理

①电子是平均的分布在整个原子上的,就如同散布在一个均匀的正电荷的海洋之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②在受到激发时,电子会离开原子,产生阴极射线。

汤姆森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什么

20世纪初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的枣糕式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却象枣糕里的枣子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

缺陷是这个模型没有认识到:原子中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中心的核形区域(原子核),电子是高速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电子排布是有轨道的。

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

20世纪初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的枣糕式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却象枣糕里的枣子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

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做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生模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其缺陷是只能说明了原子中有电子的存在和电子带负电,不能正确表示原子的结构.

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

20世纪初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的枣糕式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却象枣糕里的枣子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

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做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生模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其缺陷是只能说明了原子中有电子的存在和电子带负电,不能正确表示原子的结构.

汤姆生原子模型 汤姆生原子模型的实验基础汤姆生原子模型 汤姆生原子模型的实验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