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


一、来历

1、源于易经

《易经》中九之阳数相重是重阳节的起源之一,在我国古代人的观念里,双九有寿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而双九也叫“重九”,因此农历九月初九被定为重阳节。

2、源于祭天活动

此外重阳节的源头还可追溯至先秦之前,在当时已经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际祭天帝、祭祖的活动,而在西汉时期,人们就有在九月九日插茱萸、喝菊花酒的习俗,同时也在这个时候有了重阳节求寿的习俗。

3、源于祭祀仪式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江南大部分地区都有重阳祭灶的习俗,而祭祀的是家居的火神,因此古代九月都有祭祀大火的习俗,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祭火的习俗逐渐消失。

二、重阳节的风俗

1、赏菊

重阳节古来又称“菊花节”,菊花是长寿之花,又是文人笔下凌霜不屈的象征。

农历九月,菊花盛开,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的习俗之一。

2、饮菊酒

菊花酒一直被看作重阳必饮、祛病祈福的吉祥酒。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所酿,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和粮食一起酿造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3、登高望远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九月初九,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此时登高望远心旷神怡,健身祛病。此外登高也有高升,高寿之意因此为人们所推崇。

4、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茴香科植物,香味浓有祛寒、止痛、驱虫等功效重阳之时,茱萸开始成熟为辟恶气,抵御初寒古时,人们有“折其房以插头”的习俗。

5、归宁父母

旧时,重阳节也叫女儿节,凡有女儿已经出嫁的人家都会准备名酒和糕点在九月初九天明时迎接女儿回娘家,这便是归宁父母。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桓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桓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

他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桓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有一天,仙人把桓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桓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桓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

就在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桓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桓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是怎样的?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日(阳历每年不同)庆祝。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庆祝方式,其中包括食用一些特别的食品。

以下是重阳节常见的食品:

1.菊花酒:菊花酒是一种传统的重阳节饮品,制作方法是将干燥的菊花泡在白酒中,经过一段时间后,酒就具有了菊花的香气和味道。

2.重阳糕:重阳糕是一种传统的糕点,通常由糯米粉、豆沙、枣泥等制成。在吃重阳糕时,人们通常会将糕点切成九个小块,代表着长寿和吉祥。

3.菊花糕:菊花糕是一种用菊花制作的糕点,其主要原料是糯米粉、鸡蛋、白糖和菊花。制作时,将菊花花瓣煮熟后捣成泥,与其他原料混合后蒸熟,制成具有菊花香味的糕点。

4.山楂:山楂是重阳节的传统食品之一,因为它富含维生素 C 和其他有益的营养物质,能够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


帮助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除了以上的食品,人们在重阳节也会进行登高、赏菊等活动,以表达对生命和健康的祝愿,同时也借此机会和亲友团聚、共度美好时光。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来历: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风俗: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扩展资料

重阳节的风俗

每到重阳节,根据各地条件不同,人们会举行不同的活动,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登高之所以受人重视,特别受老人重视,是因为人们认为登高意寓“登顶长寿“。除此之外,人们还相信登山能使人健康长寿。

现在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重阳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

重阳节的起源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源于《易经》中九之阳数相重。第二种说法是先秦之前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际祭天帝、祭祖的活动。第3种说法是起源于祭祀仪式,因为我国南方地区在重阳节仍然有重阳祭灶的习俗。

重阳节的风俗有很多,比如晒秋、放纸鸢、登高、赏菊花、佩戴茱萸等。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

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相关说明

中文名:重阳节

外文名:Double Ninth Festival

别名:老年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双九节、晒秋节、敬老节、九九重阳等

节日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节日类型: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

节日起源:天象崇拜、丰收祭天等

节日活动:登山秋游、摆敬老宴、赏菊、辞青等

节日饮食:重阳糕、菊花酒等

节日意义:敬老感恩、饮宴祈寿、登高健身

设定时间:上古时代

寓意:一元肇始,长久长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重阳节

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

重阳节的由来和风俗如下:

由来: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风俗: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的寓意和象征

重阳节的意义和象征在于重视孝道、懂得感恩。用敬祖、尊老、敬老行为体现孝道思亲和慎终追远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数字九是阳数,古人极其重视九月初九,认为这一天是万象更新的开始。农历的每年九月初九,两个九正对应两个阳,两个九重叠两个阳,所以这一天被称为重阳节。

重阳节又被称为重九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重阳节,人们通过祭祖、登高、敬老等活动来表达对对已逝祖辈的怀念和对长辈尽孝道、感恩情的情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