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例子)

唯物主义可知论与唯心主义可知论的差异?

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导向的是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即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物质世界是可能的。唯心主义的可知论导向的是理念或者观念,即认为人类的理性可以思维到理念或者观念,这理念或者观念对应着相应的客体知识,这种对应导致了认识。对于前者而言,物质是真实的,观念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对于后者而言,观念是真实的,物质是虚幻构想的。

举例来说,机械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像是机器,只要掌握了机器运转的原理,便能预知所有事情。即便是辩证唯物主义,也只是否定了机械的自然观,加入认识的复杂性,代之以辩证的自然观。还有“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他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因而我们的感知到的就是观念,观念是知识、是真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的。

什么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哪个正确?

⑴可知论:承认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认识客观对象,即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主张可知论的哲学家包括一切唯物主义者和彻底唯心主义者,如费尔巴哈和黑格尔。

⑵不可知论:否认人能够认识并正确认识客观对象,即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凡是认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的,都是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无法正确反映存在的,都是不可知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认识论和可知论一样吗?

认识论不等于可知论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例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例子)


认识论 关于认识的来源以及认识的发展过程的哲学学说。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例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例子)


可知论是指世界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

不可知论的典型观点?

不可知论 与“可知论”相对。一种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或者至少是不可以彻底认识的哲学学说。不可知论怀疑、限制或者完全否认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

其典型代表人物是十八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和德国哲学家康德。休谟断言人所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感觉,至于在感觉之外是否还有客观事物存在,这是不可知的。康德虽然承认外部世界的存在,承认人的感觉是外部世界引起的,但是他把客观世界看作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认为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的本质。

不可知论的错误在于它把感觉看成是隔绝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世界的屏障。至今不可知论学说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还有很大影响。尽管不可知论一般都回避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企图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凌驾于两大派别之上。但是,不可知论把感觉看作唯一的东西,不仅怀疑人的认识的正确性,而且怀疑事物本身的存在。这实质上是以特殊的方式唯心地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恩格斯指出,对不可知论及其他哲学怪论的最有力的驳斥是实践。人类实践的成功,充分证明人有能力认识客观世界,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尚未认识之物将不断转化为已被认识之物。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与可知论不可知论是否对应?

基本上是对应的!

唯物主义、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特别强调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们不仅能够认识事物,而且可以改造事物。这就必然导致“可知论”!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例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例子)


而唯心主义,不论是客观唯心主义还是主观唯心主义,都特别突出强调机械性,鬼神或者内心决定一切,人们对事物是无法感知的,也就导致了“不可知论”!

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辨析?

错误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来划分的。

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来区别的。②唯物论者是可知论者,如果说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者就是片面的。在哲学史上,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如黑格尔这样一些唯心主义者。只有少数哲学家才是不可知论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