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寺庙为何在商业浪潮中迷失? 寺庙越来越商业化,失去了原来的

和尚在寺庙里靠社呢们生存

一、社会捐赠。主要由政府及企业等

二、善男信女的香火钱。

三、提供法事等开展佛事活动的出场费。

四、现在的寺庙已经是走商业化经营的道路了,可以以不同方式进行市场进行投资。

法门寺“暴雷”背后,寺庙在商业浪潮中迷失,如何避免寺庙商业化?

佛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是一个清静的地方,但没想到寺庙也变得商业化起来,法门寺因为租金违约的问题,已经被法院列为失信公司名单,好好的一个清静之地却成为了债务逾期者,在这背后需要引起人们的思考。根据数据显示,各个地区的寺庙或多或少的变得商业化起来,其中主要集中在四川,上海,北京,浙江等地,佛门也变得不怎么威严起来,已经被物质化了。

佛寺如果想要生存下来,或多或少的需要经济支撑以及物质基础。如果想要维持僧人的日常生活,那么就需要获得可靠的经济来源,这就需要寺庙抓住机遇来增加经济收入。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佛教也变得现代化,寺庙建设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环。现代僧人的日常生活也与古代僧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佛教并不可能完全脱离于社会,这也是正常的一件事情。

社会也不反对佛教进行一些合法合规的商业经营,但是一些佛教却凭借着市场化进行运作,将一个好好的佛教活动或者寺院变成了牟利工具。小编认为佛教不管怎么发展,都不能够失去初心,虽然想要获得经济收入,那么就需要做一些有利于民生的事情,而不能够让一些活动变得过于商业化。当一些寺院走向了敛财的道路时,就会让佛教失去了本质,同时也会影响大众对佛教的改观。

如果佛寺一直持续这样的道路,可能会损害佛教界的权益,同时也会损害群众的宗教感情,会败坏社会风气。如果想要避免寺庙商业化,那么就需要寺庙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需要加强自身的建设,需要积极的应对社会的发展,要抵御经济给寺庙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僧人最重要的就是修行,而不是在红尘俗世中摸爬滚打,相关部门也需要对寺庙进行监督,需要改善一些不良的行为。

法门寺暴雷了,寺庙是如何在商业浪潮中迷失?

国内5A级景区法门寺的运营主体陕西法门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因多款融资租赁产品逾期。据统计,其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合计超过40亿元,而账户内的货币资金已不足1亿元。法门寺文化发展自2021年6月以来,由于租金还款违约,卷入了几起诉讼,法院现在已将其列入失信公司名单。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丰县法门镇城北10公里处,因有宝塔而得名,原名阿育王寺。1981年8月,这座塔在一场风暴中倒塌。佛塔倒塌后,陕西政府开始了重建的准备工作,直到1987年,考古学家正式开始对法门寺进行抢救挖掘。在清理过程中,建筑工人们发现了密封的地宫,其中除了数千件唐朝珍宝外,还意外发现了释迦牟尼的中指骨,震惊了国内外佛界。

2006年10月,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成立,曲江新区运营团队进驻,全面负责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工作。过去成功的运营经验,让曲江新区充满了勃勃雄心。法门寺景区的规划面积也从最初的5平方公里增加到12.5平方公里,投资也有所增加。景区建成后,投资规模已达32亿元。过度的商业化不仅给少林寺带来了不好的名声,也对佛教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佛教是六根净土,然而,当寺庙变成商业,和尚变成职业时,佛教就变得陈旧了。最终,受影响的是寺庙本身。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寺庙3.26万所,其中超过20%已经商业化,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浙江、河南和四川。

面对外界对少林寺的质疑,释永信曾说:“少林寺从一个破旧的寺庙到现在有了国际影响力,从社会上得到了多少,同时也应该承担。”在佛教的世界里,一直存在着虔诚与欲望的矛盾。目前,寺庙的商业化仍在进行。如何在宗教的本质和商业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寺庙为何在商业浪潮中迷失?老八秘制小汉堡

法门寺「暴雷」背后,寺庙在商业浪潮中迷失

凤凰网房产

2022-07-30 08:32北京凤凰天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官方帐号,财经领域创作者

来源: 钛媒体

近日,国内5A景区法门寺的运营主体陕西法门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法门寺文化发展”),因多笔融资租赁产品发生逾期。有数据统计,其流动和非流动负债合计超过40亿元,而账上货币资金已不足1亿元。

据钛媒体App了解,从2021年6月开始,法门寺文化发展就因租金偿还违约,陷入多起诉讼,目前法院已将其列入失信公司名单。

寺庙本是佛门清净之地,为何法门寺会沦为债务逾期者?背后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商业思考?

「一手好牌打个稀烂」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

1981年8月,塔身在一场暴风雨之中坍塌。宝塔倒塌后,陕西政府着手重建准备工作,直到1987年,考古人员正式对法门寺展开抢救性发掘。

这次清理,施工人员发现了封闭的地宫,地宫内除了珍藏上千件唐代珍宝外,还意外发现了佛指舍利(释迦牟尼的一根中指骨),震惊了中外的佛教界。

这样一件独一无二的宝物,不仅吸引了中外信徒、学者、游客的到来,也让地方政府动了发展经济的心思。

2003年,宝鸡市政府出资3000万元,组建宝鸡市法门旅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邀请台湾设计师李祖原设计了佛光大道和合十舍利塔,总预算约6亿元。

但项目一开始,法门寺方就表现出不配合的态度,原因是佛祖舍利虽然出土并属于法门寺,但一直保存在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的金库和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中,寺方一直想将舍利迎回寺庙供奉,假若另修灵塔供奉舍利,他们这一愿望就更加渺茫了。

2005年5月15日,合十舍利塔奠基仪式举行,法门寺一方无一人代表出席,寺方与景区方的矛盾升级。

另外,由于该项目投入资金巨大,经过项目方计算,在不计利息的情况下,12亿投资需要13年才能收回,靠单纯的招商引资手段已无法获利,捐赠布施(香火钱)遂成为了项目方眼中的救命稻草。

然而,寺方握有香火钱捐赠的权利,其不配合的态度,使得景区项目建成之后,一直无法妥善经营。

这个时候,西安曲江新区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曲江新区”)站出来,接下了这个烂摊子。

据钛媒体App了解,曲江新区声名鹊起,是源于打造了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大唐慈恩寺遗址公园等景区,靠着旅游产品带来人气、商气,带动周边地价,再卖出土地实现商业循环。依靠骄人战绩,曲江新区一跃成为西安城新贵,其「曲江模式」也受到业界推崇。

2006年10月1日,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成立,曲江新区运营团队进驻,全面负责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

过往的成功运营经验,让曲江新区踌躇满志,法门寺景区规划面积也由一开始的5平方公里,一跃上升至12.5平方公里,其投入资金也水涨船高,待景区建成之时,投资规模达到了32亿元之巨。

在景区开业前不久,曲江新区与寺庙一方的矛盾再次升级。

2009年3月20日,因法门寺景区在寺院门口砌墙,惹怒了僧人,便手持木棍,一拥而上将4米高的围墙推倒。随后,寺方在官网上贴出一纸公告,指责法门寺景区擅设围墙,卖高价门票,严重伤害了所有佛教徒的宗教感情。

当时的门票涨得有多离谱?原来法门寺景区门票是28元,猛涨至120元,几乎翻了十倍,不止是僧人愤怒,游客也是怨声连连。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法门寺景区不得不做出让步,保留法门寺门口车行通道。

另外,曲江新区还盯上了古寺内的功德箱,想要一并收缴,由于僧人极力反对才作罢。

事实上,寺方与景区方的矛盾,不仅仅是「挡路」、「抢功德箱」这么简单。有媒体计算过,景区开发之前,寺庙的香火钱高达近2000万,但景区建成运营以后,该项收入仅剩下300万左右。

2009年5月9日,法门寺景区建成开园,然而这一次,「曲江模式」在法门寺失灵了。法门寺地处偏僻,周边配套稀缺,无人在此置业,自然也无法带动周边地价。

曲江新区面临严峻的生存难题,开始想法设法捞金。

据钛媒体App了解,就在开园的当天,陕西法门寺慈善基金会宣告成立,这个基金会的核心职能,便是劝募。法门寺景区的每一尊罗汉、菩萨或者佛的身前,都摆放着硕大的功德箱。几十元、几百元、上千元……功德箱的香火钱,持续不断地流入曲江新区口袋之中。

为了保证营收,基金会还给景区功德箱的捐款制定了KPI,即一年800万元。

除了香火钱,景区里的每一个菩萨、佛像都可以「供养」,价格从一千万到五千万不等。

2011年,雅居乐地产集团主席陈卓林大笔一挥,向基金会捐赠了1100万元,这一事迹被写入法门寺慈善基金会「2022年年终总结」,大肆宣传了一番。

另外,景区的树木也被拿来供养,名义是「为众生搭建的广种福田」,金额为每年4800元。

劝募伎俩也是五花八门,有游客碰到免费抄经,等抄完经之后,有和尚打扮的人会上前来给游客算命,当然这是要收费的。据了解,这些算命先生,也都是景区雇的「假和尚」,从中抽成赚取钱财。还有游客在参观舍利塔过程中,有「僧人」给其念咒净身,并游说进行供灯,收费金额达数万元。

这些肆无忌惮的劝募行径,导致游客怨声载道,开业两年期间,该景区的旅游投诉次数占全市95%,一时之间法门寺名声一落千丈。

更令人唏嘘的是,法门寺的僧人不堪与法门寺景区捆绑所带来的污名,陆续离开寺庙,原本260多位的僧人,只剩下几十位,而涨至上百元的景区门票,不仅挡住了居士的脚步,也阻挡了曲江新区的生财之道。

据曲江文投2011年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显示,其投资控股的法门寺集团截至2010年9月末,公司资产总额为34.2亿元,负债总额为23.2亿元,2010年1月~9月,利润总额为-473万元,未实现盈利。

更何况,预计45亿元的二期建设工程也要开工建设,在一期项目尚未盈利的情况下,45亿资金的筹集难上加难。

种种困境之下,曲江新区无奈退出,由宝鸡市政府在2013年6月接盘运营,几十亿元的债务,也转交到了宝鸡政府名下,也就是现在的陕西法门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为了挽回名誉,法门寺景区搭上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策便车,在2014年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然而,即便是费劲了心思,法门寺景区也难以做大,只能沦为普通景点,近年来收益情况一直未见好转。

法门寺经营堪忧,负债累累无力偿还

目前,关于法门寺文化发展的运营数据披露,主要出自《陕西法门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8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跟踪评级报告》(以下简称《评级报告》),从中可以一窥其经营状况。

报告显示,法门寺文化发展主要从事法门寺景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并通过门票销售、提供景区内乘车等旅游服务以及商品销售、墓园销售获取收入。

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17亿元,同比下降9.86%,上述旅游业务收入为1.03亿元,营收占比达88.13%。

从核心业务收入结构来看,该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为景区门票销售业务,2019年占核心业务收入的比重近80%,为0.82亿元,同比减少5.91%,主要受客流量下降及旺季门票降价等因素综合影响所致,且在此影响下,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3.47个百分点至27.27%。

此外,2019年景区内乘车业务收入为0.12亿元,同比下降19.40%,占核心业务收入的比重微降至11.19%;导游服务、餐饮住宿、劳务服务、业务出租及停车场管理等其他旅游服务业务占比相对较小,2019年主要因劳务服务同比下降约70%至0.03亿元,导致其他旅游服务收入占核心业务收入的比重降至9.46%。

寺庙为何在商业浪潮中迷失? 寺庙越来越商业化,失去了原来的寺庙为何在商业浪潮中迷失? 寺庙越来越商业化,失去了原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商品销售、墓园销售对公司营收规模形成一定补充。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上述两项销售收入0.05亿元和0.06亿元,合计约占总营收的9%。其中,2019年墓园的墓位售出175个,价位约在1.5万元~7.2万元之间。

作为陕西省重要的旅游景区,法门寺文化发展能够得到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2019年公司收到政府补贴0.16亿元,同时还可以享受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种种政策扶持下,2019年公司的净利润仅为73.19万元,盈利能力堪忧。

2020年逐渐肆虐的疫情,更是给法门寺景区的运营带来极大影响。

寺庙为何在商业浪潮中迷失? 寺庙越来越商业化,失去了原来的寺庙为何在商业浪潮中迷失? 寺庙越来越商业化,失去了原来的


2020年第一季度,景区基本处于闭园状态,游客接待量仅2.74万人,营收同比下滑88.73%至0.03亿元,其中景区门票销售收入降至0.02亿元,经营受到极大冲击;

2020年全年,法门寺文化发展实现营收4433.45万元,同比下降62.08%,亏损5908万元;

2021年,公司全年营收收入为0.48亿元,亏损4707万元;

2022年受西安、宝鸡疫情影响,公司上半年营收仅为500多万元;

……

《评级报告》显示,公司因前期建设法门寺景区积累了大量债务,加之运营后提升改造等项目的推进及股东借款利息的计提,负债总额维持在较大规模,2019年末和2020年3月末分别为40.22亿元和41.05亿元。同期末,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2.64%和73.22%,处于高位负债经营状态。

同时,为缓解债务压力,法门寺文化发展曾发起多笔景区资产融资租赁。中登网显示,从2017年至2020年,法门寺文化发展陆续将景区步道、停车场、安防系统、夜景照明系统等租赁出去,多达7笔融资租赁登记,涉及登记资产评估价值超过7亿元。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法门寺文化发展总资产为55.15亿元,总负债40.28亿元,净资产14.87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3.03%。

从2021年6月开始,因出现租金偿还违约,法门寺文化发展先后被洛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远东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长江联合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提起诉讼,并被查封了大量银行账户、股权等财产。

另外,法门寺文化还拖欠曲江新区统借款15.29亿元,其中本金11.17亿元,利息4.12亿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法门寺文化发展经营收入仅能勉强维持其基本运转,自身无力偿还到期的债务本息。

拥有令佛界艳羡的佛指舍利,背负「世界佛都」的期望,本来能打得一手好牌的法门寺,却因无底洞的投资,背负了沉重债务,落得如此惨淡结局,不禁让人唏嘘感慨。

寺庙生意,虔诚与欲望的「悖论」

据中国佛教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现存寺庙32600座,其中有20%以上的寺庙已经商业化,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河南、四川等地。

佛学博大精深,所蕴含的寺庙经济也是颇有门道。

星云法师在一次佛寺行管讲习会上,曾大致罗列了寺庙经济的十六个项目,包括庙产收租、经忏佛事、灵骨塔、法会油香、信徒供养、素斋筵席、募化道粮、农产工产、标会贷款、观光朝圣、社会事业、会员会费、服务的专业、文教化导、实业经营、弘法事业等。

对于大部分寺庙来说,门票、信徒捐赠、香火钱、功德箱、周边消费品等,才是寺庙的主要收入来源。

钛媒体App注意到,上海静安寺制作的「福慧百寺」小程序上,不同寺庙的牌位价格有所不同,上海静安寺的往生牌位的价格为2000元/年,太平报恩寺为1000元/年,景宁惠明寺则为500元/年。

在「功德」一栏的「建寺功德」中,包含建寺、造塔、塑像、贴金、乐助功德五项,其中塑像的价格最高,譬如给护国隆平寺捐献塑像的价格达到了9000元,且捐献数量上不封顶。

另外,各寺庙还提供佛事、法会、法物、香茗等多项服务,收费清单也是清晰明了。

据钛媒体App了解,除了极少数信众捐功德之外,大部分香客还是通过买门票、捐香火、牌位供奉这三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一份虔诚之心。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供奉的流行,有些寺庙甚至只要给钱就供奉,供奉谁不需要任何审查,毫无道德底线可言。

在所有寺庙当中,少林寺的商业化之路最为激进,同时也招致了各界人士的质疑。

1999年8月,时年34岁的释永信成为少林寺第33任方丈,自此之后,少林寺开始做出一系列商业化尝试。

2000年,释永信创建少林寺网站,来宣传少林文化;

2002年,释永信创办名为少林书局的出版公司,通过出版《少林功夫》、《少林功夫文集》等书籍,进一步宣扬少林文化;

2003年,少林药局成立,并先后推出少林出品的活络膏、灵芝茶等药品;

2006年,释永信在澳洲南部购置一块约1248公顷的土地,用于海外文化中心的建设及运营;

2007年,成立少林欢喜地有限公司,经营体育用品、文化用品和旅游纪念品等;

2008年5月,「少林欢喜地」淘宝店开业,经营佛教用品、武术用品等。同年,搭建了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此后十年间,该平台先后投资了16家公司,范围涵盖茶叶、文旅、演艺等领域;

2015年,释永信斥资2040万人民币,开发少林村房产项目,还投资了一间四星级酒店;

……

据钛媒体App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少林寺已涉足出版、电子商务、文娱、文创、文旅、演艺、商标、短视频等多个产业。

收入方面,据英国《卫报》报道,少林寺每年收入高达1000万英镑,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海外。国内的吸金力也是相当强大,据报道2007年少林寺的门票与香火钱合计不低于5000万元,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

今年4月,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新发布的一份《竞得喜报》显示,河南铁嵩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4.52亿元的价格,竞得了郑政东出[2022]2号地块。

据郑东新区管委会关于该块土地的产业实施方案显示,项目定位为文化产业类项目,经营范围为文艺演艺、文化展览、文化创意产业办公、酒店及服务型公寓,力图在建成后五年累计实现营收超8亿元。

铁嵩科技的背后即是少林寺。此次大手笔动作,少林寺方面给出的解释是正常的商业投资行为,但背后无疑展示出其商业版图的再度扩张。

不过,过度商业化,不仅让少林寺背负了骂名,也对佛门文化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佛门本是净土,六根清净之地,但寺庙成了企业,和尚成了职业,佛法也就变了味,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寺庙本身。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外界对少林寺的质疑,释永信曾表示:“少林寺从一个破烂不堪的寺庙,到现在有了国际影响力,从社会上获取多少,同时就要承担多少

“供奉战犯牌位”的玄奘寺暂停开放,佛门寺庙商业化会带来哪些危害?

从类似事情带来的教训可以发现,佛门寺庙商业化会让寺庙的管理变得混乱,从而诱发出各种乱象,甚至有可能导致寺庙成为一个敛财的工具。总之,佛门寺庙若想长期、健康的发展,远离商业化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寺庙还是那座寺庙吗?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美好而宁静的简略山水画。

从前的寺庙是超脱于世外的宁静之处,僧人们是看破了红尘的清修之人,寺庙僧侣,超凡于物外,守的是无欲无求、向纯向善之本心!

曾几何时,滚滚红尘淹没了大千世界,连超脱于世外的寺庙、僧侣也不曾幸免。随着经济浪潮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寺庙商业化运作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僧侣们也不是只会吃斋念佛了,很多寺庙被商业化承包经营,逐渐失去了清静,失去了与世无争。

一时之间,烧一次香几千甚至上万元;有游客在寺庙被骗被坑被套路;等等情况不断见诸报端,引起人们的不满和 社会 的极大反响。

更加没有下限的是,近几天又爆出南京玄奘寺供奉4名日本侵华战犯的严重问题!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中国人民义愤填膺。置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于何地?是中国人民,甚至全世界有良知的人们绝对不可接受的事情。

试问:玄奘寺的问题只是一个孤立的个案吗?在中国的广阔大地上还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应不应该举一反三!全部过筛子进行深入排查?确保那些怀着侥幸心里,隐藏在一些不为人知的阴暗角落的,诸如甲级战犯的灵位,被扫涤殆尽,丢进 历史 的垃圾堆焚烧为灰烬,永远不会死灰复燃!

再试问:修建寺庙的初衷不是远离尘世,洗涤世人的恶,指引人们向善吗?寺庙应该真的成为寺庙而不是商业场所,僧侣就应该吃斋念佛而不是经商赚钱。

不忘本心,方为正道!

如今的少林寺,在商业圈里施展十八般武艺,要掏空一些人的收益

佛家的向往是做商家;商家的向往是做地产 。

寺庙为何在商业浪潮中迷失? 寺庙越来越商业化,失去了原来的寺庙为何在商业浪潮中迷失? 寺庙越来越商业化,失去了原来的


这是少林寺在国内的真实写照。

自打少林寺凭借一部经典影视剧成为世界闻名的 旅游 景点以后,昔日苦练武功、修身养性、清心寡欲的佛门圣地,就顺着产业化的浪潮,开始疯狂吸金,佛经变生意经。

在1987年,从释永信担任少林寺主持开始,少林寺的僧人们,就不再满足于在寺庙里赚上门游客的钱。他们以“宣传少林佛文化”为名,利用少林寺的知名度,主动出击进行各种商业巡演。从此,少林寺进入了市场的洪流。

1996年,那时担任少林寺管委会主任的释永信,带领少林寺众僧人,成立了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从此,少林寺开启了企业化的商业运作。

带领少林寺众僧走向市场的释永信,随后成了披着袈裟、挂着“方丈”头衔的企业股东兼董事长。

在释永信的运作下,少林寺注册上百个商标,成立了多家公司,通过自营或是投资控股,涉足了越来越多的商业领域,涵盖 旅游 、展览、演艺、文化传播、网络 游戏 、茶艺、餐饮、洁具等。

少林寺的生意,不断走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大众的消费,越来越多地流入到了少林寺以及释永信的账户里 。

对于和尚扩张商业版图的速度,很多企业家只能表示羡慕并望尘莫及。

他们,在功夫上,会十八般武艺,在商业领域,展示了另类的十八般“武艺”。

不差钱的少林寺,其商业野心,不仅仅只局限于当下,还放眼于未来。

能够大把赚取人家未来收益的项目,那就是房地产行业。

2022年四月,河南铁嵩数字 科技 有限公司以底价4.52亿元竞得郑州市郑东区的一块地,那家公司的股东之一,是河南沅翰实业有限公司,而河南沅翰实业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正是少林寺旗下的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少林寺已经进入了泡沫成分最大、收割财富能力最强的房地产行业 ,这是可以确定的事实。唯一不确定的,就是在售卖其房产时,会不会把“开过光”这样的佛家概念用在炒房里,毕竟 如今的佛家已成商家,佛文化早已经商业化 。

古代,佛家讲究“四大皆空”;当代,佛家势必要把一些人现在和未来的收益皆掏空 。

商业化的少林寺,早已经远离了佛教的原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