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西方油画作品赏析(西方油画名画)

本文目录一览:

从画面的外在形式浅谈如何欣赏安格尔的《泉》?

喜欢油画的朋友应该都看到过《泉》这幅画,为画中清纯美丽的少女形象深深打动。

《泉》是法国19世纪新古典主义写实油画大师安格尔的代表作,是画家历经26年创作完成的一幅作品,被誉为西方人体油画的巅峰之作。

大家知道,油画是西方绘画主要画种,人体油画又是西方油画中重要和常见的表现题材和形式,也可以说是西方油画的一大特色和看点。在西方600多年的油画历史中,创作产生了大量的人体油画,其中很多被列为经典的世界名画。如果说哪些作品能够反映西方人体油画的最高水平,安格尔的《泉》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一幅代表作品。

那么,我们该如何欣赏《泉》这样一幅享誉世界的人体油画呢?

一,了解《泉》的创作背景

1,《泉》是安格尔从1830开始构思,到1856年创作完成的一幅高163厘米、宽80厘米的布面油画。这一期间,巴黎作为欧洲的绘画艺术中心,各种艺术思潮空前活跃。同时,以安格尔为代表的保守派和以德拉克罗瓦为代表的激进派为各自遵循的艺术理念和创作原则而争论不休。安格尔一直想以一幅作品来回答证明其尊崇的艺术理念即“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2,在《泉》以前,虽然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产生了很多人体油画,比如达芬奇的《丽达与天鹅》、拉斐尔的《美惠三美神》、乔尔乔内的《入睡的维纳斯》、提香的《天上的爱与地上爱》、鲁本斯的《土与水》、伦勃朗的《娜达厄》、委拉斯贵支的《照镜子的维纳斯》、戈雅的《未着衣的玛哈》等等,但是,像《泉》这样一幅以单人正面全身呈站立姿势的人体油画还没有人创作过。安格尔创作《泉》,既是一个新的突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3,《泉》作为一幅正面全身的人体油画,既要表现出人的形体的外在美,又要表现出人的内在的心灵美。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创作难度可想而知。如果描绘的不到位,则难以展示出人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但如果描绘过了,便会流于低俗与色情一类,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可以说,没有相当高的审美修养和精湛的绘画技法,对这样一幅画是很难驾驭和把握的。

4,安格尔是当时公认的顶级素描和肖像绘画高手,但创作这样一幅画也是十分审慎。从立意到选题,从构图到造型,从人物动作到人物表情,从背景道具到色彩色调光线明暗等,每一步都费尽心思。据说仅为物色到一个合适的模特,安格尔就寻觅了几年。而素描图他前后画了8幅。成画前更是修改无数。前后历经26年才算完成。

二,解读《泉》的思想主题

在欣赏《泉》时,应该注意审视它的画面表现,比如主题人物单一而质朴的表情,朴拙无华的背景,以褐色和白色为主的色调,缺乏光泽的笔触,还有那个古朴典雅的陶罐以及从陶罐中泻出的清冽的泉水……,画家为什么要这样表现,画中的各个细节喻示着什么等等,这些都应是我们在欣赏中去解读的。而这些,正是画家安格尔创作《泉》的主题思想即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只有二者完美的统一,才会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纯真的美,永恒的美。也由此证实画家的“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的艺术理念。

三,通过欣赏《泉》的形式美解读它的主题内涵

《泉》是一幅以一位青春少女为主体正面全身呈站立姿态的经典的人体油画。在欣赏这幅画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把它看作是一幅人体油画,只为欣赏人体的美。还应透过画面,通过画中的人物表情和每个细节,品味其中的灵魂思想和清纯宁静庄重典雅的气质,这样既能感受到《泉》的形式美,又能领略到《泉》的内涵美,进而在全面解读赏析中得到心灵的涤荡和至纯至真至美的艺术享受。

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泉》这幅画:画面中,一位美丽的少女双手托举着一只盛满泉水的酱紫色陶罐,以垂直构型站立于一面褐绿色的壁龛前沐浴,展示出青春女性独有的富有韵律的身体曲线美;少女表情单一,面向前方,深蓝而明亮的眼睛透着青纯无邪的神韵;画家用缺少光泽的天鹅绒般的笔触,描绘出少女冰清玉洁充满活力的肌肤;从陶罐中泻出的透明的泉水,给平静的画面增添了流动的韵律,更加烘托出少女皎洁美丽的容貌,也映衬出少女纯净无瑕晶莹剔透的内心……

如何欣赏西方绘画艺术?

西方绘画现在说来也就是西方油画。

20年前,当我在大学图书馆第一次看到一本西方经典油画集册的时候,我就被油画栩挧如生的造型具像和真切自然的色彩描绘所叹服,由衷感到油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实在太强了。

如何欣赏西方油画呢?我有这么几点体会:

一,从构图造型上欣赏油画的创作技法。

素描是油画的基础。一幅油画成功的关健就在于构图造型,它既是油画作品的立意,也是画家绘画造诣的体现,而构图造型是通过素描完成的。我们在欣赏西方油画时,首先要看它的构图造型是否科学严谨美观简约。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安格尔的《泉》之所以能成为油画中经典中的经典,很大程度上是胜在了构图造型达到了极致。

二,从色彩描绘上品味油画的情感情绪。

色彩是油画的语言。每一幅油画都有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情绪,这种情感情绪主要通过运用色彩的明暗冷暖色调来表达。比如雷诺阿的油画总是给人一种温馨明快的情绪感染,因为他的作品多是运用了明亮艳丽的暖色调。这和雷诺阿所表述的“这个世界丑的现象已经不少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多表现一些美的温暖的事情呢”的艺术主张是一致的。

三,从西方绘画史中加深对西方油画的理解。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西方绘画也是这样。从中世纪的水彩水粉蛋彩画到十五世纪油画产生,在西方油画发展的600年里,经历了十四至十六世纪文艺复兴和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等几次大的发展变革时期,从起初的古典主义油画创立到后来的印象主义抽象主义油画产生,都有其文化根源和时代背景。了解一下油画的这个发展脉胳和其在各个时期所处的社会文化时代背景,对于更好的欣赏西方油画是有帮助的。

西方油画中,令你迷惑不解的作品有哪些呢?

第一我感觉就是《蒙娜丽莎》等一些画,它们的精美程度和技巧、手法等很难有人可以比拟。这些画作不仅代表人类艺术界的最高成就,而且里面还有很多世界未解之谜,加上很多人也故意为它神秘化,更加不利于理解它们的内容等。

第二是抽象画。抽象画本身就让人很难理解,不明白含义或者对绘画没有基础的人看起来,根本就看不懂,也不知道它要表达的是是么内容或者感情。

在西方油画中,令人迷惑不解的作品有很多,这些油画作品的谜底让人费解不堪,寓意深长地耐人寻味而不断的分析、猜测、解读,至今让人们迷惑不解的无可奈何,越是这样迷惑不解的油画作品,越能体现出油画艺术魅力无限性的审美。

一、西方名画大师们娴熟的绘画技法,创作出许多让人们赞叹不已的经典名画作品,已成为绘画艺术史上的宝库。这些丰富多彩的名画,从油画作品问世到至今为止令人们迷惑不解,其画面中的人物有什么背景,主题内容和艺术风格揭示和寓意是什么。

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作品,不论从哪个角度去观赏,画面中的女子都仿佛在对你神秘的微笑,这微笑中不知隐藏多少秘密故事,令人迷惑不解的猜测。人们在欣赏这幅画中,只要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画面中隐藏的秘密、故事、事件,豁然开朗,明白了一些画面中为什么她这么神秘而令人们迷惑不解。

三、西方油画中的令人迷惑不解的油画作品,虽然离现当代人们在时间上很遥远,有很多费解的问题,不知所措,令人头痛百思不解。但是只要当今热爱油画艺术的人们,努力不断地分析、理解、探索西方令人迷惑不解的经典名画,就能解读出迷惑不解的西方名家经典绘画作品的秘密。

西方的传统油画很讨人喜爱,是因为具体而崇高;印象派的油画作品,愉悦而阳光;德国表现主义油画作品,自由而奔放;现代艺术油画作品,自我而反骨。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是令我迷惑不解,特别是他晚年的极度夸张的晦涩难懂的作品。

西洋著名油画欣赏——《缢死者之屋》

《缢死者之屋》是十九世纪法国画家塞尚的作品。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他是印象派绘画集团的创始人之一,但后来又与之分道扬镳,走上了批判印象派的道路,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后期印象画派艺术风格。

塞尚一生致力于造型和色彩运用的创新,并以此来实现新的表现形式。他的画是唯理而不是唯情的。他认为“线条不存在,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的。”

塞尚的作品,画面冷峻,构图稳定,形象宏伟,凸显对物象的几何体感。他认为“绘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塞尚之所以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是因为从他开始,西方画家们摒弃了再现自然物体形象的努力,而是追求内心幻觉或理性观念的表现。后来的抽象派画家,如毕加索、康定斯基等人都深受他的影响。

塞尚出生于一个法国富裕家庭,从小受过良好的文化艺术教育,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他在巴黎学画期间,与印象派画家们结识, 成为印象派的创始人之一。但由于他在性格上与印象派集团内的其他人合不来,更因为他比其他印象派画家在风格上更具主观意识和理想主义,因此他们最终分手了。而塞尚后来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建立在对印象派批判的基础上的,他因此遭到支持印象派的权威人士左拉等人的打压,受到孤立,处境艰难,他的作品也不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由于他的画无人问津,他在经济上陷入窘迫,只能依靠父亲的供养。

因为受到不公正对待和折磨,塞尚在精神上很痛苦,经常处于矛盾中。他有时很颓废,几乎万念俱毁,有时又显露出舍我其谁的豪迈。他曾说过“在活着的画家中,只有一个真正的画家,那就是我!”“我比我周围所有的人都要强!”表现了一个艺术奇才不被人理解、孤独痛苦的愤懑情绪。

《缢死者之屋》创作于1872至1873年之间,参加过1874年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却由于对传统艺术观念的离经叛道而大受奚落与嘲讽。

在这幅作品中,反映了画家对对体积和空间关系的新认识。他仍然采用擅长的浓厚色块对比,但更多地趋向中间色调,使景物变得比较真实,这是他与风景画家毕莎罗交往后,对其技法借鉴的结果。

作品用《缢死者之屋》做画题,显得阴森而黑暗,让人感到压抑。但画面里却呈现了蔚蓝的天空和金色的阳光。金色的树干、暗绿的山坡、村舍和道路、都静静地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这明媚的景色与阴暗的画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是否在暗示着画家强大的创作生命力和自身处境的晦暗?被阳光涂成金色的小屋墙壁上有三个黑洞洞的门窗,生与死、光明与黑暗,只有一窗之隔,这是否反映了画家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生与死的思考?画面左侧是一个形似坟墓的暗绿色山包,与阳光普照的画面在色彩和造型上产生了鲜明对照,在人们的视觉心理中造成了阴影,显得很沉重。这种效果使清朗明媚的画面里却传递出了一种冷峻的气氛,而这正是这位伟大画家的风格和气质。冷峻的画面好似一个面具,画家好像在隐藏着什么?对了,那是画家的灵魂!如果说梵高画面上的灵魂在不可抑制地燃烧着,那么塞尚的灵魂就坚定地隐藏在他的画中,冷冷地观察着世界,默默地注视着人生。

如何欣赏油画作品?

怎样欣赏风景油画,理解其中的意境

有一下几个步骤

1:了解作者,国籍,生平,年代,流派(很有用的,如果做研究的花)

2:了解这画幅画的原因,没有原因则了解这幅画画了什么。

3:了解是怎么画的,技法,材料,大小,风格。

4:了解历史上的批评家对它的评价,对作者的评价。

5:(最重要的一点)你对它的最直观的评价,不要因为它是大师的作品而犹豫,当今世界任何人都是艺术家。

本人是“观念艺术”的支持者,如有不对之处请多包涵

上大美院一生

如何欣赏油画

关于油画欣赏,对于非艺术学专业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话题。现在画展比比皆是,几乎每个人都有机会去看那么几次展览,虽然作品的层次参差不齐,但是能够真正领略到个中品味的人我相信寥寥无几。其实不仅仅是油画,就是国画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真正的去鉴赏也是非常困难的,当然有着良好的文化传承的所谓世家子弟除外。作为一个相对专业的油画工作者,我就用最通俗的语言给大家聊聊油画的欣赏。 欣赏展览要考虑到展出作品的创作时代。如果是较为早期的西方作品,因为年代的久远,其色彩难免会有一定程度的蜕变,往往其原来的绚丽色彩会发灰,这样,在欣赏过程中主要是看画面的气氛,是宁静、舒畅、旷达、苍茫;还是犹豫、热情、焦躁或者澎湃的 *** 。另外还可以从画面的布局、笔触上来领略,例如构图的饱满与画面稀疏的构成,笔触的雄浑与轻灵等,这不需要很长的时间来专门研究,不同风格的几位画家的作品放在一起,一看就知道了。 现代的艺术家展览。现在的很多艺术家急功近利,导致很多的展览简直都惨不忍睹。但其中也不乏有优秀的作品。如何去分辨作品的优劣的呢? 首先、画面的色彩。一般来讲在欣赏风景油画时,色彩的地位尤为重要,一幅好的风景画,它的整体色调一定时和谐的,或典雅、或幽静、或淡定、或浑厚、或庄严、或压抑、或 *** ……,它的色彩一定是成熟的,成熟的颜色并不是说画面是灰色的,而是说画面的色彩不会出现一点的不和谐,最通俗的说就是画面中绝大多说的颜色是经过调和的。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很多表现风格的绘画作品往往大胆使用纯色,但是这种风格的作品你只要站在画面前,静静地看上几分钟,一般就会体会到华中所蕴藏的内涵,如果你体会不到,那就转身走开——即使别人说这幅画再好,你可以说:“我不喜欢。” 其次、画面的构图。中国画讲究“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油画也是一样,如果一幅画很精到,但处处都是东西,密密匝匝,或者是什么都没有,一马平川,那么这样的作品不懂也不是坏事。当然,构图并不是这么简单的,有很多讲究,三角、多边、黄金分割、对称均衡什么的,你不是一个职业画家,这一切都不用管,这要你觉得这幅画不疏不密、不偏不倚,画中事物的位置摆的或者长得是地方,让你看起来就觉得舒服,那你不妨再深一步的去了解这幅作品。 再次、画面的内容。不管艺术家选的是什么东西作为主体,都必须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好的艺术作品无论是表现的美丽的还是丑陋的事物,首先他必须有表现的欲望,才能赋予画面中物体的生命力。在油画的欣赏过程中,如果这幅画面中的物体(包括人物)能够让你产生共鸣,让你能够有所感动(这感动是好是坏不论),那么你可以慢慢的观察,你会在画面中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甚至会让你迷恋。但如果你看到这画面的事物无动于衷,那么你完全可以远离这幅作品。

油画、国画如何鉴赏?

不论哪种画,只要是表现在平面上的艺术品,包括摄影,一般来说,快速入门的检验方法可从美术的原理出发,下面谈一下个人经验。

对于国画和油画,第一,看构图。整幅画面的构图是否突出主体、背景是否干净、主 *** 置是否恰当,构图是否平稳,还有造型是否准确。

第二,看明暗关系。也就是黑白灰,或者说光线的关系。整幅作品的黑白灰关系是否明确,是否能够形成整体感,还是看起来很散,黑白灰不明显,会造成画面灰暗,或者找不到光源,没有立体感。

第三,看色彩关系。所谓色彩关系,无非就是色彩是否有冷暖对比,是否在画面上表现出了环境色、固有色和自然色,简单的理解,可以理解成色彩的丰富程度。当然,色彩不可过,太过丰富,没了章法,就显得乱了。

其次,看一张画的透视关系,近实远虚、近大远小,是否做到了。

对于国画,还要着重看线条和水墨,线条是否暗含劲道、如行云般流畅,水墨是否恰到好处,晕染得当,国画讲究对水分的把握,水墨中水分过多,则晕染过量,水分不足,则晕不开。

上述的掌握了,接下来便是看画的更深层次的东西了,包括画面质感的体现,不管是油画还是国画,看笔触,是否能很好的体现各种质感,比如皮肤、山石、水果、瀑布等,还有人物表情、姿态、动物奔跑、翱翔的神韵是否栩栩如生。

总之,要想品鉴一幅作品,那么你可以不会画,但你的眼界一定要高,你一定要看过大量的作品,包括世界名作、包括拙劣的作品,好的坏的你看的多了,自然就能分辨了。

我刚才讲的东西是形成理论的,你不可生搬硬套,那样太过于教条。希望你能充分理解,或许等你成为品鉴名家的时候,只要一眼,凭感觉就能判断一张画了,呵呵。

如何欣赏油画

近年,油画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在装饰居所墙面时,常常会选用一些水彩画,中国画和油画。尤其是油画,更受人们青睐。

在我国,绘画市场大体分为三类:中国画,西洋画与民间绘画。

中国画讲求气韵,意趣,笔墨,西洋画则不然。

西洋画包括油画,木版,铜版,素描,水彩,水粉等画种。其中油画是表现力,实用性与装饰性最强的画种。

西洋油画被引进我国仅有三百多年,而广泛进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不过是上个世纪初叶的事。改革开放后,各种风格,流派的油画创作都有了一席之地。

油画创作就其题材划分,可分为主题画,风俗画,风景画,人物肖像画与静物画等。但不论何种题材,作品主要是依靠造型与色彩两大要素。也就是说,油画使用的是形,光,色这三大表现手段。

形,也就是形体。这就要求画家首先要具有造型能力,要有深厚的素描功底。没有很好的素描基础,要想画好油画,如同没有地基的高楼,是立不起来的。

光,也就是光效的表现。法国印象派兴起之后,引发了人们对光的研究与表现。画家对光的理解趋于了科学与理性。因而对光影的表现也就更加逼真生动。光与光影是烘托气氛的重要元素。这个道理只要看看戏剧舞台的灯光效果就不难理解了。贰 油画最重要的元素是色彩。色彩不同于调色板上的颜色。画家从来不会把调色板上的颜色,也就是工厂制造出来的颜料,原封不动地搬上画布的。这些颜色必须经画家精心地加以艺术化的调制,以求得色彩的柔和,逼真,色块与色块之间搭配的和谐统一。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调子或色调。一幅油画的颜色不能是五颜六色的胡乱拼凑,也不能是纷繁庞杂,令人眼花缭乱的,而应该形成能体现出某种色彩倾向的,并且变化无端,微妙细腻的画面效果。

色调是油画的灵魂。没有调子,也就是说一幅油画如果没有形成一种基调,没有和谐统一且又富于变化的色块组合,那末,这幅油画可以说没有达到及格线。除以上要求外,油画还讲究构图,笔触,节奏等等,这里就不细说了。

如何欣赏一幅油画作品

鉴赏和写作是两件不同的事情。鉴赏可以不输出成型的观点,可以停留在感受的阶段,但写作则需要成型的论点,而且要有独到之处才有写的意义,如果只是千篇一律的抒情和别人观点的重复,就不具有写的价值。

艺术鉴赏有多种层次,基本可以分为感性层次,理性层次。前者是先于后者的,但通持续性长于后者。感性层次的鉴赏通常与情感和感官关系更密切,通常指一幅作品给观众带来的情感心理感受,比如愉快,悲伤,温柔,刚强,活拨等等。理性层面则相对复杂,需要切合观众的历史文化知识体系,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去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比如思想性、社会性、政治性、哲学性等等。如果要做到到位的鉴赏,需要具备系统的背景知识和理论知识,不能瞎看。具体到一幅油画作品,需要知道作者,国别,时代背景,风格流派,师承关系,作品内容所涉及到的人物、事件、以及作品中图像志相关的象征意味,隐喻,还有关于作品创作本身的知识,比如技法材料甚至作品的收藏修复史,另外如果要做到高水平的赏鉴,还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前人对该作品和画家的评价,这样有助于准确定位和发现自己的理论创新。是有很多文章可做的。

论文写作则要看文章规格和字数要求。

如果是严肃地写评论,首先必须要做文献综述的工作,即尽量广泛地蒐集既有的关于该作品及画家的评论著作和论文,阅读后进行论点归纳,并综述前人的论点。在文献综述之后即可以展开自己的评论。综述部分要做到尽量全面但不冗长繁复。自己论述部分要做到有理有据,行文要有条理,合逻辑,尽量避免滥情,做到评论作品而不是吹捧作品。

基本步骤就是如此,并不复杂,但需要你自己对自己的学识先做一次清晰的梳理。

毕加索油画如何欣赏?

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自小由其身为美术老师的父亲教授画画。可是,到了十几岁,他父亲就发现没什么可以教这位天才少年了。然后到了巴塞罗那,然后去了巴黎。回来一直留在巴黎。尤其是西班牙被右派佛朗哥 *** 控制以后。毕加索自认为是左派。毕加索确实是为少年天才画家。这也可能是他人生最大的遗憾,因为他从来没在儿童的时期画过儿童画。毕加索的古典画派的画工毋庸置疑,十几岁的他已经就表现出天才成熟的技法。这也为他后来奇怪的画法奠定了基础,而且没有人会看到毕加索中期、后期某些看不懂的画质疑他的画功。画这幅画的时候,毕加索还没有“走花入魔”。画面里是几个 *** 。在毕加索17、8岁的时候,他去了一趟“红灯区”,匆匆、惶恐地走过,并没有看清、也没太敢多看那些 *** ,只是一些零星的片段。7年之后,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一切都已模糊,片段也已拼凑不起来。他凭著记忆,把当时零星的片段尽量拼凑起来,就成了眼前的这副模样。这种画法区别于传统画法。传统油画,是一个人或者一些人老老实实地呆在那里,让画家一点点的画,而本作品,是毕加索凭记忆图画7年前的一些零星的场景。这也成为他后期化作的基础。这幅画已经相当走火入魔了。但是,特点很明确,所以选择这一副。他的画法的特点,就是,把眼前的具体事物似乎像用一个刀子一块块割裂开,然后在以某种他自身的逻辑拼凑起来。所以,毕加索一直否认他画的是抽象画。因为他的画虽然确实很多人看不出他画的是什么,但他确实画的是具体的事物,而不是抽象的概念。打个比喻,就好像现在的拼图游戏一样。古典画家,是把拼图正确地拼凑在一起。而毕加索,是以他自己的某种逻辑,甚至是移动的视线(古典画派是模特和画家固定,视线也固定),不同的角度的把事物拼凑起来。有的时候,拼凑的确实太凌乱,一般人看不懂。这是他得第一 *** 子,俄罗斯舞蹈演员。

如何欣赏一幅油画,与欣赏相片的区别是什么

从技法来说,欣赏油画主要看它的构图,色彩搭配,细节描绘等等。

从精神层面来说,需要感受画面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画风格等。

当然,这些与摄影作品都是有共同之处的,相片有的,油画都可以做到,但是,绘画与摄影照片最大的区别是,两个字:笔触。即使是超写实主义画法,画面中也存在万千笔触,从笔触就可以看出一位画家功力如何,这也是油画的魅力所在。

油画作品如何落款

在画作右下角或左下角落款,一般注明油画的名称,作者,时间。

油画简介:油画(an oil painting;a painting in oils)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

什么是抽象派的油画,怎么欣赏?

泛指二十世纪想脱离「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而言,包含多种流派,并非某一个派别的名称。

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

抽象绘画的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一﹞几何抽象﹝或称冷的抽象﹞。这是以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经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形主义....,而发展出来。其特色为带有几何学的倾向。这个画派可以蒙德里安(Mondrian)为代表。﹝二﹞抒情抽象﹝或称热的抽象﹞。这是以高更的艺术理念为出发点,经野兽派、表现主义发展出来,带有浪漫的倾向。这个画派可以康丁斯基﹝Kandinsky﹞为代表。

西方美术赏析的作品分析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列宾 油画 1873年 藏于俄罗斯博物馆。

列宾(1844-1930),是俄国19世纪后期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绘画主要的代表之一,《伏尔加河上纤夫》是他的成名之作。还在学生时代,彼得堡涅瓦河上纤夫的沉重劳动引起了列宾的同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描绘一幅表现纤夫的作品,以提示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社会的不平。1870年夏季,列宾与同班同学华西里耶夫(他后来也画过有关纤夫的画)去伏尔加河旅行写生,典型的俄罗斯风光和纤夫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画中列宾画了十一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的拉着纤绳。纤夫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个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在苦难中练成坚韧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苦、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 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一个多雾的早晨,晨曦笼罩下的海水呈现出橙黄色或淡紫色,天空被各种色块渲染,再现强烈的大气反光中形成的表面的色彩。这种对绘画语言本身的探索为后世许多画家所接受,从而形成了以印象派为起源的大潮流,艺术踏上了迈入现代的旅程。

日出印象,1874年,一群常在巴黎盖尔波瓦咖啡馆聚会的青年画家们决定筹办一次画展,他们汇集了165件作品,借杜鲁街一幢大楼的二楼,举办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展览吸引了大批观众,有的慕名而来,有的存心前来挑刺,最引人注意和争议的莫过於莫奈的这张《日出印象》。

画面展现的是充满雾霭的早晨,一轮红日冉冉初升,桔红的光影闪烁在银灰色的海面上。远方港口码头的轮廓,在朦胧迷漫的朝雾中影影绰绰。

画家在这 要表现的是海上日出时光的颤动与色的和谐。现今看来这本没有甚麽值得指责的,然而当时那班充满敌意、维护传统的批评家却挖苦说:"这比毛胚的糊 纸还要粗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