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drg和dip(drg和dip对医院的影响)

drp和dip同时试点的城市有哪些

天津市、邢台市、唐山市、廊坊市等等。

dip试点城市是指为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引领DRG/DIP付费改革走向深入,在各地自愿申报和评估的基础上,确定了DRG/DIP示范点城市名单。名单确定了北京市、河北省邯郸市、山西省临汾市等18个城市为DRG示范点,河北省邢台市、吉林省辽源市、江苏省淮安市等12个城市为DIP示范点,天津市和上海市为综合示范点。

DRG与DIP分组原则与方法

分组规则包括 3 个方面:适用对象,分组原理,专家作用。

1、适用对象:无论是 DRG还是 DIP,当前应用对象都是住院患者。

2、分组原理和数量。DRG 基于诊断、服务和资源耗费水平,明确主要疾病诊断大类,结合服务分成内科组、外科组和操作组,形成全国层面统一的基干诊断分组(ADRG)共 367 组。DRG 国内的分组数量一般不超过 1000 种。DRG 的分组核心是服务同质和费用同质,可能会出现不同诊断病例归为同一组的现象。而 DIP 则是基于诊断和不同治疗模式构建分组,能充分反映同一疾病不同治疗模式的应用。虽最后同样表现为服务同质,但不会出现不同疾病同一分组的情况。DIP 分组数量一般超过 1 万组,如广州 DIP 支付改革的分组数量约为 1.2 万个。

3、专家作用:DRG 分组主要基于临床专家意见,会有专家主观偏移和专科偏移。DIP 分组则基于国际通用的诊断编码和手术编码,直接通过计算机系统构建分组,更为客观、快捷。分组效能取决于分组数量和分组规则,与 DIP 相比,DRG 组数更少,其组内同质性相对较弱,组间异质性相对较强。这种分组效能差异,也会影响到后续医疗服务行为改变。

DRG/DIP收费了是不是让医院更赚钱了,好于医院吗,所以说看病需要付更多的钱了吗?

这个叫DRG/DIP付费方式。

它是YB与医院之间使用的支付计算方式,说的是病人用花费YB基金住院后,YB把医院垫付的钱支付给医院的一种计算。跟病人关系不大,所以跟医院赚不赚钱也没有太大关系,你应该问,医院跟以前相比,会不会亏钱。根据YB部门的尿性,能够做到少给的支付方式才是真正的好支付方式。

DRG和DIP的具体含义

1、DIP其实就是用 大数据的方法 ,通过分析真实世界的海量病案数据,发现 疾病 与 治疗 之间的内在规律与关联关系,建立疾病严重程度、医疗行为规范程度对医疗服务的影响因素评估模型,构建病种组合标准体系和校正体系,客观反映疾病严重程度、治疗复杂状态、资源消耗水平与临床行为规范。 有这么一个比喻,比较形象地描述DRG和DIP的关系:就好像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年轻人(DRG)家里有钱,毕业了之后,先买一套150方的大房子,然后一辈子就一步到位;另一个小年轻(DIP),家庭条件不好,工作后先买个小房子或者租个房子先过渡一下。 最终还是要买150方的房子。 根据中国的现实,买小房子、租房子的人会更多,一步到位的人更少,但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

2、医疗保险,传统意义上就是指由特定的组织或机构经办,通过带强制执行的政策法规或自愿缔结的契约,在一定区域的一定参保人群中筹集医疗保险基金。

3、医疗保险起源于西欧,可追溯到中世纪。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家庭作坊被大工业所取代,出现了近代产业队伍。由于工作环境的恶劣,流行疾病、工伤事故的发生使工人要求相应的医疗照顾。可是他们的工资较低,个人难以支付医疗费用。于是许多地方的工人便自发地组织起来,筹集一部分资金,用于生病时的开支。但这种形式并不是很稳定,而且是小范围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很低。18世纪末19世纪初,民间保险在西欧发展起来,并成为国家筹集医疗经费的重要途径。

4、医疗保险具有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互济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 因此,医疗保险制度通常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建立基金制度,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医疗保险金由医疗保险机构支付,以解决劳动者因患病或受伤害带来的医疗风险。

drg和d ip国家试点城市共有多少个

drg和d ip国家试点城市共有200多个。DIP示范点有河北省邢台市、吉林省辽源市、江苏省淮安市、安徽省宿州市、福建省厦门市、江西省赣州市、山东省东营市、湖北省宜昌市、湖南省邵阳市、广东省广州市、四川省泸州市、贵州省遵义市。

dip付费与drg的区别是什么?

DIP分值付费,就是过去曾说过的“大数据DRGs”,基于大数据的病种(Big Data 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 DIP)分值付费。

简单来说,就是基于之前按病种付费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类组合后进行的分值付费。之前的单病种付费方式病种覆盖范围有限(一旦含有并发症、合并症即采用单病种退出机制),不易推广。而基于大数据的病种组合(DIP)则能很大程度规避掉这种弊端。相对于DRG付费是从西方传入的舶来品, DIP分值付费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保付费方式。

DIP的作用机制:

DIP分值付费应用体系,基于“随机”与“均值”的经济学原理和大数据理论,通过真实世界的海量病案数据,发现疾病与治疗之间的内在规律与关联关系,提取数据特征进行组合,并将区域内每一病种疾病与治疗资源消耗的均值与全样本资源消耗均值进行比对,形成DIP分值,集聚为DIP目录库。

DIP的适用范围:

DIP分值付费主要适用于住院医疗费用结算,精神类、康复类及护理类等住院时间较长的病例不宜纳入。DIP的适应性及可扩展性可探索应用于门诊付费标准的建立和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改革。

drg和dip(drg和dip对医院的影响)drg和dip(drg和dip对医院的影响)


drgs和dip付费是什么意思

DRG付费是一种医保基金为患者购买诊疗服务的支付方式,按照同病、同治、同质、同价的原则,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年龄、合并症、并发症等因素,将治疗疾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相近的患者划分到相同的诊断组进行管理。

DIP分值付费,就是过去曾说过的“大数据DRGs”,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分值付费。简单来说,就是基于之前按病种付费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类组合后进行的分值付费。之前的单病种付费方式病种覆盖范围有限,不易推广。而基于大数据的病种组合(DIP)则能很大程度规避掉这种弊端。相对于DRG付费是从西方传入的舶来品, DIP分值付费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保付费方式。

【拓展资料】

一、DIP的作用机制

DIP分值付费应用体系,基于“随机”与“均值”的经济学原理和大数据理论,通过真实世界的海量病案数据,发现疾病与治疗之间的内在规律与关联关系,提取数据特征进行组合,并将区域内每一病种疾病与治疗资源消耗的均值与全样本资源消耗均值进行比对,形成DIP分值,集聚为DIP目录库。

二、DIP的适用范围

DIP分值付费主要适用于住院医疗费用结算,精神类、康复类及护理类等住院时间较长的病例不宜纳入。DIP的适应性及可扩展性可探索应用于门诊付费标准的建立和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改革。

三、DIP与DRG区别

1.共同点:

(1)应用目标一致:医保控费;

(2)适用范围一致:集中适用于住院医疗费用结算;

(3)主要数据来源一致:病案首页数据;

(3)本质都是一种疾病组合技术:二者本质上都是以出院患者信息为基础,综合考虑患者的主要诊断和主要治疗方式,结合个体体征如年龄、并发症和伴随病等影响因素,将疾病复杂程度及费用相似的病例进行归类,并对归类后的病种或病组设置不同的支付标准(即分值或权重),从而实现对不同资源消耗、不同难易程度的医疗服务进行精准支付。

2.不同:

不管是DIP还是DRG付费,付费本质原理是一致的,即疾病越严重、难度越大、消耗越多,导致资源消耗程度越高,分值或权重就越高,所获得的支付费用也越高,两者的区别在于疾病分类方式和计算方式的不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