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区别(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区别?)

血浆渗透压是怎样形成的?

血浆渗透压,通俗的来说就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区别(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区别?)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区别(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区别?)


正常血浆渗透压大约在290到310之间,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部分是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氯化钠称之为晶体渗透压。另一部分来自血浆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称之为胶体渗透压。

在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相对分子量要小于球蛋白,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

白蛋白是晶体还是胶体?

蛋白质是胶体,且是分子胶体。

蛋白质胶体是指蛋白质在水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胶体是物质溶解在溶剂里的一种状态,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具有同样性质,所以蛋白质是胶体。

蛋白质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直径在2~20nm,在溶液中易形成大小介于1~100nm的质点(胶体质点的范围),因此,蛋白质具有布朗运动、光散射现象、不能透过半透膜以及具有吸附能力等胶体的一般性质。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系统,在水中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

胶体。是人体血浆中最重要的蛋白质,对维持人体的营养状况和血浆的胶体渗透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向?

水在细胞内、外的转移,决定于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细胞膜也是一种半透膜,在正常情况下,只允许水、葡萄糖、氨基酸、尿素、肌酐、CO2、O2、CIˉ和HCO3ˉ等通过,而蛋白质、K+、Na+、Ca2+、Mg2+等不易通过,所以细胞内、外液的化学成分和含量相差很大。 每天进入人体内的水分,并非静止不动地存在于某一特定的部位,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这种水在体内的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消化道的自身循环

经口进入消化道的水分,由胃、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同时各消化腺每天又分泌约8200ml的消化液进入消化道,在完成消化任务后,大部分在回肠和升结肠又被吸收入血液,只有100~150ml的水分随粪便排出体外。

2血浆和组织间液之交流水的这种交在毛细血管部位进行,其动力为血浆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壁为半透膜,它将血浆与组织间液分开,电解质、水、葡萄糖、氨基酸、尿素和其他小分子有机物可以自由通过,相互交换,维持动态平衡。而蛋白质不能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故组织间液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蛋白质浓度,因而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低于血浆胶体渗透压,前者为2.00kPa。后者为3.33kPa。这是血浆与组织间液交流的动力,由于毛细血管分布广泛,而且组成了巨大的滤过面和吸收面(约有6300m2),故能迅速而频繁地进行着水的交流,其结果,保证了血浆与组织间液的容量与渗透压的恒定。

3细胞内外水的交流

水在细胞内、外的转移,决定于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细胞膜也是一种半透膜,在正常情况下,只允许水、葡萄糖、氨基酸、尿素、肌酐、CO2、O2、CIˉ和HCO3ˉ等通过,而蛋白质、K+、Na+、Ca2+、Mg2+等不易通过,所以细胞内、外液的化学成分和含量相差很大。当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发生改变时,主要靠水的移动来维持平衡。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当组织间液晶体渗透压增高时,水由细胞内移至细胞外在组织间液储存起来。当组织间液晶体渗透压降低时,水由组织间液进入细胞内。

胶体渗透压多少正常?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正常值约1.5(25m)。主要由血浆蛋白构成,其中白蛋白含量多、分子量相对较小,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正常的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为1.3kPa(10mmHg)。。

血浆渗透压如何形成?

透压指的是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

血浆渗透压,通俗的来说就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正常血浆渗透压大约在290到310之间,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部分是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氯化钠称之为晶体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区别(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区别?)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区别(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区别?)


晶体胶体溶液有哪些?

医学上的晶体和胶体的区别就是该溶液中所含的物质不一样,比如水中含有那么该溶液就是晶体溶液,比如水中含的是蛋白,那么该溶液就是胶体溶液.一般临床用的含有无机离子的基本都属于晶体溶液,胶体溶液有右旋糖酐溶液

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区别(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区别?)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区别(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区别?)


胶体液代表是低分子右旋糖甘,晶体液代表是0.9%生理盐水;胶体液有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706代血浆),晶体的0.9%氯化钠(生理盐水),5%葡萄糖生理盐水,林格氏液

胶体液是血管内维持渗透压的高分子量的物质,有胶体化合物、疏水胶体溶液、保护胶体溶液、凝胶与干胶以及触变胶溶液。晶体液是氯化钠和其他电解质的混合溶液,有生理盐水、乳酸盐林格溶液和高渗盐水。

血浆渗透压产生的机制?

血浆渗透压,通俗的来说就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正常血浆渗透压大约在290到310之间,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部分是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氯化钠称之为晶体渗透压。另一部分来自血浆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称之为胶体渗透压。在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相对分子量要小于球蛋白,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