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朵颜三卫为什么给宁王(大宁朵颜三卫)

本文目录一览:

宁献王朱权是什么人?他与朵颜三卫有什么联系?

宁献王朱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也是一个能战善战的皇子,早早就被朱元璋封为宁王。后来更是被朱元璋委以重任,派朱权去镇守在明朝初期就是战略要地的大宁。朵颜三卫是宁王的护卫,担任宁王府的安全,也是归宁王朱权指挥的联系存在。

宁献王朱权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可以说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所谓虎父无犬子,朱元璋的儿子们也是相当厉害的,其中宁献王朱权也是如此。他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深受朱元璋的喜爱,在朱权不到十四岁时就被封为了宁王,后来朱棣清君侧成为皇帝后,宁王献出的朵颜三卫有功,最后朱棣就封朱权为宁献王了。而朱权的生母是杨妃,相比其他皇子,朱权的生母身份比较低微,但是朱元璋却对朱权比较看重,在后来出塞外作战的朱权也是没有让人失望,屡次立功,更是以善于谋略而著称军中,在后来的藩王中也是比较有实力的一个。最后因为没了实权,开始沉迷道术,这也是他为了自保的一种手段,后来郁郁而终,被追封为宁献王。

藩王戍边

朱权作为皇子,在明朝稳定后,就被派去大宁守卫了,当时的大宁可以说是从地理位置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大宁东面是连接着辽左,西边交界着宣府,是明朝初期的一个重要战略支撑点。出身低微的皇子朱权去守卫大宁,也可以看出朱权的战略和治理一方的出众能力。在后来大宁的经济发展和朱允炆削藩的时候也可以侧面看出朱权的能力确实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只可惜后来被燕王朱棣忽悠被迫一同造反。

朵颜三卫和宁献王朱权

朵颜三卫是一个绝大多数蒙古人组成的军队,也是以骑兵为主的军队。在建立之初朱元璋设立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这就是前期的朵颜三卫,后来归属于宁献王朱权了。朵颜三卫的每个军队首领都被委以官职,这样也是为了防止朵颜三卫有所异心,让宁王管辖也是为了能够帮助宁王朱权更好的守卫边疆。在后来的削藩中,朵颜三卫更是成了宁王朱权的守卫部队,负责宁王府的安全,但是也成为了震慑朝廷的力量,让朱允炆削藩遇到了难处。可惜宁王的朵颜三卫最后被朱棣骗去了,朱权也是无奈一同造反了,后来的朱权也只能做一个安分守己的无为王爷了。

说说"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在明朝最早是宁王朱权的部下,然后又投靠朱棣。

据史书记载,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他向朵颜三卫借了了3000的兵,然后这不到一万人的部队就帮助朱棣打了很多胜战,是当时相当出名的一支队伍。

并且他们还经常以少胜多,喜欢出其不意,朱棣有了他们的帮助后,就顺利的把侄子打下皇位,成功的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任皇帝。

为了酬谢朵颜三卫,就决定把大宁卫封赏给他们。同时,他还封三卫首领以都督、指挥、千户和百户等职;决定在开原、广宁两地开设互市,供兀良哈三卫蒙古人和明朝进行交易活动。

扩展资料:

朵颜三卫并不是单纯的仅仅只是一支队伍,其实是明朝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太祖朱元璋在今天的内蒙古地区设置的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

本来三卫当中以泰宁卫最强大,其次就是福余卫,朵颜卫反而是在后。但是在后来,朵颜卫实力迅速壮大,跃居三卫之首。

因此,明朝往往把三卫笼而统之地称作朵颜三卫,把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的驻地统称为“兀良哈地区”。并且他们都是蒙古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朵颜三卫

参与靖难之役的朵颜三卫是什么来历?为何朱棣北伐要攻打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也叫兀良哈三卫,分别是:朵颜卫、泰宁卫、福余卫,这是明朝对他们的称呼,朵颜三卫的前身是生活在内蒙古大兴安岭以东及附近的蒙古部落,这些部落主要有兀良哈部、翁牛特部、乌齐叶特部、札剌亦儿部等。

一、兀良哈部

兀良哈部主要是成吉思汗的最小的弟弟帖木哥斡赤斤和侄儿额勒只带的后裔,这两人被成吉思汗封到了大兴安岭的东边,其活动范围包括今天的整个黑龙江省、吉林省及内蒙古的东北。

此外还有成吉思汗手下名将者勒篾的后裔,也生活在这一带,被称为兀良哈部。

二、翁牛特部

翁牛特部据说是战国时期东胡部落的后裔,之前是生活在赵国的北部,后来分裂为鲜卑和乌桓,而部分乌桓人东迁到嫩江流域,这部分乌桓人就是蒙古翁牛特部的祖先,这支蒙古部落主要是成吉思汗的三弟诺楚因的后裔。

诺楚因的后世子孙有个叫巴颜岱青洪果尔诺颜,他的部落就是翁牛特部落,主要生活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

此外,成吉思汗还有个弟弟叫别勒古台,别勒古台的后裔有一部分驻扎在大兴安岭以东,也称为翁牛特部,就是今天的内蒙古也有翁牛特旗。

三、乌齐叶特部

乌齐叶特部是成吉思汗二弟拙赤合撒儿的后裔,拙赤合撒儿的封地在今内蒙古呼伦湖及海拉尔河一带,后来还包括嫩江平原与科尔沁草原。

四、札剌亦儿部

札剌亦儿部是迭列斤蒙古的部落之一,迭列斤在蒙古语中是普通蒙古人的意思,兀良哈部也是迭列斤部落中的一支,生活在大兴安岭的札剌亦儿部,主要是成吉思汗手下的名将木华黎的后裔。

元朝末年,朱元璋逐渐统一了天下,并开始北伐,1388年,明朝大将蓝玉在捕鱼儿海之战中打败了蒙古大汗脱古思帖木儿,肃清了这一地区的蒙古人,打开了进军大兴安岭及更北方向蒙古部落的大门,而当时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及附近的蒙古各部失去屏障,在无奈之下,这些蒙古部落投降了朱元璋。

朱元璋把这些投靠明朝的兀良哈部、翁牛特部、乌齐叶特部、札剌亦儿部等蒙古部落按照明朝的编制,编成三个卫,这就是朵颜卫、泰宁卫、福余卫,简称朵颜三卫或者兀良哈三卫,明朝的卫相当于如今的军区或者战区。

划分为三个卫的标准是按地区来划分的,但是蒙古部落并不一定是按地区居住的,也有混居现象,所以众多蒙古部落被打乱,按居住地划分为三卫。

1、朵颜卫

朵颜卫的防区在屈裂儿河(今洮儿河支流归勒里河)上游和朵颜山一带,脱鲁忽察尔为朵颜卫指挥同知。

2、泰宁卫

泰宁卫的防区在塔儿河(今洮儿河)流域,阿札施里为泰宁卫指挥,塔宾帖木儿为指挥同知。

3、福余卫

福余卫的防区在嫩江和福余河(今乌裕尔河)流域,海撒男答奚为福余卫指挥同知。

朵颜三卫共有蒙古骑兵8万余人,在朱元璋时期,朵颜三卫归属宁王朱权管辖,朱权的封地在今内蒙古多伦,当时叫大宁,喜峰关也在此处,朱权的主要作用就是镇守边境,防止关外的蒙古人来侵犯,所以手下的朵颜三卫算是一支精锐之师。

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同年开始削藩,爆发了靖难之役,朱棣当时是燕王,封地在北京,为了避免被削藩,朱棣起兵反对朱允炆,起初朱棣兵力薄弱,为了增强实力,朱棣想到了宁王朱权手下的朵颜三卫,这可是8万精锐啊。

于是朱棣找到朱权,单身一人入城与朱权交谈,却在暗地里部署军队俘虏了送行的宁王朱权,逼迫朱权加入自己,朱权迫于无奈,于是加入了朱棣,在三年的靖难之役中,朱棣打败了朱允炆,攻入南京城,朱允炆不知去向,之后朱棣当了皇帝,也就是明成祖。

大概是在靖难之役进行的当中,朵颜三卫就背叛了明朝,对于整个蒙古部落来说,朵颜三卫其实并不算大,因为在大兴安岭以西及整个蒙古高原,还生活着大量的蒙古部落,包括北元的大汗,朵颜三卫后来投靠北元大汗。

在朱元璋时期,明军有过多次大规模的北伐,导致北元损失惨重,进一步向北撤退,避开明军的锋芒,到了朱棣时代,北方的蒙古部落又开始蠢蠢欲动,为了稳定北方,明成祖朱棣先后有五次北伐。

朱棣北伐的主要目的是打击蒙古鞑靼和瓦剌,北元败退后,蒙古内部开始四分五裂,主要有两个大的政权,一个是鞑靼,另一个就是瓦剌,鞑靼和瓦剌也是互相发生战争,彼此内斗不休。

鞑靼离明朝近,瓦剌离明朝远,朱棣第一次北伐打败了鞑靼,其太师阿鲁台向明朝称臣,鞑靼一被打下去,瓦剌又强盛起来,瓦剌先打败了鞑靼,然后又进犯明朝,朱棣第二次北伐,直接打到了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瓦剌大败而逃走。

朱棣打败了瓦剌后,鞑靼部又反叛了,于是朱棣又有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朱棣的晚年不是在北伐,就是在北伐的路上,当时的蒙古各部对明朝时降时叛,朱棣来了,蒙古人要么投降,要么逃走,同时朱棣是打完鞑靼,又打瓦剌,有时候敌人的敌人也未必是盟友。

朱棣在第三次北伐鞑靼部太师阿鲁台时,对不服从明朝的朵颜三卫也进行了征服,朵颜三卫自然不是明朝的对手,再次臣服于明朝,其实朵颜三卫对于明朝也是时降时叛,因为离明朝远,与鞑靼和瓦剌算是同族,所以才会时叛时降,引发朱棣率领大军的讨伐。

引发朵颜三卫时叛时降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明朝对蒙古各部落的政策,看看朱棣数次北伐,也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战绩,鞑靼和瓦剌一直都存在,明朝的政策就是简单的军事讨伐+招抚,这样的政策并不让蒙古人彻底臣服,反而引发数次北伐,劳民伤财。

最好的办法就是和亲同化与分而治之,蒙古不可能被消灭,只能拉拢和共治,蒙古部落众多,分布广泛,其内部也有着诸多的矛盾,可以利用蒙古内部的矛盾拉一部,打一部,把臣服自己的蒙古部落迁到汉朝的居住地,让汉文化同化蒙古,用不了几年,蒙古就会汉化,光是靠朱棣的军事攻伐,解决不了大问题,朱棣死后25年,明朝皇帝都被瓦剌俘虏,这就是后果。

明朝有一支部队叫朵颜三卫,他们全部由蒙古人组成,为何这些蒙古人会甘心给明朝打工?

蒙古骑兵之所以心甘情愿的给大明打工,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明朝又多少忠心,也不是因为他们对明朝有多么信服…他们完全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才愿意归顺明朝,听从明朝的指挥。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蒙古人的生活环境。蒙古人都是游牧民族,当时他们大多生活在草原或者荒凉的大漠。在那种鬼地方,每天的娱乐方式除了唱唱歌跳跳舞,骑骑马以外,估计其他的消遣方式就只能看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类的…那该是多么的无聊。而反观在城里人的生活,没有漫天的沙子,没有那么恶劣的天气,交通方便,食物很丰富,娱乐方式也很多...这样一对比,城里比大漠和草原好的不仅仅是一丁点。

而且自从元朝建立后,这些蒙古人就迁移到了城市,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随着元朝灭亡,明朝建立,如果他们不选择归顺,估计就要滚回老家了。但是如果当时他们能归顺明朝,那就意味着可以远离他们原本苦哈哈的日子,不用在大漠中看沙子看骆驼,还可以有钱拿,潇潇洒洒的生活…所以这就是他们选择给明朝打工的一个原因。

其次,朱元璋曾经给这些蒙古人许诺,要是他们愿意给明朝打工,将会给他们荣华富贵。这个承诺对于很多蒙古骑兵来说,是一个令人心动的条件,毕竟荣华富贵是许多蒙古骑兵梦寐以求的生活。朱元璋是一个比较抠门的人,他也是付出了蛮多的代价,才让这些人甘愿为他打工的。

所以说,这些就是为什么蒙古骑兵原因给大明打工的几个原因了。

朵颜三卫替朱棣立下了汗马功劳,朱棣为什么还要恩将仇报呢?

朱棣这么做是因为朵颜三卫背叛明朝,为了保障明朝北方的稳定,朱棣才派兵镇压了朵颜三卫。

朱棣在和建文帝争夺皇位的战争中,朵颜三卫出了不少力,为朱棣登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朱棣登基之后,并没有对朵颜三卫放任不管,而是对他们放权,希望他们能够在明朝北部建立起屏障,对抗其他少数民族入侵。

朵颜三卫毕竟是少数民族,他们和明朝的关系若即若离,多次和鞑靼联合,一起入侵内陆,朱棣在征讨鞑靼的途中,得到他们和鞑靼联合的消息之后,派兵镇压了朵颜三卫。

一、朱棣这么做是为了北方稳定。

朵颜三卫一直驻守在大宁地区,受宁王管控,但是他们在朱棣争夺皇位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因此朱棣当时把大宁地区赏赐给了朵颜三卫,让他们在大宁地区驻守,帮助明朝抵御外敌,但是他们阴奉阳违,多次和鞑靼合作。朱棣在得知朵颜三卫背着他依附于鞑靼之后,选择派兵征讨朵颜三卫,维护了北方的稳定。

二、朱棣征讨朵颜三卫,是为了挽回面子。

朱棣当时从宁王手中借走朵颜三卫,并承诺和宁王共享天下,但是他当了皇帝之后,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把宁王迁到内陆管控起来,给朵颜三卫放权,让他们自己管控大宁,但是朱棣的做法埋下了祸根。朵颜三卫一直对明朝没有归属感,他们背后和鞑靼合作,帮助他们打探消息,让朱棣征讨鞑靼无功而返,因此朱棣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在征讨鞑靼回来的时候,派兵镇压了朵颜三卫。

三、朱棣这么做是为了震慑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是当时草原三股势力之一,并且他们驻守在明朝北方,朱棣想让他们听话,必须让他们看到明朝的实力,因此他派兵镇压了朵颜三卫,让他们乖乖听话,帮助明朝在北方建立屏障,抵抗外族入侵。

朱棣对朵颜三卫翻脸,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威严,维护北方的稳定。大家对此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朵颜三卫是明朝朋友,朱棣打鞑靼为啥连朵颜三卫也一并打?

明成祖一生进行了5次北伐,在第3次北伐的时候,本来是为了打击鞑靼大汗阿鲁台,但是在进军途中,并没有找到阿鲁台。因为阿鲁台早就带着族人提前逃跑了。明成祖一怒之下,把阿鲁台没有来得及转移走的帐篷一股脑儿烧掉,把阿鲁台留下来的牛羊牲口,全部往家里赶。

在回来的路上,明成祖忽然拐道前往进攻朵颜三卫。由于朵颜三卫并没有着力防备,因此明成祖给予了他们沉重的打击,几乎灭绝了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

说起来,朵颜三卫是曾经给过朱棣很大帮助的。朵颜三卫在朱元璋北伐期间,归附了明朝。后来,朵颜三卫被朱元璋划拨给了宁王朱权。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由于要用一个藩王的兵力对付全国的兵力,因此,他在兵力上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他打起了朱权的主意。《明史》上记载,当时朱权实力雄厚,“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也就是说,朱权除了有八万甲士、六千战车外,还有朵颜三卫下面众多骁勇善战的骑兵。

朱棣在用计谋擒获朱权以后,也就把朱权的这些兵力收归己有。这样一来,虽然朱棣在总兵力上,还是远远不能与中央军抗衡。但他依靠这些强悍的军队,最终夺取了朱允炆的江山。

由此可见,朵颜三卫对朱棣是帮了很大忙的。所以,朱棣实在不该打击他们。打击他们的话,就有点显得恩将仇报了。

再一点,在明军的强力打击下,当时整个蒙古分成瓦剌、鞑靼和朵颜三卫三部分。这三部分中,鞑靼与明朝比较敌对,瓦剌稍微好一点,朵颜三卫与明朝最亲善。

这三部分并不团结,互相攻击。当时对于明朝来说,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他们进行分化。最重要的,就是要联合一部分,打击另一部分。尤其是应该联合瓦剌和朵颜三卫,把鞑靼给消灭掉。这也是唐朝的时候,对付北方少数民族所使用的政策,而且效果还非常好。

(朱棣画像)

可是为什么朱棣却不这样做,反而还要打击自己的朋友朵颜三卫拉仇恨呢?

朱棣之所以要打击朵颜三卫,有两个直接的原因。

一是因为朵颜三卫虽然与明朝亲善,表面上投奔了明朝,实际上又和鞑靼的阿鲁台眉来眼去,帮助阿鲁台打击明朝。

二是朵颜三卫本来一开始还和明朝关系很好,但是后来,他们却开始不断南下抄掠明朝,侵扰明朝边关的老百姓。

那么,朵颜三卫本来和明朝亲善,为什么会做这件事呢?

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当蒙古人回到漠北的时候,由于他们人的基数比较庞大,再加上元朝统治期间,蒙古人大量南下,在南方生活,漠北缺少经营。当然了,由于那里土地贫瘠,不出产庄稼,他们想要经营,也办不到。

当年蒙古帝国之所以强势崛起,在那里生活得比较好,更多的,还是靠不断的南征北战,从别的国家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粮食,因此生活不愁。元末明初蒙古人回到漠北后,就面临着物资极为缺乏的情况。他们为了夺得更多的物资,只能互相攻击,同时南下抄掠明朝。

(鞑靼大汗阿鲁台)

朵颜三卫当时在蒙古三大部落中,力量是最小的。当鞑靼打过来的时候,他们虽然想对抗,但是力量不足。因此,尽管他们归顺了明朝,却又不得不向鞑靼投降。毕竟明朝鞭长莫及,等着明朝带着军队来救的时候,他们可能早就被鞑靼给干掉了。所以,他们才会显得两面三刀。

另一方面,虽然明朝也会赐给他们物品,但是由于他们基数太大,因此根本不够。没有办法,他们只能南下抄掠。

所以,朱棣当时之所以要打朵颜三卫,就是明白,在利益面前,在利害关系面前,没有真正的朋友。且不说明朝自身物资就不丰富,就算很丰富,也无法满足朵颜三卫蒙古人巨大的需求。而且,就算满足了,当明军撤退,阿鲁台打过来的时候,朵颜三卫依然会投降他们。与其养一个填不饱的“白眼狼”,不如把它消灭,以免成为祸害。

明朝之所以采用它这样的策略,还在于他们对自己军队的力量极为自信。明朝是历史上唯一不采用温和外交手段,直接强打北方少数民族的朝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朱元璋和朱棣给后世定下的基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