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孔子克己复礼(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内涵)

孔子克己复礼的礼指什么?

孔子克己复礼的礼指礼法。儒家的本质是人乘宗教,仁义礼智信分别对应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此处礼应该是对应不邪淫。从儒家本身的理论说,礼是礼法,即戒律本称呼。不杀生为礼,尊敬他人为礼,爱护弱小为礼。守护正法为礼,为何,礼为戒律,衣冠。

更多关于孔子克己复礼的礼指什么,进入:

孔子是如何对“克己”进行论述的?()

孔子还对以执政者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克己”的要求。这就是有名而也有误解的那句话:“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这句话可以说是孔子思想的纲要,涉及到了礼、仁,而以“克己”作为复礼归仁的实践要求。对于“克己”的“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释为“胜”、“克制”,一是释为“能够”、“堪能”。从《论语》的有关论述看,把“克”解释成“克制”似乎更符合孔子的本意。其实,孔子自己对“克己”自有一套论述的。

在他看来,“克己”的一种方式是“约”,即约束。《里仁》云:“以约失之者鲜矣。”朱注:“谢氏曰:“不侈然以自放之谓约。尹氏曰:凡事约则鲜失,非止谓俭约也。”这就是说,能够自我约束不放纵就可以少犯错误。他又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朱注:“君子学欲其博,故于文无不考;守欲其要,故其动必以礼。如此,则可以不背于道矣。程子曰:“博学于文而不约之以礼,必至于汗漫。博学矣,又能守礼而由于规矩,则亦可以不畔道矣。”(《颜渊》)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子罕》)朱注:“侯氏曰:“博我以文,致知格物也。约我以礼,克己复礼也。”可见孔子是从学与礼的相反相成中来谈的,学要博,礼要约。“约之以礼”与“克己复礼”是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指以礼来克制、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

“克己”的另一种方式是“自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自戒便是自爱,便不会走入人生的误区。孔子在回答樊迟问如何“辨惑“时,讲的不是分辨是非之道,而是自戒。他说:“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颜渊》)“克己”还要自省、自责、自讼。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朱注:“思齐者,冀己亦有是善;内自省者,恐己亦有是恶。”前者是积极的向善,后者是消极的自防。曾子还更明确地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朱注:“尹氏曰:曾子守约,故动必求诸身。”是说曾子注重内在修养,事事反求诸己。反省,是人的自我意识成熟的标志。经常反省,有错改之,无错则免。他还语重心长地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但一般人很少有自责精神,孔子感慨地说:“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

孔子“克己”最彻底的要算“不争”、“无争”了,这与道家思想甚为接近,是早期儒道关系还不紧张时手道家的影响,也说明儒道思想的有同一的一面。子曰:“君子矜而不争,当而不群。”(《卫灵公》)这是辨证而正面的要求。又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可见,不争也不是绝对的任何如何竞争,而是认为应有正当的符合礼乐文明的“争”。

克己复礼的意思?

意思是克制自己,使言行举止符合于“礼”,就是仁。

出自: 《论语》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口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扩展资料: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

孔子克己复礼(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内涵)孔子克己复礼(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内涵)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是指什么

是恢复周礼,主张恢复到周的礼仪制度。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更多关于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进入:

克己复礼为什么是孔子的主张

孔丘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你的统治。”这里的“礼”,是指西周奴隶制的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礼节仪式等。“克己复礼”是孔老二复辟西周奴隶制的反动纲领。

春秋末期,奴隶起义的革命烈火遍地燃烧,新兴地主阶级到处向奴隶主贵族展开夺权斗争。面对“礼坏乐崩”、天下大乱的形势,孔老二这个顽固地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反动家伙,挥舞起“克己复礼”的黑旗,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复兴灭亡了的奴隶制国家,接续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让那些被打倒的奴隶主贵族重新上台,复辟奴隶主阶级专政。

孔子提出的 克己复礼 是什么意思

亲爱的楼主:

【正解】克己复礼,是孔子对当时的时代提出的一种观点,约束自己的行为,思想等,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有一定的落后性。

祝您步步高升

期望你的采纳,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