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韦编三绝的意思(韦编三绝的意思和道理)

本文目录一览:

韦编三绝成语解释

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成语韦编三绝出自那个典故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我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韦编三绝成语解释 1

【汉字书写】 :韦编三绝

【汉语注音】 :wéi biān sān jué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人读书勤奋。

【韦编三绝的意思】 :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然后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废寝忘食地学习。

【韦编三绝的近义词】 :三绝韦编、悬梁刺股、穿壁引光、囊萤照读、引锥刺股、凿壁偷光;

【韦编三绝的反义词】 :一暴十寒、偶一为之;

【韦编三绝的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是赫赫有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三岁的时侯父亲就离他而去,孔子自小就勤奋好学,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钻研学问,整理古书,并编写了很多著作。晚年的孔子仍然是勤学研究手不释卷。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道:“孔子在晚年的.时侯开始研究《周易》,他为了把《周易》读懂,如饥似渴地反复学习,他读完第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读完第二遍掌握了它的要点,读完第三遍便有了深刻的理解。”古代时人们用牛皮绳把竹简串在一起,孔子在翻看《周易》的时侯因为次数太多,结果把牛皮绳磨断了好多次,后来人们就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来概括孔子这种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

【韦编三绝例句】

东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圣者犹韦编三绝,以勤经业,凡才近人,安得兼修!”

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在卭笮十余载,沉研《易》象,韦编三绝,赋诗纵酒,以乐当年。”

杨伯峻《黄季刚先生杂记》:“当时太炎先生赠一寿联,‘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太炎先生是催他写书,他却认为是谶(chèn)语。”

【韦编三绝造句】

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能够举一反三,期待创新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你乐此不疲地钻研技术,如果再学习古人韦编三绝的做法,脚踏实地一定能琢磨出其中的门道来。

韦编三绝成语解释 2

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韦编三绝的意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关于韦编三绝的历史典故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成的:把竹子劈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起来才能阅读。像《周易》这样的书,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出生于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自幼丧父,但他勤奋好学,曾拜许多人为师,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他涉猎十分广泛,加上他不知疲倦地刻苦鉆研,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学问家。

孔子在年轻的时候就花了很大的精力,把《周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他又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了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又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绳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孔子不仅以身作则,给自己的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而且还利用各种机会告诉学生“好学”的重要性,所以,成为桃李满天下的大教育家。相关阅读》》》》》鹏程万里是什么意思?成语程万里的历史故事

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

韦编三绝的意思是: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读《易》这本书,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示例】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映雪读书、凿壁偷光、悬梁刺股、三绝韦编、牛角挂书

【反义词】不学无术、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扩展资料

1、韦编三绝的近义词

映雪读书

【解释】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出自】明·廖用贤《尚友录》卷四“晋代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境贫寒,灯已无油,尝于冬月映雪读书。”

晋代孙康,京兆(西安)人,聪敏喜爱学习。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灯油,在冬天的雪地里借着月光读书。

【例子】这种映雪读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2、韦编三绝的反义词

不学无术

【解释】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然而,霍光不学无术,看不见全面的道理。

【示例】这个人不学无术,却总是油腔滑调的。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人无学术、没本事

韦编三绝的意思

【解释】据说孔子晚年爱读《周易》,因翻动次数多,使穿竹简的皮带断了好几次。后用来形容勤奋学习。

拼音:wéi biān sān jué。

出处:元·鲜于必仁《折桂令·书》曲:“送朝昏雪案萤灯,三绝韦编。”

语法: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含褒义。

【反义词】偶一为之

【拼音】[ ǒu yī wéi zhī ]

【解释】偶:偶然,偶尔。偶尔做一次。

出处:现代·鲁迅《书信集·致赖少祺》:“但我以为这些方法,也只能随时随地,偶一为之,难以多做。”

语法: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或分句,用于书面语,用于庄重场合,中性。

【近义词】蜻蜓点水、逢场作戏。

【反义词】勤学苦练、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的意思是什么意思,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意思意思

1.成语:韦编三绝拼音:wéibiānsānjué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

2.三:概数,表示多次。

3.绝:断。

4.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5.比喻读书勤奋。

6.来源:《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7.”转个有关考证的帖子,我认为讲的有点道理,可以参考一下。

8.??“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

9.《史记·孔子世家》载:amp。

10.#34。

11.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12.读《易》,韦编三绝。

13.曰:amp。

14.#39。

15.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16.amp。

17.#39。

18.amp。

19.#34。

20.传统说法,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并且撰写了《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合称amp。

21.#34。

22.十翼amp。

23.#34。

24.,又称《易大传》。

25.??韦,熟牛皮。

26.古代用竹片写书,再用皮条编缀成册。

27.指多次。

28.绝,断。

29.孔子勤读《易》书,致使编缀的皮条多次断开。

30.他还说:amp。

31.#34。

32.如果多给我几年功夫,那么,我对于《易》的知识会更加丰富的。

33.amp。

34.#34。

35.《论语·述而》载:amp。

36.#34。

37.子曰:amp。

38.#39。

39.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40.??amp。

41.#39。

42.amp。

43.#34。

44.,加和假意近。

45.如果五十岁就开始学习《周易》,那么就可以不犯大错误了。

46.宋欧阳修作《易童子问》,提出许多疑问,认为amp。

47.#34。

48.十翼amp。

49.#34。

50.、amp。

51.#34。

52.皆非圣人之作amp。

53.#34。

54.,amp。

55.#34。

56.亦非一人之言amp。

57.#34。

58.。

59.以后,对十《易经》和《易传》的写作年代和作者的问题,成为学术界持久华沦的问题。

60.??许多人否定孔子和《易传》的关系,进而否定孔子和《周易》的关系。

61.-般学者认为《易经》作于殷末周初,而《易传》则成于战国时代。

62.《十翼》虽非孔子一人手笔,《易经》、《易传》和孔子的密切关系却难以否定。

63.《左传》、《国语》记载,春秋时期的人引《易》占卜论事,就有二十余条,通《易》学的人分布于周、鲁、卫、郑、晋、齐、秦各国,说明当时流行《易》学,学习者甚多,可能还是一种时髦。

64.??在这种社会氛围中,作为周游列国的大学者孔子怎么会不学《易》、不谈《易》呢?《史记·儒林列传》还记载孔子的传《易》系统。

65.孔子传《易》给鲁国商瞿,商瞿六世传到齐人田何。

66.田何传东武人王子仲,王子仲传?川人杨何,杨何又传给齐人即墨成、广川人孟但、鲁人周霸、莒人衡胡、临?人主父偃。

67.??《汉书》把《史记》省略掉的中间四世补齐,他们分别是:东鲁桥庇子庸、江东{马干}臂子弓、燕周丑子家、东武孙虞子乘(又作淳于人光羽子乘)。

68.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残卷附录《易传》六篇,分别是《二三子问》、《系辞》、《易之义》、《要》、《缪和》、《昭力》。

69.??据廖名春考证,这些应为战国中、后期的作品,不会晚于《吕氏春秋》和《韩非子》。

70.在《二三子问》中,记载孔子和子贡等学生讨论《周易》的对话。

71.从以上资料可见,孔子晚年确实喜读《周易》,而认真钻研《周易》,以致韦编三绝。

72.还向学生传授过《周易》。

73.??传统说法,孔子作《十翼》,后人对《十翼》进行研究,发现和传统说法不一致之处,例如《十翼》中常有amp。

74.#34。

75.子曰amp。

76.#34。

77.,孔子自己著书,不可能写amp。

78.#34。

79.子曰amp。

80.#34。

81.。

82.可以作这样的推测,开始,孔子口讲,经几代传授,到战国中期,传《易》者写于竹帛,才真正成书。

83.传《易》者采纳了孔子以来历代传《易》者的说法,整理成系统的《易传》,称孔子所传,也是可以理解的。

84.??其中包含历代传《易》者的研究成果,也是很自然的。

85.因为有的提法、思想不是孔子所写,就认为《易传》孔子??关,是不妥当的。

86.相反,如果认为它是孔子所传,其中每一句话必定是孔子所写,也未必妥当。

“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啊?

意思是: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比喻读书勤奋。

韦编三绝,读音是wei bian san jue,是一个汉语成语,释义是。韦: 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老夫子「读《易》,韦编三绝」。意思是说孔子读《易经》的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

示例: 哥哥读书总是习惯反覆研读,简直到了韦编三绝的地步!

扩展资料:

韦编三绝近义词:

1、牛角挂书

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

出自: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新唐书·李密传》:密以薄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意思是: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示例:我听人说魏王幼时牛角挂书,满腹经纶,很有学问的么?

2、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读音xuán liáng cì gǔ。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意思是:苏秦读书十分刻苦,想打瞌睡的时候,就拿锥子刺向自己的大腿,以致鲜血顺腿流到脚上也不在乎。

示例:月考就要到了,我决心效法古人悬梁刺股的精神来准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