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土壤剖面四个层次(土壤剖面四个层次小学)

什么是沙质土壤,和什么是肥沃的沙质土壤?

沙质土壤类型:

在形成过程中的生物作用非常微弱,而薄层的风化壳受干热气候的影响,成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主导作用。地表多沙质化,砾石化和有龟裂结皮。土壤PH在9.0-10.0之间,呈强碱性反应;其碱化程度广泛而强烈。其土壤类型也较复杂而多样,主要分布有灰漠土、棕钙土、栗钙土、风沙土、盐土等六个土类,各土类的土壤养份见表

保护区各土类的土壤份

养 份

土类

有机质(%)

碱解氮(ppm)

速效磷(ppm

速效钾(ppm

灰漠土

0.8497

49

10

137

棕钙土

0.9532

49

8

149

栗钙土

2.217

125

4

184

土壤剖面四个层次(土壤剖面四个层次小学)土壤剖面四个层次(土壤剖面四个层次小学)


风沙土

0.1552

31

4

93

草甸土

0.8812

46

8

384

土壤剖面四个层次(土壤剖面四个层次小学)土壤剖面四个层次(土壤剖面四个层次小学)


1.灰漠土

由于长期遭受强烈的风蚀,灰漠土的表层特征不明显,几乎无腐殖质层,地表土壤质地粗,有较多的粗细砂砾,部分地区表层被吹沙覆盖。土层较厚,平均40-150厘米。灰漠土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洪积阶地上,植被以旱生、超旱生灌木、半灌木为主,有四合木、白刺、珍珠、油蒿等。丘陵上分布有较大面积的砂砾质灰漠土,其上生长有该保护区的特有植物群系半日花群系,是一种权适宜半日花生长的土壤。

2.棕钙土

棕钙土为主要地带性土壤类型之一。土层较厚,平均80-150米,其剖面有三个基本层次构成,即浅棕色、棕灰色的腐殖质层,灰白色的钙积层和母质层。其中腐殖质层较薄,一般在20厘米左右。钙积层部位一般出现较浅,多在15-30厘米,较坚实,厚度20-100厘米;这类土坡土质较粗,多为砂土-砂壤土,地表多砂砾化,部分地段表层为较薄的吹砂覆盖,土壤肥力差。

棕钙土分布于洪积台地上及残山丘陵上,其上生长于高平原及低丘陵上,植被以和草原化荒漠为主,有四合木、油篙、针茅等。覆盖度50%。

3.栗钙土

栗钙土剖面分化明显,层次过渡清晰,由腐殖质层、钙积层和母质层组成。表土层厚20-40厘米。植被主要为多年生旱生草本及一些旱生灌木。

4.风沙土

风沙土的剖面分化不明显,属AC构型或无层次之分,腐殖质层不明显,养分积累甚微。形成许多固定、半固定沙丘及平缓沙地。植被以沙生灌木为主,如白刺、沙冬青、霸王、沙蒿等。

5.草甸土

草甸土在保护区分布面积很少,主要分布在黄河冲积阶地和部分河谷地。一般为冲积-洪积沉积物,植被主要有盐爪爪、披碱草等。

沙质土壤肥效释放快,宜施用农家肥等长效肥料,不致后期脱肥造成减产,此外要注重增施P、K肥。

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叫肥沃的沙质土.

沙质土壤类型:

在形成过程中的生物作用非常微弱,而薄层的风化壳受干热气候的影响,成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主导作用。地表多沙质化,砾石化和有龟裂结皮。土壤PH在9。0-10。0之间,呈强碱性反应;其碱化程度广泛而强烈。其土壤类型也较复杂而多样,主要分布有灰漠土、棕钙土、栗钙土、风沙土、盐土等六个土类,各土类的土壤养份见表

保护区各土类的土壤份

养 份

土类

有机质(%)

碱解氮(ppm)

速效磷(ppm

速效钾(ppm

灰漠土

0。

8497

49

10

137

棕钙土

0。9532

49

8

149

栗钙土

2。

217

125

4

184

风沙土

0。1552

31

4

93

草甸土

0。

8812

46

8

384

1。灰漠土

由于长期遭受强烈的风蚀,灰漠土的表层特征不明显,几乎无腐殖质层,地表土壤质地粗,有较多的粗细砂砾,部分地区表层被吹沙覆盖。

土层较厚,平均40-150厘米。灰漠土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洪积阶地上,植被以旱生、超旱生灌木、半灌木为主,有四合木、白刺、珍珠、油蒿等。丘陵上分布有较大面积的砂砾质灰漠土,其上生长有该保护区的特有植物群系半日花群系,是一种权适宜半日花生长的土壤。

2。棕钙土

棕钙土为主要地带性土壤类型之一。土层较厚,平均80-150米,其剖面有三个基本层次构成,即浅棕色、棕灰色的腐殖质层,灰白色的钙积层和母质层。其中腐殖质层较薄,一般在20厘米左右。钙积层部位一般出现较浅,多在15-30厘米,较坚实,厚度20-100厘米;这类土坡土质较粗,多为砂土-砂壤土,地表多砂砾化,部分地段表层为较薄的吹砂覆盖,土壤肥力差。

棕钙土分布于洪积台地上及残山丘陵上,其上生长于高平原及低丘陵上,植被以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为主,有四合木、油篙、针茅等。覆盖度50%。

3。栗钙土

栗钙土剖面分化明显,层次过渡清晰,由腐殖质层、钙积层和母质层组成。

表土层厚20-40厘米。植被主要为多年生旱生草本及一些旱生灌木。

4。风沙土

风沙土的剖面分化不明显,属AC构型或无层次之分,腐殖质层不明显,养分积累甚微。形成许多固定、半固定沙丘及平缓沙地。植被以沙生灌木为主,如白刺、沙冬青、霸王、沙蒿等。

5。草甸土

草甸土在保护区分布面积很少,主要分布在黄河冲积阶地和部分河谷地。成土母质一般为冲积-洪积沉积物,植被主要有盐爪爪、披碱草等。

沙质土壤肥效释放快,宜施用农家肥等长效肥料,不致后期脱肥造成减产,此外要注重增施P、K肥。

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叫肥沃的沙质土。

沼泽之地什么意思?

指长期受积水浸泡,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区。土壤剖面上部为腐泥沼泽土或泥炭沼泽土,下部为潜育层。

土壤成因,土壤分类,主要土壤的类型?

土壤 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

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

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地球陆地表面土壤种类的分异和组合。与自然地理条件的综合变化密切相关。

中国的主要土壤类型有15种。

砖红壤

分布地区: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形成条件: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土壤剖面四个层次(土壤剖面四个层次小学)土壤剖面四个层次(土壤剖面四个层次小学)


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

分布地区: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形成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

分布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形成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一般特征: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

分布地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形成条件: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一般特征: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棕壤

分布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一般特征: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暗棕壤

分布地区: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形成条件: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一般特征: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寒棕壤(漂灰土)

分布地区: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

形成条件:寒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一般特征: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褐土

分布地区: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干旱。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为主。

一般特征: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碳酸钙淀积。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

黑钙土

分布地区: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形成条件: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植被为产草量最高的温带草原和草甸草原。

一般特征: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栗钙土

分布地区: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是钙层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

形成条件: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6℃,年降水量250-350毫米。草场为典型的干草原,生长不如黑钙土区茂密。

一般特征:腐殖质积累程度比黑钙土弱些,但也相当丰富,厚度也较大,土壤颜色为栗色。土层呈弱碱性反应,局部地区有碱化现象。土壤质地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区内沙化现象比较严重。

棕钙土

分布地区: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缘,是钙层土中最干旱并向荒漠地带过渡的一种土壤。

形成条件:气候比栗钙土地区更干,大陆性更强。年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150-250毫米,没有灌溉就不能种植庄稼。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

一般特征:腐殖质的积累和腐殖质层厚度是钙层土中最少的,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土壤呈碱性反应,地面普遍多砾石和沙,并逐渐向荒漠土过渡。

黑垆土

分布地区: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

形成条件: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8-10℃,年降水量300-500毫米,与黑钙土地区差不多,但由于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小。由黄土母质形成。植被与栗钙土地区相似。

一般特征:绝大部分都已被开垦为农田。腐殖质的积累和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层的颜色上下差别比较大,上半段为黄棕灰色,下半段为灰带褐色,好像黑垆土是被埋在下边的古土壤。

荒漠土

分布地区:内蒙古、甘肃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等地区,面积很大,差不多要占全国总面积的1/5。

形成条件: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不到100毫米。植被稀少,以非常耐旱的肉汁半灌木为主。

一般特征: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碳酸钙表聚、石膏和盐分聚积多,土壤发育程度差。

高山草甸土

分布地区: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形成条件:气候温凉而较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高山草甸植被。

一般特征:剖面由草皮层、腐殖质层、过渡层和母质层组成。土层薄,土壤冻结期长,通气不良,土壤呈中性反应。

高山漠土

分布地区:藏北高原的西北部,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形成条件:气候干燥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年降水低于100毫米。植被的覆盖度不足10%。

一般特征:土层薄,石砾多,细土少,有机质含量很低,土壤发育程度差,碱性反应。

请问褐土的特点是什么?

褐土,发育于地中海型气候区或欧亚大陆东部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半干旱森林灌木下的土壤。又称褐色森林土。

广泛分布于西欧地中海沿岸,非洲北部、俄罗斯、美国西南部、墨西哥北部、南美西部,澳大利亚也有存在。

中国主要分布在燕山、太行山、吕梁山等山地,陕西中部、山西南部、河南西部等盆地,以及山东的济南至潍坊一带。

褐土的主要特征是:表土呈褐色至棕黄色:剖面中、下部有粘粒和钙的积聚:呈中性(表层)至微碱性(心底土层)反应。土壤剖面构型为有机质积聚层-粘化层-钙积层-母质层。中国境内褐土多发育于碳酸盐母质上,具有明显的粘化作用和钙化作用。呈中性至碱性反应,碳酸钙多为假菌丝体状广泛存在于土层中、下层,有时出现在表土层。褐土分为典型褐土、淋溶褐土、碳酸盐褐土和潮褐土个亚类。

褐土除适宜农作物生长外,也适宜于栽培苹果、梨、枣、杏、柿等果树作物。但为防止旱、瘠和水土流失的影响,须加强水土保持、培肥和灌溉措施。

藻泽地是什么?

是湿地。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全面、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它具有科研价值、教育价值、美学价值等多种功能,是重要的自然资源。目前世界上有湿地逾8.6×106km2,约占土地总面积6%。因此,对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沼泽地指长期受积水浸泡,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区。土壤剖面上部为腐泥沼泽土或泥炭沼泽土,下部为潜育层。有机质含量高,持水性强,透水性弱,干燥时体积收缩。经排水疏干,土壤通气良好,有机物得以分解,可增加肥分。

排碱沟原理?

排碱沟,顾名思义,就是为排碱而修的沟。

其主要功能为排碱、排涝、灌溉、防洪。

下雨或灌溉后,碱溶到了地下水水里,通过排碱沟把流动的地下碱水排出去,从而达到降低土地含碱量的目的。

土地去碱的办法:

1、农业措施

主要农业技术措施有合理耕作,用改结合,进行微区改土、大穴整地以及增施有机肥。

深耕有利于疏松表层,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变盐分在土壤剖面的分布状况,同时又能切断毛管,减少水分蒸发,抑制返盐。

2、水利工程改良措施

水利工程改良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地下水水位,方法则是主要通过明渠排水,或者用俗称为“洗盐”的方法来用水冲洗盐碱土。这种方法经过实践结果证明,一次就可以使土壤含盐量从0.3%降至0.2%,两次使用可以降至0.1% 。

土壤性质?

1.土壤的性质可大致分为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生物性质。

2.土壤的物理性质主要指土壤的形态特征,其中有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干湿度,孔隙状况,新生体和侵入体等。

土壤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由固相,也相,气相三相物质组成。按容积计,典型土壤中矿物物质和有机质(二者为固相)分别占38%和12%,液相和气相物质占50%。

土壤的基本性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吸附性 土壤的吸附性与土壤中存在的胶体物质密切相关。土壤胶体包括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一无机复合胶体。由于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胶粒表面带有电荷,分散在水中时界面上产生双电层等性能,使其对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有极强的吸附能力或离子交换吸附能力。

(2)酸碱性 土壤的酸碱性是土壤的重要理化性质之一,是土壤在形成过程中受生物、气候、地质、水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氢离子存在形式,土壤酸度分为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两类。活性酸度又称有效酸度,是指土壤相处于平衡状态时,土壤溶液中游离氢离子浓度反映的酸度,通常用pH值表示。

土壤的基本性质是:

(一)吸附性。土壤的吸附性能与土壤中存在的胶体物质密切相关。

(二)酸碱性。土壤的酸碱性是土壤的重要理化性质之一,是土壤在形成过程中受生物、气候、地质、水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氧化还原性。由于土壤中存在着多种氧化性和还原性无机物质及有机物质,使其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