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颜真卿和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

本文目录一览: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人 柳公权简介

1、柳公权是唐代的著名书法家和诗人,是属于唐朝中期的。

2、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3、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获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

柳公权是何许人物呢?下面我整理了柳公权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历仕宪、穆、敬、文、武、宣、懿七朝,官至太子少师。最后讲的是柳公权这个人在唐宪宗时期就开始做官,历经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总共7个朝代,官位最高做到了太子少师。只能说,一个人当官,能历经这么多朝代,一是长寿,二是唐朝中后期的皇帝更换得的确太勤快,而且寿命短暂。

柳公权出名的一是书法,二是诗歌。代表作《神策军碑》,关于他的书法,还有一个柳公权拜师的故事。小时候,柳公权的字写得很糟,经常被先生和父亲骂,为了不挨骂,只能努力练字啊,一年之后,初有成效,不至于再挨骂,在与村里同龄的.小伙伴们相比,算拔尖了。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小公权的尾巴尖儿就开始翘起来了,开始在小伙们举行的书会中炫耀自己的字。写的是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家看不过去了,对其严加批评,小公权不服,就让老人家写几个字来看看。 但是,老人家只是一个卖豆腐的,怎么会写呢?于是老人家根据自己的丰富阅历,让小公权去华京城看看,那儿有个人会用脚写字,而且还写得非常好看!倔脾气起来的小公权,第二天便留了张纸条,就独自前往了40多里外的华京城。 到了华京城,果然看到了一张白布,上书字画汤,字体苍劲有力。而且周围很多人,小公权便挤进去看了看,结果居然看到了一个干瘦老头坐着用脚在写字,写得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

在这里,小公权意识到了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看到了如此牛的人,小公权就想拜师,愿其教他写字的秘诀 这下子,干瘦老头惊呆了,他本是一个残疾人,天生没手,只有靠脚巧生活,字写得算不上好看,只是为了讨口饭吃。在小公权的苦苦哀求下,送了他一首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我不得不说,这简直是王羲之的翻版,但也告诉我们一件事:凡是只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积极吸取教训,总会做出一番成效。 柳公权拜师的整个故事实则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虚心向人求教,不能骄傲自满。自此之后,小公权努力练字,成为唐代最后一个著名的书法家。

文宗称他是钟王复生,无以复加焉。穆宗问他怎么样用笔最佳,他说:用笔在心,心笔则正,这句名言被后世传为笔柬佳话。柳体与颜体齐名,并称为颜筋柳骨。 柳公权的第二个成就便是诗歌。昔有曹植七步成诗,后有柳公权三步成才。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柳公权跟着唐文宗去未央宫花园中游玩,文宗停下车子对柳公权说:有一件使我高兴的事。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发下,现在二月里就把春衣发放完毕。柳公权上前祝贺,文宗说:只是祝贺一下,还不能把你的心意表达清楚,你应作首诗向我祝贺。宫人催他亲口念给文宗听,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挟纩非真纩,分衣是假衣。从今貔武士,不惮戍金微。文宗高兴地说:曹子建七步吟诗,你竟只需三步。 虽然晚年由于年事已高,疲惫出错,被弹劾,停了一季俸禄,寿终正寝,享年八十八。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人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人

柳公权是唐朝人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代表作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金刚经碑)》、《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