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美联储利率走势图(美联储利率走势图 十年)

本文目录一览:

如果美联储激进加息 哪些人将率先破产?

从目前美国的经济状况以及特朗普的政策影响来看,2017年,美联储可能采取较2016年更为激进的加息路径。而这对美国借贷者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美国目前的债务危机远比想象的严峻,美联储激进的加息步伐可能迫使很多美国家庭破产!

对股市来说,美联储加息是一个福音,这意味着美股可能会继续创纪录新高,但是这对借贷者来说却是一个艰难的时期,而且美国的债务危机可能比想象中的还要严重,已经濒临爆发的边缘。

(图为美国隐含政策利率走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隐含政策利率曲线开始变得更为陡峭,这暗示美国的加息步伐可能会进一步加速。)

2007-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是简单点来说就是将贷款借给了不符合借贷者标准的人,从而导致无力偿债的情况。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策略性违约,这意味着借贷者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却并不愿意偿还贷款。

目前,美国的汽车贷款、学生贷以及房贷已经超出了很多信誉不高的消费者承受的地步,美联储加息很可能将一些家庭逼近破产边缘。

最好的情况是,债权人将遭受损失,而最坏的结果可能是另一场债务危机!

2017年,情况可能还不会严峻到无法一发不可收拾,但是消费者贷款负担的增加却很有可能对经济产生严重的影响。

以下是美国目前面临的一些债务危机:

1、次级车贷

据美国益百利集团调查显示:美国当前的汽车贷款超过了1万亿美元(据统计达到了1.14万亿美元)。也许有人会说,这说明美国人的消费活动较为活跃,但是换个方向呢?这是否同时意味着美国消费者沉重的债务负担呢?

(从图可以看出,自2010年之后,未偿还汽车贷款呈现出逐渐递增趋势,不过2012年之后,一些不良的贷款行为也呈温和上升趋势)

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有五分之一的车贷对象为具有较高风险的次优级贷款人。美国当前的平均汽车贷款为3万美元,这意味着贷款人每个月需要支付500美元的贷款。在这样的情况下,汽车贷款违约上升也就见怪不怪了。

调查机构发现,和2012年水平相比,目前的车贷款拖欠等不良行为已经上升了21%。环联咨询公司副总裁近期表示,预计汽车贷款中的拖欠偿债等不良贷款行为还将继续增加。

(图为银行、其它金融机构以及所机构中,不同信誉分数贷款者为偿债务分布图,沿着越深表示未偿还债务的比例人数越高,而通过颜色深浅度对比,其它金融机构中未偿还债务的人数分布明显高于银行)

如果美国的利率更高的话,那又会是一副怎样的光景?

此外,如果那些低信誉借贷者在2007年金融危机时期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汽车老化或者已经坏掉的情况下继续偿还汽车贷款呢?

而债权人的资产负债表也持续遭受存世,2016年12月,损失已经达到了8.52%。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指出,尽管这种损失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但是从历年情况来看,2017年,损失还将继续扩大。

这也可以很好的解释了,为何2016年年底的时候,纽约联储称次级车贷是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

2、学生贷款

著名投资者阿克曼旗下对冲基金表示,政府将在学生贷款中损失数亿美元!

(从图中可以看出,1993年来,学生贷借贷者平均负债水平逐渐上涨已经超过了3万美元,而学生贷债务在所有贷款中所占的毕业也越来越大,并且呈现出递增趋势。)

尽管这听起来可能不太让人相信。据美联储数据显示,目前未偿还学生债务大约有1.4万亿美元。这些债务大多数来自于联邦政府对学生的补助贷款。

在这样的基数下,即便是很小的违约率也可能导致好几亿美元的损失。

尽管政府对此也颇为烦恼,但是政府好歹还可以通过更高的税收或者在其它其它削减预算来弥补这个漏洞。但是4400万学生却没有这些手段(据统计美国背负学生贷款的人数约为4400万)。

最新数据显示,十分之七的的学生拥有债务超过3万美元,而借贷者需要在10年内每个月偿还300美元。

学生贷债务也是当前美国的一个严重问题,很多学生在18岁左右这么一个懵懂的年纪就背负起了沉重的债务。

3、政府担保的抵押贷款

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中崩溃的次贷市场之后,银行似乎也得到了一些教训,但是如果你认为银行已经完全避免了向低信誉借贷者借贷的话,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

(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的房贷债务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而且打压贷款债务已经达到了近9万亿,仅仅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少1万亿。)

纽约联储近期发现,政府担保的抵押贷款正在不断扩大,并且已经填补了银行减少的那部分贷款量。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据机构调查,2012年,十分之九的的抵押贷款都是由政府自助的机构所担保,如Fannie Mae以及Freddie Mac.。

尽管政府对低信誉贷款者的担保标准有所提高,但是纽约联储经济学家表示,这样的贷款者依旧存在相当高的风险。高杠杆以及低信贷分最终将导致违约率升高。

据统计,2010年,费寇(fico)信用份在625-649区间的违约率为17.2%,信用分在600-624区间的违约率为19.8%,而信用分600以下的违约率为26.4%。这样的违约率还是发生在借贷标准比较严格的情况下。

上次美联储加息多少

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上调利率至2.25%~2.50%的范围内。这也是美联储自六月以来连续第二次加息75个基点。在此之前,美联储本轮已进行3次加息,但在抑制通胀方面收效甚微,6月CPI当月同比高达9.10%,创40年来新高。但持续加息对经济的冲击,已逐渐开始体现,金融市场从“交易通胀”逐渐过渡到“交易衰退”。

世界经济是如何走向负利率的?

三年前,巴菲特坦言,负利率把他给整懵了,活了80多年也没料到有负利率,称它是个“奇迹”。

如今,负利率大势所趋,欧洲各国纷纷加入负利率大军,开启负利率时代。

目前,世界各国已有超过16万亿美元的负收益率国债。比利时、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的10年期主权债券收益率都已经进入了负值区域。

对此,巴菲特的态度是保守的。他认为,负利率不一定是世界末日,只是希望能活得久一些,有更多的时间了解负利率。

曾经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倒是乐观的。他认为,如果财政政策能够分担央行稳定经济的压力,负利率“完全可以是极为有益的。”

不过,银行圈、资本圈对负利率普遍悲观。“负利率是毒药”、“负利率是量化宽松的延续”、“负利率预示着危机即将到来”,这类言论成为主流。

负利率,是拯救经济的良药,还是反映出世界经济已到了“黔驴技穷”的危险境地?

负利率,无疑是反常识的。

我们先来看看,世界是如何走入负利率时代的?

从1980年代至今,欧美国家的整体利率水平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

以美国为例:

1979年,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后大幅度提升联邦基金利率,最高时达20%。这一高度紧缩的政策,其目的是抗击1970年代持续不断的高通胀。

1982年,沃尔克暴力抗通胀取得成效,通胀率快速下降,美联储逐渐降低联邦基金利率。这轮宽松政策一直延续到了1987年沃尔克卸任前夕,利率最低降到6%附近。中间1984年拉美债务危机期间采取过紧缩措施,但幅度小、时间短。这轮宽松周期降了14个点左右。

1987年,格林斯潘掌管美联储后着手加息。这轮加息力度不算大,最高时未到10%,但引起老布什总统的不满。当时的利率水平处于较高的阶段,这轮紧缩周期加了3个多点。

1990年,老布什总统发动海湾战争时,格林斯潘开始降息。老布什政府期间,经济比较低迷,格林斯潘开启了大幅度降息潮,利率最低下降到3%多。老布什执政4年,都处于宽松周期,利率共降了6个点左右。

1992年,克林顿打着“笨蛋,根本问题是经济”的口号,击败了老布什担任总统。格林斯潘在1994年开启了新一轮紧缩周期。这轮加息周期时间很短,力度有限,只加了2个多点。

克林顿8年执政期间,美国经济向好,就业率提升,政府赤字和通胀可控,利率水平比较稳定,维持在5%左右。

图:联邦基金利率走势图,来源:兴业证券,智本社

2000年,小布什接任美国总统,年底因投资过热爆发互联网危机,格林斯潘快速降息,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将联邦基金利率下降到1%附近,下降幅度为4个点左右。这是前所未有的大宽松。

2005年,格林斯潘意识到过度宽松带来的债务及资产泡沫风险,采取快速紧缩政策。联邦基金利率恢复到5%附近,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此时,格林斯潘已卸任。2008年,小布什执政最后一年,次贷危机引爆了全球金融危机。

接任格林斯潘的伯南克,领导美联储开启前所未有的量化宽松。联邦基金利率快速降至零附近。

美联储连续推出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长期处于0-0.25%的最低水平。美国这种接近零的利率维持了6年之久。

人类正式进入零利率(名义利率)时代。

零利率,已违反了市场规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商品或服务,可以零价格出售或出租。但货币,如今以零价格出租,且规模供应。

这时,奥派的观点令人印象深刻:货币到底是不是一个市场?

市场上,所有的商品及服务都是私人契约创造的,唯有货币是公共市场契约创造的。作为公共契约,货币市场的供应及价格(利率、汇率)无法完全市场化,受货币当局的人为影响巨大。

若货币是一种公共契约创造的商品,那么零利率的逻辑便是:国家在做赔本的买卖,全民来承担亏损——通货膨胀或资产价格暴涨。

事实上,这轮零利率并未刺激经济上涨,反而导致美股、美债暴涨,房地产价格再度恢复。如此,零利率的成本并非全民共担,金融大佬及富人爆赚,普通民众的购买力变相缩水(相比资产价格)。

但是,在这轮宽松政策中,零利率并不是最奇葩的,负利率刷新了我们的认知。

图:欧元区、丹麦、瑞士、瑞典的利率,来源:Wind,CEIC,莫尼塔

这一次宽松政策是全球主要央行商量好的共同行动。

欧洲央行贷款便利利率(隔夜)从2008年7月的5.25%下调至2014年9月的0.3%,存款便利利率从3.25%下调至负0.2%,并于2015年进一步下调至负0.3%。

除欧元区外,瑞士、瑞典、丹麦三国也实施负利率。其中,瑞士央行于2014年12月将瑞士法郎3月期Libor利率下调至负0.06%,正式加入“负利率大军”;2015年,瑞士央行基准利率基本维持在-0.85%~-0.72%。

早在2012年7月,面临欧债危机及国际资本大量涌入的压力,丹麦决定开展负利率实验。2016年丹麦央行存款利率为负0.65%。

图:日本十年国债收益率,数据来源:英为财情,智本社

日本央行从2010年开始将政策利率无担保拆借利率(隔夜)更多地维持在0.05%~0.1%的极低水平。日本央行更是于2016年宣布将超额储备金利率设定在负0.1%。

瑞典实际上是第一家实施“负利率”的央行,从2009年7月开始,瑞典央行开始负利率实验,将存款利率减至负0.25%,1年后才恢复为零水平。

2015年2月,瑞典正式开始实施负利率,将基准利率从零下调至负0.1%。

普遍认为,本轮负利率是针对全球量化宽松的补救措施。量化宽松并未促使资金流入实体,银行系统出现逆向选择,大量资金滞留金融系统,没有流入实体。

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将商业银行在央行中的存款利率下调到负数,试图通过零利率刺激银行放贷,倒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丹麦及瑞士央行的零利率政策是跟进之举,目的是维持汇率稳定。

2015年12月开始,耶伦和鲍威尔分别执掌美联储后,开启了一轮新的紧缩周期。但是,这轮加息力度非常有限,只加了2.5个点。

2019年8月,美联储结束加息周期,宣布降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目标范围下调25个基点至2%-2.25%的水平。

受美联储降息刺激,早已不堪重负、在零利率上下挣扎的欧洲利率迅速转负。

目前,世界各国已有超过16万亿美元的负收益率国债,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主权债务存量的收益率为负。比利时、丹麦、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的10年期主权债券收益率都已经进入了负值区域。其中,丹麦的第三大银行提供利率为-0.5%的10年期房贷。

格林斯潘认为美国出现负利率只是时间问题。他说:“现在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负利率,在美国也将变得更多,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其实,负利率是量化宽松的延续,是货币政策“黔驴技穷”之表现。

2016年,日本政府推出负利率国债,结果日本央行直接认购。这实际上是,央行直接释放流动性,为政府财政融资,政府获得负利率贷款,降低了债务负担。

负利率与财政赤字货币化相结合,是一种不计后果的宽松政策。

图:美国十年国债收益率,数据来源:英为财情,智本社

从趋势图来看,最近四十年,不论是欧洲、日本,还是美国,利率水平都不断走低,最终走入负利率似乎是必然趋势。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zhi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

美国历年利率变化

1991年~2006年美国利率变化

--变动时间--变动基点--变动后利率

1991.04.30 (-25) 5.75%

1991.08.06 (-25) 5.50%

1991.09.13 (-25) 5.25%

1991.10.31 (-25) 5.00%

1991.11.06 (-25) 4.75%

1991.12.06 (-25) 4.50%

1991.12.20 (-50) 4.00%

1992.04.09 (-25) 3.75%

1992.07.02 (-50) 3.25%

1992.09.04 (-25) 3.00%

1994.02.04 (+25) 3.25%

1994.03.22 (+25) 3.50%

1994.04.18 (+25) 3.75%

1994.05.17 (+50) 4.25%

1994.08.16 (+50) 4.75%

1994.11.15 (+75) 5.50%

1995.02.01 (+50) 6.00%

1995.07.06 (-25) 5.75%

1995.12.19 (-25) 5.50%

1996.01.31 (-25) 5.25%

1997.03.25 (+25) 5.50%

1998.09.29 (-25) 5.25%

1998.10.15 (-25) 5.00%

1998.11.17 (-25) 4.75%

1999.06.30 (+25) 5.00%

1999.08.24 (+25) 5.25%

1999.11.16 (+25) 5.50%

2000.02.02 (+25) 5.75%

2000.03.21 (+25) 6.00%

2000.05.16 (+50) 6.50%

2001.01.03 (-50) 6.00%

2001.01.31 (-50) 5.50%

2001.03.20 (-50) 5.00%

2001.04.18 (-50) 4.50%

2001.05.15 (-50) 4.00%

2001.06.27 (-25) 3.75%

2001.08.21 (-25) 3.50%

2001.09.17 (-50) 3.00%

2001.10.02 (-50) 2.50%

2001.11.06 (-50) 2.00%

2001.12.12 (-25) 1.75%

2002.11.06 (-50) 1.25%

2003.06.25 (-25) 1.00%

2004.06.30 (+25) 1.25%

2004.08.10 (+25) 1.50%

2004.09.21 (+25) 1.75%

2004.11.10 (+25) 2.00%

2004.12.14 (+25) 2.25%

2005.02.02 (+25) 2.50%

2005.03.22 (+25) 2.75%

2005.05.03 (+25) 3.00%

2005.07.01 (+25) 3.25%

2005.08.10 (+25) 3.50%

2005.09.21 (+25) 3.75%

2005.11.12 (+25) 4.00%

2005.12.13 (+25) 4.25%

2006.02.01 (+25) 4.5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