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木版年画发源于(木版年画发源于哪个地方)

桃花坞博物馆哪年录入非物质?

2006年1月6日,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揭牌,开始对这一传统技艺开展抢救、保护、研究等工作。

2006年5月20日,桃花坞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画习俗?

年画起源于古代门神,正式形成于北宋,盛行于明清。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日渐繁荣,雕版印刷术日趋成熟,民间庆贺新年活动逐渐丰富起来,岁末市场上开始印卖木刻年画。南宋时期,木版年画趋于多样化。随着时代变迁和技艺发展,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戏曲故事、小说情节等,源源不断地充盈着年画内容,年画创作不再局限于某一题材,木板年画更加丰富多彩,寻常百姓的精神世界日益丰富。

木版年画发源于(木版年画发源于哪个地方)木版年画发源于(木版年画发源于哪个地方)


平阳木板年画流行地区?

在明末清初时,这里的年画远销华北、西北、内蒙以及东北等地。每年腊月,晋南各县城乡集市上,处处都有卖窗花,卖对联,

民间流传最广的一幅年画是?

民间流传最广的一副年画是《老鼠娶亲》

我国现今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古代四大美女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这幅年画是宋代的木刻年画 ,名字叫《四美图》。《老鼠娶亲》是我国民间流传较广的一幅年画,它画老鼠依照人类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

我国 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这画描绘了 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其画构图生 动活泼,热闹非凡。

木板年画的外观和结构?

木版年画外观:

木版年画人物造型可归纳为四个字——鲜明、生动,尤其是其戏曲神话故事的题材,多截取故事情节发展中较精彩、富有代表性的一个场面或一个瞬间,因而具有较强的动感和艺术感染力。滑县木板年画中人物形象较为写实,头与身体的比例为1:5,基本接近人体的正常比例,其人物面部也较为写实,脸型椭圆,五官匀称,无夸张变形现象。眼睛呈长圆形,无折角,目光祥和安宁,双眼皮在下眼皮处,眉毛为长弧线型,无粗细变化,鼻子形状写实,鼻头和鼻翼的结构明确,口形状呈椭圆形,口中线为上翘弧线形,嘴角上翘,面部表情呈微笑状。

木版年画结构:

木版年画构图形式多采用长幅立式,左右对称,上下层次分明,人物和画面边框保持一定距离,人物与人物之间互不遮挡,圆面中空白较多,加上淡色渲染,画面整体呈现出疏朗清新的特点。在整幅画的构图中,滑县木版年画常在画幅两侧配置对联,上置横批,构成完整的中堂形式。此种形式为滑县木板年画所独有,为滑县当地年画的主要特征之一

平遥木版年画的艺术特点?

平遥木版年画的特点是:以木板雕刻,用一版一色传统水印方法印制。构图丰满,色彩明快,富有装饰性。

凤翔木版年画的造型独特之处?

凤翔年画特点鲜明,在装饰手法、题材、色彩及形象上均较具特色。构图饱满而不堆砌,格局大方,画风清雅。线条刚劲流畅,以线立骨,疏密有致。人物动态多富有装饰性。凤翔木版年画继承了关中地区积淀下来的秦、汉及唐时的壁画和石刻等艺术中凝重、端庄、大方的艺术手法,风格独特、极富地方特色。广泛地取材于民间百姓的真实生活,大量的运用写实手法进行创作,成为关中历史风情画卷和难得的历史民俗记录。在色彩表现方面,用鲜艳、强烈的色彩效果来营造年节时辞旧迎新、喜庆欢乐的气氛。“

凤翔木版年画在画面色彩对比强烈,主次分明,在色彩的处理上基本上以原色为主,间色为辅。色彩颜料以水色为主,以大红大绿为基调,紫色、桃红、槐黄配以淡墨和黑墨辅之,红和绿,黄和紫,黑和白几种原色相互对比,为了避开削弱鲜艳、强烈的色彩效果,一般很少使用间色。”凤翔世兴画局当时还创新了一种叫“金三裁”的年画。就是在一些横幅的三裁年画用色时候,在使用原用色的基础上,有新添加了鲜蓝、黄绿、紫色等多样间色,套色达到十几种之多。

另外,凤翔木版年画还有着点缀环境、装饰家宅的作用,因此,装饰性也成为凤翔木版年画主要的艺术特色之一。早期凤翔木版年画的门神画、谷雨等画中,不管是在构图、色彩安排方面,还是在点、线、面的组合上,装饰效果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很多时候人们先注意到年画的色彩和形式,再看年画的内容。

木版年画发源于(木版年画发源于哪个地方)木版年画发源于(木版年画发源于哪个地方)


就像做年画的老人常说的:“远看搭眼,近看有味。”这些自然要依靠凤翔木版年画的装饰效果来体现。凤翔木版年画的用色有一定的规律可寻,那就是先考虑到内容再上色。那么凤翔木版年画用来表现喜庆的画面一般以大红为主, 和绿紫为辅,整体色彩比较稳重,大气。

民间艺人流传着许多配色的口诀,比如“红配黄,喜煞娘”等,红色是象征着喜庆, 和红色寓意相近,同时又代表着太阳的颜色,红色和 配一起时显得喜庆明朗。例如凤翔木版年画的门神《秦琼》,画面中有很大部分的颜色使用了红色,象征着过年时节的喜庆气氛。流传的口诀有句叫做“软靠硬,色不楞”,大意是硬色和软色搭配在一起会显得比较柔和。这里的硬色是指紫色、大红等颜色。软色是指 、绿色、桃红色等。因为“硬色”之间明度比较接近,硬色之间的对比也显得较弱。而软色和硬色在一起搭配会显得相对于柔和,中和了硬色的“闷”,整体色彩看起来会比较和谐。

现在的很多色彩理论和民间艺人的色彩感觉有很高的一致性,这是因为人们一般都喜欢色彩纯度比较高的颜色。民间艺人用来判断色彩是否好看一般是靠感觉,用好看、难看来作为评判色彩的标准,“年画在白粉刷过以后白色的底子上画颜色鲜艳的色彩,于现在色彩理论中的补色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

木版年画发源于(木版年画发源于哪个地方)木版年画发源于(木版年画发源于哪个地方)


凤翔木版年画的色彩是来源于人本能的对色彩的反映,民间画工们除了建筑或墓室壁画的作品,能够流传下来的很少,作画的经验也通常较少有文字记载,大多是以口诀的方式来代代相传。“民间画工经常用“画画无正经,新鲜就中”等口诀来表达人本能对色彩的喜好,“画画无正经”阐述了艺术自律中的游戏性,“新鲜就中”则是表达出人们喜欢纯粹色彩的本能。”因此,长期以来,凤翔木版年画就具有了非常纯朴的色彩感觉,对于传统的黄、红、绿、紫有一种特定的审美偏好,越纯粹,越令人感到悦目,以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有些色彩的运用几乎达到了十分自由表现程度。

民间的传统审美观念文化观念、和哲学意识也较为深刻的影响了凤翔年画的色彩与搭配。像大红、大黄是大吉大利的代表色并且具有节日气氛,在这个基础上,毫无顾忌的用艳红翠绿,明黄暗紫的色彩搭配直抒心中那种想要表现的色彩感觉,反映了民间艺人直言不讳的精神状态和向往美好生活的质朴愿望。

什么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因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绵竹年画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风尚。2002年2月,绵竹年画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