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老师对幼小衔接还有哪些困惑 幼小衔接中老师遇到的困难

如何解决幼小衔接中所面临的问题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 教育 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由于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不一样,在幼儿园里孩子是处于被照顾的地位,孩子饿了渴了冷了老师都会照顾到,而且幼儿园教学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孩子会比较轻松,在整个幼儿园生活中他们始终扮演的是一种受到照顾和依附于别人的角色。而小学教育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孩子是完全以一种独立的角色进入小学生活的。并且小学生活更加程序化,秩序性更强,更多地需要孩子的主动性。面对突然变化的环境孩子往往有不适应感,也会形成一种焦虑,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所以社会普遍强调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这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许多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中面临困惑,怎么来帮助教师摆脱这些困惑呢?

一、对幼小衔接要有正确的认识

要解决老师们的困惑,实际上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教师和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问题,另一个就是教师和家长如何面对现实采取正确的应对办法。

具体来说,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在幼儿园升入小学的过程中有个很好的过渡,如果衔接不好,就会出现鸿沟,有许多孩子都掉进了这条鸿沟里。而这条鸿沟恰恰反映了教师和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知识获得问题。对于这一点,许多家长追求的就是让孩子学拼音、做算术、识字、背书等,但我认为正确的知识的获得,应该包括学习知识与技能。这里的知识除了课本知识,还包括广阔的其他知识,也可称为背景知识,知识面广的孩子学习能力也强,同时要强调,从小培养孩子掌握学习技能比某种知识的获得本身更重要;还要注意学会一些 生活知识 与技能,比如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与一些生活技能等;另外交往知识与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是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问题。现在许多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逼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孩子辛苦大人也辛苦,但这种辛苦很有可能换来的是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而这又恰恰是由于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动机造成的,如果孩子没有对这种学习的需要,逼是无济于事的。真正要下功夫的还是要让孩子对学习有发自内心的兴趣,比如喜欢看书、习惯于主动思考、对学会新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成就感等。

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要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

幼小衔接是一项全面的整体的工作,而不是只靠一根柱子或一个方面就能完成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家长解决的问题就是不追求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正常孩子都是在合格的起跑线上的。当然,教师也要引导家长分析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 措施 ,孩子缺什么就补什么,而不是只教拼音、算术、汉字。如果孩子的身体素质不够好,就要从营养、锻炼等方面增强孩子的体质。孩子刚入学时精神会比较紧张,起床、洗脸、穿衣、吃早餐、上学,上课要坐端正,课间休息只有十分钟,玩了一会儿就来不及上厕所,回家还要写作业,孩子整天精神高度紧张,如果没有足够的体力和好的身体素质,孩子最初适应小学生活就会比较困难。如果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就要想办法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感兴趣的下棋、画画、拉小提琴等活动都有益于孩子注意力和坚持性的培养。如果孩子心理素质不够好,输不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如果孩子行为习惯不够好,就要着力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

至于一些 文化 知识的学习,我们提倡幼小衔接注重给孩子打好基础,培养基本功。比如学拼音,不是教孩子从头到尾学会每个拼音字母,而是教给他们一些学拼音的 方法 ,如“p”和“b”,可以问孩子:“它的尾巴是在上面还是在下面?”“哪个像小狗竖起尾巴?”孩子经过仔细观察很快就记住了,他也会运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其他的拼音字母。又如认字,可以让孩子认识字形,把字当图案玩偏旁部首的游戏,让他来组合各种字形,在拼拼玩玩的游戏过程中,他就认识了一些汉字。在上小学正式学汉字时,这些基本能力会起作用,脑子也会比较灵活。当然,一些汉字的偏旁是放在左边还是右边,对大班孩子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让孩子触及一下,他以后学习还是会比较容易一些。现在有许多小学入学都要考试,应对这个现实,许多家长都会对孩子进行突击训练,对于一般孩子,只要有了这种基础,对突击训练也是有效的。

当然,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方面其实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有一些刚从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就掉进鸿沟里了。这些孩子在幼儿园很拔尖,也很聪明,但规则意识比较差,在小学课堂里往往坐不住,老师刚提出问题,他就抢先说了,一而再,再而三,小学老师就很生气,好多孩子上学第一天就被老师罚站,这些孩子就是掉进了规则意识的鸿沟里。因为我们有的幼儿园只顾倡导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孩子快乐发展,忽视了对孩子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快乐发展是正确的,但应该全面地理解这种“快乐”,快乐并不是干什么都依着自己的性子,人生活在社会中,快乐的前提是要遵从一定的社会规则。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孩子规则意识、任务意识与相应能力的培养。总之,幼小衔接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只要家庭、社会、幼儿园三方有效结合就能做好衔接工作,就能尽量消除幼儿上小学后的恐惧、紧张、焦急等不良情绪,使幼儿在幼小衔接这一重要环节上顺利渡过。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生,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教师最困惑的15个问题

随着二胎政策放开,很多幼儿园都在扩建新园,招收新教师。但很多新幼儿教师刚入园,常常缺乏一线带班经验。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教师最困惑的15个问题:

1.过渡环节如何培养幼儿常规?

2.接到常规不好的班级,怎么办?

3.如何引导做事拖拉的幼儿?

4.怎么应对小班幼儿不愿在幼儿园大便?

5. 大班还时常尿床的孩梓怎么处理?

6. 面对外来参观的客人,怎么办?

7. 区域游戏中有时出现幼儿串区现象怎么办?

8. 家长开放日应对不遵守常规的幼儿,怎么办?

9.如何引导幼儿正确看待输赢?

老师对幼小衔接还有哪些困惑 幼小衔接中老师遇到的困难老师对幼小衔接还有哪些困惑 幼小衔接中老师遇到的困难


10. 家长不信任,怎么办?

11.“家园互动栏”如何做?

12. 幼儿对教师的提问答非所问

13.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14. 幼儿特别喜欢告状怎么办?

15.幼儿园的教育主题如何确定?

幼小衔接的困惑和建议

幼小衔接的困惑和建议如下:

一、幼小衔接的困惑

1、幼小衔接的教育主体是谁

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家长等多方主体参与。而家长作为其中的重要因子,保障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与人学适应的关键并不是人的次数,而是家长参与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2、小学“零起点教学”会影响未来幼儿的发展吗

“零起点教学"就是幼儿在正式进人小学前没有接受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属于零基础的程度。这种要求难免会引发家长的困惑,小学“零起点教学"会影响未来幼儿的发展吗?

老师对幼小衔接还有哪些困惑 幼小衔接中老师遇到的困难老师对幼小衔接还有哪些困惑 幼小衔接中老师遇到的困难


3、幼儿园“去小学化”与幼小衔接是否矛盾

“去小学化”的倡议来源于对3-6岁幼儿的教育具有小学教育倾向这一现象的审视。对此,很多家长便产生疑虑与担忧,幼儿园“去小学化”与幼小衔接是否矛盾?幼儿进入小学后是否能跟得上小学教师的教学节奏?

二、幼小衔接的建议

1、儿童认知能力由具体形象化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2、有意的过渡儿童的心理活动。

3、增强儿童的自我控制力。

3、认识学习环境的差异。

4、认识学习内容的差异。

5、师生关系的差异。小学教师则把精力主要放在教学上不可能像幼儿园老师那样关心孩子的生活。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结合实际,谈谈目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小衔接。入学前最重要的两件事:学习习惯早培养;能力培养最重要。

一、学习习惯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

(1)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如家长给孩子讲了故事后可以请孩子复述,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理解能力。

(2)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

(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4)避免做事拖拉。

(5)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

二、五大能力培养最重要:语言与专注力、区分玩具与学习、课堂行为、时间观念、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1、语言与专注力:

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区分玩具与学习:

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能够正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

3、课堂行为:

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

老师对幼小衔接还有哪些困惑 幼小衔接中老师遇到的困难老师对幼小衔接还有哪些困惑 幼小衔接中老师遇到的困难


4、时间观念:

通过时间观念的训练,使孩子学会认识时间,学会整点与半点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时间,并会制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表。减少和避免磨蹭、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5、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通过作业行为的训练,使孩子了解什么是作业,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与写字姿势完成作业内容。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听作业、记作业、写作业、检察作业的训练。通过任务意识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能力。。

幼小衔接的困惑有哪些?

幼小衔接的困惑有:

1、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

好好妈妈说:最近,我们为孩子要不要去上幼小衔接班的事争论不休。我公公认为一定要让孩子学认字,不然等上小学了,孩子连考试题目都看不懂。

我婆婆认为孩子一定要有一项特长,否则以后就没有上台展示的机会了。我们夫妻俩从小就任孩子自由发展,对她没什么特别要求,只要孩子开心就好。

但孩子在数学方面较同龄人的确是偏弱了,她爸爸的意思是要补就给她补补数学。我们到底要不要去上幼小衔接班呢,如果学,什么时候开始学合适。要学到什么程度呢。

2、自律性不强怎么办。

天天爸爸说:天天活泼好动,一刻都静不下来。在家里,我教他认数字,他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简直没个安静的时候。

我和他妈妈平时要上班,没法天天陪他,他奶奶又比较宠他,导致他脾气很倔。他以后上小学了怎么办呢,将来我们要不要陪着他做作业。

3、自由发展是不是更好。

韩韩妈妈说:“很抱歉,老师,我不同意你的某些看法。我认为孩子在幼儿阶段,就是应该做适合他做的事情。

我认为在这个阶段,就应该让孩子尽情地探索外面的世界,培养他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我只要陪他玩,在其他方面也不需做什么了。现在孩子落后于人,但等到他上小学后赶上来了,那会是一个很成功的挫折教育。”

4、孩子做事总是拖拖拉拉该怎么办。

5、害怕不上幼小衔接班孩子行为习惯不能良好养成。

6、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品质跟不上该怎么办。

7、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到了小学整个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与老师同学是否相处融洽等等。

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缺乏联系;

2、幼儿教育小学化,忽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3、忽视全面的教育衔接,注重于片面的、局部的衔接;

4、家长教育理念落后,在家庭教育中往往重知识而轻能力的培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