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菌落总数的测定计算方法(菌落总数的测定计算公式)

本文目录一览:

菌落总数的检测

平皿计数法

菌落总数(standardplate-countbacteria):水样在营养琼脂上有氧条件下37℃培养48h后,所得1mL水样所含菌落的总数。

仪器和装置

高压蒸汽灭菌器。

干热灭菌箱。

培养箱(36±1)℃。

电炉。

冰箱。

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

pH计或精密pH试剂。

灭菌试管。

平皿直径9cm。

培养基与试剂

营养琼脂成分蛋白胨10g、牛肉膏3g、氯化钠5g、琼脂10~20g、蒸馏水1000mL。

制法将上述成分混合后,加热溶解,调整pH为7.4~7.6,分装于玻璃容器中(如用含杂质较多的琼脂时,应先过滤),经103.43kPa(121℃)灭菌20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检验步骤

1)水样处理。

a.饮用水。以无菌操作方法用灭菌吸管吸取1mL充分混匀的水样,注入来菌平皿中,倾注约15mL已熔化并冷却到45℃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并立即旋摇平皿,使水样与培养充分混匀。每次检验时应做一平行接种,同时另用一个平皿只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

待冷却凝固后,翻转平皿,使底面向上,置于(36±1)℃培养箱内培养48h,进行菌落计数,即为1mL水样中的菌落总数。

b.水源水。以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mL充分混匀的水样,注入盛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混匀成1∶10稀释液。

吸取1mL1∶10的稀释液注入盛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混匀成1∶100稀释液。按同法依次稀释成1∶1000、1∶10000稀释液等备用。如此递增稀释一次,必须更换一支1mL灭菌吸管。

用灭菌吸管取未稀释的水样和2~3个适宜稀释度的水样各1mL,分别注入灭菌平皿内。以下操作同生活饮用水的检验步骤。

2)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作平皿菌落计数时,可用眼睛直接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在记下各平皿的菌落数后,应求出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供下一步计算时应用。在求同稀释度的平均数时,若其中一个平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皿作为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数分布又很均匀,则可将此半皿计数后乘2以代表全皿菌落数。然后再求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不同稀释度的选择及报告方法:

首先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者进行计算,若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则将该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82.2中实例1)。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视二者之比值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两者的平均数(如表82.2中实例2)。若大于2则报告其中稀释度较小的菌落总数(如表82.2中实例3)。若等于2亦报告其中稀释度较小的菌落数(见表82.2中实例4)。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82.2中实例5)。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以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82.2中实例6)。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则应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82.2中实例7)。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上均无菌落生长,则以未检出报告之。

如果所有平板上都菌落密布,不要用“多不可计”报告,而应在稀释度最大的平板上,任意数其中2个平板1cm2中的菌落数,除2求出每平方厘米内平均菌落数,乘以皿度面积63.6cm2,再乘其稀释倍数作报告。

菌落计数的报告: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采用两位有效数字;在两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见表82.2“报告方式”栏)。

表82.2 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总数(CFU)报告方式

求助:菌落总数检测怎么计算?

因为第二个稀释度中的25不在30-300范围之内,所以可以只选择第一稀释度的结果来计算。具体就是250+260=510/2=255,255×10=2550,报告为2.55×10³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步骤主要为

菌落总数检测一般步骤为:

采样 — 样品制备与稀释 — 倒平板 — 涂布平板 — 倒置培养 — 菌落计数 — 计算菌落总数

样品制备,需要对样品进行均质,根据客户需要检测的样品不同。WIGGENS提供不同的均质设备,如均质机,拍打式均质器等;

样品的稀释,国标中采用1:10的十倍稀释方法,SOCOREX提供各种手动精密移液器,瓶口分液器,移液管控制器为液体操作提供了保证。

倒平板,使用的培养基为含有琼脂的固体培养基。培养基在配备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煮沸和保温的步骤。WIGGENS红外加热磁力搅拌器,直接使用红外辐射方式进行加热,1L培养基只需要10分钟即可煮沸,极大节约了客户培养基制备时间。在倒平板之前,需要恒温培养基46±1 ℃, WIGGENS恒温水浴锅,可以为用户提供的温度控制和恒温条件;

涂布平板,培养基在培养皿中冷却成固态之后,将稀释后的样品用移液器取1mL,滴到培养基表面,用涂布棒涂匀。WIGGENS有专用的培养皿转盘,可以有效的将样品液均匀的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倒置培养,将涂布完毕的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一般培养时间约为48h。WIGGENS恒温培养箱内容积50-140L各种规格的台式及落地式培养箱,先进的设计及数据接口,可以直接通过电脑编程控制及信息处理,非常适合规范化培养要求。

菌落数计算,经过48小时的培养之后,在培养基表面会长出菌斑,每个菌斑代表一个微生物。一般在培养皿中菌落数为30-300个之间,为有效菌落数。低于30个,会因为样本量不足,随机性大;超过300个,会因为菌落数太多,过于密集产生菌斑重叠等现象,不利于准确计数。WIGGENS菌落计数器,是带有非闪烁式环形光源,放大镜,压力传感器,计数笔等,可以让使用者轻松计数。

计算菌落总数,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需要通过公式换算。 WIGGENS菌落计数器,配套软件可以直接通过压力传感器进行培养皿中菌落计数,通过软件内嵌程序直接计算出被检测样品中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怎么算?

应该取均值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进行菌落计数,像你的例子就应该使用10倍稀释度的进行计算。平均值是43,那么样品如果是固体,那么结果就是430CFU/g,如果是液体就是430CFU/ml。

计数时应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SN标准要求为25~250个菌落),若有二个稀释度均在30~300之间时,按国家标准方法要求应以二者比值决定,比值小于或等于2取平均数,比值大于2则其较小数字(有的规定不考虑其比值大小,均以平均数报告)。

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即在需氧情况下,37℃培养48h,能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

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表示实际中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扩展资料:

菌落总数的测定,一般将被检样品制成几个不同的10倍递增稀释液,然后从每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1mL置于灭菌平皿中与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一般为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数量,依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国内外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基本一致,从检样处理、稀释、倾注平皿到计数报告无何明显不同,只是在某些具体要求方面稍有差别,如有的国家在样品稀释和倾注培养进,对吸管内液体的流速,稀释液的振荡幅度、时间和次数以及放置时间等均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菌落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对食品被污染程序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菌落总数

食品中细菌总数和菌落总数是怎么样测定的

食品中细菌总数和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如下:

平板培养计数法

实验方法原理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 g或1 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别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菌落总数并不表示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实验材料

琼脂培养基 食品检样

试剂、试剂盒

乙醇生理盐水氢氧化钠溶液

仪器、耗材

电热恒温培养箱、冰箱、恒温水浴锅、托盘、天平、电炉、吸管、广口瓶、三角瓶、玻璃珠、平皿、试管、试管架、酒精灯、均质器、乳钵、灭菌刀、剪刀、灭菌镊子、酒精、棉球、玻璃、蜡笔、登记薄

实验步骤

一、检验程序

菌落总数检验程序见图5—1

二、检样稀释及培养

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 g(或25 mL)剪碎以后,放于含有225 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先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灭菌均质器中以8 000 r/min—1 0000 r/mln的速度处理1 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2.  用1 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 mL,沿管劈徐徐注入台有9 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下同),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3.  另取1 mL的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顺序作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 mL灭菌吸管。

4.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作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作两个平皿。

5.  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营养琼脂培养基[可放置在(45土1) ℃水浴锅内保温注入平皿15 mI一20 mL,并转动平皿位混合均匀,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 mL稀释液(不含样品)的灭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6.  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土1) ℃恒温箱内培养(48土2) h取出板内菌落数目,乘以稀释倍数,即得I g(1 mL)样品所含菌落总数。

三、菌落计算方法

1.  平板菌落数的选择

选取菌落数在30一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总数测定标准。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平板,选取两个平扳平均数.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2 fB均匀,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2 U代表整个平皿菌落数。

2.  稀释度的选择

(1)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一3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稀释倍效,报告之(见表5-2例1)。

(2)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一300之间,则视二者之比如何来决定。若其比值小应报告其平均数:若比值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字(见表5-2例2、例3)。

(3)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5-2例4)。

(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范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5-2例5)。

(5)若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5-2例6〕。

(6)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一300之间,其中一部分大于300或小于30时,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5-2例7)。

3.  菌落数的报告

菌落数在100以刚t1按其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用二位有效数字,在二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字,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0的个数,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见表5-2“报告方式”一栏。

注意事项

1.  平板培养计数法只能检出生长的活菌,不能检出样品中全部的细菌数,总是比实际生存在食品中的细菌数要少,这是因为食品中存在多种细菌,它们的生活特性各异,不可能在统一培养条件下全部生长出来。但是,仍能借此评定整个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所以目前一般食品的卫生检验中都普遍采用这种方法。

2.  平板菌落计数测定食品中的菌落总数,一般均采用中温培养,特别是已属于直接供食用的制成食品,因为这些食品卫生的要求,是严格防止消化道传染病病原菌和食物中毒病原菌污染,这些病原菌都属于嗜温性菌,因而测定细菌数时,采用中温培养是比较合理的。

菌落总数测定

菌落总数的测定,一般将被检样品制成几个不同的10倍递增稀释液,从每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1毫升置于灭菌平皿中与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合。

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一般为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数量。依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克原始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操作分析

基本操作一般包括:样品的稀释、倾注平皿、培养48小时、计数报告。国内外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基本一致,从检样处理、稀释、倾注平皿到计数报告无何明显不同。

只是在某些具体要求方面稍有差别,如有的国家在样品稀释和倾注培养进,对吸管内液体的流速,稀释液的振荡幅度、时间和次数以及放置时间等均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