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口当这个字为什么消失了(口当字什么时候消失了)

本文目录一览:

口当这个字为什么消失了?

被当字代替了。

当拼音dāng

1、抵敌。

2、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

3、顶端,头:瓦当。

4、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当眼[dāng yǎn]

在眼前;显眼。

2、当运[dāng yùn]

应运。顺应规律。

3、哐当[kuāng dāng]

形容器物撞击的声音。

4、怎当[zěn dāng]

怎奈,无奈。

5、简当[jiǎn dāng]

简约得当。

为什么口字旁的当被删去了?

口字旁的“当”并不是“被删去”,而是任何字典原本就没有这个字。这个字只出现在一段时间的出版物中,如教材、文学作品(包括电影字幕)。查当时的字典,查不到“口+当”这个字。

“口+当”是一个民间俗字,出现在晚清、民国时期,沿用到建国后文字改革为止。

口字旁的当,《康熙字典》写作没有带“口”的

而表音部分“尚+田”,根据草书简化为“当”

很早就被人们依据草书笔画简化为“当”了。人们又按照这种简化,创造了“口+当”。

这种写法曾经于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在《第一批简体字表》中推行,这个字表一共收录了324个民间流传最广的俗字、古字和草书字,其中就包括这个字:

但因为有争议,第二年2月,《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这也是这个字唯一依据,不过,一直没有官方的正式确认,同时又一直在民间流行。

从民国政府到新中国建国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国家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字库,各地印刷厂各行其是,就连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印刷品仍旧使用这个俗字(本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上学,教材也是这个有口的字),直到国家文字改革为止,这些未被认可的俗字才彻底停用。

那么,它曾作“当”的简化字,后停用,见《第一批简体字表》。

根据网友的疑问,再补充强调几点:

1“口+当”是民间俗字,出现于晚清,从来没有得到政府的正式确认。

2、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在《第一批简体字表》中收录了这个字,但仅仅限于“推行”,且半年时间就“收回”了。下面是这个《简体字表》的局部图片:

3、《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后,官方并没有禁止使用,直到新中国国家文字改革,1964年3月,制订出了《简化字总表》,正式确认了其中的一部分简化字(如上图中的帮、当、挡、尝、丧、阳、痒等等),而“口+当”等一部分民间简化字并没有被确认。

4、《简化字总表》的最终版本是1986年颁布的。此前,“口+当”的写法一直在社会上存在,因此,中年以上的人大部分都接触过它,才会有“被删去”的感觉。

5、至于人名中用到了“口+当”,也只能依据规范汉字书写了。

6、很多人希望使用“口+当”,本人也认为很合理。其实,文字改革中确实存在不少类似情况。例如“呆”字,原来是个多音字,读“dāi”表示傻,呆头呆脑;读“ái”表示死板、不灵活,财会上的“呆账”、拧螺丝的固定扳手“呆扳手”就是。统统读成一个音会造成误会。

口字旁的当为什么不见了?

    曼德拉效应浮现,儿时常见的口字旁的当,为什么不见了?

近些年来我们经常听到曼德拉效应这个词语,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曼德拉效应呢?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经常会记错一些东西,在众人的反驳下才意识到自己出现了错误,可是,你有没有听说过,所有人同时记忆都出现错误的时候呢,这种现象就叫做曼德拉效应,这是由前南非总统所引起的。

a

曼德拉总统在去世之后,各国媒体开始争相报道,就是在报道出现之后,很多的网友表示不敢相信,因为在他们的记忆当中,曼德拉这位黑人总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在当时,各国媒体争相报道,并且还举办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上礼,在他死亡之后,网友们还记得出现了关于曼德拉的自传和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然而事实上这所有的一切都从来没有发生过,于是网友们把这一现象称为曼德拉效应。

b

在很多的汉字和歌词中就反映了曼德拉效应,不知道大家还是否记得56个民族56枝花这首歌,这首歌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然而事实上它真正的歌词却是56个星座,56枝花,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认为,中国有56个民族歌词当然是这样的了,其实在韦唯原唱的版本当中,它就是56个星座,所有人的记忆都出现了错误。

从多年前的动画片《叮当猫》及儿歌《铃儿响叮当》中确实可以找到这个口字旁的“当”,用输入法的造字功能也确实可以打出这个字。

对于这个现象,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是遭遇了曼德拉效应,也就是集体记忆偏差。

不过这件事其实没那么复杂,当这个字简体、繁体就是上面说的两种,这都是规范存在的,而口字旁的“当”大家也确实见过,因为主要来源于动画片和儿歌,而这两个传播实际上是当年港台翻译过来不规范导致的。

c

换句话说,口字旁的“当”当年大家看到的时候实际上就是错的,但因为先入为主了,以为真的有这个规范,现在被输入法和字典的标准教育了,才有了强烈的反差。

口字旁的当字为什么消失了?

口字旁的当字,已经简化成“当”字了。

当dāng

1、充任,担任:充当。

2、掌管,主持:当家。

3、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当时。

4、面对着:当面。

5、相称,相配:旗鼓相当。

其他字义:

当dàng

1、合宜:恰当。

2、抵得上,等于:一个人当俩人用。

3、姑且作为:当做。

4、认为:我当你已经回家了。

5、在同一时间:当日。

6、吃亏,受骗:上当。

相关组词:

当真[dàng zhēn]

(动)信以为真:这是说笑话,千万别~。

当真[dàng zhēn]

(副)确实;果然:这话~?

当时[dāng shí]

(名)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虽然几年过去了,~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当时[dàng shí]

马上;立刻: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就跑来了。

上当[shàng dàng]

被人欺骗,蒙受损失。

每当[měi dāng]

在任何时候;无论何时。

恰当[qià dàng]

(形)合适;妥当:这个词用得~。[近]妥当|妥帖|妥善。[反]失当。

口字旁当为什么没有了?

口当这个字就是一个象声词,没有其他过多的用途,而且与当字的象声词用法雷同,所以就以当字代替,被取代了。

当拼音dāng、dàng

一、dāng

1、充任,担任:充当。

2、掌管,主持:当家。

3、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当时。

4、面对着:当面。

二、dàng

1、合宜:恰当。

2、抵得上,等于:一个人当俩人用。

3、姑且作为:当作。

4、认为:我当你已经回家了。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当政[dāng zhèng]

掌握政权。

2、赎当[shú dàng]

赎回抵押给当铺的东西。

3、当院[dāng yuàn]

院子里:吃完晚饭,大家都在~乘凉。

4、快当[kuài dang]

迅速敏捷;不拖拉。

5、当腰[dāng yāo]

中间(多指长条形物体):两头细,~粗。

口字旁的当为什么突然消失了?

“口当”就是错别字。正字应该是“叮当”,“口当”这个写法在1935年就被废除了,后来被误当作繁体字保留在了计算机里,现在只是把这个不规范的错别字给删掉了。

也有网友表示不明白把这个字打不出来是什么意思,字是服务于人,不是人服务于字,删除一个存在而且离我们这么近的字,又不是甲骨文。从来小到写到这个拟声字,都是写叮“口当”。

扩展资料

汉字的发展趋势是从“简”,而汉字简化的条件之一就是群众流行的字体。

其中,“dang”是一个拟声词,为了书写简便,从“喘”简化为了“口当”,但人们却常用同音字“当”来代替,并普遍流行,所以“口当”就停用了,这和古代的同音通假相似。

“同音通假”即音同字不同,但意思相同,比如“材”通“才”,“栋梁之材”和“栋梁之才”是同义词,两者都对,皆是成语。所以,当人们习惯了“叮当”,那口字旁的当也就可以退出舞台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