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蓬蒿人是什么意思(蓬蒿之间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蓬蒿人是什么意思

蓬蒿人:草野间人,指未仕。这里也指胸无大志的庸人。

蓬和蒿都是野生杂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意思就是我岂是平凡之人。

出处: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意思是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仙”这个称呼是李白自诩的,他称自己为“谪仙人”,那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所以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诗词当中尽显浪漫的精神,他一生也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断定自己不会永远处在“贫困”之中。实际上这才是浪漫的“核心”,正是因为“逍遥”自在才显得很真实,所做的诗词才容易进入大众的心中。

李白诗中的“蓬蒿人”指的是什么人,他是在内涵看不起穷苦人吗?

“蓬蒿人”指的是未出仕的人,李白说“我辈岂是蓬蒿人”并不是在内涵穷苦人,而是在向他人强调他自己并非胸无大志之人。李白这句关于“蓬蒿人”的诗句出自《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自小博学多才却一直不曾得到重用,三十四岁那年李白为谋仕主动献赋给唐玄宗,但是并未因此获得玄宗青睐。第二年李白再次献赋于玄宗,但是依旧未果。

两次献赋均未能如愿得到玄宗的赏识,于是李白开始“曲线救国”。他在来到长安之后先是卫尉张卿结交,而后又借由他献诗给玉真公主。这玉真公主乃是唐玄宗的同胞妹妹,李白献诗给玉真公主也是想要借她之口将其举荐给玄宗。李白虽然确实由于玉真公主的赏识而得以逐渐接近阶级上层,但是依旧没能引起玄宗对他的关注。

待在长安的三年时间里李白还结识了贺知章且颇得对方赏识,但是他始终没能实现出仕这一目标,于是他决定离开长安。就在李白离开后,玄宗从玉真公主与贺知章口中得知他的存在,在看过他的诗赋之后更是决定召见他。李白在接到玄宗的召见诏书时十分激动,于是便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其中一句“我辈岂是蓬蒿人”更是道出了李白胸怀大志,不愿甘于平凡的心情。

话说李白应召入京之后面对玄宗的提问时十分镇定且对答如流,玄宗也因此对他更为赞赏。李白自此以后颇受玄宗宠信,还被派遣至翰林院任职。可惜好景不长,因为一些朝臣的嫉妒以及高力士等宦官的诽谤,玄宗开始逐渐疏远李白。李白虽说“我辈岂是蓬蒿人”,但是他的出仕之路却是十分坎坷的。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白也是一再经历入狱、颠沛流离等事情,生活是非常窘迫的。

蓬蒿人是什么意思?

蓬蒿人的意思是:草野之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

出处: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选段: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译文:

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诗歌赏析

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

诗人匠心独运,不是一条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里,有曲折,有起伏,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酝蓄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