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七级浮屠是什么意思(深造七级浮屠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七级浮屠是什么意思?

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塔。在佛教中,七层的佛塔是最高等级的佛塔。佛家以为七层的宝塔约为百公尺来高的大佛像,建了如此的大佛来供养,功德是很大的(注:这在许多的经典中都有提到,你可以翻翻地藏菩萨本愿经,内中就有提及)。假使你救了一个人的性命那么你所获得的功德是比建宝塔礼佛还要伟大的,这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浮屠就是佛塔,是音译过来的。 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也没有“塔”字。当梵文的stupa与巴利文见Thupo传入我国时,曾被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等,由于古印度的Stupa是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经之用的,亦被意译为“方坟”、“圆冢”,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

七级浮屠是什么意思?

“浮屠”来自于梵语的音译,“窣堵坡”,也称“浮图”,是地道的佛教用语,“浮屠”是一种佛教的建筑形式,其实就是“佛塔”的意思。

这种佛塔一开始是用来供奉佛骨,就是佛的舍利子,后来才用以供奉一些佛像和收藏经书。

佛教大约在汉朝时就开始传入我国,我国的佛教徒也建造了不少佛塔,主要是用来供奉佛像、经卷,供教徒们瞻仰。魏时建造的永宁寺塔,高达百丈,成为中国第一高塔。

佛教建的这个佛塔,很多都是佛教徒们出资建造的,也是很讲究的,一般是单层,有五层、七层、九层、十三层、十五层、三十七层等等。

在佛教中,佛教徒把出资建造供奉用的佛塔,看作是自己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对自身的修行至关重要。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意思指救人性命这件事是功德无量的。与其为死去的人去造塔,不如救人一性命的功德更大,才更有意义。

这个成语是出自于明朝小说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若说报答,就是为利了,岂是老汉的本念!”

但这句话是由佛教的佛经中的内容演化而来的,在佛教大正藏经集部《佛说骂意经》中佛云:“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难量。”

这段话的意思是:建造一百座寺庙不如救一个人的性命。救十方天下无量众生的性命,不如观察自心,守护自意,不使为恶。

七级浮屠是指哪七级

七级浮屠就是指七层的宝塔,常与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思就是救人一命的功德比建造七层的佛塔还要大。并没有特指哪七级,只是在佛教中,七层的佛塔是最高等级的佛塔。

“浮屠”本是梵语buddha的音译,意思即是“佛陀”,指释迦牟尼。后来大概因“屠”字令人联想到“屠宰”等意思不太好的词语,所以渐渐被音近的“佛陀”取代。而“七级浮屠”的“浮屠”,梵语buddhastupa,音译后的略称也是“浮屠”。所以“浮屠”既可解作佛陀,亦可解作佛塔。塔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建筑,也是一种纪念、礼拜用的建筑物。塔起源于印度,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最初的塔形状像坟墓,在方的平台上砌筑一座半球形的塔身,上面做成各种形状的塔尖。这样的塔在古代印度梵语的译音叫“浮屠”,意思是埋葬佛的坟墓。佛骨焚化以后成了彩色晶莹的珠子,埋在“浮屠”里,七层的塔称作七级浮屠。

汉唐时期,塔随着佛教一起传到中国,和古代建筑结合起来,融合了中国南北各地的楼、阁、亭的特色,发展了千姿百态的中国古塔。

七级浮屠指的是什么意思

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塔。

在佛教中,七层的佛塔是最高等级的佛塔。浮屠就是佛塔,是音译过来的。佛塔起源于古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也没有“塔”字。

浮屠就是佛塔,是音译过来的。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也没有“塔”字。当梵文的stupa与巴利文的Thupo传入我国时,曾被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等,由于古印度的Stupa是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经之用的,亦被意译为“方坟”、“圆冢”,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七级浮屠是什么意思?

浮屠指的就是佛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意思就是救一个人的性命,所获得的功德比建造七级佛塔还要大。“浮屠”这个词实际上是一个佛教术语,也称为“浮图”。佛教也被称为“浮屠道”,后人简化为“佛”。

浮屠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佛塔。在佛教中,建造一座七级宝塔就像供奉一尊100英尺高的佛像,这是会有很大功德的。因此,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句话就意味着你救人一命,它的功德比你建造一座七层佛塔还要大。只有德高望重的高僧才有资格在死后建造佛塔,这些佛塔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僧塔,另一种是佛塔。一座僧塔只能建七层,也就是七级浮屠。得道高僧死后,才可以享受佛塔的待遇,可以将自己的肉身和舍利一并奉献给佛塔。

浮屠,是印度梵文buddha的音译。它有许多含义,包括释迦牟尼佛、佛陀、佛塔等。由于早期的翻译是音译,所以许多人在看到“屠”这个词时就会联想到屠杀,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很多人不知道,“塔”这个字是在隋唐之后才有的。隋唐以前,大家都不叫塔,而是叫浮屠。1981年,陕西省扶风县,因为接连的阴雨天导致法门寺一座明代砖塔一侧倒塌。在查看了遗址后,考古队发现损坏严重,并决定拆除和重建它。1987年,在明代砖塔被完全拆除后,考古队发现有一个地下入口通向塔的最底层。在里面发现了大量的珍宝,阿育王塔就是其中之一。

考古队这时才发现,所谓的“塔”原来是起源于印度,这作阿育王塔就是“塔”的雏形。后来,佛教在印度盛行。到达中国后,印度的浮屠改变了风格以符合习俗,就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