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腮腺肿瘤早期症状图片(腮腺肿瘤的早期症状图片)

本文目录一览:

腮腺大约在哪里,什么样子,有多大?

腮腺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小儿得了腮腺炎后,面部就像打肿脸的胖子。腮腺体积个体差异较大。

腮腺突起及毗邻:

一、腮腺浅份的突起:

1、导管突:

突向面前部,于腮腺导管起始端和颊脂体浅面,贴附于咬肌表面。周围主要结构有副腮腺、面神经上、下颊支、腮腺导管和面横动脉。

2、颞突:

于耳屏前约0.5一1.0Cm处,贴附于颜下领关节表面。周围主要结构有颜浅动、静脉,耳颖神经、面横动脉和面神经颖面干。

3、下突:

位于咬肌后下缘和下领支浅方,为腮腺前部和后部的下份在下领角附近的向下突起.周围主要结构有面神经下领缘支、颈支、颈面干和面后静脉等。

4、乳突突:

为腮腺后部的上份向乳突表面的突起。周围主要结构有乳突、面神经主干分叉、颈外动脉和面后静脉等。腮腺突起的发达程度与腮腺形态有关。

二、腮腺深份的突起;

1、翼下颌突:

为向前突入下领支上份与翼内肌之间的小突起。

2、下颌鼓突:

向上前方突入下领关节囊、颜骨鼓部和外耳道骨壁之间的突起。

3、咽旁间隙突:

位置较深,在茎突下领韧带上缘,经茎突肌与翼内肌之间向前内侧突入咽旁间隙。

扩展资料

腮腺是涎液腺中最大的腺体,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可以一侧或两侧。最常见为感染引起的腮腺炎,多见于细菌性和病毒性。

细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腮腺局部红、肿、热、痛,白细胞计数增多,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病毒性腮腺炎,最常见为流行性腮腺炎,还可见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器官,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并发症,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腮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腮腺炎

腮腺肿瘤的临床症状

早期症状为:

1.黏液表皮样癌 绝大多数黏液表皮样癌为低度恶性,生长缓慢,质硬,表面光滑或结节状、活动,若肿瘤累及腺体以外组织则固定,并有疼痛、面瘫。2/3患者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5年后1/3的患者有远处转移,15%发生面神经瘫痪。若诊断正确、治疗规范,其预后良好,其5年生存率可近于90%。10%患者则表现为高度恶性过程。低度恶性者复发率为15%,高度恶性者复发率为60%。

2.腺样囊性癌 癌肿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2~4cm,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其生长缓慢,病程较长,但局部破坏性较强,常沿神经扩展是其特点,故早期即有疼痛和面瘫,甚至疼痛很长时间后方查到肿块,40%有血行转移,晚期常有肺、肝、骨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因其边界难以确定,致手术彻底切除困难,故术后甚易复发。

3.恶性混合瘤和混合瘤恶变 多由良性混合瘤恶变而来,其生长缓慢,可长达数年甚至10余年,若在数月内肿物突然显著增大,质地变硬,并局部出现疼痛、麻木或面瘫时,应疑为恶变的可能。恶性混合瘤预后甚差,易向肺、骨、脑转移,且多在发生转移的1年内死亡。

4.腺癌 常发生于腮腺,为不规则硬性肿块,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分界,易侵犯神经组织和血行转移到肺及骨质。本病预后较差,术后复发率高达67.2%,故术后应给予放射治疗,以减少复发,常见颈淋巴结转移(46.6%),故术中应同时作选择性颈淋巴廓清术。腮腺腺癌5年生存率为45%。

5.腺泡细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 临床表现与混合瘤相似,生长缓慢,病程长,且无症状,约有1/3同时或先后发生于两侧腮腺。肿瘤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手术切除不彻底,常导致复发,一旦复发,再根治甚困难。患者多死于肿瘤局部蔓延或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为80%左右。

6.鳞状细胞癌 呈浸润性生长,晚期表面皮肤可发生溃烂,继发感染和出血,并累及面神经而面瘫。此类肿瘤约15%患者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为24%。

如何诊断腮腺瘤?

腮腺发生肿瘤时,肿瘤侵犯面神经,易发生面瘫或面部感觉障碍,如:面部疼痛,麻木、蚁走感等。腮腺肿瘤的临床表现是在面部耳垂周围出现包块,包块呈圆形、椭圆形或结节形。肿瘤可区分为良、恶性。良性肿瘤多在腮腺部位出[现一缓慢生长的无痛性包块,包块可活动,与I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常被误诊为粉瘤、淋巴结2炎等,如果采取非正规治疗,易导致复发和恶变;而恶性肿瘤则在腮腺部位出现生长较快的肿块,可出现颌面部的麻木,肿块活动差,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有少部分瘤体很小,但是早期就表现为神经受损的症状;有些良性肿瘤在生长一定的时期后或经过不恰当的治疗,则可能发生恶性变。因此,临床上如遇到一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近期突然生长加速,出现疼痛,则要想到良性肿瘤恶性变的可能

唾液腺肿瘤的临床表现

不同性质肿瘤临床特点

1.良性:多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活动,无粘连,无功能障碍,表面光胡或呈结节状。

2.恶性:生长较快,多有疼痛,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粘连,甚至浸润神经组织并导致功能障碍。有些低度恶性肿瘤在早期也可呈现良性表现,且病程较长,易于良性肿瘤混淆。

不同部位肿瘤临床特点

一、腮腺肿瘤:1.80 %位于腮腺浅叶,表现为耳垂下、耳前区、腮腺后下部肿块。

2.良性肿瘤即使体积巨大也不会出现面瘫症状。

3.恶性肿瘤则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瘫症状。侵及皮肤,可出现表面破溃;侵及咬肌,可出现张口受限;少数出现淋巴结肿大;腮腺肿瘤凸向咽侧时,可出现咽侧膨隆或软腭肿胀。

4.发生于副腮腺者,表现为颊部肿块,多位于颧弓或颧突下方。

二、下颌下腺肿瘤

1.表现为下颌下三角区肿块。

2.良性肿瘤常无自觉症状。

3.恶性肿瘤侵及舌神经出现舌痛及麻木,舌下神经受累出现舌运动受限,伸舌时偏向患侧,也可出现舌肌萎缩及舌肌震颤。

4.肿瘤侵及下颌骨骨膜时不能活动,侵及皮肤时,呈板样硬。

5.部分出现淋巴结肿大。

三、舌下腺肿瘤

1.不易察觉,部分无自觉症状。部分病人自觉一侧舌痛或麻木,或舌运动受限,影响说话及吞咽。

2.触诊检查可及舌下腺硬性肿块,有时与下颌骨舌侧骨膜相连而不能运动,口底粘膜常完整。

四、小唾液腺肿瘤

1.以腭部最常见。一般发生于一侧腭后部及软硬腭交界区,不发生于中线及腭前部,因此不含腭腺。

2.硬腭肿瘤不能活动不能以此判断良恶性。

3.恶性肿瘤可伴有疼痛或灼痛感,常伴患侧眶下区或上唇麻木。侵及翼肌时,常致张口困难。向口内突出生长者,可导致进食困难。

4.良性肿瘤对腭骨及牙槽突产生压迫性吸收,恶性肿瘤对骨质呈侵蚀性破坏。

五、磨牙后腺肿瘤

以粘液表皮样癌多见,肿物含粘液性分泌物。

六、舌腺肿瘤

1.多位于舌根部,恶性肿瘤多见。

2.主要症状为疼痛、异物感及吞咽障碍。

3.病变位于粘膜下,位置较靠后,临床不易发现,被发现时常较大。

4.舌部血液及淋巴循环较丰富,加之局部运动频繁,易发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七、唇腺肿瘤

较少见,上唇多于下唇,多为良性,以基底细胞腺瘤及管状腺瘤最常见,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肿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