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什么)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有哪些类型?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有一下几类:

一是军事类学堂,服务于军事工业的需要,如福州船政学堂是服务于福州船政局的,北洋水师学堂服务于北洋海军舰队。

二是科技类学堂,主要以传播西方先进技术,如上海机械学堂,天津电报学堂

三是外国语言类学堂,服务于清政府外交事务的,如京师同文馆。

这些学堂培养一批新式人才,对中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可分为4种类型:一是兼习西学的外语学堂;二是军械技术学堂,如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操炮学堂、工艺学堂及广东实学馆;三是专业技术学堂,包括电报、医学、铁路、矿务、工程等工种;四是水师、武备学堂,属于专门培养军事指挥人才和训练作战技术的近代军事学校,如李鸿章创办的天津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张之洞创办的广东水陆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及江南陆师学堂,曾国荃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化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有外国语学校、军事学校和技术实业学校三类。

  1.外国语学校包括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东同文馆、湖北自强学堂。

  2.军事学校包括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

  3.技术实业学校包括天津西医学堂、福州电报学堂、山海关铁路学堂。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1861年1月11日,爱新觉罗·奕欣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1861年辛酉政变后,慈禧重用洋务派,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1894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有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等。

中国近代第一个运动是洋务运动吗?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开明之士在维护封建统治而倡导和主持的自强改革运动,是中国社会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重点由军事转向民用企业;编练新式军队;培养人才。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楚国深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中日甲wu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对,是洋务运动,又称同治维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1861年1月11日,奕訢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1861年辛酉政变后,慈禧重用洋务派,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失败。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举例说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军功企业安庆内军械所;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个民用轮船招商局;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海军北洋海军;创办了培养翻译人才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创办了第一所培养军事人才的学堂福州船政学堂。

洋务派的旗号是什么?

前期(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口号为“自强”,后期(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口号为“求富”。

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什么)


洋务派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壮大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

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主要宗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在中央的主要代表是以恭亲王奕訢、瓜尔佳·文祥为代表的满族宗亲贵族官员,在地方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汉族官员。

洋务派前期提出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这个是曾国藩提出,李鸿章完善的,主张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造枪炮低于侵略,后期提出的口号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是张之洞沈葆桢他们提出来的,主张在中国封建体制下,学习西方的科技和知识,是为格致之学

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后期的口号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然后洋务派创办的企业都是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等等。

前期为了抵制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镇压国内的农民起义而大兴军用工业,提出了“自强”的口号。

后期为了解决军用工业资金不足的情况,开始兴办民用工业,民用工业以官督商办为主,是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前身。

前期和后期的旗号分别是:“自强”、“求富”;创办的企业如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

附洋务运动评价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洋务动力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总共有两个口号,它们分别是“自强”和“求富”。其中“自强”是洋务运动第一阶段的口号,而“求富”则是洋务运动第二阶段的口号,不管是哪个口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都是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巩固清廷的统

洋务运动前期时间,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创迨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

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学习蛮夷的高强技术用来打击蛮夷。

中国洋务运动前传统教育结构是什么样的?

在洋务运动兴起的同时,洋务派就设立了近似近代学校的同文馆和上海广方言馆、粤同文馆。

随后又有江南机器制造局附设的上海机器学堂(1861),福建马尾造船厂附设的福建船政学堂(1866),天津的电报学堂(1879),上海的电报学堂(1866)等。

同文馆于1866年又增设天算馆,培养天文、算学、化学、测绘等专门人才。

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还办了两个书院,即以后的“两湖总师范”,开设学科除中国经史外,还设有理化、财政、军事学等课程;聘外国教习。

其它,如武昌普通中学堂、方言学堂、农业学堂、女子师范学堂等林立于武昌。

此外,洋务派又在全国各地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

1880年建立的北洋水师学堂、1885年建立的天津武备学堂、1886年建立的广州陆师学堂、1890年建立的南京水师学堂、1893年建立的湖北自强学堂就是其中的代表。

据统计,从1862年设京师同文馆到1895年盛宣怀在天津创办中西学堂,洋务派共创办近代学堂22所。

传统教育结构是封建学堂教育,以八股文教育为主。

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什么产生?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诞生了。

在洋务派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以兴办洋务为荣,深深的动摇了从商鞅变法开始的,中国几千年文明中“重农轻商”的概念,促使中国近代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对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而洋务运动创办了现代工厂,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发展了现代军队,贡献是不可磨灭。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向西方学习、以图富国强兵为目的运动,是中国开明的地主阶级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而做出的自救运动。因其有地主的阶级性质所以过去的史学观点认为:洋务运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固有体制,而戊戌变法是要是学习新制度。从表面上看,这确实有非常大的进步,殊不知它是一种表明现象。改革中的维新派把日本的二元君主立宪制强行移植到中国,这种体制不一定合乎中国国情,而且所颁布无一贯彻到底;而洋务却提高了综合国力,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所发展,而戊戌变法只是帝后两党党争的产物。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1861年1月11日,爱新觉罗·奕訢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 1861年辛酉政变后,慈禧重用洋务派,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1894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虽然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但是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朝内外交困,清朝的一部分官僚开始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

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统治,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及先进的技术,这样一部分人被称为洋务派。在此之前一些学者就提出了学习西方国家的优点以增强国力,例如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在中外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和近代性的官僚和军阀。

他们在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但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

这部分人就是当时清政府内当权的洋务派,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所从事的洋务,史称洋务运动

洋务派产生。

洋务派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壮大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

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主要宗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在中央的主要代表是以恭亲王奕訢、瓜尔佳·文祥为代表的满族宗亲贵族官员,在地方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汉族官员。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和口号?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恭亲王 奕欣 成为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势力。

地方上的代表人物中,多数与曾国藩有关@

- 曾国藩 ( 汉族 , 道光 十八年 进士 , 湘军 领导人) -

沈葆桢 曾国藩的属下,进士出身,接替左堗棠创设福建船政,任南洋大臣 -

张之洞 (汉族, 同治 二年进士,号称“香帅”) -

左宗棠 (曾国藩的属下,汉族地主,率领军頟收复新疆) -

李鸿章 (曾国藩的门生,汉族, 道光 二十七年进士,淮军领导人,清朝后栟的实力派) -

崇厚 (满洲贵族) - 唐廷枢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清朝洋务运动的口号和目标

洋务运动的内容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的封建统治。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

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他们攻击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是“陈甚高,持论甚正”,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洋力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斗争十分激烈。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慈禧明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暂采取了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中央及地方代表势力

在中央,不久前成立的总理衙门办事大臣,恭亲王奕欣成为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势力。

地方上的代表人物中,多数与曾国藩有关:

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什么)


曾国藩(汉族,道光十八年进士,湘军领导人)

李鸿章(曾国藩的门生,汉族,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淮军领导人,清朝后期的实力派)

张之洞(汉族,同治二年进士,号称「香帅」)

左宗棠(曾国藩的属下,汉族地主,率领军队收复新疆)

沈葆桢 曾国藩的属下,进士出身,接替左宗棠创设福建船政,任南洋大臣

崇厚(满洲贵族)

唐廷枢

实践过程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任用中国工匠,仿制西式枪炮,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军事工业。从1862年起,用三年时间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公司,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它成立时买轮船3艘,到1877年收买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

从19世纪70年代中斯,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提出十年内建成几支海军的倡义。舰船主要向英德两国购买,部分船只由和建造。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

中国海军新式军舰“南琛”号

北洋海军实力最为雄厚。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组成,拥有军舰25艘,官兵4000多人,由淮军将领丁汝昌任海军提督。与此同时,旅顺口和威海卫两个海军基地竣工,整个北洋海防体系的建设宣告完成。李鸿章得意地说:北洋海军“声势已壮……入可以驻守辽渤,出可以援应他处,辅以各炮台陆军驻守,良足拱卫京畿。”

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还举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些新式学堂,培养翻译人材、军事人材和科技人材;又先派几批留学生出国深造。

结局影响及原因

30余年的洋务运动遭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通过各种渠道破坏洋务运动。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所进行的活动有哪些?

洋务运动时期进行的重大探索活动有:开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开明之士在维护封建统治而倡导和主持的自强改革运动,是中国社会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重点由军事转向民用企业;编练新式军队;培养人才。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楚国深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中日甲午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什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