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嬴姓赵氏是什么意思(嬴政是嬴姓赵氏吗)

秦赵同宗同源是什么意思?

秦国和赵国的祖先都是嬴姓赵氏。只是他们其中的一支迁到了晋国,并且逐渐成为了晋国的大臣。后来三家分晋后,这一支建立了赵国。另有一支,则因为帮助周王朝抵御犬戎,逐渐有了领地。西周灭亡时把陕西的地方封给他们建立了秦国。所以才说秦赵同源。

两国有着共同的祖先,属于同宗

赵惠文王16年是什么意思?

赵惠文王16年的意思是他继位了16年,赵惠文王16年是公元前283年。

赵惠文王(约前309年─前266年),亦称赵文王,嬴姓赵氏,名何,战国后期赵国第七代君主,赵武灵王次子。

其母是深得赵武灵王宠爱的王后吴娃。赵何乃是赵武灵王次子,并非长子。赵武灵王的长子是公子赵章。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五月,赵武灵王传位于赵何,自称主父,但后来在赵惠文王朝会群臣时,赵武灵王看到高大的长子向幼弟屈尊叩拜,心有不忍,在前295年封赵章于代地,为安阳君。

赵惠文王在位时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奢等文武大臣,政治清明,武力强大。

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葬于赵王陵。

陕西赵姓来源?

赵姓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赢、诸赵、皇帝赐予或他族改姓。一、赵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因为舜帝赐姓给女婿伯益为“嬴”。

二、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掌握晋国大权。

三、帝王赐姓或外族改姓。先后有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鲜卑人等,被赐姓赵。

赵姓在陕西的繁衍发展,主要有两个历史时期。

其一,是春秋战国时期,陕西部分地区即为赵国赵姓活功范畴。

其二,秦灭六国后,迁移六国贵族于关中,其中赵姓人家不少。

另外,明、清两朝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等地迁移至关中的人口中,也有一些赵姓人家,还有个别赵姓人入陕做官,迁居陕西,如天水赵姓一支,宋时就迁居关中,北魏时也有一支迁居南郑,即今汉中。 陕西赵姓人口共计109万,各县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中部,其它地方较少,兴平县赵姓人口约2.65万,县城以东较多,主要集中于西吴镇西二村,西吴镇窦马村,田埠乡贾赵村等。 县城以西主要为郭村,其它村庄也有零星赵姓居住。

陕西赵姓人口分布、数量及排名!兴平赵姓历史源流

“秦赵同源”是什么意思?

“秦赵同源”是指他们都是赢姓。

“姓”是母系社会的产物,在姓和氏没有合一的远古社会,姓代表的是母系的权威,而“氏”是父系社会出现以后,随着支系繁茂以后独立出去的家族。到周朝以后,“姓”成为一种古老而尊贵的身份象征,氏其实才是决定一个人家族归属的存在。

嬴姓赵氏是什么意思(嬴政是嬴姓赵氏吗)嬴姓赵氏是什么意思(嬴政是嬴姓赵氏吗)


赢姓是上古八姓之一,《史记》中说,赢姓是舜次于帝颛顼苗裔伯益的,伯益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大廉、一个叫若木,而若木的子孙已经不可查,或在中原,或为夷狄,反正这一支没有了音讯。

大廉的玄孙中衍后来成为了殷商的功臣,成为了诸侯,赢姓也成为了商朝的名门部族。周末时,深得商纣王器重的赢氏飞廉,是赵国的鼻祖,到周朝时,飞廉的四世孙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在周穆王平定徐国时立了大功,被周穆王封赏与赵城,自此以后,这一支赢姓族人,以赵城为氏,这边是赵氏的由来。

造父的大侄子大骆善于养马,在造父推荐下,被周王室封汧河、渭河之间养马,大骆的儿子秦非子因为养马养得很成功,被周孝王封到了秦地,这便是秦氏的始祖,到了周宣王时,非子的儿子秦仲政治地位进一步提升,被任用为大夫,后来秦仲与西戎厮杀而是三年,战死疆场,周宣王召来他的儿子赢其兄弟五人,再次讨伐西戎,大破之,周宣王大肆封赏秦氏,秦地不断扩大,并任命赢非谓西垂大夫,自此,秦氏成为一方诸侯。

关羽秦赵分流这段历史,史料记载并不清晰,甚至有矛盾之处,有的史料记载秦仲是大骆的孙子,而有的史料记载秦仲是非子的曾孙,而关于非子与造父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任何记载,这就使得赢氏的世系显得十分之混乱。如果秦非子是秦仲的曾祖父,那么显然秦非子不应该是大骆的儿子,而应该是大骆他爹。

由于商周历史难以考证,所以笔者在此对秦赵分流的渊源,就不再做讨论,以免混淆难以厘清。总而言之,从西周开始,秦赵分流,各自成为周王朝统治下的分封大夫,只是各自的发展并不相同。

秦氏护送周平王东迁之后,就成为了一方诸侯,而赵氏的发展,随着春秋争霸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赵氏的叔带因为不满周幽王的昏庸,离开了周王,去了晋国侍奉晋文侯,随后他的后代跟随晋献公的儿子公子重耳流亡,在秦国的帮助下重返重耳归国即位,建立六卿制度,赵氏遂成为晋国六卿之一,随着晋公室的一步步衰落,赵氏成为了六卿之中的强卿,与后来赵氏联合智、魏。韩击败了中行、范氏。

六卿剩下四卿,而最强大的智氏想要独霸晋国,试图削弱其他三家,最终在胁迫韩、魏讨伐赵的过程中,被韩、魏反水,败亡于晋阳之战,三家分晋的局面自此形成。

秦、赵共同拥有一个祖先,但是这种血缘关系到了战国时,已经没有意义了,提及赵人,皆以氏而称,却渐渐忘记了姓,而于秦人而言,赢姓更具代表性。

秦国和赵国的祖先都是嬴姓赵氏。只是他们其中的一支迁到了晋国,并且逐渐成为了晋国的大臣。后来三家分晋后,这一支建立了赵国。

另有一支,则因为帮助周王朝抵御犬戎,逐渐有了领地。西周灭亡时把陕西的地方封给他们建立了秦国。

所以才说秦赵同源。

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是一对不折不扣的冤家。赵国作为秦国最强劲的对手之一,一直时时处处和秦国作对。而秦国也正是在战国末期干掉了赵国才得以统一中国的。可是,很多人其实想不到,这么一对不共戴天的死敌,其实是“一祖同宗”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一个老祖宗的子孙,而且,在早年间,赵国的祖先是有恩于秦国的祖先的,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赵国祖先的庇护,也许就不会有后来强盛的秦国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秦国和赵国很靠谱的有明确记载的祖先,可以上溯到舜时代。据《史记》记载,舜时,秦和赵的先祖大费就“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大费有两个儿子,长子大廉,次子若木。若木的四世孙费昌,“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意思是说费昌是驾御马车的能手,并且他依靠善于驾御马车帮助商汤打败了夏桀。而大廉的玄孙孟戏和中衍,则为商朝的国王帝太戊“御”,成为国王的专职马车驾驶员。从此以后,大费的子孙作为殷商王朝的驾驶员家族,立下功勋,逐步成为商朝的诸侯。从善于驯养动物到善于驾御由数匹马拉着飞驰的马车,大费家族的技能获得了质的飞跃。

到了商纣时代,中衍的玄孙中潏生了一个儿子叫飞廉,此人以“善走”著称于世,据说能够“日行五百里”。飞廉生有两个儿子,长子恶来,次子季胜。恶来这名字一听就凶神恶煞的,不是没有理由,此人以神力著称,和善走的父亲一道成为纣王的帮凶。周武王讨伐商纣,恶来被一起镇压。父亲飞廉跑得快,溜了,隐藏起来。后来,季胜的重孙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并且,在一次针对周缪王的叛乱中,“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马车的作用在西周时期相当于咱们现在的汽车,也就是说造父相当于咱们现在的车王舒马赫一类人物,是数一数二的快车手。这下就可以知道飞廉为什么善走而且能够日行五百里了,原来,这个家族祖传的绝技就是飞车。古人惜字如金就是害人,一个走字,就没说是腿走还是车走。

造父因此得到缪王的封赏,赵城成为造父的封地,从此造父的子孙就以赵为姓氏,其后世子孙创建了赵国。那么秦国呢?

原来,恶来死的时候,也已经有了儿子,他的儿子叫女防,这一支的子孙因为造父的得宠也在赵城居住并生存下来,并且渐渐的得到了周王室的宽恕,开始出来做官。比如女防的重孙大骆,按辈份也就是造父的堂侄,就成为了专门帮助周孝王镇守西部边陲,抵御西戎的将领。

大骆有个儿子叫非子。这是个有心人,大概是叔祖造父的发家史点醒了他吧。他开始虚心学习祖传绝技,并且有所发展,成为养马的好手。养马其实就是驾车的一部分,当年传说造父之所以能够成为快车手,除了技术以来,善于发现和饲养良马也是一绝,曾经驯养出了骥、温骊等名马。

非子明白,自己的这一支再怎么发展,在赵城也只是寄人篱下,是旁支。所谓此地虽好,不是久留之地。于是他跑到犬丘这个地方,开始养马。由于他养的马又好又壮,很快名声远播,被推荐到了周孝王那里,成为周王朝的“弼马温”。这个弼马温很尽职尽责,远比齐天大圣强,很快就得到了孝王的器重。孝王决定好好的重用他,让他成为大骆(也就是恶来)这一支可以继承宗嗣的嫡系子孙。这样他将来就可以继承家族产业。

可是,这事遭到了申侯的反对,因为申侯的女儿就是大骆的原配妻子,而且生有嫡子成。大骆是镇守西陲的将领,周孝王怕引起内乱(见拙文《中国最早的“和亲”事件》),便放弃了让非子继承大骆这一支宗嗣的打算,但却给了非子更好的补偿和更高的荣耀。他决定让非子获得他这个家族最古老的祖宗嬴姓的继嗣权,赐非子姓嬴,并把自己的土地秦城分封给他,让他的子孙世代为周王室养马。由于非子还没有正式的爵位,因此秦国被称为附庸之国。周厉王年间,西戎反叛,非子的异母兄弟成被杀,非子又获得了父亲大骆这一支的继承权,从而成为真正的恶来这一支系的嫡系子孙。

从此,秦城和赵城就分别称为了飞廉的儿子恶来和季胜的子孙的封地,后来他们各自通过努力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而通过这段故事,我们应该知道,秦国和赵国的共同祖先就是飞廉,而秦国的祖先是飞廉的大儿子恶来,赵国的祖先是飞廉的小儿子季胜。这就是秦国和赵国的起源

秦国和赵国是中国周朝战国时期的两个诸侯国,两国地理位置上是相邻的,秦国后来统一全国也灭了赵国,好多人说秦赵同源是什么意思,我今天来解答一下:

秦赵同源其实是,秦国和赵国是”一祖同宗“的关系,可以说他们都是一个祖宗的子孙,还有赵国的祖宗有助于秦国的祖先。

春秋时期的秦国与赵国是“一祖同宗”的关系,他们都是一个老祖宗的子孙。

姓赵的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姓赵的诸侯国有秦国和赵国,两国都是嬴姓赵氏。不过秦国属于旁支,一般不氏赵,也可以是秦氏。

族源、族属、祖源什么意思?

赵秦确实是一家,均为嬴姓赵氏。但是周与秦就不能算是同源了。这两支在上古时代就不是一家。周是姬姓,祖源西部。而秦是嬴姓,与商朝王室同属东夷集团。

赵地姓氏的来历?

一、源于“嬴”姓。

“黄帝”姬轩辕的后代,有一个叫伯益的,因为辅佐舜帝有功,舜将女儿许配给他,并将其赐姓为嬴。伯益的后代造父因养马有功被封于赵城,于是其后代称为嬴姓赵氏,造父即为赵氏始祖!后来这支赵氏不断发展壮大,在春秋后期和韩、魏“三家分晋”,从而形成战国七雄之一——赵国。而伯益的另一支后代因造父的赐姓,也改称赵氏。后来,这支赵氏也因善于养马被封于秦地,建立秦国,号为“秦赢”。大家都知道:他们后来统一了中国!

赵氏始祖

“嬴姓赵氏”是为赵姓的主要来源。

嬴姓赵氏是什么意思(嬴政是嬴姓赵氏吗)嬴姓赵氏是什么意思(嬴政是嬴姓赵氏吗)


二、源于改姓

1、它姓改姓

改姓最多的源于赵宋王朝。赵家为了封赏功臣、巩固统治,大量赐姓。先后有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等,被赐赵姓。

2、它族改姓

先后有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鲜卑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等,被赐为赵姓。比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元代有蒙古族人成吉思汗的三弟合赤温后裔改姓赵;清朝灭亡后,满族人伊尔根觉罗氏、爱新觉罗氏等满姓后裔迫于压力改姓赵。

赵孝成王谥号意思?

赵孝成王赵丹(?—公元前245年),嬴姓赵氏,名丹。赵惠文王之子,东周战国时期赵国第八代君主。公元前265年即位,史称“赵孝成王”,在位21年。

赵孝成王年幼执政,在位的第一年便联合齐国退走秦军的进犯。

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韩国献上党郡与赵国,赵王贪恋土地,于是秦军进犯长平,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进攻。秦将白起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战死,四十五万赵军精锐部队被杀,赵国大震,史称“长平之战”。

但长平之战后,赵国联合其他诸侯国,进行战略动员,打败了秦军。晚年重用廉颇,多次战胜燕国,守卫赵国北方。

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赵丹去世。

嬴姓赵氏是什么意思(嬴政是嬴姓赵氏吗)嬴姓赵氏是什么意思(嬴政是嬴姓赵氏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