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关于庞统为何故意死在落凤坡的信息

本文目录一览:

庞统聪明绝顶,为什么惨死在了落凤坡?

庞统惨死在了落凤坡主要是因为他急于证明自己,所以才会不查明情况就贸然的前进。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庞统的才能和诸葛亮的才能不相上下。他们两个在三国之中是提名的人物。庞统用自己的行动也证明了他确实很有能力。整个进攻西川的计划都是庞统亲自拟定的,只要刘备按照庞统的计划一步步的执行,一定能够拿下西川这个地盘,壮大刘备的势力。刘备再拿下荆州和益州这两个地方,就真的成为了三国之中的一股强大势力,曹操和孙权都没有办法他。

庞统的名号是响当当的。如果他不能帮助刘备拿下西川这个地方,那自己就会身败名裂,也无法在刘备阵营中立足,其他的人也不会认同庞统这个人,所以拿下西川是庞统的成名之战,拿不下西川就是他身败名裂一场战争。所以庞统必须倾其所有,帮助刘备打赢这一场战争,这也是他证明自己的一个好机会。

庞统在看到落凤坡三个字就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诸葛亮在荆州的大本营中也意识到了庞统有危险,所以就写信给庞统,让他千万注意自己的自身安全。庞统那也是一个很有气节,很高傲的人。庞统心里一直觉得自己比诸葛亮要厉害,诸葛亮的这一封书信让庞统觉得很耻辱,同样都是吃粮食长大的,还需要诸葛亮提醒自己吗?

庞统的马在进入了落凤坡时候受了惊,刘备就把自己的坐骑的卢马让给了庞统。庞统非常气愤诸葛亮的行为,于是他就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比诸葛亮强,他想要在这场战争中建功立业。急于求成的他没有勘察当地的地形,敌人早已经埋伏好了,一阵箭雨就把庞统射程了马蜂窝。

庞统死在落凤坡的目的是什么?

  《三国演义》中的庞统死于落凤坡,小说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这样安排庞统的死出于什么目的呢?

  历来关于庞统之死的分析很多,有的说是为下文写刘备攻打四川找借口,显示自己的师出有名;有的说是为了显示刘备创业艰难,就连庞统这样的重量级人物都死于征战;还有说是诸葛亮与庞统关系不和,一山容不得二虎,必死一个,因此,诸葛亮有意安排他与刘备入川,为庞统之死埋下伏笔;也有人认为这是他性格使然,他过于自信,显得自负,有时还不把刘备放在眼里,这也为他的结局埋下伏笔……

  我觉得,从总体上来看,作者写庞统死于落凤坡,应该概括为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这是历史小说,庞统也是实有其人,也是在“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时,“为流矢所中”而死。所以,小说写到庞统,就必须让庞统去死,这样才符合历史。当然,《三国演义》不是历史,而是小说,可以对情节、细节进行虚构。所以,小说中的庞统之死,就死得很蹊跷,其中不仅有很多虚构成分,而且还有不少受人诟病的迷信成分,与历史上的真实的庞统之死天壤之别。但总体说来,小说之所以这样去写庞统之死,是根据历史需要与情节发展需要所作出的设计。这就是小说为什么要写庞统之死的根本原因与目的。

  下面把与庞统之死有关的情况做一多角度介绍,便于更好理解上文的分析。

    有关庞统的基本情况

  《三国演义》里有两大奇才:“卧龙”诸葛亮与“凤雏”庞统,都被刘备所网罗。小说中,庞统的初登场,是向曹操献上连环计,让曹操把战船锁在一起,方便周瑜火攻。战后,鲁肃和孔明都给庞统写推荐信,要他到刘备那里效力。庞统见刘备时,偏不拿出推荐信,宁可当个小县令,直到张飞来视察县政,才发现埋没人才,于是刘备请庞统担任副军师,随军入蜀。就在刘备和刘璋撕破脸开战以后,某日孔明军师送来一信,说他夜观天象,主帅恐有不利,要多加小心。庞统却觉得这是孔明要和他抢功劳,于是仍旧催促刘备进兵,结果在雒城(今四川省广汉市)前的落凤坡,中了蜀将张任的埋伏,中箭身亡。孔明得到消息,痛哭不已,于是和张飞、赵云领兵入蜀,擒杀张任,为庞统报仇。

    庞统之死的迷信成分

  《三国演义》第六十二至六十三回叙述了庞统死前的一些预言、预兆,以及他战死的经过,颇具迷信和荒诞色彩。首先说刘璋闻知刘备杀了杨、高二将,袭取了涪城,忙令四将引兵据守雒县,以拒刘备。四将在行军途中,到锦屏山去拜访紫虚道人,道人为他们写下了八句言语,其中有“左龙右凤,飞入西川,雏凤坠地,卧龙升天”的话,预言了庞统之死。又说诸葛亮派遣马良致书刘备说:“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巳,罡星(北斗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刘备又夜梦神人,手执铁棒击其右臂。在这之前,东南有童谣云:“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如此种种,都预示了庞统必死无疑。在进军雒城的路上,庞统的座下马打了前失,把他摔了下来,刘备把自己的白马给庞统骑,换骑了他的劣马。蜀将张任听说汉兵来攻雒城,事先埋伏在落凤坡的山僻小路。庞统到来,听说此地名落凤坡,吃惊地说:“吾道号凤雏,此地名落凤坡,不利于吾。”令后军疾退。只听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只望骑白马者射来,因为他们认为骑白马的便是刘备,这样庞统便死在乱箭之下。

    历史上是否有“落凤坡”之名

  “落凤坡”这个名字在真实的历史里并不存在。历史上真实的庞统也并非真正死于落凤坡。庞统真正被乱箭射死的地方是在雒县城下,而不是在两山之间的小路上。今天,当地人所谓的“落凤坡”其实是当年刘备为庞统选择的葬身之所。也就是说,现在的所谓“落凤坡”后人根据小说敷衍出来的。

    历史知识与历史小说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历史小说属于文艺作品,不应把历史小说等同于历史知识普及读物。有些历史小说拥有广大读者,但我们不能用写历史小说的办法来普及历史知识。《三国演义》有很高的艺术性,虽以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但又有不少作者虚构内容。章学诚说它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只看过《三国演义》而未看过《三国志》的人很多,他们为《三国演义》的艺术性吸引,便把《三国演义》虚构的故事也当作历史上实有其事了。这是不可以的。必须严格区分历史与历史小说。曾经有学者批评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祯,说他写的诗《落凤坡吊庞士元》,居然把《三国演义》中虚构的庞统死在落凤坡的故事当做真事。

“凤雏”庞统为什么会死于落凤坡?

庞统因为被飞箭射中所以死于落凤坡。

建安十九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不久,刘备包围雒城。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

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墓地只有简单的维护,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块风水宝地,现有墓碑一块。

扩展资料:

庞统的才华、计策、谋略智慧皆符合一个才干人的思维,可以说是当世才华人物的一个真实缩影。他有着多数才华横溢的人的傲气、刚正、豁达。

足智多谋、巧言善道凤雏庞统的才华最为璀璨,但命运最为多舛。庞统的性格是孤傲、清高,不入俗流。

早年便以凤雏之名与诸葛亮齐名于荆州。当时人评价他的经典言语是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臧否人物。

自谓曰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刘备领荆州牧,庞统来投,但未得重用,不过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

其后经诸葛亮、鲁肃极力推荐,刘备方才再度召见庞统,与之谈论军国大事,大为器重,于是拜庞统为治中从事,不久又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诸葛亮和鲁肃举贤荐能的宽广胸襟固然令人钦佩,但庞统本身具有的非凡才华,才是其最终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庞统

庞统死于落凤坡的原因

庞统死于落凤坡的原因:庞统在进围雒县时,遭遇埋伏,被乱箭射死。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

扩展资料

庞统小时候为人朴实,但是表面看上去并不聪明。时颍川司马徽为人清雅而擅长识人,庞统二十岁时前去拜见。

司马徽坐于桑树上采桑,而庞统坐于树下,俩人相互交谈一直从白天说到黑夜,司马徽对庞统大为惊异,说是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有了司马徽这句话,庞统渐渐为人所知。

时襄阳庞德公称庞统为“凤雏”,诸葛亮为卧龙,司马德操为水镜。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庞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庞统后来被本郡征为功曹,喜欢评价人物,培养别人的名声,所以被他评价的人,都往往超过该人实际的才能。

人们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去问庞统,庞统说:方今天下大乱,正义之道逐渐衰退,善人少而恶人多,我想兴起这样的风俗以达到助长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扬好的榜样,改善世风,如果不这样做,善人会越来越少。

十个人当中如果可以改善五个人,就可以将此事完成一半,进而达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励自己,这样难道不行吗。

后成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庞统

凤雏庞统为何最后惨死在落凤坡?

凤雏的死是一个意外,不是要帮助刘备拿下益州。电视剧新三国里边,把庞统的死,说成是庞统以自身的死,为刘备找到吞并益州的借口。这个桥段在老三国演义和三国演义小说里边都没有。

三国演义小说和老三国演义电视剧里边。说的都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而诸葛亮的隆中对,制定了让刘备占据荆州,夺取益州,在以荆州和益州为根据地,两路出兵北伐,进而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后来庞统也加入了刘备阵营。而当时的刘备从东吴手中借的荆州的一部分为根据地,留下关羽和诸葛亮守益州,而他则带领庞统法正等向益州进军。

刘备得到陇西之后,决定由庞统率领先头部队,先进入益州,结果庞统在上马的时候,那批马突然跌倒了。于是刘备把自己的马让给了庞统,刘备的马是一匹白马。庞统骑着刘备的马走再队伍的最前头。而益州刘璋手下的张任,从细作那里得到了刘备进军益州的消息,于是在落凤坡设下伏兵,他远远望见一支队伍打着刘备军的旗号走来,他知道刘备的马是白色的,于是吩咐手下士兵,射杀骑白马者。

庞统走到一个山碍,问属下士兵,这个地方叫做什么名字,手下回答,此地名为落凤坡。庞统想到架子的道号叫做凤雏,大惊失色,正准备撤军,山上乱箭齐发,朝骑白马者簇拥而至。庞统就这样被射死了。三国演义小说,庞统的死可以说,一个是代替刘备死了,第二者可以说给诸葛亮消除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庞统为什么会死在落凤坡

庞统36岁就死在落凤坡,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与他的个人性格息息相关。

1.相由心生,不受重视。

庞统和张松是三国长得最难看的两个人。虽然不能以外表来评断一个人的才华,但是相由心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他虽然不至于作恶,却影响了他与别人的关系。也就是说人缘不怎么好。当时他在东吴的时候混的也是很一般,虽然设计了连环计但是在周瑜那里仅是个门客。甚至连主公的面都没见过。这和诸葛亮的境遇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庞统在为人处事方面肯定不像诸葛亮那样大气。

2.得罪刘备,不会看眼色。

从两件事可以看出来。第一件事就是刘备准备入川,诸葛亮留守荆州的时候。刘备与刘璋的宴席上,庞统打算让魏延舞剑来一个鸿门宴。这完全违背了刘备向来仁德收买人心的方针。庞统的这个想法和刘备背道而驰,因此就更加不受待见。

第二件事就是得罪刘备最厉害的一件事。涪城之战,刘备大获全胜之后他们在一起喝酒。庞统酒后竟然说刘备不够仁德,这绝对是以仁德标榜一生的刘备的大忌。

庞统的性格实在狂妄,又不会揣测领导心意,根本不可能混得风声水起,因为刘备不会将他像诸葛亮那般推心置腹的相待。后来刘备明知道徐庶说的卢马有问题,可能会妨到一主,在进攻雒城之前,把的卢马赐给了庞统。诸葛亮已经算出此战大凶,庞统作为主帅却依然执意前进。最后他骑着的卢马,被误认为是刘备,被张任下令乱箭射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