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耳朵和脸颊交界处里面有硬包一按就疼(耳朵和脸颊交界处里面有硬包一按就疼人越来越瘦)

本文目录一览:

耳朵里面长了包一按就疼怎么办?

皮肤上出现硬包的情况在多少人的身上都会有,有的人长在耳垂部位。引起耳朵上长包可能是淋巴结肿大,与中耳炎等耳朵疾病有关,也可能是皮脂腺囊肿的原因引起,主要是由于皮脂排泄受到阻碍,从而导致皮脂囊不断肿大而生成硬包,严重的需要通过手术切除。

【拓展资料】

一、中耳的感染性炎症有三种类型:急性、慢性分泌性和慢性化脓性。急性中耳炎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侵入途径有三条,经咽鼓管、外耳道或中耳。少数病例可能导致鼓膜穿孔。有一部分可能转为分泌物更多的慢性中耳炎,并导致失聪及耳痛。

二、突然发生的耳痛,常伴有感冒或咳嗽。患者若是婴儿便会哭闹不止,并揉擦患耳的耳垂。发热,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可能出现呕吐,或者耳道可能流软耳垢或脓液。患耳可能听觉失灵。

三、给患者脱去更多的衣服、少盖被子。用海绵蘸温水擦身降温。降低热度对婴儿及儿童患者尤其重要。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少量解热镇痛药以减轻不适及降低热度。即使把体温降低,孩子也仍然哭闹不已或婴儿的囟门在不哭时凸出或明显下陷,应及时去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患者服食抗生素。以前患过中耳炎或缓议厅里受到影响的人,应在康复后再检查。

四、中耳的感染性炎症有三种类型:急性、慢性分泌性和慢性化脓性。急性中耳炎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侵入途径有三条,经咽鼓管、外耳道或中耳。少数病例可能导致鼓膜穿孔。有一部分可能转为分泌物更多的慢性中耳炎,并导致失聪及耳痛。

五、突然发生的耳痛,常伴有感冒或咳嗽。患者若是婴儿便会哭闹不止,并揉擦患耳的耳垂。发热,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可能出现呕吐,或者耳道可能流软耳垢或脓液。患耳可能听觉失灵。

耳朵旁边脸颊处有个小包一按会动还疼

你这样的情况一般都是炎症性包块,建议你去医院检查一下,必要时可以手术

耳朵里面长了一个小硬包,一碰就疼

首先要讲下耳朵尤其是耳道的结构。耳道分为软骨段和骨性段。有时提拉耳朵的时候,有些活动度,那就是软骨段。不管是软骨段还是骨质段,其实耳道里有个特殊的解剖,即皮肤下面没有任何缓冲,比如脂肪、肌肉,直接连接骨膜和骨头。所以耳道里一旦有炎症,首先是肿胀,其次是一碰就疼。成人还好,会很快描述出来说耳朵疼,这两天觉得不舒服。孩子往往不会表达,大人在给他脱衣服、穿衣服的时候牵拉耳朵,孩子会发生喊叫,疼的不行等。这些要考虑是急性外耳道的局部感染,考虑它是急性的外耳道感染,即常说的外耳道炎。碰到这种情况,如果孩子有跟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一样的,正好发生在外耳道,出现这种症状。如果是成人,要考虑他是不是有些机体抵抗力低的情况,比如糖尿病病人很容易发生局部感染,碰到这种情况也建议到专科医院就诊。

耳朵脸颊交界处硬包怎么消除

耳朵脸颊交界处硬包怎么办?

耳朵前面长硬包的原因是有很多的,常见的是耳前瘘管感染和淋巴结肿大两种,这两种疾病对耳朵的伤害都是很大的,所以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可以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治疗的效果不好的话,必要的时候进行消毒治疗以及手术切除治疗,如果扩散很快最好是采用手术切除治疗,效果会比较好,能够根治,避免反复发作的现象,在生活中要避免耳朵的刺激,做好局部的清洁工作,平常要避免辛辣性强的食物。

如果是得了局部的淋巴结肿大,也有可能是耳朵收到了感染,具体得病的情况最好是去医院好好的进行检查,这样才能够判断出来,不管是哪种情况造成的,都说明身体出现了炎症,最好是去药店买一些消炎的药物,也可以买一些含有抗生素的药膏,平常吃东西的话要选择比较清淡的那种,那些很辣,口味很重的食物最好是不要吃,以免加重你的病情。

是皮肤过敏所出现的情况,所以自己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皮肤,这一段时间最好不要往脸部涂抹化妆品,以免造成自己的皮肤过敏的情况加重,而且洗脸的时候也最好是使用清水的方式进行洗脸,减少自己的过敏反应。而且自己也是需要注意不要吃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食物的,比如说是海鲜之类的,以及牛肉羊肉都是属于发物尽量是少吃或者就是不要吃的话比较好。

耳朵前方,脸颊处有个肿块,按下很疼,是由于什么引发的?谁知道,怎么治疗?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首先要看看,那肿物的大小有多大,耳前有淋巴结,有腮腺,如果是比较小的肿物初步考虑还是淋巴结的问题,如果是肿物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的,那很可能就是腮腺炎了,如果是腮腺炎的话,病因常见:传染源 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易感性 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治疗 药物治疗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抗菌素,中药荆防败毒散、五味消毒饮;同时采用刺激分泌的方法以保持唾液分泌畅通。如果病程超过一周,进入化脓期,则应进行切开排脓手术。病毒性腮腺炎没有特效疗法,可以使用前述中药治疗,如果有并发细菌感染的可以使用抗菌素。 流行性腮腺炎:又叫“痄腮”。冬季易发此病,多见于5--10岁的儿童。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及病人接触后传染,多发于人群聚集处,如幼儿园、学校、军营等。一旦你孩子患过流行性腮腺炎,将永远不再患此病,因为他已经能终身免疫。大多数地区要求学龄前儿童注射疫苗。如果未建立终身免疫,则需被动注射抗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疫苗。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或腮腺炎疫苗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本病前期症状一般较轻,表现为体温中度增高、头痛、肌肉酸痛等。腮腺肿大常是本病的首发体征,持续7--10天,常一侧腮腺先肿,2--3天后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有时肿胀仅为单侧,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有疼痛及触痛,表面皮肤不红,可有热感,张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肿痛在3--5天达到高峰,一周左右消退。常有腮腺管口红肿。同侧咽部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位;喉水肿亦可发生;上胸部亦可出现水肿,躯干偶见红色斑丘疹或荨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腮腺疼痛难忍,少数病人的胰腺、脑膜、脑、肝和心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本病对机体的严重危害并不只是腮腺本身,而是它的并发症,应高度警惕和防治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脑膜炎、睾丸炎和急性胰腺炎等。 中医治疗 中医开一些清热解毒、散结清肿的中药,如用板蓝根、夏枯草、蒲公英等煎水服用。 选鲜而多汁的仙人掌一块,剥掉外皮和小刺,捣烂如泥,外敷患处,每天换敷1次,一般2到3天就可以治愈。仙人掌味淡性寒,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也可将适量马齿苋洗净,沥干水分,捣烂,敷于患处。每日换1次。 另外一方:豆腐30克,绿豆6克,冰糖50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天。 如果孩子高热、头痛剧烈,应警惕脑膜炎,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一旦发现孩子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首先要立即与健康人分开居住,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病发期间至腮腺消肿之前不得去幼儿园或是学校,以免传染给其他儿童。病儿要卧床休息,不可过于劳累。注意不要给孩子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要给病儿吃易咀嚼和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以减轻孩子吞咽的困难。要多喝开水,以利于身体内毒素的排出; 小儿患腮腺炎后,其所用饮食用具要与其他人分开,并进行定时煮沸消毒。病儿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在生病期间可拿到室外曝晒,脸盆、毛巾、手绢等物,每天需用开水烫1--2次。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必要时,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如果男孩的睾丸疼痛,可以用绷带把阴囊托起,以减轻疼痛。保持孩子口腔卫生:要孩子经常用温盐水漱口。局部热敷:用包了毛巾的热水袋给孩子在患处热敷,可以减轻孩子患处的疼痛。 一般说腮腺炎得过一次,人就会产生永久性的抗体,不可能在得二次或几次以上。 腮腺炎单方治疗 1.青黛3~5g,紫金锭一片(研末)加醋调成稀糊状涂患处,干后再涂,约一日6~8次,涂至疼痛减轻,约4~5日。 2.以靛青或嫩柳叶膏敷局部,每日1~2次至消肿。 3.10ml食醋于砚台内用香墨磨成黑汁,以毛笔涂肿处,每日3~4次,共2~5日。 4.鲜天花粉、车前草各50g洗净捣烂加少许食盐敷患处,每日1~2次、共2~5日。 5.鲜仙人掌除去表面绒毛茫刺洗净捣烂敷之,每日2次,共4~6日。 6.冰片粉加冷米汤半匙调匀敷之,每日2~4次,共1~3日。 7.六神丸5~10粒以食醋或白酒调敷,每日2次,共2~4日。 8.黄柏粉与生石膏以3:7比例混匀后,用醋或酒调敷,每日1次,共2~3日。 9.榆、桃、柳、桑、槐于春天发芽时采枝混合煎煮两次,把两次煎汁一起浓缩成膏,敷局部,每日1次,共3~4日。 10.赤小豆50~70粒捣成粉,以温水或鸡蛋清或蜂蜜调糊,摊布上贴敷患处,每日1~2次,共2~4日。 11.鲜蓍草30~60g,分2~3次捣烂取汁加冷开水口服,渣加少许盐敷患处。 12.明矾50g,雄黄45g,冰片3~5g研成细末密封存用,取3~5g以75%酒精调敷患处,每日2~3次,共1~3日。 13.以醋将纱布浸湿,敷患处,30分钟至1小时,每日2次,共2~3日。 14.鲜鱼腥草连根洗净捣烂敷患处,每日2次,共2~4日。 15.如意金黄散以醋调成糊状,每日1次敷至肿消。 16.以金不摸根块捣烂外敷,及注射液(每m1含8g生药)每天1次肌注至消肿,认为疗效显著。 针灸治疗 针灸穴位 耳针 : (一) 取穴:主穴:屏尖、面颊。配穴:肾上腺、胃、胰胆、对屏尖。 (二) 治法:主穴屏尖每次必取,如效不显可酌加1~2个配穴。屏尖穴针法,常规消毒后,以左手拇、食指挟持耳屏,拇指指切耳屏尖上缘,右手持30号1寸长不锈钢毫针垂直刺入,深度以不刺透屏尖穴内侧皮肤为度,捻转得气后急速出针。余穴采用捻入法进针,留针60~120分钟,每30分钟运针1次,反复运针2次后起针。每次取一侧耳穴,两耳交替,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拔罐 : (一) 取穴:主穴:身柱、阿是穴。 (二) 治法:共有二种拔罐法,宜任选一种。 一为刺络拔罐之法,先令患儿取正坐位,以1~1.5寸30号毫针刺入阿是穴,深约0.8~1寸,得气后用捻转泻法,行针半分钟后即取针,用消毒棉球轻压不使流血。接着嘱患儿伏卧,在身柱穴常规消毒后,用小三棱针点刺,一点即出,随之以双拇指挤压针孔,出血一滴。根据年龄大小,选择合适口径的罐具,以架火法(即用青霉素瓶盖,倒置于穴上,上放一个浸有95%酒精的半干棉球,点燃),或真空拔罐器在身柱穴上吸拔。留罐7~1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隔日治疗一次,不计疗程。 另一为水罐法:令患儿正坐。在小型抽吸罐内装上半瓶左右温水,口朝上,倒扣于阿是穴。接紧罐具,嘱患儿缓慢仰卧,使罐具恢复口朝下的位置、然后将装上4或5号针头的注射器,插入罐内,抽去空气,使罐具吸附穴区,令温水充分接触皮肤。如患儿局部肿胀面积较大,可同时吸拔2~3个。留罐约15分钟左右。取罐时,以注射器将空气推入罐内,罐口朝上取下。每日吸拔1~2次,不计疗程。 刺血 : (一) 取穴:主穴:少商、关冲、少泽。配穴:大敦、合谷、关元、大椎。 (二) 治法:主穴每次取1~2穴,少商每次必取,配穴据症而取,头痛加合谷,发热不退加大椎,并发睾丸炎加关元、大敦。取准穴后,用消毒三棱针(或28号0.5寸毫针)在主穴上点刺,并挤压出血3~6滴。双侧肿大取双侧,单侧肿大取一侧。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配穴大椎、大敦穴亦依上法点刺,合谷、关元以28~30号毫针刺,得气后施泻法或平补平泻不留针。轻者隔日施治1次,重者每日1次,对5日以上腮部肿胀不消者,外敷锡类散膏,淋巴结肿大者外贴紫金锭膏,具体方法为:将锡类散或紫金锭0.1~0.2克,倒在3~5厘米见方的胶布上,滴入食醋1~2滴,均匀涂于胶布中央,贴于患处,隔日1次。] 如果是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结炎常继发于其它化脓性感染性疾病。淋巴结迅速肿大,压痛。若患者抵抗力较强,可无全身症状,不需治疗也可自愈。较重者局部红肿热痛,非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症状,通过及时的抗菌消炎治疗,红肿即能消退,但有时因炎症引起组织增生,可遗留一个小硬结。若炎症未能及时控制,扩散到淋巴结且互相粘连,严重者可形成脓肿。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败血症。 治疗 2,治疗: 中成药可用夏枯草膏、连翘败毒丸。汤药则应视病情进展程度及病人的临床表现来选择用药。第一,热邪郁滞。多为急性淋巴结炎的初起阶段,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有轻度全身不适症状,或发热头痛,口干便秘,舌红.可选用经验方: 金银花10g 公英10g 地丁10g 野菊花10g 白芷10g 丹参10g 赤芍10g 生甘草10g 发于头颈部及上肢者加升麻9g;发于下肢者加龙胆草、牛膝各10g。 水煎服,日2次。第二,毒热壅盛。 为淋巴结炎急性期表现,患处疼痛,淋巴结粘连成块,患处中心皮肤有时发红、水肿,伴有高热、寒战、舌红苔黄。可用: 金银花10g 连翘15g 陈皮10g 白芷10g 贝母10g 乳香J0g 没药10g 天花粉10g 发热重者加黄连6g,黄芩10g,黄柏10g, 桅子6g;便秘者加大黄8g。 水煎服,每日2次。 外治法可选用金黄散或黄连膏外敷,饮食疗法可取夏枯草30g,绿豆30g,水煮取汁,加适量白糖,每日1剂,日2次。或用鲜蒲公英50g,鲜夏枯草50g,水煮取汁,加适量白糖调味,每日1剂,日2次。 3,注意: 患者平时应注意劳动保护,避免外伤,若有皮肤损伤则应及时处理,防止感染蔓延。若患有扁桃体炎、龋齿、手指感染、足癣、疖痈等也应及时抗菌消炎或做适宜的治疗以控制感染。平日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饮食宜清淡,营养宜均衡,忌食辛辣刺激食品。 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去看医生,检查清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