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减速机速比对照表(减速机速比怎么看)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确定减速机的减速比

减速机的减速比计算方法:

1、定义计算方法:减速比=输入转速÷输出转速,连接的输入转速和输出转速的比值,如输入转速为1500r/min,输出转速为25r/min,那么其减速比则为:i=60:1。

2、齿轮齿数计算方法:减速比=从动齿轮齿数÷主动齿轮齿数(如果是多级齿轮减速,那么将所有相啮合的一对齿轮组的从动轮齿数÷主动轮齿数,然后将得到的结果相乘即可。例如Z2=100,Z1=25,则i=100÷25。

3、皮带、链条及摩擦轮减速比计算方法:减速比=从动轮直径÷主动轮直径。

扩展资料

减速比的分配原则:

1、使各级传动的承载能力接近相等(一般指齿面接触强度)。

2、使各级传动的大齿轮浸入油中的深度大致相等,以使润滑简便。

3、使减速器获得最小的外形尺寸和重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减速比

减速机速比 有那些?

行星减速机常用的减速比

1级:3、4、5、7、10

2级:15、20、30、35、40、50、70、90、100

其中6、8、9这三个减速比是比较少见的。

行星减速机速比

理论没一级减速比3-12,实际每级3.5-7.5比较常见,超出这个范围就不适用了,受结构影响,速比太小,太阳轮就很大,速比小于3后太阳轮和和外齿圈一样大了,行星轮没有位置放;同理速比太大,太阳轮会变得很小,根本无法使用。

减速机速比是多少?

ZD30的速比有11种,分别为2 2.24 2.5 2.8 3.15 3.55 4 4.5 5 5.6 6.3这十一种! 您说的1800是什么 就不清楚了

摆线针轮减速机速比

单级传动比:9,11,17,23,29,35,(39),43,(47),59,71,87

双级传动比:121(11*11),187(17*11),289(17*17),493(29*17)

双级传动比即两个单级传动比的乘积,以上为常用的。

扩展资料:

摆线针轮减速机是一种应用行星式传动原理,采用摆线针齿啮合的新颖传动装置。摆线针轮减速机全部传动装置可分为三部分:输入部分、减速部分、输出部分。在输入轴上装有一个错位180°的双偏心套,在偏心套上装有两个称为转臂的滚柱轴承,形成H机构、两个摆线轮的中心孔即为偏心套上转臂轴承的滚道,并由摆线轮与针齿轮上一组环形排列的针齿相啮合,以组成齿差为一齿的内啮合减速机构,(为了减小摩擦,在速比小的减速机中,针齿上带有针齿套)。

参考资料:

百科-摆线针轮减速机

减速机速比计算公式,

设减速机速比为I,滚筒直径为d,单位m,电机转速n1,滚筒转速为n2,n2=1.25rpm,一般情况下n2=n1/I,I=n1/n2。

如果.25每秒是指皮带速度(n3)的话。I=(n1πd)/(60n3)

一般减速比的表示方法是以1为分母,用“:”连接的输入转速和输出转速的比值,如输入转速为1500r/min,输出转速为25r/min,那么其减速比则为:i=60:1。

一般的减速机构减速比标注都是实际减速比,但有些特殊减速机如摆线减速机或者谐波减速机等有时候用舍入法取整,且不要分母,如实际减速比可能为28.13,而标注时一般标注28。

扩展资料:

减速比=从动齿轮齿数÷主动齿轮齿数(如果是多级齿轮减速,那么将所有相啮合的一对齿轮组的从动轮齿数÷主动轮齿数,然后将得到的结果相乘即可。

皮带、链条及摩擦轮减速比计算方法:减速比=从动轮直径÷主动轮直径。

适用功率通常为市面上的伺服机种的适用功率,减速机的适用性很高,工作系数都能维持在1.2以上,但在选用上也可以以自己的需要来决定。选用伺服电机的出力轴径不能大于表格上最大使用轴径。

若经扭力计算工作,转速可以满足平常运转,但在伺服全额输出时,有不足现象时,我们可以在电机侧之驱动器,做限流控制,或在机械轴上做扭力保护,这是很必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减速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